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秋拍特設(shè)“大觀·四海崇譽慶典之夜·古代”專場,大師云集,佳構(gòu)薈萃。本場中,收錄沈石田的浩瀚長卷《送吳文定行圖并題卷》,以觀其天工之筆與諍友摯情,此卷如萬里長江,千山夾之,當是沈翁第一筆。
大觀——四海崇譽慶典之夜·古代
拍賣時間:12月18日(周一)晚上10:00
拍賣地點:嘉德藝術(shù)中心拍賣廳 A廳
456
沈周 (1427-1509) 送吳文定行圖并題卷
手卷 水墨紙本
卷首:23.5×27 cm;沈畫:31×1089 cm;沈字:31×108.5 cm
跋1:27.2×137 cm;跋2:31×200 cm
跋3:22.5×26.5 cm;跋4:30×64 cm
全卷長:1652 cm
鈐印:啟南(七次)、石田
題識:贈君恥無紫玉玦,贈君更無黃金箠。為君十日畫一山,為君五日畫一水。欲持靈秀擬君才,坐覺江山為之鄙。峙而不動衍且長,惟君之心差可比。君初如蕡躓場屋,復(fù)曾如郊失三子。方其處逆自有道,泰然委命而已矣。時來獻策入明光,兩元到手等探囊。長裾本不利疾走,三年一鳴驚鳳凰。當時聞?wù)呓韵矑\,意閑心小無矜張。胸中所養(yǎng)已浩大,盡付得喪于茫茫。泛求細行無不合,似此淳全何可當。截瓊作柱豈摘齒,用著終須白玉堂。歸來哭親哀毀足,鎮(zhèn)日聊生惟菜粥。我因羸瘦勸進肉,輒見麻袍淚相續(xù)。琴和服吉當北行,鄉(xiāng)人載道羨登瀛。家家買書學(xué)教子,地下丈人寧不榮。文章只今老更成,浩蕩豈類今之作。夜雪淮西躡亂鵝,秋風赤壁招孤鶴。其言則古人則今,要將根柢重詞林。隆阡為我表先子,發(fā)潛闡幽故誼深。緘詩亦為閔墊溺,推我曷忘天下心。聲光固是天下士,先憂后樂君須任。吳太史原博,奔其先大夫之喪還蘇。制甫終,告別鄉(xiāng)里以行。友生沈周造此追餞于祖道之末,辭鄙,曷足為贈,太史寧無教我乎?
鑒藏?。?/p>
王世貞:貞·元、乾坤清賞、有明王氏圖書之印、撫治鄖陽等處關(guān)防
嚴澤:嚴澤之印、西方之人、嚴澤私印、道普(七次)、嚴道普圖書印、道普氏、嚴氏道普
袁樞:袁樞之印、袁伯應(yīng)家藏書畫之印、樞(七次)、袁樞印信、伯應(yīng)印章、袁氏珍玩之印、袁樞之印、睢陽袁氏家藏圖書記、石寓、石寓
王頊齡:瑁瑚珍秘
王芑孫:惕甫經(jīng)眼、王芑孫審定
許乃普:滇生乃普(二次)、滇生所藏(二次)、許乃普印、堪喜齋、堪喜齋書畫印、許乃普印、滇生、臣許乃普(二次)、臣許乃普
梁章鉅:茝林審定、
廷雍:廷雍審定、廷雍曾借讀過
寶熙:沈庵長物、沈堪審定、熙、沈庵平生真賞、寶熙、沈盦、侯籍寶熙、沈盦二十年精力所聚
金城:吳興金城章、金城之印、金鞏伯精鑒?。ǘ危?、鞏伯平生真賞、金城臨過、金城
其它:曾藏舒一山家、伯司農(nóng)(半?。?、張镠(二次)、子后(半?。⒊皇遥ㄎ宕危?、蔣韻之印、吳仁子后、緣率齋、長州吳仁子后珍藏印、蔣璉私印、金璐之印、王氏珍藏書畫之印、含暉閣圖書印、嘉定程祖慶過眼經(jīng)籍金石詩文書畫記、在陸園
簽條:
1.梁清標:沈啟南層巒疊嶂。蕉林鑒賞。
2.王芑孫:明沈石田送匏庵出山長卷。華亭沈氏十峰珍藏。惕甫題。 鈐印:王芑孫
3.孫毓汶:石田翁贈吳匏庵行卷。伯羲祭酒鑒藏。孫毓汶題記。 鈐?。贺广胨接?/p>
說明:
1.是圖卷后有沈周長詩題記,稱歷時三年完成,贈送好友吳寬。經(jīng)明代王世貞、嚴訥嚴澤父子、袁樞;清代梁清標、王頊齡、沈慈、許乃普、盛昱、寶熙遞藏。據(jù)朱省齋《海外所見中國名畫錄》,曾歸日本兵庫(縣)原田悟朗氏,并將是卷攝制珂羅版兩張,刊登于日本著名美術(shù)雜志《國華》第五百四十五期(一九三六年四月號)。1956年冬,朱氏獲觀于東京角川書店主人角川源義氏府邸,當系得自原田后人。
