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克了著名的君士坦丁堡,摧毀了有上千年歷史的東羅馬帝國。
東羅馬滅亡的同時,東正教也迎來了歷史上最大的劫難。長期以來,東羅馬帝國是東正教的世俗支撐,正是靠著東羅馬的政治力量,東正教與天主教同列基督教兩大主流教派,并在近東、北非、西亞,都建立了大量的牧區(qū)。
奧斯曼土耳其將東羅馬消滅后,大片昔日的東正教牧區(qū),現(xiàn)在變成伊斯蘭教的勢力范圍。盡管奧斯曼帝國并未直接下令禁止東正教傳播,但它的一系列宗教歧視政策(比如帝國境內的非伊斯蘭教徒,必須承擔比穆斯林更沉重的賦稅),讓東正教勢力范圍急劇萎縮。
要是就這么發(fā)展下去,東正教就算不徹底完蛋,但沒落衰頹肯定是免不了的了。
可是這種可怕的事情并沒有發(fā)生。時至今日,東正教仍舊是跟天主教、新教并駕齊驅的基督教三大主流教派之一。
東正教何以能東山再起?
這多虧了俄羅斯。
就在東正教因的東羅馬帝國的滅亡而陷入絕境之際,遠在東歐的莫斯科公國,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派人前往意大利,迎娶了流亡至此的東羅馬末代公主索菲亞,并把東正教捧上莫斯科公國國教的至尊位置。后來,莫斯科公國越來越強,最終消滅了蒙古系的金帳汗國,全取東歐,并大肆對外擴張,最終發(fā)展成聞名世界的俄羅斯帝國,而曾經滅亡索菲亞公主故國的奧斯曼土耳其,也被俄羅斯打的稀里嘩啦。
正是靠著俄羅斯,東正教得以重振旗鼓,再現(xiàn)當年東羅馬時期的榮光。
不過這里有個問題:東羅馬滅亡后,已淪為無本之木的東正教,為何會受到莫斯科公國的青睞?甚至不惜將它捧為國教呢?
這跟俄羅斯的地緣環(huán)境有著很大的關聯(lián)。
俄羅斯所在的東歐平原,在農耕時代屬于歐洲的最偏遠邊緣的板塊之一,無論是羅馬、君士坦丁堡,還是巴黎、維也納,這些傳統(tǒng)的歐洲文明核心所在,都跟東歐距離遙遠。而且,再加上東歐酷寒濕冷,難以大規(guī)模農業(yè)開發(fā),所以長期是游牧民族的棲身之所。游牧在文明形態(tài)的天然落后,決定了東歐在農耕時代不可能孕育出發(fā)達的文明體系。
但中世紀后期,這種情況逐漸發(fā)生變化。東羅馬帝國覆亡時的15世紀,盡管當時的人類文明仍舊停留在農耕時代,但千年的財富和技術積累,業(yè)已能夠支持人們對東歐平原進行較大規(guī)模的農業(yè)開發(fā),這種變化反映到現(xiàn)實中,就是農耕文明主導的莫斯科公國,取代了游牧文明主導的蒙古系金帳汗國,獲得了東歐平原的統(tǒng)治權。
當然,東歐的地緣條件決定了,它的農耕潛力怎么也不如西歐跟南歐。但是,在體量上,東歐平原的面積,卻遠超西歐與南歐,而且相對規(guī)整平坦。這種情況下,在東歐平原水漲船高的莫斯科公國,也初步具備了成為歐洲主流勢力的資格。
硬實力夠了,軟實力也不能拉下。身為歐洲文明圈的一份子,同時也是農耕系國家的一員,莫斯科公國順其自然的會融入基督教文明體系中。
但是,在教派選擇方面上,莫斯科公國(俄羅斯)卻出現(xiàn)了猶疑。一般來說,當時的東正教橫遭大難,勢力大衰,天主教成為基督教世界當仁不讓的主流教派,基于此,莫斯科公國若想更好的為歐洲所接納,完全應該向羅馬教廷遞投名狀。
但俄羅斯卻沒有這么做。
這是為什么?
