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長中有時候最浪費光陰的事情就是:"快"
2.時常跟淡定的人混在一起,就容易沾染他們的“靜氣”,會緩解某個子人格經(jīng)常的“山崩地裂感”;時常跟混亂的人在一起,就容易沾染他們的“陰氣”,會經(jīng)常加重某個子人格的自卑感。
真正的成熟不是能力有多強抑或口才有多溜,而是對自己的子人格團隊了如指掌,因此“自我”可以隨心所欲的針對性的傾聽某個子人格的訴求以及整合它們的資源,從而強有力的調和“本我”與“超我”之間的沖突。
3.小時候多次受過母親虐待的人,長大后容易屬于壽命不長的一類人,雖然不絕對。因為他們會用下意識的-忙忙碌碌與拼命工作的方式把自己“虐待”而死。這種腳本就是對6歲前人格腳本的“變相忠誠復演”。
從動力學來看,有些人在不該得腫瘤的年齡得了腫瘤,是某個強悍子人格一種高級的“報復”,其問題的核心可能是一份被堵塞的愛。
4.曾經(jīng)我的研究生專業(yè)是研究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與自體心理學的(研究從出生到死亡的諸多心理成長現(xiàn)象與規(guī)律),過程中深諳性心理對自體一生的影響。因此多年前我就認為【性心理學】在個體的心理衛(wèi)生中必須占有足夠比率的重視才行。
大家都是成年人對不對,一位非正統(tǒng)心理醫(yī)生基于對人性的尊重,必須把一些實相點到為止,因為我們的某些子人格不希望這一生活在虛逛的假象中。
諸如:如果一個已婚女人從來“不叫床”,那么她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就很容易暴躁,抑或話很多(“愛亂叫”),老公就會受不了,抑或提前失去性功能。
不論男女, 任何一個時期的“ 性心理”得不到宣泄就叫矜持,應該有的欲望而沒有叫壓抑。 一個女人如果每天在餐前餐后都喜歡說一些“太正確的話”,這就是她們性虐待男人的變相方式。
此外,個別女性成天陪伴孩子的時間超過陪伴丈夫數(shù)倍,這樣的秩序與次序已經(jīng)埋下了嚴重的心理危機種子,該孩子長大后可能要花半生的時間來清除陰影。
我提倡夫妻交流互動的時間,必須多過與后代交流的時間 ;夫妻間的親密關系必須排在親子關系之前,這個主次不能亂。一亂,稍長大后就徹底失去了對孩子影響的全部軟實力。家庭愛的序位也會失序。
5.不管是何種人際關系,維持一種過度親密的關系都是一種對成長的婉拒,因為每個人的諸多子人格都必須有自己的空間。
這年頭市面上非常流行親密關系之類的課程,實際上一個人不論擁有怎樣親密和諧的關系,在這個世界上都找不到一個真正能夠完全了解他內心故事的人,也永遠找不到一個可以將自己所有隱私秘密訴說出來的人。
如果父母中的有一方,經(jīng)常把對婚姻的不滿投射在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中,這本身就是一種“倫理犯罪”,會有不少后遺癥。也包括長大后該孩子的某些子人格會非常懼怕母親的靠近,它們甚至害怕被母親的某個子人格性俘虜,也怕被母親“塞回子宮”(吞噬感)。仔細想象,有多少男孩子體驗過這樣的經(jīng)驗:當母親過于親密的與之昵語時,男孩子渾身立即會有一種防御升起,立刻會后退幾步。
6.策略派動力學心理醫(yī)生很容易觀察到一個人實際上是存在著雙性戀傾向的,通常隱藏在無意識深處。該現(xiàn)象不是個別,而是全部人類都有這個隱藏的東西。有些女性在更年期的時候很喜歡去探秘老公是否有小三事件,當心理醫(yī)生問她這么做有什么好處時,通常她們的某個子人格會哈哈一笑,無意識中體現(xiàn)了一份快感,而她們自己是覺察不到的(有經(jīng)驗的精神動力學家可以洞察到)。簡單點講,她們借由反客為主,把內心中對女性的愛戀以否定的方式投射在對老公的懷疑上,這樣某個子人格認為自己干的真是天衣無縫吶--極其完美的掩蓋了對同性愛戀的象征性釋放。