2.據(jù)沈周題識及吳寬回鄉(xiāng)返京時間推論,應(yīng)作于1477一1479年間。1477年沈父沈恒吉(1409一1477)去世,吳寬為作墓志;1479年吳寬為自己父親服喪期滿回京,沈周為圖餞行。
出版:
1.《國華》1936年第4期(總第545期),日本國華社,1936年。
2.《海外所見中國名畫錄》,朱省齋著,第41-43頁,圖二十九-圖三十二,香港新地出版社,1958年。
3.《The Field of Stones, A Study of The Art of Shen Chou》,Richard Edwards,p29,by Freer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1962。(《石田:沈周藝術(shù)研究》艾瑞慈,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史密森學(xué)會“東方研究”)
4.《Chinese Painting: Leading Masters and Principles》PartⅡ,The Later Centuries,vol.VI,Osvald siren,p186, New York: Ronald Press Company, 1973.(《中國繪畫史-大師與法則》喜仁龍)
5.《Parting at the Shore,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 Ming》(《江岸送別:明初期與中期繪畫》),第72頁,Weatherhill,1978年。
6.《沈周—人と藝術(shù)》,第193、194頁,京都文華堂書店,1982年。
7.《The Painting of Tang Yin》,Anne De Coursey Clapp, 74-75頁,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
8.《吳門畫派山水畫之“仿”研究》,第154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
9.《沈周繪畫作品編年圖錄》(上卷),第88、89頁,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2年。
著錄:
1.《珊瑚網(wǎng)》(汪氏珊瑚網(wǎng)名畫題跋·卷十三),明·汪砢玉輯著,《中國書畫全書》第五冊,1110、1111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版。
2.《清河書畫舫》,明·張丑撰,《中國書畫全書》第四冊,362、363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版。
3.《真跡日錄》,明·張丑撰,《中國書畫全書》第四冊,411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版。
4.《佩文齋書畫譜·卷八十七》,清·王原祁等纂輯,《佩文齋書畫譜》第五冊,第4083、4084、4686頁,文物出版社,2013年版。
5.《式古堂書畫匯考》,清·卞永譽,二冊,一一頁。
6.《諸家藏畫薄》,清·李調(diào)元撰,卷一〇,三頁。
7.《中國畫論》卷二,第896、897頁,安徽美術(shù)出版社,1995年。
8.《日本現(xiàn)在支那名畫目錄》,大塚巧藝社,1936年。
9.《沈周年譜》,第149頁,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1993年。
