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冬
中國楷書四大超人之一歐陽詢,出身名門,一生跨越陳、隋、唐三個朝代。不僅人長壽,其書法更是影響深遠,至今仍為中華民族子子孫孫學習的范本。
歐陽詢(公元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隋末唐初著名書法家。其書八體皆精,尤以楷書最為著名,世稱“歐體”,與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的書法共同構成“中國四大楷書”。
祖父歐陽頠(wěi)歷任使持節(jié)、都督衡州諸軍事、安南將軍、征南大將軍等要職,父親歐陽紇20歲從軍,驍勇善戰(zhàn),子承父業(yè),曾任廣州刺史等職。陳宣帝太建元年(569年),因朝廷猜疑歐陽紇懷有二心,拜其為左衛(wèi)將軍。歐陽紇于是據廣州起兵反叛,次年兵敗被擒,舉家悉數被殺,僅歐陽詢一人僥幸逃匿,此時他年僅13歲。兩個月后,皇太后駕崩,大赦天下,歐陽詢因此獲得赦免,逃過一劫,并被父親生前好友江總收養(yǎng),隨養(yǎng)父長居建康(今江蘇南京)20余載。隋煬帝時期,歐陽詢曾任太常博士,入唐后累遷銀青光祿大夫、給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h男,故有“率更”、“渤海”之稱謂。
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局部)。此碑立于唐代貞觀六年(公元632年),書者歐陽詢76歲(虛歲,下同)。
歐陽詢聰穎好學,嗜書成癖。史稱其身材矮小,而敏悟絕倫,讀書數行同盡,過目不忘,因此少年時就博覽古今,精通《史記》《漢書》和《東觀漢記》三史,尤其篤好書法,幾乎達到癡迷的程度。歐陽詢早期學習王羲之的書體,傳說他曾不惜重金購得王羲之教子習字用的《指歸圖》,日夜揣摩,書藝大進。后又廣泛研習北碑,融會貫通,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據《新唐書》記載,有一次歐陽詢騎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晉代書法名家索靖所寫的石碑,于是駐足仔細觀摩,許久才肯離開。但走出數里又忍不住折返回來下馬觀賞,后來干脆鋪開氈子坐下反復揣摩,飲食俱忘,最后竟在碑旁一連坐臥了3天,悟得其法而去。
歐陽詢書《化度寺碑》(局部)。此碑鐫于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歐陽詢75歲。
歐體楷書,獨步初唐,雄視千古,歷來被評論者公認為古今楷法第一。靜觀歐體楷書,其筆力險勁,橫平豎直,中宮收斂,外畫舒展,瘦硬而能腴潤,意態(tài)精密俊逸,結體嚴整而險絕叢生,有森嚴凜然之感,英俊奪人之氣,因而被宋《宣和書譜》譽為“翰墨之冠”。虞世南稱贊歐陽詢“不擇紙筆,皆能如意”。張懷瓘《書斷》認為:“詢八體盡能,筆力險勁,篆體尤精,飛白冠絕?!笨上覀兘裉炜吹降闹饕瞧淇瑫髌罚瑥垜循徦岬降淖瓡?、飛白書等,早已軼散。
歐陽詢書《虞恭公碑》(局部)。此碑建于唐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這時歐陽詢已有81歲高齡,進一步證明人書俱老。
歐陽詢因病卒于貞觀十五年,享年85歲,為后世留下數量可觀的藝術遺產,傳世墨跡有《卜商帖》《張翰帖》《夢奠帖》等,碑刻則有《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皇甫誕碑》《虞恭公溫彥博碑》等。他與同時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稱“初唐四家”。他的小兒子歐陽通以父為師,亦善書法,因此世有“大歐”、“小歐”之說。
歐陽詢既是一位書法大家,也是一位書法理論家。著有《八訣》《用筆論》《三十六法》《傳授訣》等精彩篇章,其中《八訣》《用筆論》是他自己學書過程中對如何用筆的經驗總結,《三十六法》講的是如何結字,《傳授訣》講的則是如何臨摹。這些書法理論,切合實際,見解獨到,對后來明代李淳的《大字結構八十四法》、清代邵瑛的《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等理論著述,均有啟示。此外,歐陽詢還應詔與他人主持編撰《藝文類聚》100卷,七年書成,詢撰序言。
歐陽詢書法代表作之一《九成宮醴泉銘》刻立于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由皇帝下令,魏征撰文,歐陽詢正楷書寫。文中所指的“九成宮”,在今陜西省寶雞市麟游縣城西2.5公里處,原為隋朝的仁壽宮,唐貞觀五年擴建,更名為九成宮,并置禁苑、武庫及宮寺。碑文記載了唐太宗李世民重修九成宮并在避暑時發(fā)現泉涌之事。
此碑點畫特征:方筆為主,兼用圓筆,起收干凈爽利,行筆雄健腴潤,點畫講究呼應,筆勢靈活生動。此碑結構特征:平整端穩(wěn),遒勁挺拔,中宮收緊,左斂右展,于平正中見險勁,于嚴謹中顯變化。
《九成宮醴泉銘》原碑,現存于陜西省麟游縣杜水之陽九成宮遺址,建有碑亭,為中國國寶級文物。碑高2.7米,厚0.27米,上寬0.87米,下寬0.93米,碑料為石灰石。碑身、碑首連成一體,碑座已破損,碑首有六龍盤繞,碑身陽面碑額刻“九成宮醴泉銘”六個大字,陽文篆書。正文24行,滿行50字(由于原碑的碑座破損,最后一行字已完全不可辨,故有滿行49字的誤傳)。碑身的側面、背面刻滿了文字,可惜字跡今已無法辨認,刻工亦無從考證。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