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
俞大猷(1504-1580),字志輔,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將,歷任參將、總兵等官職。嘉靖時,倭寇侵擾我國東南沿海各地,他率兵轉(zhuǎn)戰(zhàn)江浙閩粵四省,屢立戰(zhàn)功,與戚繼光齊名。他不但善武功,還寫有《劍經(jīng)》一書,著作有《正氣堂集》傳世。下面是關(guān)于他回傳少林棍的一段傳說。
自古以來,少林武功冠蓋天下??墒窃诿鞔腥~,河南嵩山少林寺著名的少林棍卻一度失去真?zhèn)?,后來虧了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把少林棍回傳少林寺僧人宗擎,才使少林棍法真訣復歸嵩山少林寺。說來那還是明朝正德年間的事了。
閩南泉州的北面有座清源山,那里風光秀麗,景色宜人。山上有塊巨石,高一丈許。每天清早,人們常見一個眉清目秀的少年端坐在石上讀書,讀了一會,他就在那石上躍起跳下,身輕如猴子一般。這少年就是俞大猷,這塊巨石就是今天尚在的“練膽石”。
俞大猷自幼愛好武術(shù)。他在清源山上邊讀書,邊練武,長年不懈,有一天,俞大猷在練膽石上跳躍練膽,忽然背后傳來一聲贊嘆:“孺子可教也!”俞大猷回身看時,只見身后站著一位老者,仙風道骨,狀貌非凡,便連忙上前施禮,叩問尊姓大名。
那老者捋著胡須答道:“敝姓李,名良欽,家在同安。往年浪跡江湖,新近剛回故地重游,住在山下少林寺。原來,自古天下少林有二,一在中州,一在閩中。那中州的就是河南嵩山少林寺,那閩中的就是泉州少林寺。俞大猷一聽,分外高興,連忙向他請教學問和武功。李良欽說:“學武可以,我要先聽聽你的志向?!庇岽箝嗾f:“如今國家多難,內(nèi)憂外患,雖有安邦濟世之オ,而少舍生忘死之將。我志在護國安民,學成‘萬人敵’?!崩盍細J又問:“護國安民以何為先?”俞大猷說:“當以膽略為先,故我日日在此練膽?!崩盍細J聽了十分高興,摸著他的頭說:“你小小年紀,見識如此不凡,將來必定前途無量。老夫早年曾得異人傳授,學得少林棍法真訣,可傳授于你,日后也好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p>
俞大獻大喜過望,連忙下跪拜他為師。從此,俞大猷便跟李良欽在清源山學習少林棍。他是個絕頂聰明的孩子,又肯學肯鉆,不畏艱苦,沒過多久就把那變化無窮、縱橫莫擋的少林棍真功夫?qū)W到家了。有一回,李良欽同他比棍,師徒倆來來往往,斗不到幾個回合,師傅竟被徒弟擊敗了。李良欽扔下棍子,撫著俞大猷的背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徒兒的棍術(shù)已在老夫之上,將來必定天下無敵也?!?/p>
過了不久,身懷少林絕技的俞大猷從軍入伍,當上了參將,出鎮(zhèn)山西。到了嘉靖十四年時,倭寇竄犯閩南,在沿海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朝廷便下旨調(diào)他回閩南抗倭。俞大猷接旨,立即整裝南下。途經(jīng)河南嵩山時,他忽然想起師父李良欽曾說,我的這身少林棍真訣源自嵩山少林寺。今既到此,怎能不去拜拜祖廟?于是他便打算到少林寺借宿。
