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全球只要是華語地區(qū)的人們都知道,而且大多數(shù)都知道語出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钡沁@兩個典故的發(fā)生地都在豐城還有許多人不知道,這個需要我們強化與告知。
筆者客居異地多年,親歷豐城“阿卡林”無數(shù)次。一般朋友見面會問我是江西哪里?我直接反問朋友:您知道王勃的《滕王閣序》嗎?里面有兩句話寫我老家——“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迸笥蚜ⅠR肅然起敬,從此記住我的老家是江西豐城!
正如賈平凹說“秦嶺最好的形容詞就是秦嶺”。“劍邑”豐城的最好形容詞就是“劍邑”,劍文化是豐城地方文化的圖騰,也是豐城地方文化的引領(lǐng)者。
晉永平元年(291年)豐城縣令雷煥在龍湖湖心七星堆上設(shè)立觀象臺(今江西豐城市榮塘鎮(zhèn)湖北村龍湖),夜觀星海二十八宿,發(fā)現(xiàn)北方玄武牛、斗星間云集紫氣,紫氣直瀉觀星臺正前方四十九丈處,該處正是縣衙牢獄(今江西豐城市榮塘鎮(zhèn)榮塘中學(xué)龍光書院)所在地。掘獄基,得一石匣,內(nèi)盛"龍淵、太阿"雌雄寶劍,故豐城別名“劍邑”。
吳越春秋曰:“楚王召風(fēng)胡子而告之曰:'寡人聞吳有干將,越有歐冶,寡人欲因子請此二人作劍,可乎?’風(fēng)胡子曰:'可。’乃往見二人,作劍,一曰龍淵,二曰太阿?!?/p>
唐代因避唐高祖李淵諱,“龍淵”改稱“龍泉”。后世為了紀念干將、莫邪夫妻,也把“龍泉、太阿”這對雌雄寶劍也稱為“干將”“莫邪”。
根據(jù)唐代所修《晉書》的記載,朝廷于元康六年(296),大赦天下。當(dāng)時的豫章豐城正在經(jīng)歷水患災(zāi)害,嚴重缺糧,雷煥作為縣令,治理水患,建倉儲糧。民間又有雷煥改監(jiān)獄為糧倉的說法,如此一來,《晉書》對張華獲寶劍故事的敘述就對應(yīng)起來了??梢姡瑥埲A獲寶劍的故事并非純屬虛構(gòu)。
豐城因出土“龍淵、太阿”寶劍而得名“劍邑”,形成了豐城所特有的劍文化。"豐城劍"的傳說使得這座城市打上了深深的劍文化烙印。據(jù)戶籍部門統(tǒng)計,截止到2020年6月1日,豐城人姓名當(dāng)中帶“劍”字的有5070人,帶“jian”的音有61658人,兩者相加共有近7萬人。相對豐城近150萬總?cè)丝冢@個比例意味著每20個豐城人當(dāng)中就有一位“劍俠”。
有著"劍邑"之稱的江西豐城自此成為一座以劍為圖騰的城市。
自從有了豐城劍的典故之后,歷代施政者、文人墨客乃至民間都對劍文化給予了足夠的敬仰與尊重。由雷煥掘獄基得劍而名,先后有雷煥瞻象臺、寶氣亭、龍光書院、劍池、劍匣亭,豐城劍文化成為文學(xué)寶庫,歷代名流詩文歌賦,佳作不斷。
豐城的書院文化、瓷文化、水文化、古建筑文化和商幫文化等地方文化都是建立在劍文化基礎(chǔ)之上,形成一個“1+N”的文化集群格局,或者說劍文化一直引領(lǐng)著豐城其他的地方文化。
也正因為劍文化的引領(lǐng),豐城歷代俊采星馳,名人輩出,先后有東漢高士徐孺子、晉代天文學(xué)家雷煥、唐代江西首位狀元王季友、元代學(xué)士揭傒斯、明代抗倭名將鄧子龍、《辭?!分骶幭恼鬓r(nóng)、戲劇家熊佛西等。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用“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贊美豐城鐘靈毓秀真正是恰如其分。