10.《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沈周》,第226頁,吉林美術(shù)出版社,1996年。
11.《明中葉蘇州詩畫關(guān)系研究》,第109、267頁,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
12.《中國文化知識讀本:畫壇明四家》,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
13.《明四大家研究與藝術(shù)鑒賞·沈周》,第175頁,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
14.《沈周集》第384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15.俞丹《沈周“送別圖”研究》,第54-55頁,2014年華東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
16.《雅聚——沈周文人圈研究》,第168、169頁,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5年。
按語:
沈周一生交游極廣,他的朋友中有學(xué)者詩人,有書家畫家。有在朝的顯宦,有在野的隱逸。有鄉(xiāng)里賢達,亦有里中寒士。無論先輩后學(xué),都能禮待之,善與之。而其一生中最為傾心相知的朋友,則首推吳寬。
吳寬,字原博,號匏庵,也是吳門人,比沈周小八歲。他少而篤學(xué),以文行有聲諸生間。年輕時屢黜場屋,三十六歲那年終于以會試、廷試皆名列第一而入朝為官,并始終得到皇帝的眷渥,官至禮部尚書而卒。他“行履高潔,不為激矯,而自守以正。”善詩,深厚醲郁自成一家。尤擅書法,直入蘇東坡之室,而樸茂雅正,堪稱大家。他與沈周在青年時代起就相交相知,詩文唱酬,書畫酬答,友誼至老不變。吳寬卒,沈周已七十八歲,聞之痛哭不已,有詩曰“白頭野老宜先死,翻向秋風泣所知。”是真正的生死之交。
二人交往的數(shù)十年間,沈周贈吳寬的書畫極多。其中以今藏南京博物院的《東莊圖冊》最為著名。而另一幅《送行圖》山水長卷,更是他以三年時間,以十日一山五日一水的苦心經(jīng)營,傾盡心力與功力,精心結(jié)撰而成的煌煌巨制,堪稱他一生精品中的精品。
此卷高31厘米,長1089厘米,水墨紙本。因為是千里贈行,起首即以盤曲于山隈水邊的磴道開始,然后入丘嶺,轉(zhuǎn)深谷,從江南的層巒疊嶂,茂林深篠,孤村野店,至遠與天接的空闊大江,危崖入云的險峰絕壑。無論山高林密,水遙地僻,然必有畦徑可通,或以廣渠,或以棧道,或以曲徑長橋,曲曲折折,隱隱現(xiàn)現(xiàn),總有道路參差其間。而深山密林之間,到處有泉流喬柯,有山莊蘭若,有茅亭可以憩息撫琴,有舟楫可以渡江涉水。構(gòu)境立意,帶著知友的脈脈溫情,迢迢千里的險山惡水皆為造化之美造化之神奇所取代,帶著如此美好的祝愿,沈周以千日之功,畫出了他一生最為壯觀的山水畫作品。正如他心中的溫情一樣,他的筆底也格外虔誠,一樹一石,大至巨巖崇崗,小至舟楫行客,棧橋精舍,畫得皆極嚴謹,一絲不茍,又無不精力彌滿,輕松灑脫。筆極沉而秀,墨極潤而淳。有宋人的雄遠,兼元人之逸韻。置之宋元諸大家之中,絕不稍有遜色。明人王世貞得之,贊賞嘆絕,以為尤在《東莊圖》之上,“當是翁第一筆”,“是畫中王也?!笔镭懷酃庾拷^,經(jīng)綸滿腹,聲名滿天下,收藏甲東南,談藝論道,盡出肺腑,稱“翁第一筆”,“畫中王”,誠非虛言。明張丑《真跡日錄》亦定此卷“為啟南第一神品無疑”,皆的評也。
