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楊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黃仁良回憶先師張玉當年教拳的體悟

1、對“無過不及”要求:

       初學拳架時,我和其他拳友一樣,只知道對弓步的前腳有“無過不及”的要求,在前弓時以膝蓋不過腳尖為準。如膝蓋超出腳尖,是為“太過”;膝蓋未到腳跟,是為“不及”。在練拳時,只注意了弓步前腳的膝蓋,忽略了手,每逢拳架定式往往將手伸得過前過直。先師曾多次走到我身旁來糾正,讓腰胯再松沉些,手臂略后收成微曲,肘部下墜而略含外掤。如此經(jīng)過反復糾正,拳架定式時,手掌恰到腳尖,不再超前,立身中正了,手臂也達到了圓滿狀態(tài)。先師再三告誡:“無過不及”不是單指弓步的膝蓋,也指手掌和全身各處,手不過腳尖,肘不過膝蓋。在以后的練拳中,就逐步體悟到手、腰、身、腳所有動作,乃至運勁、行氣、呼吸,都應有“無過不及”的要求。“無過不及”不僅是在太極拳鍛煉中,對全身各部位動作的要求,它也是為人處世的準則。所以我在《楊式太極拳習練指南》一書中,將“無過不及”的要求,列為拳架的檢驗標準之一。

2、對“舌舐上顎”新解:

       很多人都知道,練太極拳要“舌舐上顎”,卻不知道為什么舌要上舐?是否自始至終要上舐?初級階段一直在捉摸、體會,后來終于找到了一些感覺。幾次坐著看書或寫字,時間稍久就精神萎靡不振,對寫什么?看什么?逐漸變得模糊,老年人更會出現(xiàn)如此情況,于是便放下書筆,舌舐上顎,端正靜坐片刻,能提起精神,頭腦又清醒了。我首先體悟的就是“舌舐上顎”,能幫助“虛領頂勁”,能提起精神。在練拳時在動作熟練的基礎上,很注意“舌舐上顎”,但是否需一直上舐而不變,便產(chǎn)生了新的疑問?有時老師在練拳,我便在一旁靜心地觀察,并發(fā)現(xiàn)先師每逢拳架定式全身松放時,嘴唇略顯松開見到其舌尖也有微露,多次觀察都是如此。后來我便偷偷向老師請教,先師笑而不答,過一會兒便說:“舌尖也是一處末梢,你可知道什么是氣貫四梢?什么叫一動無有不動”?之后在練拳時就注意舌尖隨著拳勢的開合,有了一提一放細微動作。如此一配合便增強了全身一張一弛的感覺,同時又增多了口中津液,先師囑咐過口中津液不能唾棄,嚥入腹中對腸胃有好處,練完拳口也不渴了。

3、“水平”與“四平”之誤:

       “練太極拳不能有起伏,必須保持水平架”,拳界中好多人都有如此說法,而在學拳過程中老師從未提過“水平”二字,況且所練之拳架明顯有起伏。細察所有太極拳練者,有水平的,也有起伏的,其中有無對錯,還是二者皆可,這一疑問印在腦中很久。有一次在老師家喝茶談拳時,曾提出此疑問,而先師卻反問:“你認為練拳該有起伏嗎”?我的感覺:“水平練拳很吃力,很死板,有起伏較自然,較靈活”,先師接口說:“那你就按自然,靈活去練吧”,又補充一句“不要大起大落”。后談及楊家學拳的記憶,拳架只有自頭至腳的四平要求,沒有“水平”之說,有了平才能穩(wěn)。我在以后的練拳中,就去體會肢體的曲伸與自然的起落關系,有起落也有了陰陽,起吸落呼便是陰陽互變。所有的體育運動都有起落,拳術中的閃展騰挪怎能沒有起伏,自然界一切亊物的運動都不可能呈水平狀態(tài),起伏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有一位張姓拳友練拳多年,第一年發(fā)生膝蓋酸疼,老師說屬于正常,到第二、第三年酸疼有增無減,以后就越顯歷害,甚至害怕練拳。經(jīng)其他拳友介紹前來請教,發(fā)現(xiàn)因受“水平”拳架影響,常年貓著腰,曲者腿練拳,用力全在膝蓋所致。難怪某些醫(yī)生會規(guī)勸老年病者,不要去練太極拳,說什么太極拳會練傷膝蓋的胡話。這位張姓拳友改練傳統(tǒng)楊式拳后,學會了基本步法不到兩個月,其膝蓋酸疼就消失了,從而又提高了練拳興趣。

4、弓步是“后腳蹬,前腳弓” 嗎?

