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壓力變大、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寶爸寶媽們的時間會顯得越來越少,爺爺奶奶帶娃就成了常態(tài)!
“隔代帶孩子”是當今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教育孩子關鍵不在于誰帶,主要在于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父母有責任撫養(yǎng)教育孩子,即使有老人的幫忙,也要多和孩子交流、溝通,以彌補老人教育孩子的不足。父母和祖父母的教育常會發(fā)生沖突,因此需要不斷溝通。
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不妨避開孩子,找個時間和老人好好談談, 多與老人交流新的教育理念、方法。
當兩代人的教育觀嚴重沖突時,你會如何處理?
【案例】
2歲的果果走路不注意,經(jīng)常撞到桌子,哇哇大哭。
跟很多老人一樣,果果奶奶也是每次都生氣地拍打桌子,并罵桌子:“誰叫你擋住我們果果的路了,打死你,打死你!”
而果果呢,也學著奶奶的樣兒,邊打桌子邊喊:“打死你!”
逐漸地,果果變得霸道起來。如果走路時,正好有小朋友站在他前面,他就直接揚起手打人,并大喊:“別擋我的路,走開!打死你!”別的小朋友都不敢跟他玩了。
【分析】
用打桌子來釋放自己的情緒,看起來沒有什么問題。
老人的錯誤引導不利于孩子對自我的認識,長大后犯了錯誤不會自我反省和改正,尤其在工作中,一味地自我良好、推卸責任,很難在崗位上立足。
【媽媽怎么做】
告訴老人正確的教養(yǎng)方法:
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寶寶剛才撞到餐桌了,一定很疼,所以哭得很傷心?!?/span>
正確歸因:“不過你看,餐桌一直在那里,它不會動,也沒有故意撞寶寶。是寶寶自己走路撞了餐桌,才會疼的?!?/span>
跟孩子討論更好的處理方法:“我們以后走路的時候,如果前面被桌子擋住了,要怎么做呢?”“是不是繞過它就不會撞疼了?”
如果婆婆說不通,可以讓老公出馬;同時,找一個時機跟孩子聊天,和孩子一起討論被撞的事兒,幫助孩子正確歸因。
如果媽媽剛好撞見這件事情,可以把孩子抱到一邊,跟他說:“對于這件事,媽媽和奶奶有不一樣的看法……”
【案例】
① 程程奶奶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覺得心煩氣躁,就跟程程說:“別哭了!真是個愛哭鬼,煩人死了。” (直接表達自己對孩子哭鬧的厭惡)
② 皮皮5歲了,有時候磕碰受傷了會哭一下,尤其是媽媽在身邊的時候。這時候,奶奶就說:“男子漢不許哭!愛哭的男孩子羞羞臉?!?/strong>
③ 豆豆想要玩哥哥手里的玩具,可哥哥不給,豆豆就發(fā)脾氣大哭起來。爺爺走過去調(diào)節(jié),讓哥哥把玩具給豆豆玩會兒,可哥哥還是不愿意。
這時候,豆豆哭得更兇了。爺爺使出了各種方法,都哄不好,就改變策略,跟豆豆說:“不許哭,再哭,爺爺就不愛你了?!?(威脅,撤離對孩子的愛)
沒想到,這句話讓豆豆哭得更傷心了,爺爺沒辦法,就又說:“你不哭,爺爺就給你買……”(利誘,不哭就買東西)
【分析】
哭,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有力語言。只有一直哭卻總得不到回應的、絕望了的孩子才不會哭。
孩子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生理需求,來釋放自己的傷心、難過、委屈、憤怒等情緒。而一個不被允許哭的孩子,情緒是受到壓抑的。這對孩子的身心發(fā)育,自然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媽媽怎么做】
告訴老人,想養(yǎng)出一個情商高、善于表達、敢于爭取的小孩,第一步,就得允許他有哭的自由——我們應該允許孩子哭,男孩子也是。