雷次宗《豫章記》:吳未亡,恒有紫氣見牛斗之間 ,張華聞雷孔章妙達緯象 ,乃要宿,問天文,孔章曰:惟牛斗之間有異氣,是寶物也,精在豫章豐城,張華遂以孔章為豐城令,至縣,掘深二丈,得玉匣,長八尺,開之,得 二劍 ,其夕斗牛氣不復(fù)見,孔章乃留其一匣,而進之,劍至,光曜煒曄,煥若電發(fā),后張華遇害,此劍飛入襄城水中,孔章臨亡,戒其子,恒以劍自隨,后其子為建安從事,經(jīng)淺瀨,劍忽于腰間躍出,遂視,見二龍相隨焉 。
為紀念豐城劍氣"上徹于天"的典故而建寶氣亭,唐永微二年(651)縣治遷于今址后,即筑堤以保縣城安全。清同治《豐城縣志·河集》有"唐永徽間,始遷縣治,即筑堤由張家埠至寶氣亭、陽靈觀、周四十余里"的記載。
宋紹興年間(1131一1162年)縣人陳自俯創(chuàng)建龍光書院于古劍池傍(今榮塘中學(xué)校址),宋高宗趙構(gòu)賜額,朱熹曾來講學(xué)1月余,賦《龍光書院》詩贊云:“一道榮光帶碧山,天風(fēng)吹雨度云關(guān);樹浮空翠名村塢,泉落飛虹瀉石灣;赤嶺豹棲朝氣隱,劍潭龍起夜光寒;咿唔何處經(jīng)年韻,多在湖東喬木間。”又作《龍光書院心廣堂記》中寫道:“乾道庚寅歲也,為友人榮塘陳自俯請,名其所構(gòu)龍光書院之堂,熹榜其間曰:心廣。”并為書院題書“圣道中天”匾額,慕名求學(xué)者集居深造。元學(xué)士歐陽圭齋(歐陽玄)過訪,“為重書龍光書院、文明堂額匾及作序,一時書院之名揚天下”,與廬山白鹿洞書院齊名。
元至元年間(1264-1294),寶氣亭改建為劍江驛樓,成為驛舍與紀念物合二為一的建筑。大德年間(1297-1307),富州(豐城升為州)州尹劉秉懿將寶氣亭修繕一新,正式定名為劍江驛樓。
大德年間(1297-1307),富州(豐城升為州)州尹劉秉懿將寶氣亭修繕一新,正式定名為劍江驛樓。不少著名人物登臨寶氣亭樓,如元代學(xué)者吳澄《劍江驛樓》詩云:"人生南北幾驛亭,相過豈復(fù)能忘情"等句。這些詩人們懷古嘆今的吟詠之所。
元延祐二年(1315年)縣城開始建筑土城墻,傍江土城下砌石塊,以遇江水。土城周圍10里,環(huán)城6門,東為正信門,西為折桂門,南為劍池門、天寶門,北為通江門、望仙門。
明代以后,寶氣亭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擴建,分離出劍江驛。明萬歷十一年(1583),署縣事陶以詩(名世安)建寶樓于文明門城上,為課文之所。時豐城許多著名詩人都喜歡在寶氣樓結(jié)社賦詩,僅在萬歷年間《劍江倡和詩》集中,就有徐即登、雷映、邱士毅等人,多次在寶氣樓雅集詩作15篇。他們在此或賞"平沙雁寫落木瘦,萬山翠林斜陽明";或吟"野航凌浩淼,平楚問青蔥"。到清代乾隆年間時,寶氣亭仍有廳、堂三間、有廊、鼓樓三間、廳左有丞舍三間,樓懸"寶氣彌津"匾額。
到清末后,寶氣亭漸廢于兵火,如唐鐘毓、陸如照等詩人的《訪寶氣亭》、《寶氣亭懷古》中,尚能追憶"指點斜陽樓,低徊古驛岐"等傷感的詩句。
清雍正四年(1726年)劍江驛放縣管理,設(shè)遞夫32名,驛馬2匹,東接南昌潭崗鋪,西達清江樟樹鋪。
