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青花瓷萌生于唐宋時期,經(jīng)過元明時期的發(fā)展,
清代在鑄造工藝及細節(jié)裝飾上,達到了頂峰。
縱觀近年來的市場行情,青花瓷有著漂亮的成交記錄。
尤其元明清時代的青花瓷,可謂在收藏市場上大放光彩,頻現(xiàn)高價。
回顧明代永宣時期青花瓷的成交記錄:
2011年,一件“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以1.68億港元高價成交,刷新了明代瓷器的世界成交紀錄。
2016年,一件“明宣德青花五爪云龍紋大罐”以1.5億港元的價格成交。
2017年,一件“宣窯青花魚藻紋大碗”以2.29億港幣成交,天價消息震驚收藏圈,而后被人們廣為傳頌。
2018年,一件“明宣德青花云龍戲珠紋內暗花龍紋盌”以 277.25萬美元成交,再現(xiàn)宣德青花魅力。
由此可見,明代永樂和宣德朝的精品青花瓷價格逐年上漲,不斷刷新著成交記錄,
這也使得收藏界開始更多地關注永宣時期的青花瓷器,
致使其在收藏市場上人氣旺盛,備受藏家追捧。
青花料是天價瓷器的靈魂
明代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明初,特別是早期的永樂、宣德時期,以花色濃艷的進口料“蘇泥勃青”為主;
從成化到正德的明代中期,則以發(fā)色淡雅幽藍的國產(chǎn)料“平等青”為主;
嘉靖后以發(fā)色藍中泛紫藍的“回青料”為主。
永宣時期,當時國力的昌盛在瓷器的燒造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官窯青花瓷無論是在選料還是在做工上,都精益求精,代表了青花瓷的最高成就。
明永樂青花纏枝花紋折沿洗-北京故宮
永樂、宣德兩個時期的青花瓷器在制作風格上,極為相似,因此在收藏界又有“永宣不分家”的說法。
但仔細辨別永樂和宣德的瓷器,還是有區(qū)別的,
永樂時期使用的青花鈷料是一種稱為“蘇麻離青”的進口料,含鐵量較高,呈色濃重青翠,釉面紋飾有自然形成的結晶斑點,并有錫光,
所繪紋飾有暈散現(xiàn)象,這是永樂時期青花瓷器的顯著特征之一。
而宣德的青花,則不容易暈散。
明宣德青花折枝茶花紋如意耳扁壺-北京故宮
以多姿多彩的紋飾聞名于世
在紋飾上,永樂、宣德的青花瓷具有突出的時代特征,
它改變了元代青花層次繁密的布局風格及粗獷的畫法。
裝飾上漸趨疏朗,規(guī)矩中富于變化。
這一時期瓷器畫工藝術修養(yǎng)較高,繪畫技藝高超,
有的巧妙地利用了此時青花原料的暈散,做末骨花卉的筆法,產(chǎn)生水墨趣味,
有的利用線條上不同濃淡,產(chǎn)生活潑的變化,顯得更為生動有力。
明永樂青花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北京故宮
此外,注重從自然界選取素材,最常見的是纏枝和折技花卉等,各種花卉枝葉能夠巧妙穿插組合。
而動物紋以龍、鳳為主,龍紋威武雄壯,講究神態(tài)、氣勢。
同時受當時青料容易暈散的限制,人物和花鳥圖案在永宣青花上極為少見。
這些多姿多彩的紋飾讓永宣的青花聞名于世,其中的精品也得到收藏家們的青睞。
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荷葉蓋罐
器型繁多,珍罕無比
永宣時期的青花瓷的器型較多,
僅碗類就有雞心碗、撇口碗、收口碗、臥足碗、高足碗、墩式碗、葵瓣口碗、斗笠碗、壓手杯等。
較為特殊的有僧帽壺、梨壺、臥壺、扁壺、漏斗、花澆、直頸方洗壺、執(zhí)壺等,
其中一些特殊的器型,更是流傳下來的非常少。
像一次北京永樂交易會上出現(xiàn)的一件“明永樂青花內府梅瓶”極為罕見,
系現(xiàn)今所知唯一未入博物館收藏之明代早期青花內府梅瓶,身價不凡。
永樂和宣德的瓷器,是青花工藝的典范。
早在2004年4月,明永樂·青花內外底龍戲珠紋棱口洗就以4094萬港元刷新了明代青花瓷器的成交紀錄,
而這件瓷器在1989年和1997年的成交價分別為1020萬港元和1650萬港元。
毋庸置疑,永宣部分青花瓷精品的身價隨著時間沉淀,更是成倍上漲。
明代青花看永宣。
這兩朝的青花瓷器在我國陶瓷史上名著一時,它不僅為明代宮廷所喜愛,更是受到了外國王室的推崇和西方上層社會的追捧。
它獨特的造型和新穎紋飾超凡脫俗,不同凡響,大有將相之風,為一代青花之冠。
永宣青花的區(qū)別
一、纏枝波形紋,所在器型為玉壺春瓶者,多為永樂的;
為高足碗、罐、缸、缽者,多為宣德的。
二、纏枝條狀圓形紋,多為永樂的。
纏枝塊狀圓形紋,所在器型為玉壺春瓶者,多為永樂的;為方流執(zhí)壺為宣德的。
三、折枝紋,所在器型為方流執(zhí)壺者,多為永樂的;
為高足碗和盆者多為宣德的。
四、青花瓷盤,上有穿牡丹龍紋者多為宣德的。
五、青花12棱折沿盤和花口盤,12折枝花的折端裸露者,多為永樂的;
有大葉遮蓋者,多為宣德的。
六、畫在盤上的牡丹花朵與別種花朵糅在一起的纏枝波形紋,7種或11種花朵者,多為永樂的;
8種或12種花者,多為宣德的。
七、牡丹花葉芽,尖細如小柳葉形者,花瓣邊緣有留白聯(lián)珠式勾邊者,多為永樂的。
明永樂青花枇杷綬帶鳥圖盤
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罐
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
對于老百姓來說,青花瓷的真假往往難以分辨清楚。
這時候就需要一位專攻的老師為其藏品“把脈”,
鑒定老師憑借著深厚的文化知識和豐富的收藏經(jīng)驗細細鑒定瓷器,
梳理其脈絡,品味其歷史,評定其價值。
來源:網(wǎng)絡 ,版權歸原作,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