為何會這樣? 部分女性更年期體內的荷爾蒙等一些激素陡然升高,甚至升得較高,因此就會像男人喜歡女人一樣,但是人格系統(tǒng)中的某個子人格很清楚-若是直接赤裸裸的表達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借由對老公的懷疑,來窺視那位小三,包括對那位小三的各種想象,以達成象征性的于這個時期的性心理滿足。(這方面的道理若是鋪開來講,可以寫一本書,將會令人嘆為觀止。)
7. 有些人說恨話不會特別傷人,雖然對方會有點小疼,但是過倆天對方很快就會感受到源自自體我的力量增長,所以這種忠言可以逆耳。 而有些人時常帶著慈悲的口吻給身邊這個人/那個人這種建議或那種建議時,實際上是在通過這種變相詛咒的方式來轉移自身有一大堆問題需要被療傷的事實。所以,他們說出來的噓寒問暖,是一種"詛咒",不是真的關懷你。更多的是掩蓋心中的嫉妒心與幸災樂禍心。 因此對付此類朋友對好的方式,就是以其人之道......點到為止。當對方也領略了這招后,會自動羞愧的放下這種習性。這樣做就合理的捍衛(wèi)了自己的能量場與邊界。
人生經(jīng)常遇到的處境大概分為2種:說狠話,不傷人;聽到外界的狠話時,自己要能夠迅速轉識-抱持淡定。
8. 探秘內在實相的基本條件是無所畏懼,而非畏首畏尾。當我們懼怕無意識展示出來的真相時,我們便如同在夜間帶著墨鏡。無所畏懼并非橫沖直撞的意思,而是帶著一顆無所意圖的心,這樣我們才能夠去說服某個內在迫害者,反之,阻抗會很大。
從動力學來看頭痛基本上都是屬于要去控制,抑或人際控制型焦慮,也包括控制自己對某個人表達認同與忠誠。從動力學來看背部經(jīng)常疼痛,可能他最需要向一個人道歉或鞠躬,當然如果能夠在潛意識層面來探秘與操作,很快就能找到那個人是誰。
9. 【論臨床部分頑固病灶】
部分潔癖的本質是喜歡臟東西;
部分焦慮的本質是正在享受那份受虐情結;
部分恐懼的本質是無意識置換游戲;
部分強迫的本質是生本能與死本能的“性交不和諧”;
部分神經(jīng)衰弱是對某份情感-害怕被“追殺”“迫害”的提前自我懲罰;
部分憂郁癥患者的本質是在表達一份“高貴的氣質”抑或某個子人格在說“我”原本就不屬于這個星球,“我”與他人是有差異的;
部分頑固失眠的本質是不敢睡著。有些人睡不著覺并非睡眠功能出了問題,而是某個不敢睡著的“子人格”在登場做主。它之所以可以做主,因為它攜帶了大量的原始焦慮。在人格系統(tǒng)中哪個子人格攜帶的能量大,它就容易“沾染”其他無辜的子人格。這個子人格需要主人每天以昏昏沉沉的方式與環(huán)境達成“合謀”,而后共同守護一份不可說的秘密。還有一種情況是他不敢睡著,他的某個子人格不希望離開清醒的世界,因為對對它而言這意味著徹底失去掌控力。為何害怕失去掌控?因為有一年,有一次,在清醒的世界里主人經(jīng)歷了重大的創(chuàng)傷與突如其來的巨大焦慮體驗,因此該子人格把這種焦慮擔憂情緒沾染給了其他子人格,并不斷的強調自己才是能夠代表主人的子人格。在這種情況下,失眠是理所當然的;
部分偏頭痛的本質是對某個人的認同,比如媽媽;
部分余光強迫的本質是性心理障礙;部分戀物癖的本質是某個子人格在尋求母親的共情與回應;
部分糖尿病的本質是自我救贖,讓其成為自己的生命管家;
部分癌癥的本質是與那份不能釋放的愛恨情仇同歸于盡;
部分過分怕HIV的人的本質是擔心自己無法順利的完成征服女人的偉業(yè);
部分害怕心臟病的人的本質是缺少某個重要人士的陪伴,因此心慌僅僅只是呼喚愛的序位;部分在公共廁所無法順暢小便的人的本質是某個子人格無法消化曾經(jīng)某次偷窺過父母性生活的畫面;
部分遲遲不愿意嫁出去的人的本質是尚未解除對同性父母的俄狄浦斯愛戀;
部分年輕母親喜歡將哺乳時間延長到孩子2歲-3歲以上的,都是在享受未能從夫妻性關系中獲得的性快感;
部分話很多看起來有點躁狂的人,實際上已經(jīng)是隱匿性抑郁癥的水平,這份躁狂是在掩蓋內心的極度彌漫性抑郁,其躁狂的程度和抑郁的程度成正比。