首先,天主教世界的中樞遠在意大利半島的羅馬,跟俄羅斯八竿子打不著。從地緣角度來看上,東歐已經是歐洲天主教世界的極端邊緣板塊。這種地緣關系的極端疏離意味著,就算俄羅斯選擇天主教,也難以從中收獲太多好處,最多只能作為一個邊緣存在——這與俄羅斯已逐漸成長為歐洲一流國家的江湖地位不符。
其次,由于東歐開發(fā)較晚,文明程度較低,故而雖然硬實力逐漸具備,但軟實力依舊欠缺。在傳統(tǒng)歐洲人看來,莫斯科公國、乃至俄羅斯民族差不多就是個個半蠻夷般的存在(類似于周朝時中原諸夏看南方楚國人的感覺),這種文化歧視對俄羅斯國家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塑造,都是非常嚴重的傷害。
最后,地緣上,俄羅斯要想進一步發(fā)展,有必要一路向西,將中東歐的大片相對優(yōu)質的板塊收入囊中——這自然會跟天主教世界產生沖突。在這場圍繞中東歐的爭奪中,羅馬教廷天然會傾向于與自己地緣關系更緊密、受自己影響程度更深的中東歐本土勢力(比如神圣羅馬帝國),而絕非遠在天邊,不服王化的俄羅斯(一個側面的證明是:西周時,周天子曾冊封楚國為子爵國——以此將其接納進華夏文明體系。不過在隨后的楚國與漢水流域姬姓諸侯國的沖突中,周王室則堅決支持漢水諸姬,甚至親自出兵討伐楚國——周昭王甚至還在征討途中,溺死于漢水)
說一千道一萬,投入天主教,俄羅斯能收獲的好處有限,而代價卻很慘重——它注定要被歧視、被打壓,國家發(fā)展也會受到一層意識形態(tài)和道德層面的制約。
但接納東正教,則恰恰相反:
第一,東正教雖遭大劫,然畢竟血統(tǒng)高貴,一直以來都與天主教并駕齊驅。尊奉東正教,可以汲取東羅帝國乃至希臘系文化的營養(yǎng)——這同樣能夠對俄羅斯文明的發(fā)展有所裨益。
第二,東正教的世俗支撐——東羅馬帝國業(yè)已滅亡,盡管之后來東正教會又在希臘重建,但希臘畢竟格局太小,何況當時也落入奧斯曼帝國手中。而今日的俄羅斯業(yè)已初具強國之象,且發(fā)展?jié)摿薮?。迎入東正教后,憑著俄羅斯的實力,可以順其自然的接過東正教系統(tǒng)的主導權,并且順帶著繼承東羅馬帝國的龐大政治遺產。對俄羅斯這種介于“華夏”與“蠻夷”之間的半吊子貨來說,這對民族自尊心和國家凝聚力的激勵效果,絕對比楚國受到周朝和中原諸夏鄙視后,自封為王要強上很多。
最后,在奪取東歐平原的大部土地后,俄羅斯自然要進一步開疆拓土。在西方,俄羅斯要跟以神圣羅馬帝國為首的天主教勢力爭奪中東歐;在南面,它要跟奧斯曼土耳其爭奪黑海與巴爾干半島、甚至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而這些地方都曾經是東羅馬帝國的領土,東正教的牧區(qū)。俄羅斯繼承東羅馬和東正教的衣缽,能夠更好的爭取當?shù)貣|羅馬帝國遺民和東正教信徒的支持,讓俄羅斯帝國的開拓大業(yè)事半功倍!
綜合這幾層考慮,伊凡三世迎娶了索菲亞公主,并把東正教尊為俄羅斯的國教。隨后的形勢發(fā)展,果如伊凡所料,俄羅斯步步做大,最終發(fā)展成威震歐亞的世界級大帝國。而伴隨著沙俄的強勢崛起,東正教徹底擺脫了東羅馬帝國覆亡的影響,重新崛起為與天主教,以及后來的新教分庭抗禮的基督教三大主流教派之一。
一切意識形態(tài)的形成,都是地緣環(huán)境的結果。東正教的中衰與復興,就是這一規(guī)律的最好證明。
說完了東正教,咱們再掉過身,繼續(xù)說天主教。相對于新教和東正教,天主教有一個獨特之處:即它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一個真人擔任的教皇角色,充當上帝跟子民的中間人。
那么,為什么天主教為有教皇?教皇,以及羅馬教廷的存在,在天主教系統(tǒng)中,有什么特殊的價值和意義?關注微信公眾號:云石,云石君在下一節(jié)中繼續(xù)為您分析。
本文為云石地緣政治系列104節(jié)——基督教系列之第4章。喜歡地緣政治和國際關系的感朋友,請訂閱微信公眾號:云石,系統(tǒng)收看云石地緣政治全部文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