卷后除王世貞洋洋近千言詩跋外,復(fù)有張九一、程應(yīng)魁、周天球、王頊齡、王芑孫、陳介祺等明清十三家長跋。明中期為王世貞什襲珍藏,后萬歷時歸首輔常熟嚴訥家所有,崇禎間入袁樞之手。清初為一代大鑒賞家梁清標及王頊齡遞藏,乾、嘉時轉(zhuǎn)手入松江沈慈家,晚清時歸杭州許乃普,繼歸宗室盛伯羲及愛新覺羅寶熙,則已至民國初矣。其間入手、過眼者尚多,不再一一指陳,流傳經(jīng)歷已鑿鑿可考,其上鑒藏累累,然皆不損畫面,諸家藏弆賞玩時謹謹珍護之心皆隱隱可見于卷頭卷尾。故歷五百余年人間滄桑,猶保存如新,誠為藝林之大觀,世不一見之名品,識者其珍視之,其珍視之?。?/p>
卷首:
盛昱題:《蒙叟輯石田事略·瞿忠宣公耕石齋·石田詩鈔附錄》,先生長于匏庵八年,匏庵未第時,與先生唱酬甚多。匏庵官修撰,以父病乞歸省,遂終制。成化戊戌(1478年),先生有《雨夜宿匏庵宅》詩,匏庵過啟南有竹莊,閱李成畫,觀商父乙尊,有五言今體詩。同游虞山,各有五言古詩三首。是年匏庵為先生之父同齋作《隆池新阡表》。己亥(1479年)匏庵服闋還京,先生有送行七言長篇。(有贈行手卷,長五丈許,凡三年而始就。藏太倉王司寇家。)弘治中匏庵以吏侍,丁繼毋憂,丁巳(1497年)除,宿啟南宅,風雨大作,有次韻詩《訪啟南舟中望虞山憶與啟南同游廿年矣》,有七言今體詩。三月,匏庵北上,啟南有《和東坡清虛堂韻》贈別詩,謂年老難別,拏舟送至京口。匏庵途中贈詩,有“杖屨相從須有日,臨岐詩券最堪憑”之句,先生次韻云:“客邊櫻筍猶鄉(xiāng)味,一夕清談酒漫憑?!贝撕蟛粡?fù)相見矣。光緒辛卯(1891年)上元伯羲錄。 鈐印:宗室盛昱伯羲、郁華閣金石文字記
后紙:
1.王世貞題:君不見白石翁,墨花破萬紙,散落世眼中。其間方寸地,貯一太史公。是時太史稱吳儂,三載磊塊蟠翁胸。太史趣朝天,青雀凌春風。有淚不作李都尉,有賦不擬江文通。直將三寸管、五丈素,寫出江南千峰與萬峰。盡收蜀錦囊,壓倒太史之奚僮。絕壁直上高穹窿,呼吸似足開天聰。忽復(fù)下墜數(shù)千尺,俯身欲入黿鼉宮。意者徑路絕,乃有云霞封。萬古不盡流,洗出玉玲瓏。側(cè)耳將聽之,疑是縑素間,迸作群靈窿。長飚無形,百草尨茸。列缺崩崖,吐出怪松。歷亂羽葆,屈蟠虬龍。將崩未崩石似舞,欲斷不斷橋飛虹。乃有詞客酒人,樵青釣童,或騎蹇驢,或駕舼舼,或躡?屐,或策短邛。高者穿木,末若蜚鴻。下者蹣跚勃宰如孤豵。兩儀不能主,乍辟而乍蒙。二曜不定光,倏西而倏東。木棧與鳥爭道,人家擬鵲開窗。漸窮至杳靄,但有去路無來蹤。猶云紙盡意未盡,亂石拳點波洶洶。真宰泣訴神無功,太史不能長將向天去,流落人間成楚弓。翁亦召主城芙蓉,但令居士緗幾上,秀色欲滴青濛濛。擊節(jié)董源,隕涕關(guān)仝。筆底一掃傾宗工,沈翁豪翰何其雄,嗚呼,隆準之孫豈必隆。
白石翁生平石交獨吳文定公,而所圖以贈文定行者,卷幾五丈許,凡三年而始就。草樹水石橋道,無一筆不自古人,而以胸中一派天機發(fā)之。千奇萬怪,種種有真理。至于氣暈神彩,觸眼若新。落墨皴點,了絕蹊徑。予所閱此老畫多矣,無如此者。令黃鶴山樵、梅道人見之,卻走三舍。董北苑、巨然師當驚而啼曰:此子出藍,掩吾名矣。鑒賞者亦以予為知言否。白石翁,畫圣也?;蛟淮司碛仁钱嬛型跻病N阏摯魑倪M、唐伯虎,即勝國諸名家,疇能及之、或又曰東荘圖可以狎主齊盟,然是十三幅,幅各作一體。此卷如萬里長江,千山夾之,當是翁第一筆?,樼鹜跏控憽?鈐?。涸馈⑻鞆|居士
2.張九一題:汝南張九一觀。
3.程應(yīng)魁:萬歷改元(1573年)冬十月,玉山程應(yīng)魁同吳郡張復(fù)、黃潤甫敬觀于安慶舟中。 鈐?。阂蛔置先妗ⅰ醺V?/p>
4.周天球題:丁丑(1577年)六月既望借榻弇山堂,獲展玩是卷,真可消夏,因記之。周天球。 鈐?。喝河裆饺恕⒅苁瞎?
