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武學名家、抗倭名將俞大猷(1503-1580),與少林寺有一段特別的緣分。
少林武術中的棍法,即得了俞大猷的真?zhèn)?。俞大?字志輔,泉州人,先后從師于棍法大師李良欽、《趙注孫子兵法》的作者趙本學,又從師于劉邦協(xié)、林瑛等人,皆一時武術名流,他本人的武藝更是集諸大家之精華。
俞大猷早聞少林寺有“神傳長劍技”。嘉靖四十年(1561年),他由北云中奉命南征時,曾專程訪問少林寺。在觀看了上千位以精通劍術知名的武僧的表演后,他直言不諱地對方丈小山宗書說:“此寺以劍技名天下,乃傳久而訛,真訣皆失矣!”
他在小山方丈陪同下游歷了本山大小庵場及達摩面壁洞等處。見寺前有塊山地,形勢更奇,他說:“此地可建一個十方禪院,以增少林之勝?!?/p>
小山方丈慨然說:“建院之責,愚僧任之,即可平治地基以經始也。而劍訣失傳,請示真訣,則有望于名公了?!?/p>
俞大猷說:“此必積之歲月而后得,非旦夕可授而使悟也?!?/p>
于是,小山方丈挑選了兩位年少而有勇力的僧人宗擎、普從,隨俞大猷南行,以便學習。
俞大猷在出入營陣之中,時時授二人以陰陽變化真訣,又教以智慧覺照之戒。三年之間,二人皆得真訣,雖說未入得心應手之神通,但“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功夫是學得差不多了。
此后,二人辭行,北歸少林寺。他們將所學劍訣禪戒傳給寺眾,所學最深者達百人。
又過了十二年(1576年),宗擎赴京師戒壇受戒并留下聽經論。次年(1577年)四月某日,他專程去神機營拜訪俞大猷,感謝師恩,并告知普從早已去世。
師徒喜再相逢,一敘往事。俞大猷臨別時贈以《劍經》,勉其精求精,并寫詩一首相送。詩曰:
學成伏虎劍,洞悟降龍禪。
杯渡游南粵,錫飛入北燕。
能行深海底,更陟高山巔。
莫訝物難舍,回頭是岸邊。
宗擎感沛流涕,也寫一詩回贈。詩云:
神機閱武再相逢,臨別叮嚀意思濃。
劍訣有經當熟玩,遇蛟龍?zhí)帞仳札垺?/p>
宗擎將《劍經》帶回了少林寺。
俞氏《劍經》專講棍法,為一代名著。戚繼光(1528-1587)評價其所講“短兵長用之法”為“千古奇秘”。又說:“不惟棍法,雖長槍各色之器械,俱當依此法也。近以此法教長槍,收明效。極妙!極妙!”
少林武僧得《劍經》后,經過五六十年的傳習,到明末已獲得很高聲譽。茅元儀在《武備志》中稱頌說:“諸藝宗于棍,棍宗于少林?!薄秳洝房傇E的“一打一揭,遍身著力;步步進前,天下無敵”就是少林棍法中“五虎攔”的來源。
送別宗擎不久,少林寺僧普明到京師,向俞大猷匯報十方禪院的修造情況。原來,小山方丈于工程尚未完工時,便寂然化去。接任的方丈幻休常潤(?-1585),繼承遺志,命普明主持其事。這普明是扁囤悟空和尚下第三代法孫。普明到京城向扁囤和尚俗弟子們請求資助,御馬監(jiān)太監(jiān)張暹、盧鼎、高才,各輸俸資以助之。禪院已于近日落成,名“十方禪院”。普明此次進京是請俞大猷賜文勒碑,以垂不朽。
俞大猷欣然命筆,寫下了《新建十方禪院碑記》(157年作,收入《正氣堂集》),文中表示一則愿圣天子壽考之萬年;一則愿四海民物之康阜。一則是四方游僧過客有所棲止;一則是宗擎劍法又得廣傳。他還希望后進之行者多忠義之士,能為保衛(wèi)社稷多做貢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