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知縣韓弼重修學(xué)宮時,興建“劍匣亭”,將劍匣移置亭中,供人觀瞻。
劍聲中學(xué)是民國時期江西著名的學(xué)校之一。1923年秋,熊恢于1923年開辦劍聲中學(xué),取名“劍聲”,一是意為書聲劍影,唐才子陳子昂有詩日:“平生聞高義,書劍百夫雄”,指能文能武;二是豐城別稱劍邑,是古代名劍龍泉(干將)、太阿(莫邪)的蘊藏和出土之地。學(xué)校以“勤樸潔毅”為訓(xùn),以求民智開,民體健,民心堅,民德尚,采取有教無類、文武兼長、手腦并用的先進辦學(xué)理念,一時,劍聲中學(xué)名聲大振?!耙敕?,去讀劍聲”傳為佳話。民國25年(1936年)私立劍聲中學(xué)在荷湖康莊開辦分校。
附:歷代關(guān)于豐城劍的詩文選錄
【晉】張協(xié)《太阿劍銘》
太阿之劍,世載其美;淬以清波,礪以越砥。如玉斯耀,若影在水。不運自肅,率士從軌。
【南北朝】 陰鏗《經(jīng)豐城劍池》
清池自湛澹,神劍久遷移。無復(fù)連星氣,空余似月池。夾筱澄深淥,含風(fēng)結(jié)細漪。唯有蓮花蕚,還想匣中雌。
【唐】李白《古風(fēng)其十六》一說《豐城劍》
寶劍雙蛟龍,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騰不可沖。一去別金匣,飛沉失相從。風(fēng)胡滅已久,所以潛其鋒。吳水深萬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終不隔,神物會當(dāng)逢。
【唐】白居易《酬盧秘書二十韻》
杜陵書積蠹,豐獄劍生苔。
《得微之到官后書,備知通州之事,悵然有感,因成四章》
傷鳥有弦驚不定, 臥龍無水動應(yīng)難
劍埋獄底誰深掘,松偃霜中盡冷看。
【唐】杜甫《偶題》
郁郁星辰劍,蒼蒼云雨池。
【唐】權(quán)德輿 《豐城劍池驛感題》
龍劍昔未發(fā),泥沙相晦藏。向非張茂先,孰辨斗牛光。
神物不自達,圣賢亦彷徨。我行豐城野,慷慨心內(nèi)傷。
【唐】李德裕 《劍池賦(并序)》
丙辰歲孟夏月,馀屆途豐城,弭楫江渚,問埋劍之地,則有池存焉。感其至靈之物,亦有淪棄,非遇識者,無由振發(fā)。雖人亡劍去,而故事可悲。因維舟俄頃,以為此賦。
天地神物,龍泉太阿。光耀時促,沉埋日多。往者紫氣沖星,時人莫識。吳已亡而氣存,寶乃隆於敵國。既精感而上達,當(dāng)龍變而不息。未遭風(fēng)雨之會,尚假雷生之力。豈通塞之有時,何顯晦之難測。我不自振,掘之而得。雖潛朽壤之中,每受莓苔之蝕。誠宜英主用之,提攜指揮。內(nèi)以靖諸侯,外以服四夷。為東序之秘寶,備有國之光儀。一見留於邑長,一獲佩於臺司。始謂伸於知己,終乃屈於不知。既而長鳴玉匣,躍入漣漪。化鋒鍔兮奮迅,煥晶光兮陸離。垂尾滄波,斷鯨鯢之族;矯首清漢,詟江海之祗。昔時在獄,今成廢池。寶常棄於茲地,人載懷而孔悲。況乎耶溪水涸,赤堇山閉。巧冶既沒,作者曠世。風(fēng)胡已遠,壯武復(fù)逝。斯物倘存,知之者誰氏。惟人代兮去不留,嗟雙劍兮焉可求。
【唐】沈亞之《答殷堯藩贈罷涇源記室》
勞君輟雅話,聽說事疆場。提筆從征虜,飛書始伏羌。河流辭馬嶺,節(jié)臥聽龍驤。孤負平生劍,空憐射斗光。
【唐】錢起《長安落第作》
不遇張華識,空悲甯戚歌。
【唐】溫庭筠《題西明寺僧院》
自知終有張華識,不向滄州理釣絲。
【宋】梅堯臣《謝賓客挽歌三首》
