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在中國古代千年的科舉史上只有北宋時期的梁灝、梁固父子是唯一的一對“父子狀元”。固然“是父是子同作狀頭千載少,為卿為相流傳歷代一門多”,但經(jīng)過考證在1300年來科舉史上共有592名文科狀元和118名武科狀元父子狀元,其中父子狀元有不少,只是他們不是特別出名,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此時,正值今年高考揭榜之際,狀元又成為熱點話題。小編為各位看客從歷史的塵埃中,還原“父子狀元”的點滴,祝愿各位莘莘學(xué)子考上理想的大學(xué)。
1、唐代趙蒙、趙昌翰父子
據(jù)史料記載:祖父趙植在朱泚之亂中有救駕功,官至嶺南節(jié)度使、檢校工部尚書;伯父趙存約官至興元節(jié)度使;堂兄趙隱為懿、宣兩朝宰相。趙昌翰為趙蒙之子。其曾祖、伯祖皆為高官;堂伯為宰相;父及堂叔皆為狀元。那些沒有能留下姓名或雖有姓名而找不到家世資料的狀元,只因他們影響太小而唐代又不怎么重視狀元罷了。
2、唐代歸仁紹、歸佾、歸系父子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至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相距三十六年間,考取狀元中,竟有五人為歸姓,且均為江蘇蘇州人。為:已丑科狀元歸仁紹;甲午科狀元歸仁澤,為歸仁紹之弟;壬子科狀元歸黯,為歸仁澤之子;辛酉科狀元歸佾;乙丑科狀元歸系,為歸佾之弟;共五名。其中有兩對兄弟狀元,一對父子狀元,是科舉史的奇跡。
歸仁紹,一作仁召,蘇州人。唐咸通十年(869年)已丑科進士科考試,禮部侍郎王凝知貢舉,錄取進士三十人,歸仁紹狀元及第。其后事跡不詳。 歸佾,蘇州人。唐昭宗天復(fù)元年(901年)辛酉科進士科考試,禮部侍郎杜德祥知貢舉,錄取進士二十六人,歸佾狀元及第。本科所考賦題為《天得一以清》,詩題為《武德殿退朝望九衢春色》。歸佾正史無傳,其后事跡不祥。 歸系,蘇州人。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乙丑科進士科考試,禮部侍郎張文蔚知貢舉,錄取進士二十三人,歸系狀元及第。
3、唐代歸仁澤、歸黯父子
歸仁澤和歸仁紹是兄弟。唐咸通十五年(874年)甲午科進士科考試,禮部侍郎裴瓚知貢舉,錄取進士三十人,歸仁澤狀元及第。歸仁澤歷官尚書禮部侍郎。并于中和二年主持貢舉,但《唐才子傳》等書說不確。據(jù)《登科記考》引宋人黃休復(fù)撰《益州名畫錄》記載,唐僖宗幸蜀回鑾之日,令常重允于中和院,為僖宗和隨駕文武大臣畫像,當時歸仁澤在場。歸仁澤之子歸黯,于景福元年(892年)應(yīng)進士舉,狀元及第。歸黯,蘇州人。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壬子科進士科考試,蔣泳(官職不詳)知貢舉,錄取進士三十人,歸黯狀元及第。
4、宋代梁顥、梁固父子
“是父是子同作狀頭千載少,為卿為相流傳歷代一門多”。梁灝、梁固父子是一對沒有任何爭議的“父子狀元”。 梁灝生有三子,固、述、適。長子梁固,狀元及第;次子梁述,早卒;第三子梁適,曾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梁固,字仲堅,即生于梁灝及第之年,幼有大志,尚節(jié)操。曾著《漢春秋》,深得其父賞識。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參加勤詞學(xué)科考試,得中狀元,與父親梁灝共同演繹了“父子狀元”的歷史佳話。梁固曾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監(jiān)丞、著作郎、戶部判官、戶部勾院等職。受命斷獄,判案公正,時稱“平審”。天禧建元(1017年)病逝,享年33歲。
5、宋代張去華、張師德父子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辛酉科狀元。北宋建立后,經(jīng)過3年苦讀的張去華攜帶自己的詩文開始游學(xué)京師,被李昉大加稱贊。公元961年,張去華考中進士甲科,并被授予秘書郎、直史館之職。張去華擅長詩文,留有文集十五卷。其子張師德亦為宋朝狀元,父子被時人所稱頌。張師德(約1021年前后在世),字沿賢,開封襄邑人,宋真宗天禧就舉進士第一得狀元。
6、宋代安德裕、安守亮父子
安德裕(939—1002),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原籍朔州(今山西朔州),字益之,一字師皋。宋太祖開寶二年(969)己巳科狀元。安德裕中狀元后,歷任歸州軍事推官、大理寺丞、著作郎、秘書丞。知廣濟軍后,著《軍記》、《圖經(jīng)》三卷,受到太宗嘉獎,改任太常博士。安守亮,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字號、生卒年不詳,宋太祖開寶五年(972)壬申科狀元。安守亮家原為河南顯貴。祖父安重榮,后晉時官至成德軍節(jié)度使,因舉兵反叛失敗身亡。父親安德裕,為宋太祖開寶二年(969)己巳科狀元。安守亮進士第一,與父親安德裕大魁天下,僅距三年,間隔兩科,被世人譽為“父子狀元”。
7、 金代呂延嗣(祖父)、呂忠嗣(父親)、呂造(兒子)
連續(xù)三代出狀元的整個科舉史上僅此一例??上н@樣的特殊情況,人們并不十分注意,僅元好問在《續(xù)夷堅志》卷3里提及,劉祁《歸潛志》卷7則云:“呂狀元造,父子魁多士”,遺漏了祖父一代。據(jù)元好問《續(xù)夷堅志》中記載:呂造的祖父呂延嗣,父親呂忠嗣,俱第狀元。呂造未第時,夢見有好幾條龍蜿蜒自天而下,攫而食之。是歲,呂造經(jīng)義奪魁,南省詞賦,又擢殿元。呂造父子二人均為狀元,同在翰林院任職翰林,皇上命作《重陽詩》,呂造素不學(xué)詩,心中惶懼,詩云:“佳節(jié)近重陽,微臣喜欲狂?!被噬洗笮Γ钔庋a。故當時有云,“澤民不識楷杷子,呂造能吟喜欲狂”。
8、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對“祖孫狀元”:清朝時期的彭定求、彭啟豐祖孫倆
他們出自居住于蘇州十全街的彭氏家族,爺爺彭定求于清代康熙15年狀元及第,其孫彭啟豐于20多歲再度科舉奪魁,高中狀元,此后官至兵部尚書、內(nèi)閣學(xué)士。祖孫狀元兩人分別高中狀元的,在中國歷史上僅彭氏家族一家而已。清代名臣嵇璜為此贊之曰:“人間文福無雙品,昭代科名第一家。”
這些父子狀元在歷史上的影響都不大。就唐代來說,相對后世而言,其科舉考試制度不夠嚴格,在探索中,而門閥觀念的影響又相當嚴重,世族地主或相互勾結(jié),或自相援引,因此父子狀元、兄弟狀元、祖孫狀元、同宗狀元、同族狀元較之以后歷朝要多,這是特殊社會狀況造成的。宋代的3對也都出在初期科舉制度還沒有正規(guī)化的時候。金代科舉是模仿宋朝的,其制度也不夠嚴格。 宋代中期以后,直至明清,制度日益完善起來,就沒有再出現(xiàn)父子狀元了。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