       一般練拳者都認為弓步的方法,就是后腳向前用力一蹬,前腳膝蓋一曲就成了弓步,即為“后腳蹬,前腳弓”。最早我練簡化和88式太極拳時,凡是弓步都用后腳蹬,前腳弓的方法,因為后腳用力,往往是已成弓步其后腳還在向后滑動,尤其在光滑的地坪上練拳。自隨張玉師改練傳統(tǒng)拳后,才知道弓步不是用后腳之力向前蹬,而是腰胯邊轉邊向前腳下松沉,后腳基本不用力。先師說過,腳下平穩(wěn)才有根,根是往地下生,不是橫著生,練拳需以腰帶腳,不要以腳蹬腰。因此凡在做弓步時,就注意到以腰為主,無論實腳或虛腳又都必須平穩(wěn)。為了練腳下平穩(wěn),曾專門選擇在光滑的地坪上練拳,甚至還故意在地坪上灑上些黃砂,就這樣對腳下進行的防滑鍛煉。根據(jù)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要求,是指全身而言,其中當然也包括腳的提落和前弓后坐?!昂竽_蹬,前腳弓”

的做法,顯然是故意地使用了腳力,恰恰丟棄了用意帶腰,用腰帶腳的關鍵之處。太極拳動作以腰為主宰,所有的外形動作都取決于腰,是腰帶腳,不是腳蹬腰,腳蹬腰滯重,腰帶腳輕靈。有些拳友以前未得正規(guī)的基本步法訓練,而受“后腳蹬,前腳弓”的影響較深,雖已改練了傳統(tǒng)楊式拳,仍然是腳下用力過大。所謂“邁步似貓行”,邁貓步的特點就是輕靈,腳下用力何來輕靈。

5、尊重祖先留下的傳統(tǒng)拳架:

       傳統(tǒng)太極拳,有人當作寶,尊重祖先傳下的寶貴財富,無私地原原本本地傳承給后人;有人當作草,可以任意宰割,胡亂編造,零打碎敲地當作商品買賣,而且出售的大多是假貨。什么渾元太極、通臂太極、忽雷太極、經(jīng)絡太極、蛇形太極、氣功太極等等,當今的太極拳其名目五花八門,招式千奇百怪,理念雜亂無章,可能連祖宗也不認識這是什么玩意兒了?

       先師非常尊重祖先留下的傳統(tǒng)拳架及所有套路,記得有位蘇姓師兄,曾將師傳的拳架套路拆散打亂后自編了兩套路。一套稱37式,是按楊式37個獨立拳架編排,另一套稱左右式,是選擇了部分拳架,編為左右動作的套路,并且公開向外傳授。不知是誰將此亊告訴了老師,先師就把他叫來當場訓斥:“老祖宗傳下的東西,誰讓你胡亂改編?公開向外傳授的拳,須經(jīng)武術界公認知道嗎”?后來我認為老師所傳零散的單練發(fā)勁,想整編成套路作為練拳前的熱身運動,便于每天鍛煉,但又怕受老師責備。某日我去復興公園練拳后隨老師回家,趁老師高興時就問:“祖先所傳拳架既不能改,為何楊式傳人的拳架都有差異”?先師沒想到我會提問此亊,爾后說:“他們都已成名,有了自己的鍛煉方式,大的拳架沒有變”。先師在受命參與88式拳架改編時,也曾堅持保留楊式拳架的原貌,雖參與編改工作,而自己所傳授的還是傳統(tǒng)楊式拳架。然后再提起我的設想,欲把單練發(fā)勁動作由雜散進行組合,由三個拳架動作組成一小路,分左右式連續(xù)鍛煉,可分拆,也可組合,可定步練,也可活步練。我即將斜飛式、攬雀尾擠式、按式組合后分定步和活步演練了一下,老師點了一下頭說:“太極發(fā)勁本與形意相仿,可以作為練拳前的熱身運動”。并介紹:“社會上興起的練功十八法,就是從前王子平練拳前的熱身運動,共二十四式”。