5.汪元范題:君不見,有唐畫圣推道子,相城沈周無乃似。此卷山川勢最奇,五丈楮端收萬里。沓嶂連巖有徑通,嵚崟斷處列琳宮。前山后山云氣接,高陵深谷蒼茫中。野亭松篁含夕霽,獨見樵人出巒際。沙邊淺瀨散如煙,天末平林微似薺。群峰回合一川開,跨水虹梁宛轉(zhuǎn)來。幾椽茅屋坐青澗,數(shù)堵茨墻生綠苔。地非桃花源,人豈避秦客。即使?jié)O郎到處迷,也應(yīng)認作神仙宅。圖窮題識更分明,三歲凝神畫始成。畫成寶重不自秘,學(xué)士歸朝將贈行。轉(zhuǎn)眼百年人事變,此圖零落經(jīng)誰見。弇州先生偶得之,讐值當傾萬家縣。目游石田卷,口詠弇州歌。頓將泥滓之身,寘在崇丘絕壑上,空齋仿佛山橫積翠水增波。鳳池舍人韋相子,生平愛畫珍藏此。長安雪凈展觀時,江湖情興由茲起。觀嚴道普先生所藏石田翁畫山水歌,同觀為吳興沈之問不疑、吳門張寅恭甫、海虞金定樂雅少、麗水呂相汝揆。時癸卯孟春晦日穎川汪元范題。 ???鈐?。和粼队 ⒚魃?、沈之問印、長州張寅、雅·少、呂相之印、綠巖山人、別士
6.王頊齡題:沈石田先生為有明成弘間吳中高士,書畫冠一時,世所稱文沈唐仇四大家是也。與大宗伯吳文定公為莫逆交。當文定為史官時,服闕入朝,石翁作長卷送之。層巖疊嶂,飛泉絕壑,松木竹石,橋梁宇舍,人物舟驢,無不畢具。卷徑五丈,閱三年始成,真畫苑奇觀也。兩公在當時皆負偉望清譽,非止文章書畫足以概其生平。即此一事,亦已傳為佳話,數(shù)百載而下,猶令人想見而慨慕之。適余小阮彤文寄贈此卷,明窗凈幾,展現(xiàn)數(shù)過,恍如身入桃源,夢游蓬島,為之目眩神驚。不知其在塵世也。聊書數(shù)語于左,以志珍愛,非僅詫書畫舡中增此一寶耳。雍正二年(1724年)歲次甲辰十一月長至日,松喬老人王頊齡跋于燕山邸舍,時年八十有三。 ???鈐?。和蹴滮g印、宮傅大學(xué)士章
7.王芑孫題:是卷今歸華亭沈氏,嘉慶丙子(1816年)春三月,余重過嘯園,十峰主人出示獲觀,為生平幸事。鄉(xiāng)后學(xué)王芑孫識。 ???鈐印:老鐵晚年書、王芑孫、惕甫
8.葉道芬題:石田先生畫沉郁秀逸,與唐宋元諸家血戰(zhàn)而能獨立旗幟,不特為吾吳有明一代宗工,實元四家后五百余年來四海一人而已。明代開先生先聲者,為劉完庵僉事,先生得其蒼渾而尤雄闊。纘先生遺緒者,為文衡山待招,有先生之遒勁而沉厚尚欠。云林扛鼎之譽,山樵以后,惟先生足以當之。余見先生畫多矣,如故鄉(xiāng)葉氏眉壽堂藏《竹亭山徑》大幅,劉氏寒碧莊藏《虎丘圖》、《風雨歸舟圖》,江陰吳冠英所得《仿大癡水墨》等卷,尤為精到之作,然終不及此卷之返虛入渾,積健為雄。筆思縱橫,參乎造化,真如洪鐘一扣,響絕箏琶。老鶴長鳴,聲噤?雀。展卷相對,幾不知天地間此卷之外更有畫在。少陵云“豪發(fā)無遺憾,波瀾?yīng)毨铣伞闭?,惟先生此卷足以當之。咸豐建元(1851年)春日,滇翁尊丈新得此卷,以余為先生鄉(xiāng)后學(xué),粗解六法,瀹茗焚香,明窗凈幾,不吝出示,相與評賞,敬書數(shù)言,用為滇丈清閟賀,并以志余眼福云。是歲谷雨后三日,鄉(xiāng)后學(xué)葉道芬書于丹鳳城北小草廬,時官宛平尉。 ???鈐?。合闶?、臣道芬、七檜后葉
5.汪廷儒跋:記甲午乙未歲,館吳門鴻城邑署,賈人持此軸求售,存案上一月暇,竊展對,嘆用筆之妙,從梅道人入手,而變化以極其妙。今忽忽十有八年,不意復(fù)于師門見之,漁人再入桃源,真快事也。謹志數(shù)語容作歌以記忻慰。受業(yè)汪廷儒。 ??鈐?。和⑷遄x過
