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決 公共交通資源短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上海不是單純做一項廢除公共福利政策的減法,而是一方面做減法,一方面做加法。
從6月26日起,上海市停止實行70歲以上老人持“敬老卡”免費乘坐公交車及地鐵。有媒體記者實地觀察發(fā)現(xiàn),公交車站及地鐵上的老年乘客明顯減少。據(jù)巴士公交二、三公司的48路、49路車隊反映,當天老年乘客比以往下降了八成以上。
由于剛剛實施這一新的政策,具體的效果還有待評估,但減少70歲以上持“敬老卡”免費乘坐公交車及地鐵老人的數(shù)量,增加了公共交通的客運量卻是新政實施后的必然結果。因為像上海這樣人口超過2400萬的超級城市,公共交通是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甚至私人交通出行人員的居高不下,也是由于公共交通不能很好滿足市民出行的結果。如何解決特大型城市出行難題,一直考驗著特大型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
不同時期城市管理者出臺的公共政策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
差不多10年前的2007年,為了給進入老齡化上海的老年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務,上海市推出了“70歲以上老年人非高峰時段免費乘車”政策。通過統(tǒng)一制作并發(fā)放可計次的專用乘車卡的“敬老服務專用卡”,為城市出行的老人提供便利。于是,我們的公共交通里,到處可見白發(fā)老人。有時出行老人成群結隊,一輛車上幾乎都是白發(fā)老人。甚至還出現(xiàn)了少數(shù)上班、下班的青年人,因為沒有給老人讓座而產(chǎn)生的沖突。近10年在實施這一公共政策過程中,也越來越暴露出這一政策存在的缺陷和問題。
盡管有許多人呼吁老年人“錯峰出行”,把高峰時段的公共交通資源讓給上班族,但實際仍然不能解決日益嚴重的公共交通資源短缺的難題。如何不斷優(yōu)化城市的公共政策,使公共政策的調整適應新的發(fā)展形勢,對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這些背景下,上海試圖通過創(chuàng)新城市社會治理的理念和方式,推動城市公共政策的優(yōu)化和完善。比如,通過優(yōu)化和完善公共政策,來緩解城市公交資源緊張。這種以問題為導向的解決問題的理念,為我們解決城市其它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有益思路。
上海所做的加法就是先行出臺上海老年綜合津貼制度。根據(jù)上海市政府2016年4月發(fā)布的《上海市關于建立老年綜合津貼制度的通知》,原本用于公共交通的敬老服務卡停止使用后,取而代之的則是貨幣化補貼,年齡門檻也從70周歲降至65周歲。過去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車政策,只能覆蓋到70歲以上的老年人,這一群體總數(shù)約為177萬人。實施“老年綜合津貼制度”后,受益人群擴大至65歲以上的全體老年人,共計約270萬人,受益面明顯擴大。
這一新的使更多老年人受惠的公共福利政策,從今年5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政策將上海老人按年齡分為五檔,享受包括交通等方面的津貼,從75元到600元不等,錢直接打入具有銀行卡功能的“上海市敬老卡”中。通過這種貨幣化“直補”的方式,讓實施了近10年的這項公共政策有了一次華麗的轉身。
貨幣化“直補”的方式使老人有了更多的消費選擇,而不是過去不外出就不能享有這一公共政策福利。這種新的公共政策實施給我們以實踐啟示,即如何從現(xiàn)實的問題出發(fā)出臺改革政策,又不至于產(chǎn)生反對改革的利益群體,以影響改革政策的有效推進,是改革政策設計過程中需要認真思考的。
據(jù)最新統(tǒng)計,上海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jīng)超過30%。預計到2020年,60歲以上的老年將達到40%。如果使這項惠民的政策做久做好,還在于城市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才能為城市出臺更多的惠及市民的公共福利政策提供支持。僅僅是這次老年綜合津貼制度的政策調整,就涉及到260萬老年人,預計年財政投入超過45億元。如果沒有上海雄厚的公共財政支持,就無法實現(xiàn)為民服務的宗旨。
上海用優(yōu)化公共政策的方法,來破解特大城市的公共交通難題,以應對巨量的人口出行對城市基礎設施的壓力。這一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做法,給我們解決城市社會其它問題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今后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迅速提高的城市化將帶來一系列發(fā)展中問題,如何解決城市特別是特大型城市,包括公共交通在內(nèi)的各種城市問題,需要城市管理者在出臺任何一項公共政策的同時,都要以整體思維、系統(tǒng)思維的理念,做好充分調查的基礎上,考慮公共政策出臺后的實施效果,并對實施的各種結果進行評估。只有在評估的基礎上不斷優(yōu)化完善改革政策,才能使公共政策更有利于增加市民和社會的總體福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