6、內動帶領外動,在意不在腰:

       太極拳鍛煉有一定基礎后,大多知道腰為主宰,手和腳的動作都必須由腰帶動,而腳而腿而腰而手,總須完整一氣。然而腰的主宰畢競仍限于外形動作,太極拳應更注重于內形,記得當初已從師練拳三、五年,自覺走架或推手都較為熟練,先師看到我在指導其他初學拳友時,一直強調所有動作要用腰帶領。而后老師對我說:“對初學者要求用腰是對的,其實運動的根源不是腰,是在胸腹里面的意和氣,由內動帶領外動”。以后練拳就用心去體察胸腹內的動態(tài),首先從含胸拔背與氣沉丹田入手。每當有了含胸,背也有了抜的感覺,內氣就貼到背上,再用意念將內氣收入脊骨;毎當放開胸懷,內氣隨著松腰落胯而沉養(yǎng)于丹田,全身并有氣勢鼓蕩的感覺。所謂內動,是由意念引導內氣的一收一放,一開一合,也稱提放開合,這便是內動的因果關系。內因是変化的根據(jù),外因是變化的條件,有了丹田之氣的內動,才帶動了腰和四肢的外動,又使內臟得以內氣的自我按摩。所以太極拳動作看似手腳在動,實為腰動,看似腰的旋上轉下之動,實為丹田之氣動,說是氣動,實為意動。若要研究太極拳運動的源頭,即為:始由意動,才有氣動,再有腰動,后有四肢之動。下乘階段注重于腰為主宰,手腳動作都由腰帶領;中乘階段注重于丹田內氣,以氣帶領所有動作;上乘階段注重于意念,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意之所至氣亦至焉。

7、在“拆招練招” 中體現(xiàn)“表里精粗”:

       拆招練招是先師教拳練拳的基本方法,對初學者來說,能了介一招一式每一過渡動作的起落開合,對身形、腰轉、手勢、腳步及眼神的具體要求,從而達到較為正確的外形拳架。只有對毎一招式反復練習,才能加深記憶,漸趨熟悉,先師說過“學會一招,就要練好練熟,不要活圇呑棗,求多求快”。從我所知的拳友中,有求速成的,只須數(shù)月光景一套拳全學會了,如數(shù)月不練又全都忘了,你說全還給老師了,可老師卻沒有收到。也有求精求熟的,雖然經(jīng)數(shù)月只學會練熟了幾個動作,如遇亊停頓數(shù)月后再練,所熟練的動作依然記憶猶新,這就屬于自己所有。初學如此,對于練拳具有一定基礎者,也需要將一招一式單獨反復熟練,可定步練,也可活步練,稱為拳勢單練。練拳如此,練劍、練刀也如此,在單式鍛煉中,仔細地體現(xiàn)全身各處陰陽虛實的變化。太極拳的每一招式都是有表、有里、有粗、有精,在拆招練招中,去細細品味表與里的互動,精與粗的配合,在毎一招式中,都應“表里精粗無不到”。若每一招每一式都能練熟、練好、練精,對整套拳的演練,就能淸楚明白,韻味無窮,不再云里霧里。

8、“氣沉丹田”的“丹田”在哪里?