因此不可去輕易惡意刺激他們,除非你是心理專家,否則后果不堪設想。這種人很容易被身邊人刺激后,無意識的攻擊驅力會對準自己拼命的猛烈攻擊,最嚴重的就是結束生命。許多學校的跳樓學生在輕生前不是被父母逆言刺激過,就是被某個同學調戲刺激或某教師長期刺激后選擇的自我攻擊與變相報復。因此市面上最好的兒童教育讀物,核心主題內涵必須是:治孩子前先療愈父母或學校教育者。
10. 面對攻擊,沒長大的人的做法是攻擊對攻擊或是自我攻擊,正確的做法是:不論外界如何攻擊,使用成熟的隔離機制后依靠自體心理學的抱持力,HOLD住自己的定力。而后會出現(xiàn)一種自我評價:我其實也挺不要臉的嘛。 事實上,每個月都能夠感覺到自己臉皮厚的人,心理則更健康。
11. 把自己評價的太完美了,就是對自己的“繩束式-性虐待”,就如同日本畸形AV鏡頭里的那種。
12. 在兩性關系或任何一種親密關系中,每次沖突吵完后,能夠主動示好的人,比起不主動示好的人,心理更加健康。
13. 哀傷與憂郁是一件比尼古丁更加有上癮危害的東西,因為在哀傷的神態(tài)中有時候一個人會顯得比沒有哀傷時高貴幾分。
14. 討好是不伴隨羞恥感的人際控制,無端受人恩惠就是被剝削的征兆。 許多人際關系之所以變得淡漠,因為失去了基本的互相“利用”價值,僅此而已。你沒有錯,對方也沒有錯,這就是人類人格系統(tǒng)中,子人格的游戲規(guī)則:沒有人充分回應它,它就會找其他的小伙伴。真正的知己是看起來情感總是不夠熱烈,不夠澎湃,但是總能夠給對方細水長流的感覺。細水長流才是真正的生命力......
15. 親密關系是人世間最大的幻像之一,從存在主義心理學的角度而言,不論一個人如何執(zhí)子之手,抑或與雙親一起浪漫和諧的變老,但歸根到底無法消弭人類與生俱來的的存在孤獨感。
16. 最佳的親密關系就是:成為你自己企盼成為的那種父母,然后去照顧那個孤獨的子人格,耐心陪伴它一會,當然如果有能耐最好協(xié)助它找到自己的“內在守護神”(也是一個子人格,很強大,很健康)。。。。。。
人類與其期許某個人親人或知己來迎合自己的訴求或為自己改變,不如穿越小我的一些防御機制,找到那個童年受過嚴重分離焦慮的子人格,而后協(xié)助這個‘子人格’找到最適合它的內在守護神。這才是最偉大的親密關系。
以上16條帶有犀利與鋒芒的分析,僅作平常心參考。還有無盡的動力實相與動力類型,不一一贅述,不同氣質類型的人背后的動力學都不同,點到為止。 它們都是表意識“事與愿為”背后的動力緣起,雖然不絕對,但臨床事實已經(jīng)足夠說明。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在精神動力分析與原始意像探秘中卻時常呈現(xiàn)出“鬼怪”“尸體”“骷髏”或長在臭沼澤地里的‘野花’之類的自我意像,這說明什么?說明阻抗系統(tǒng)與無意識潛在改變愿望已經(jīng)從繼發(fā)焦慮回歸原始焦慮,是危機也是契機。
此外,于心靈成長領域,所有高質量的領悟都是在不經(jīng)意間獲得的,同時都是在被一份“特殊的動力學解釋”抖擻后,不知不覺間發(fā)生的。而常規(guī)的解釋通常只能修正理性邏輯情感,無法矯正無意識深處的隔離情感。
韓非:非正統(tǒng)整體醫(yī)心術倡導者、精神動力學-策略派心靈導游。曾拜訪過數(shù)十位心理學家,涉獵諸法,守簡御繁。當下了知諸多主流療法例行奏效與例外無效之間的核心因素。
--- 始終認為對立的事物本質上是一模一樣的、極端的兩面總會相連的契機;所有嚴重的沖突理論上都可以被調和,講究時機與契合度/匹配度/精進度。始終信奉生命中唯一真正的信仰,唯一可以立足的根基,唯一能夠給我們適當?shù)囊龑Ш捅Wo的,就是宇宙中普適的自然法則以及由自己親歷親證的真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