6.吳式芬跋:此圖為石田煊赫有名之作。張青父《清河書畫舫》云,全仿董元,紙本水墨如新,乃是原博表南齊之墓,故作此圖報焉。按四部稿中題跋,三年而成,乃平生杰作,其后人絕愛重之,尚為王氏魯靈光云云。據(jù)青父跋,此卷尚藏王氏,不知何時轉(zhuǎn)入嚴氏,卷后有嚴澤印,騎縫處均有道普小印。按澤字道普,為常熟嚴文靖公訥之子,以善書畫著名。卷后汪元范觀嚴道普先生所藏石田山水歌,題于癸卯孟春,是為萬歷三十一年。卷前后又有袁樞印接縫,俱有樞字印,后又有伯應(yīng)印章。按袁樞字伯應(yīng),一字環(huán)中,睢州人,官至河南參政。崇禎乙亥流寇犯睢,樞時居父憂,倡先固守,城得以全。樞工詩善書,有集廿卷,芬所收宋榻《圣教序》,有董文敏為寰中司農(nóng)所題跋,前后亦有袁樞印,蓋亦明季一鑒賞家也。此卷初為太倉王氏世守,至萬歷間歸常熟嚴氏。崇禎間又歸睢州袁氏,至國初乃歸松江王氏。著名之跡,流傳有緒,歷歷可考。滇生世丈出以見示,借觀旬月,因綴所知者于后,至其筆墨精妙,前人評之已盡,不能再贊一辭矣。咸豐甲寅(1854年)重陽后八日,吳式芬識于宣南坊寓。 鈐?。菏椒抑?、頌孫
7.匡源跋:按吳文定公以成化八年舉會狀授修撰,是時石田翁年四十六歲。文定奔喪歸,家居數(shù)年,服闋北上,寫此送行,蓋翁五旬外所作也。翁嘗為文定作雪景長卷,又嘗為水村圖,此卷尤為生平得意之作。今為滇生夫子所藏,出以相示,曷勝欣幸。受業(yè)匡源。 鈐?。胡Q泉經(jīng)眼
8.陳介祺跋:石田翁畫真者世不多見,況此生平得意筆耶。此畫此詩具見心交之雅,上媲古人讀畫誦詩,無一筆一字不令人低徊耳。弇州山人詩,沈博絕麗,于翁之畫,擬議贊嘆,幾蔑以加。祺尤感于古人師友之心,以道義相契,若此翁之詩,誠不愧風人之旨矣,乃其人以畫傳。想其性情懷抱,未嘗不撫卷而三嘆也。咸豐元年(1851)冬十一月廿五日,謁滇生夫子,出卷命觀,敬記于后。十二月廿七日戊申門下士陳介祺。 鈐?。宏惤殪髯謮矍?、萊之夷維人也
9.寶熙跋:沈石田與吳匏庵送行山水長卷。王世貞《弇州四部稿》,張丑《清河書畫舫》均著錄,錢牧齋輯《石田事略》亦敘及之。此卷初為明太倉王世貞氏所世守,至萬歷間歸常熟文靖公訥家,卷后汪元范有觀嚴道普藏石田山水歌,道普文靖公子也。崇禎間歸睢州袁樞氏,至國初歸真定梁清標氏、松江王頊齡氏,嘉道間又歸華亭沈氏、仁和許氏,光緒初為伯羲祭酒盛昱所得。癸卯年(1903)歸于寒齋。寶熙記。 鈐印:寶熙印信
另紙:
沈石田先生贈吳文定山水行卷,著錄于王元美爾雅樓,長卷巨制,久為煊赫有名之作。元美長跋記之,珍逾球璧;以(往)流傳,班班可考。光緒中葉,宗人伯羲祭酒,以重金得于海王村,卷首綾贉脫落,祭酒重付裝池,而裱手不高,墨氣少損,當時觀者,深致嗟嘆。厥后卷歸于余,二十余年,寶而弗失,其筆墨真足以橫絕古今,包孕眾妙,非具有絕大神通,絕大本領(lǐng),不易成此丘壑,躋此境界也。我生不辰,飽喪亂,所藏名跡,等于煙云,今以此卷歸之東友原田,可謂兩得其所;正如賢者辟地,高舉遠引,殊為茲畫慶所遭矣。己巳秋初,長白寶熙題。 鈐?。荷虮V墨緣、臣熙私印
收藏者簡介
1.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江蘇太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授刑部主事,官至南京刑部尚書。才識淵博,工詩古文,與李攀龍主文壇,以復(fù)古號召一世,世稱“后七子”。王世貞酷愛書畫,收藏甚富,在《弇州四部稿》及續(xù)稿中留下了大量書畫評論和題跋。