       初練太極拳時只曉得要“氣沉丹田”,而不知道“丹田”究竟在何處?聽人說肚臍眼以下三手指處就是“丹田”。所以在練拳初期為做到“氣沉丹田”,就往往會鼔腹挺腰,經(jīng)過一段時期鍛煉,發(fā)現(xiàn)小腹部大起來了,而且一直感到脹鼓鼓的很不舒服。有幾次老師看著我練拳后,便指出有挺腰鼓腹之病,我認為要“氣沉丹田”就必然會鼓腹,因“丹田”是在小腹部肚臍下。先師搖搖頭說:“不在肚臍下,是在肚皮里面的中央,也不是“挺腰”,是“松腰”。從此就根據(jù)先師的指導,在練拳時細心體會,“挺腰”確是故意地用力向前挺;松腰”是自然而然地向四周松開,在松開的同時也有了下“沉”的感覺。再進而須尋求在體內中央丹田位置及其功能,便進入深層次的練拳階段。中央應該是指頭頂百會穴與襠下會陰穴,人體中央一根垂直中心線,我信奉人體具有三丹田之說。腹部氣海穴與之相對應背部的命門穴,中間為下丹田,是藏精之處;胸腹部膻中穴與之相對應背脊部的夾脊穴,中間為中丹田,是藏氣之處;頭臉部印堂穴與之相對應頭后部的玉枕穴,中間為上丹田,是藏神之處。三丹田的運轉是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體,丹田內轉法指胸腹部,由下丹田至中丹田的運轉,起到內臟自我按摩作用,為煉精化氣;小周天運轉法指胸腹背連同頭臉部,起到貫通任督兩脈的作用,為煉氣化神;體呼吸法指全身各處,起到氣血周流全身的作用,為煉神返虛。

9、有“沉”必有“起”,有“含”必有“平”:

       太極拳鍛煉要“含胸拔背”和“氣沉丹田”,大多數(shù)練拳者都知道,但如何在練拳中去做到,就不是象說的那樣簡單。剛開始練拳的人,將心意都放在手腳動作上,根本無暇去考慮其他的問題。但當拳架動作熟練后為求深入,能盡量做到內外相合,才會注意在練拳過程中如何配合“含胸拔背”與“氣沉丹田”。當初我對此很模糊,在練拳過程中,是否一直要保持“含胸拔背”與“氣沉丹田”?還是兩者之間須互動。自己也曾做過各種嘗試,如在整個練拳過程兩者兼顧始終保持的話,就會感到軀體呆板,體內毫無動靜;如兩者分開互動的話,體內倒是有了動靜,但是否會影響?zhàn)B氣于丹田的效果?在百思不得其解情況下,帶著這些疑問便擇機向老師請教,老師認為我很會鉆研,并要我記住“太極是陰陽之母,有動有靜,有分有合”。所以對“氣沉丹田”也應“有沉必有起”,如果一直“沉”著不動,那就不能叫“沉”而應稱“守”,“沉”字就包含者動。對“含胸拔背”也如此,應該是“有含必有平”,不能一直含著不變,也回想起在幾次練拳到定式時,老師過來糾正要我兩肩松開,保持胸平腹實,達到立身中正。在以后練拳中,又逐漸加深了對“含胸拔背”與“氣沉丹田”的認識和理解。“含胸拔背”所帶動的是“氣貼于背”,并須收斂入脊骨,此為由表及里,是吸,是合?!皻獬恋ぬ铩彼鶐拥氖恰皻庳炈纳摇保⒏杏X氣勢鼔蕩,此為由里達表,是呼,是開。一陰一陽,一吸一呼,一合一開,這才真正體現(xiàn)出“含胸拔背”和“氣沉丹田”,在太極拳鍛煉中應有的功能。

10、“退中有進”與“打中有化”:

       楊式傳統(tǒng)套路許多拳架動作,總是一手前一手后退,一手上一手下,一手曲一手伸,一手陰一手陽,一手虛一手實,那怕是定式后的轉換動作也如此。初練太極拳或拳操鍛煉者,就根本不會去研究這些動作的用意,老師說過“走架也要如同與人打架,要認真,不能馬虎,退中要有進,不進則挨打”。走架時也要“顧三前,盼七星”,就是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前、手前、腳前以防范對方進擊,要注意對方的頭、手、肩、肘、胯、膝、腳七處出擊點。太極拳動作即為武術招式,凡是武術招式其中必然包含著攻與防,化與打,進與退,所謂打就是化,化就是打,打中有化,化中有打。走架如此,推手亦應如此,搭手盤圈無論前進與后退,進擊中應含有走化,走化中應包含有進擊。記得某次老師正看著我與一位師兄推手,當著老師和師兄面前,我不會主動進擊,只是認真地粘連著考慮如何走化。當我才化解了師兄擠勁的進逼,而他又突然后坐變換了向后的采勁,我只能前腳踏進半步順勢而進,卻無意地將肩靠上了其胸。師兄當場感到胸悶不適,老師反而批評他說:“你練了這么多年的拳,用采勁怎會不帶掤,而且也不能往自己身上采啊”。所以在攻人時必須有防衛(wèi)準備,是打中要有化,在化解對手打擊時也包含有反擊的勢頭,是化中要有打。