當時,嵩山少林寺正值鼎盛時期,寺里僧人多達數(shù)千人。俞大猷當日在寺里逐一參觀了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立雪亭、千佛殿、塔林等。所到之處,見許多僧人都在習拳練棍。俞大猷在旁看了,很覺心癢??墒呛髞恚屑毧戳藥孜簧搜菥毜墓鞣?,不覺啞然失笑。因為這些僧人的棍法,表面看去似少林套路,其實似是而非,早已墜入旁門左道,因而破綻百出,失去了正宗少林棍法的真訣。
俞大猷便去拜見寺里的長老,向他請教少林棍法。長老頗有點自負,當即集合寺內(nèi)精于棍法的僧人,數(shù)數(shù)足有一千余人。長老命他們各持長棍,當面操練給俞大猷看。俞大猷看完微微一笑,對長老說:“在下少時也曾從師學過少林棍法,可套路步法與眾師父頗不相同?,F(xiàn)在讓我當眾獻丑一遍,請眾位師父不吝賜教?!?/p>
俞大猷說完,從旁取過一根長棒,擺開架勢,使起棍來。只見他時進時退,忽前忽后,攻守殺奪,神鬼莫測。那一根長棍上下飛舞,有如轉(zhuǎn)輪一般,耍得眾僧眼花繚亂,齊聲叫好。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長老不看猶可,一看方知自家的少林棍失了真?zhèn)?,不禁喟然長嘆道:“如此精妙絕倫,方不愧是地道少林真功夫,眾徒兒所耍,簡直兒戲罷了?!碑斚麻L老便求俞大猷收徒傳藝,讓少林棍法真?zhèn)鲝蜌w嵩山少林寺。
俞大猷想了想,說:“在下雖然愿意傳藝,無奈習武絕非一朝一タ之功所能奏效。我今有王命在身,軍務緊急,怎好在此滯留?只好另待時機了?!?/p>
眾僧一聽,哪肯當面錯過?都一齊跪下苦苦相求。俞大猷見他們學習心切,便叫他們推選出兩名年輕而有勇力的僧人,跟隨他南下學習,學會了回來再傳授給大家。長老稱善,當即選出宗擎、普從二僧,拜俞大獻為師。
第二日,俞大猷辭別少林寺,帶領(lǐng)這兩位徒弟南下。到了閩南,他率軍進駐崇武,運籌帷幄,出奇制勝,一連幾仗,把倭寇打得東逃西竄,潰不成軍。軍務之余,俞大猷悉心教導宗擎、普從二徒學習棍法。寒來暑往,春去秋來,過了三年,宗擎、普從終于學成了少林棍法真訣,可以滿師了。
俞大猷十分高興。他正想打發(fā)他們二人北返嵩山少林寺,不料普從突然失蹤。俞大猷派人找了很久,始終不見他的蹤跡。有一天,一位云游僧人告知俞大猷,普從已改名換姓,墜入左道邪門,助紂為虐了。俞大猷傷感了一陣,只好命宗擎只身返回嵩山少林寺,轉(zhuǎn)教眾僧。
冬去春來,花開花落,轉(zhuǎn)眼間過了十三年。十三年間,宗擎在嵩山少林寺授徒習棍,寺內(nèi)有一百多個僧人學到了少林棍真訣,他也成了寺里眾望所歸的高僧。這一年,宗擎到京都戒壇受戒,聽說俞大猷也在京都,連忙前往叩見。
原來,俞大猷因抗倭立下赫赫戰(zhàn)功,被萬歷帝調(diào)進京城封賞,恰好也在京都。當下師徒久別重逢,說不盡的高興。俞大猷聽宗擎說,少林寺僧已有百余人掌握了少林棍真訣,高興得詩興勃發(fā),當即賦詩一首,題為(詩送少林寺僧宗擎》,詩是這樣寫的:
學成伏虎劍,洞悟降龍禪。懷度游南粵,钖飛入北燕。
能行深海底,更陟高山巔。莫訝物難舍,回頭是岸邊。
后來,俞大猷在公務之余,又把他的棍法寫成了一本書,題為《劍經(jīng)》,附在他的文集《正氣堂全集》卷四之后。他的書名為何不題“棍經(jīng)”呢?因為俞大猷歷來是以棍為長劍的,所以就稱棍法為劍法,劍經(jīng)即棍經(jīng)。他傳給少林寺僧宗擎的少林真訣,就是這種棍經(jīng)。這書一出,他的“俞家棍”便名聞全國。明朝以后,俞大猷的這本《劍經(jīng)》便成了武術(shù)經(jīng)典著作之一,學習少林棍的人沒有不好好去鉆研它的。
采錄者:林如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