2.嚴澤(明代萬歷間),字道溥、道普,又字開宇,號西方之人,江蘇常熟人。萬歷間仕中書舍人,工書法。嚴訥(1511-1584,字敏卿,號養(yǎng)齋,授翰林院編修,善文章、書法,工花鳥畫。)第四子,承襲家學(xué),收藏書畫甚豐。書室光云樓多藏時人“心慕手追”之佳品。嚴家與錢謙益為世交,又為姻親,錢氏所藏宋版《左傳》,系嚴澤所贈。
3.袁樞(1600-1645),字伯應(yīng),號環(huán)中,別號石寓,河南睢州人。工書畫,為董其昌、王鐸推許。董卒后,所藏名畫多歸袁樞,如董源《夏山圖》卷、《瀟湘圖卷》等。其詩文韻致甚高,與錢謙益、方以智、王時敏等名士相唱和。同時還是王鑒賞鑒書畫的摯友,在王鑒的畫跋中,多次提到與袁氏一起賞畫、易畫的情況。
4.梁清標(1620-1691),字玉立,號棠村、蕉林、蒼巖,直隸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崇禎十六年(1643)進士,順治元年補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歷任國史院侍講、詹事府詹事、禮部左侍郎、禮部尚書、刑部尚書、保和殿大學(xué)士等職。搜藏金石文字畫鼎彝之屬甲海內(nèi),睢陽袁樞家藏《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卷》等精品盡入其藏。
5.王芑孫簽條中提到“華亭沈氏十峰”即沈慈。沈慈(1777-?),字十峰,號嘯園,監(jiān)生,候選太常博士。與其兄沈恕志趣相同,亦好刻書、聚書,頗多宋元珍本。沈恕卒后,盡得其書版,繼續(xù)刻書刊印,并出資為王芑孫刻刊詩文著作。
6.許乃普(1787-1866),字季鴻,一字經(jīng)崖,號滇生,浙江錢塘人。嘉慶二十五年(1820)榜眼。歷任貴州學(xué)政、江西學(xué)政、兵部尚書、工部尚書等職。為嘉慶、道光、咸豐三朝三遷內(nèi)閣學(xué)士,五度入南書房。工書,學(xué)二王,與祁寯藻、陳孚恩、趙光合稱“四書家”。著有《堪喜齋集》。
7.盛昱(1850-1899),清宗室,愛新覺羅氏。字伯羲,號意園,一號韻蒔。滿洲鑲白旗人。光緒三年(1877)進士,官國子監(jiān)祭酒。光緒十五年,辭官家居。其詩文、金石均負盛名。隱退后的十多年里,癡心于詩文著述與典籍考據(jù)。著有《郁華閣遺集》、《意園文略》等。
8.寶熙(1871-?),愛新覺羅氏,字瑞臣,一作瑞丞,號沈盦,清正藍旗人。光緒十八年(1892)進士,官至山西學(xué)政,民國時任總統(tǒng)府顧問、參政院參政等,工詩詞、書法,著有《東游詩草》。
9.廷雍(1853-1900),宗室。字紹民,一作邵民,號畫巢,別號溪山埜客。崇恩子。官直隸布政使護總督。工書宗北魏。善畫山水,初法王翚,后出入王時敏、王鑒,而上窺倪、黃,蒼潤秀逸,齊集筆端。
其他題跋、題簽者簡介:
1.張九一(1533-1598),字助甫,號周田,新蔡(今屬河南)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授黃梅(今湖北黃梅)知縣,仕終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與王世貞友善。
2.程應(yīng)魁,明萬歷間玉山人,又名福生,字孟孺。官中書舍人。篆分真草,無一不工。手寫刻印過梁丘子《黃庭內(nèi)外景經(jīng)注解》。