11、折疊就是調頭轉彎:

       練拳時手的動作方向,離不開左右,前后,上下,所有動作都是往復來回,拳論要求“往復須有折疊”。對于“折疊”兩字如何理解?又如何貫串于練拳之中?當初我也非常模糊,所以當個別拳友問:“折疊是什么意思”?我確實回答不上。后來只能請教老師,“往復須有折疊”先了解往復的意思就是過去又過來,老師說:“折疊就是調頭轉彎”,就象汽車調頭總要打個圓弧形圈一樣。如欲向左,必先向右劃一小圈調頭,如欲向右,必先向左劃一小圈轉彎;如欲向前,必先向后劃小圈調頭,如欲向后,必先向前劃小圈轉彎;如欲向上,先寓下意,如欲向下,先寓上意。手勢的往復及轉彎抹角,應該成為圓弧形的純角,避免帶有直來直去的銳角,才符合圓圈路線運動。在太極拳鍛煉中的轉彎調頭稱小圈轉頭,需轉頭的不僅是手,也包括腰胯、肩肘與腿腳,還包括內形的神意和氣血。折疊中必須帶有螺旋,不單是手臂走螺旋,腰腿及內形動作也有螺旋要求,根據(jù)動作的需要,并有旋上旋下的變化。折疊既是方向性的變化,又是陰陽和虛實的變化,也是起落與呼吸的變化,所以無論在走架或推手時,都應注意轉彎抹角的折疊勁,是虛實変化中內勁連綿不斷的關鍵。

12、掤勁的特征是圓滿:

       掤勁作為太極拳的基本勁,無論在走架與推手中,都必須自始至終貫注于掤勁,所謂一掤到底,沒有了掤勁,就會出現(xiàn)丟和匾的病手。先師教拳非常重視兩手臂在松沉基礎上,始終保持圓満,在練拳中每當定式手前伸落點時,老師就會過來,將你前伸之手臂的肘節(jié)略微向外向下?lián)軇右恍?,以保持圓滿。并告訴我們從前武匯川師爺也十分強調兩手臂的圓滿,圓滿了才有掤勁,掤勁的力不是用在手臂,是由身體中心向外撐出。所以說掤勁的特征是圓滿,所謂“手如抱月忌過直”,凡是向前伸展的手臂都不能太直,應略帶微曲與外掤。兩手臂保持圓滿就如一張繡花的掤架,繡娘便可在掤架上描繪繡花,而繡出各種藝術精品。對太極拳鍛煉者來說,掤勁似一個圓盤的運轉,兩手似圓盤,就先要兩肩平準,運勁綿綿不斷,成為百練之鋼。所謂“掤手兩臂要圓撐,動靜虛實任意攻”,但手臂的圓撐不是故意用力硬撐,故意用力就成了頂抗,又何來的動靜和虛實。根據(jù)《八法釋義》“掤勁義何解,如水負舟行。先實丹田氣,次要頂頭懸。周身彈簧力,開合一定間。任由千斤重,飄浮亦輕松”。

13、武匯川答復黃文叔之書信:

       文叔學兄偉鑒:

       久未暢談,渴念殊甚。頓奉華扎,敬悉鐘切,謹將所詢,答復如下:

練太極拳之要旨,務須身體中正圓滿;氣要松沉,手前按時,要從肩肘蠕蠕搓出,兩肩要松墜,兩肘要下沉,尾閭要收斂。腳落地時,先虛而后實,上下一致,式式均要圓滿,頭要懸頂,氣沉丹田,練時要慢,快則氣即上浮。如在贛有知心好友,可教以一、二,以便互相研究,推手亦易進步,身體亦能健康矣。