位不登三事,才宜列四科。清名時自得,華冕世空多。望氣悲埋劍,臨風(fēng)嘆逝波。吳阡蒿作里,楚挽薤成歌。會葬千人至,來觀數(shù)郡過。無由親執(zhí)紼,東首淚滂沱。
【宋】蘇轍《賦豐城劍》
劍氣夜干斗,精誠初莫隔。全身寄獄戶,隱約還自得。張雷彼知我,勉為汝一出。腰間雜環(huán)佩,亦既報之德。凜凜天地間,要非手中物。躍入延平水,三日飛霹靂。出當(dāng)乘風(fēng)雷,歸當(dāng)臥泉石。千年故穴在,三嘆泉上客。
【南宋】陸游 《豐城劍賦》
在晉太康,觀星者曰:"夕有異氣,見于斗牛之躔。"時方伐吳,或曰:"吳未可平,彼方得天。"獨張華之博識,排是說之不然。迨孫皓之銜璧,氣益著而不騫。于是雷煥附華之說曰:"是寶劍之精,維太阿與龍泉。"卒之劚獲于豐城之獄,變化于延平之川。世皆以為是矣。
千載之后,有陸子者,喟其永嘆:夫占天知人,本以考驗治忽,卜運祚之促延。彼區(qū)區(qū)之二劍,曾何與于上玄?若吳亡而氣猶見,其應(yīng)晉之南遷。有識已悲宗廟之丘墟,與河洛之腥膻矣。華不此之是懼,方飾智而怙權(quán)。嗚呼!負重名,位大吏,俯仰群枉之間。禍敗不可旋踵,而顧自謂優(yōu)游以窮年。夫九鼎不能保東周之存,則二劍豈能救西晉之顛乎?使華開大公,進眾賢。徙南風(fēng)于長門,投賈謐于羽淵。則身名可以俱泰,家國可以兩全 。彼三尺者,尚何足捐乎?
煥輩非所責(zé),予將酹扈酒,賦此以吊吾茂先也。
【南宋】陸游 《劍池》劍客行
世無知劍人,太阿混凡鐵。 至寶棄泥沙,光景終不滅。 一朝斬長鯨,海水赤三月。 隱見天地間,變化豈易測。 國家未滅胡,臣子同此責(zé)。 浪跡潛山海,歲晚得劍客。 酒酣脫匕首,白刃明霜雪。 夜半報讎歸,斑斑腥帶血。 細讎何足問,大恥同憤切。 臣位雖卑賤,臣身可屠裂。 誓當(dāng)函胡首,再拜奏北闕。 逃去變姓名,山中餐玉屑。
【宋代】趙蕃 《寶氣亭三首》
誰道劍池今已荒,有時光怪此何祥。
平生自省慚多識,曷日乞靈親炷香。
【元】耶律楚材
霜匣神劍蒼龍直,切玉如泥長數(shù)尺。
利器深藏人未知,豐城埋沒神光寂。
【元】楊維楨《斬蛇劍賦》
紫焰慘澹,若煙生于火樹,
掩夜光于龍泉太阿,追飛形于畫影騰空。
【明】鄧子龍《磨劍口占》
磨就青蛇膽氣雄,神光長射曲江東。
張華去后無消息,千百年來起臥龍!
綜上所述,影響了豐城文化1800年的劍文化將持續(xù)成為豐城人引以自豪的榮光,豐城人無論是人名還是地名,大多與劍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每個人心中都有“劍的江湖”。豐城注定因劍而名,重情重義的豐城人注定因心中有劍而無往不勝。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劍邑豐城。
就是豐城最好的宣傳語。
文/熊繼平
客居金陵寫于紫金山北麓2022年5月16日
作者簡介:熊繼平,江西豐城人,現(xiàn)居南京。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民盟江蘇省委省直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lián)合會副會長,民盟江蘇省委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南京九華美術(shù)館館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