3.周天球(1514-1595),字公瑕,號幼海,一作幻海,又號六止生、群玉山人、群玉山樵,江蘇蘇州人。博學(xué)多識,以詩文、書畫名世。少年時于文徵明門下學(xué)習(xí)書法。善大小篆、古隸、行楷。
4.汪元范(明萬歷間),字明生,河北冀州人。諸生。曾與友人同游名山大川。晚年居冀州城,筑屋曰“散木齋”,建“不二軒”,以藏古今書籍。趙令穰《江村秋曉圖》卷后跋文而知,元范友人趙士楨于萬歷二十八年(1600)將此畫攜至玄象山房,與汪氏同觀,并先后題字。此卷同樣有張寅的鈐印,也沒有題字。張寅以琢硯著名于時,亦善畫,與汪交好,汪有詩贊其繪畫。
4.王頊齡(1642-1725),字顓士,號瑁湖,晚號松喬老人。王鴻緒兄??滴跏迥辏?676)進士,由太常博士舉鴻博,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大學(xué)士。書法香光,秀勁有體。
5.王芑孫(1755-1817),字念豐,一字漚波,號惕甫、鐵夫、云房、楞伽山人,江蘇蘇州人。乾隆五十三年召試舉人。官至華亭教諭。書仿劉墉,詩工五言古體。尤以書法聞名于時。
6.葉道芬(清),字君蘭,號香士,嘉定(今屬上海)人。官直隸判官。程庭鷺弟子。工山水人物,善書法,與秦誼亭、俞承德客京師于松筠庵結(jié)畫社。
7.汪廷儒(1804-1852),字醇卿、莼青,江蘇儀征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改庶吉士,授編修。書畫皆法思翁,用筆沉著蒼潤,有時似查梅壑。
8.吳式芬(1796-1856),字子苾,號誦孫。山東海豐人。道光進士,累官至內(nèi)閣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精音韻訓(xùn)詁及金石之學(xué),長于考訂。
9.匡源(1815-1881),字本如,號鶴泉,山東膠州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進士,官編修。后曾任江西、山西鄉(xiāng)試副考官、會試同考官。罷官后主講濼源書院。課士之暇,以繪事為娛,善山水寫意。
10.陳介祺(1813-1884),字壽卿,號簠齋,山東濰坊人。清代最著名金石學(xué)家之一。搜集銅器、璽印、石刻、陶器磚瓦,必察其淵源,考其價值,尤擅墨拓。著有《十鐘山房印舉》、《簠齋金石文字考釋印集》等。
11.孫毓汶(1833-1899),字萊山,號遲庵,山東濟寧人。咸豐六年榜眼。精鑒別,工書法。累官軍機大臣、兵部尚書。謚文恪。
白石翁,畫圣也。或曰此卷尤是畫中王也。毋論戴文進、唐伯虎,即勝國諸名家疇能及之,或又曰東荘圖可以狎主齊盟,然是十三幅,幅各作一體。此卷如萬里長江,千山夾之,當是翁第一筆。
—王世貞《送吳文定行圖并卷》跋
在昔沈氏啟南為原博太史贈行圖詠,其畫全仿松雪翁,而時時雜出北苑使家法,可謂人巧極天工錯矣。第布景設(shè)色蓋是九秋登高,而詩句又作三春景象,似屬難解。意啟南盤礴始于西帝司權(quán)時,至東皇出令之日太史始成行耶,否者鮮不以看朱成碧疑之矣。然詳觀書畫,并出壯年手筆,定為啟南第一神品無疑。能令吾家仙山樓閣卷不得專美于前,寧非絕世名跡與。裝成敘而藏之,以當剖腹。若曰愿為啟南曹丘焉,則吾豈敢。時泰昌紀元嘉平八日真晉齋書。
—張丑《真跡日錄》
石田先生畫沉郁秀逸,與唐宋元諸家血戰(zhàn)而能獨立旗幟,不特為吾吳有明一代宗工,實元四家后五百余年來四海一人而已。
—葉道芬《送吳文定行圖并卷》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