       素知我兄文學理想淵博,又能虛心鉆研,日后定能成為太極名家,興盛此術者,惟有我兄是賴,他人所不能及也。嗣后待我兄凱旋歸來,再為趨階謁賀,現(xiàn)當戰(zhàn)事期間,諸多勞苦,身體善自尊重,是所致祈!謹此奉陳,敬請道安。

弟武匯川謹啟 民囯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

    

        黃文叔自幼愛好武術,喜弄刀舞劍,青年時參軍,后任冮西南昌行營署管理處長之職。為振興武術,尋師訪友,早年曾從田紹麟學練太極拳,民國十八年在浙江召開全國武術大會時,認識了楊澄甫便再次從學太極,并與武匯川、田紹麟、孫祿堂、張兆東、杜心武、劉百川等武術名家交往甚密,故以兄弟相稱。

14、太極拳的“放松”有沒有限度?

       外家拳從剛猛練起,講究力量與速度;內家拳從松柔練起,講究緩慢與用意不用力。太極拳屬于內家拳,自然應按內家拳的練法,就必須從松柔練起,所以對太極拳鍛煉要求“放松”,這是每個練拳人都知曉的道理。但要求“放松”到什么程度?前人卻未曾說明,在楊澄甫《太極拳十要》中只有松腰的要求,《太極拳之練習談》中“周身骨節(jié),均須松開自然”之說。當初對如何才算“放松”的問題,也曾請教過老師,記得老師只回答:“任其自然,安舒即可”。因此在我?guī)资昃毴徒倘校瑢Α胺潘伞倍侄紱]有刻意為之,只要達到自然和安舒即為放松。對初學者要求也如此,在練拳時做到放松自然即可,不要故意地昂首挺胸,待熟練后自能感到全身松靜的感覺。然而當今卻有些人在太極拳的“松”字上過于炒作,大做文章,說得天花亂墜,甚至將“松”形容成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之物。有些拳友已練拳多年,還經(jīng)常會提出“松”至什么程度才算到位?我平時的回答:“松,就是保持自然狀態(tài)下的舒適安逸,就如軍訓中立正后的稍息”。如此解釋可能還不能解除拳友的疑惑,也只能再取一條毛巾搓捏成一團,放在平臺上松開雙手,看到成團的毛巾在漸漸松散開來,當松放到一定程度就停止了。太極拳的放松也就如此,保持自然舒適就是放松的限度,尚未達到全身的自然舒適狀態(tài)下,那怕局部還有一絲一毫的牽強,是為“不及”;已感到全身處于自然舒適狀態(tài)了,如欲再強加以“放松”,就反而失去了自然與舒適,變得牽強,是為“太過”。所謂練拳中“放松”就是自然而然,不牽強附會,感到全身舒坦就行,何必鉆入牛角尖不知所措。

15、太極拳的“柔”與“剛”:

       大家都知道練太極拳講究柔軟,越柔軟越好,故出現(xiàn)了“大松大柔”的口號,以柔克剛,總認為是以自己的柔去克制別人的剛,因此將“柔”作為鍛煉的最終目標。太極拳不是柔拳,也不是軟拳,是陰陽相濟的哲學拳,只講柔軟,而不講剛強的就不是太極拳。記得老師說過:“柔與剛是不能分拆的,雖說化勁用柔,發(fā)勁用剛,但在用柔時不能無剛,用剛時也不能無柔”。對初練太極拳者強調用柔,是為了去除身上的拙僵之勁,稱之為“摧僵化柔”,待拳技成熟功夫上身時,即稱為“積柔成剛”。太極拳應具備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剛柔并重。若要談“柔”,就不能丟棄“剛”;若要講“剛”,也不可丟棄“柔”。所謂運勁如抽絲,綿綿不斷,這是指太極拳的“柔”;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摧,這是指太極拳的“剛”?,F(xiàn)今有些人認為太極拳就是柔拳和軟拳,只要練柔軟了,就能“以柔克剛”了,因此便拿“柔”字大做文章,卻忽視了敵剛我柔和敵柔我剛,“以剛擊柔”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以柔克剛”是化勁,化勁也不是光憑一個“柔”字,在柔中還須有粘走,在粘走中還暗藏著“以剛擊柔”的反擊,才能克敵制勝。熟練雙人推手者,均知道只要一搭手,就必須做到人剛我柔,你陰我陽,你實我虛的互變。剛柔就是陰陽與虛實,在互變中又必須保持兩者兼顧,所謂“柔里有剛攻不破,剛中無柔不為堅”。

16、練太極拳是否越慢越好?

