中醫(yī)如何看?。赫撝嗅t(yī)臨證程序
根據(jù)自己學習《光明中醫(yī)函授教材:中醫(yī)臨證程序與辯證思維方法》后所摘錄整理
一、診察
1、需遵循“四診合參”原則。
2、應具備對癥狀的認識和鑒別能力。其主要包括:(1)類似癥狀的鑒別;(2)癥狀真?zhèn)蔚淖R別。
1、議病人的一般情況:性別、年齡、體質、居住環(huán)境、生活習慣、心境。 2、議病人的主癥情況: (1)議病邪:審議致病因素以及所形成的病癥性質。邪氣主要有:風、寒、暑、濕、燥、火、痰、食、蟲、毒十二種。 (2)議病性:審議病癥的寒熱虛實性質。 (3)議病位:審議病癥的病變部位。 (4)議病勢:審議病癥在演變過程中的發(fā)展趨勢。 二、辨證: 1、辨病因: 2、辨病位:確定病癥發(fā)生的部位。 (1)表里定位:表里標示著疾病病位的深淺、病情的輕重和病變的趨勢。 (2)上中下定位:上部、中部、下部、三部同病 (3)臟腑定位:五臟、六腑、奇恒之腑。 (4)經(jīng)絡定位:十二經(jīng)脈、奇經(jīng)八脈 3、辨病勢:辨識和預測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趨勢或趨向,稱為度勢,或定向。 (1)六經(jīng)傳變規(guī)律的揣度:傳、不傳、合病、并?。辉浇?jīng)傳、誤下傳、表里傳、首尾傳。 (2)衛(wèi)氣營血傳變規(guī)律的揣度:一般規(guī)律是由衛(wèi)而氣而營而血。又因感邪有輕重,體質強弱之異,夾濕兼痰之別,診治失誤以及發(fā)病又有新感、伏氣和新感引動伏氣三種不同情況。傳變可出現(xiàn):初起即見氣分證候;有衛(wèi)分受邪,不傳氣分,而逕直傳入營分;有長期稽留氣分;更有衛(wèi)、氣、營、血各個階段證候交叉出現(xiàn)而呈衛(wèi)氣同病,氣營兩燔等。 (3)三焦傳變規(guī)律的揣度:上焦病不治則傳中焦,胃與脾也,中焦病不治,即傳下焦,肝與腎也。始上焦,終下焦。 (4)臟腑傳變規(guī)律揣度:所勝太過,相乘所不勝;所勝不及,為所不勝反侮。 4、辨病性:辨別疾病的性質和屬性,稱為定性。 (1)辨陰陽寒熱虛實 (2)辨氣血:氣虛證、氣滯證、氣逆證、血虛證、血瘀證 5、辨病機:病機是分析綜合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的機理,病機包括:病因、病位、病勢、病性等各項內容。 6、辨病癥:病證多有主癥、病因、病位等一個或幾個因素而定,這些病證有的以癥狀命名,如發(fā)熱、浮腫、泄瀉;有的以病命名,如痹、痿、厥;有的以證命名,如太陽證、哮喘證、濕溫證。 三、論治 (一)立法 1、何謂立法:立法包含三個層次的概念。 2、治療原則:在認識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基礎上,逐步總結出來的治療疾病的總原則。 (1)治本與治標:治本與治標的臨證運用,主要取決于病情的輕重與緩急。病證的輕重緩急,有常和變兩類。 (2)扶正與祛邪:“萬病不出乎虛實兩端,萬病不越乎補瀉二法”,由于中醫(yī)認為疾病的發(fā)生,皆因正氣虛,故曰虛邪留邪。因此,扶正與祛邪是治病的兩大類方法。 (3)正治與反治:以寒治熱,未至反治,以治之變。 (4)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異病而證相同,則用基本相同的治法;同病而證不同,則用基本不同的治法。此即所謂:正同治亦同,證異治亦異。 (5)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在立法時,應綜合考慮四季及方土的氣候情況,體質的強弱,長幼的不同,生活習慣的差別等方面的情況。 3、治法的臨證選用: (1)宜和忌:既要辨明治法適應證的指征,還需考察是否有禁忌證。若有則可權變其治法。 (2)常和變:臨證選用治法應做到知常達變。常法指基本治法,為治法權變的依據(jù)。 (二)選方:方劑以法為憑,方從法出。狹義的選方,主要是指藥物治療而言,廣義的選方,還包括很多非藥物療法,如針灸、按摩、食療、意療等。 1、選方原則: (1)依據(jù)治法選方;方依法立,方藥合證。 (2)要分析所選方劑的組成藥物的作用,按照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重點看方劑的主要作用是否與法和證相符合。 (3)考慮前人總結的“七方”、“十劑”的原則。 (4)藥隨病為轉移,方隨證為加減。 (5)若虛實難明,寒熱難定,辨病在疑似之間,補瀉之意未定,則可使用探病法。 2、選方的方法: (1)以治法分類的方法:解表、涌吐、瀉下、和解、表里雙解、清熱瀉火、祛暑、開竅通關、溫里回陽、消導化積、補益、重鎮(zhèn)安神、固澀、理氣、理血、治風、祛濕、潤燥、祛痰、驅蟲、癰瘍等類。每一類有古今醫(yī)家臨證有效的代表方劑;每一類又根據(jù)病證性質等不同而將此類方劑分為不同的類型。 (2)需要注意的問題:選方當辨方劑作用異同;選方當明方藥禁忌;選方當究方名與藥味組成。 (三)遣藥: 1、通治方與主治方:變通治方為主治方式臨證處方用藥的常規(guī)。 2、遣藥應知宜知避:在用藥時,不僅應知藥味的治療作用,更宜知藥味的不良作用,還應看到藥物配伍后宜和避,同時還應了解藥與病、藥與人之間的利害關系。先避其害,后用其利??傊?,應該根據(jù)藥性的四氣五味及升降沉浮特點,使之順應病勢、病性、病位等,其次應依據(jù)病情與病癥的初中末不同階段,而適當選用適宜的藥物。 3、既要廣泛學習了解前人臨證實踐中的選藥經(jīng)驗,又要隨人、隨時、隨病而異,做到藥隨證用,順乎病情。 4、應用藥引。 5、重視藥物的炮制。 四、醫(yī)囑 1、向病家說明病證情況 2、向病家說明方藥的煎服方法 3、向病家說明病證調養(yǎng)的注意事項:三分醫(yī)治,七分調養(yǎng)。主要為飲食調養(yǎng),因病需飲食禁忌,因服藥而需飲食禁忌;還需身居靜處,情緒穩(wěn)定,勞逸適度,節(jié)制房事,飲食清淡等。 五、隨訪:醫(yī)家對病家診治效果進行追隨訪問,通過隨訪了解病家的病癥變化的全過程,以利于總結診治經(jīng)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