       以前常聽人說,太極拳鍛煉其動作越慢越好,有些人練一套拳可長達一、二個小時,并有說法:快拳容易,慢拳難,越慢功夫就越深。為求功夫上身,一度我對“慢練”發(fā)生了興趣,演練一套傳統(tǒng)拳架本來就需40~45分鐘,放慢到50分鐘還可以,若要練上一小時以上就會出現(xiàn)呆滯現(xiàn)象。如此刻意地放慢動作,慢到似乎停頓,但不知道這種慢練方法怎能促使功夫成長,其根據(jù)何在?也曾產(chǎn)生過懷疑。后來被老師偶然看到,便問道:“你這是在打拳,還是在站樁”?我即停下:“聽說練太極拳越慢越好,我就試試”。老師說:“練太極拳是能快能慢,但不可能慢到如此地步,沒有了拳的氣勢還能稱拳嗎?記住拳是運動,是動中求靜”。老師的話解決了我心中的疑慮,太極拳必須練出氣勢來,沒有了氣還能稱拳嗎?至于能快能慢也必須有其限度,快則不能謊亂,慢則不能呆滯。一般情況下,走架時用意主要放在攻防技擊,動作可以稍快些,演練一套楊式傳統(tǒng)拳架大約在30分鐘左右。走架時意念主要放在氣血在全身運行,動作就需稍慢些,練一套拳大約在45分鐘左右。如果有時間,就可以先練一套稍快,再練一套稍慢,對養(yǎng)生與長勁效果更佳。在太極拳鍛煉中如何掌握快與慢的問題,也很重要,如以“無過不及”的要求來衡量動作快慢,太過快會亂了方寸,太過慢了變得毫無章法,所以對于動作的快漫必須掌握分寸。

17、欲知去處,先明來處:

       人生來去匆忙,來是生,去是死,一般人都忌諱談生死,莫管它來去如何,任其“來時糊涂,去是迷”,只求眼前隨便過。也有一些人無休止地爭,爭權利、爭名譽、爭地位、爭錢財,樣樣都要爭,活到老,爭到老,死了也要爭塊好墓地,爭得好辛苦??!人都是這世界上的過客,而且所走的是一條單行道,沒有回頭的機會,好走,壞走,總要走完這條路。所以人對來去問題不得不考慮,老師說:“練太極拳如同修道,要明白人從何處來,要到何處去,中間怎樣修”?世上沒有神仙,只有修道者,所以張三豐只是一個修道者,并非是神仙,他能集太極拳之大成,是為人類作出了貢獻,并告誡說:“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壽不老春,不徒作技藝之末也”。欲知去處,先明來處,《張三豐以武亊得道論》有曰:“夫人身之來者,得大父母之命、性、賦、理,得小父母之精、血、形、骸。合先、后天之身命,得而成人也”。乾坤是大父母,為先天;爹娘是小父母,為后天。先天歸后天,是從無我到有我,后天返先天,是從有我到無我,關鍵是在有我之時如何修行?修行分修煉、修養(yǎng)、修道,總的說來是修身養(yǎng)性。老師說練太極拳如同修道,此道即是為人之道和養(yǎng)生之道,人生應重在行道,無道者枉為其人。是人就不得不考慮,我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活著的意義是什么?死并不可怕,有人說:“生似春花般燦爛,死如秋葉般靜美”。練太極拳更要參透人生,通過修煉、修養(yǎng)、修道,參透了,道破了,你才會活得舒坦。

楊式太極拳

作者:傅鐘文 演述,周元龍 筆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理論】腰跨整勁 | 開竅不傻練
呼吸與松沉
這點事兒,是練拳必須要搞清楚的硬核!
楊振鐸談楊式太極拳的性質、作用和練法
黃仁良回憶先師張玉當年教拳的體悟b
太極拳如何“氣沉丹田”?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