當孩子哭泣,大人做最好的做法是:抱著孩子,或者陪在孩子身邊,接納并說出孩子的情緒,而不要試圖去制止。
我們可以跟孩子說:“媽媽(奶奶)知道,你現(xiàn)在很傷心(生氣、委屈、難過、憤怒),你想要……”
等孩子情緒穩(wěn)定下來,再跟他講道理,問題更容易得到解決。
這套方法,老人也許不容易學會,那媽媽就多言傳身教。當孩子哭鬧的時候,至少媽媽可以無條件接納他的情緒。對孩子來說,這個非常重要。
【案例】
齊齊的爺爺是個急性子,只要齊齊不聽話,他就揚起手,著急上火地說:“你再不給我老實點,我就揍你了?!薄澳阍俨宦犜?,我就要動手了?!?/span>
但是,他從來都只是嚇唬他,并沒有真的打過齊齊。齊齊小時候還有些害怕,可長大一點就知道,爺爺舍不得打。所以,當爺爺這么說時,他也故意挑釁說:“好啊,來打我啊?!?/span>
而且,他也學到了爺爺這招,在和其它小朋友交往的過程中,經(jīng)常搶別人玩具,并用這樣的話去嚇唬別人。
【分析】
老人帶孩子,如果孩子不聽話,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嚇唬。
然而,這種虛張聲勢的嚇唬也許當時有點震懾作用,但對孩子長期的負面作用更大。
它讓孩子明白:大人的那些話是沒有意義的,你是不會打我的;你打不打我,都沒有關系,我也不怕。
最重要的是,他還學會了一個與人交往的壞方式,就是誰要是不聽我的話,我也可以打誰。
【媽媽怎么做】
開個家庭會議,和老人一起商量,給孩子建立好規(guī)則,然后所有家人都按照規(guī)則辦事。
規(guī)則可以具體詳盡一點,比如有些情況,孩子只是想要探索,就不要管太多;而有些原則性的問題,就一定要按照規(guī)則辦。
規(guī)則里的懲罰方式,最好是自然后果,而不是打罵和嚇唬。
比如孩子喜歡吃飯時邊吃邊玩,那么我們就嚴格規(guī)定好吃飯時間,如果時間到了還沒吃完,也要收碗;而且,如果飯沒吃完,那么到下一頓正餐之間,沒有零食可以吃。
實踐幾次之后,孩子就能品嘗到邊吃邊玩、吃不完飯的后果了。
【案例】
孩子在商場和超市看到喜歡的小東西和散裝零食,喜歡伸手去拿,家長看到都會制止孩子,并告訴孩子沒有付錢的東西不能拿??墒抢先顺鲇谀鐞酆⒆?,會對孩子說,“喜歡就拿,拿一個有什么關系”。
【分析】
如果孩子聽了老人的話,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只要拿的不多就可以”,養(yǎng)成白拿習慣的小孩,長大會成為類似“小偷”一樣的人。
【媽媽怎么做】
告訴孩子,東西不是你喜歡就可以拿走占有,商場和超市里的東西需要爸爸媽媽付錢才能帶走,你如果喜歡什么,可以先問問爸爸媽媽,經(jīng)過我們的同意付完錢你才可以拿走。
【案例】
圓圓媽媽因為上班時間早,家離單位遠,所以每天早上六點半就出門了。出門時,圓圓還沒有醒,媽媽也就沒有叫醒他。
然而,圓圓每天醒來,看到媽媽不在身邊,就會哭一陣。這時候,奶奶就跟他說:“媽媽不要你了,奶奶陪你玩啊。來來,奶奶給你一個好吃的果果……”
估計全世界的老人都非常喜歡說這句話,雖然只是一句玩笑話,但小孩子是不會區(qū)分的,因而很容易傷心。
有時候,圓圓玩著玩著,就會突然傷心起來,眼眶濕潤地說:“媽媽不見了。”
而且每天晚上,媽媽下班回到家后,圓圓就特別黏她,甚至一個晚上要醒五六次,只為了吃媽媽的奶。
【分析】
“媽媽不要你了……”很多老人都喜歡說這句話,有時候他們只是想要逗孩子玩,卻不知這句話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多大傷害。
圓圓是個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本來,媽媽早上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離開,已經(jīng)讓他很焦慮了,可奶奶卻補刀說“媽媽不要你了,奶奶陪你玩”,這就更加破壞了他的安全感。
所以,只要媽媽在他身邊的時候,他就要非常黏媽媽,因為他怕媽媽再次離開;他一晚上吃五六次奶,也只是為了確認媽媽一直陪在他身邊,媽媽一直愛他。
【媽媽怎么做】
告訴老人,這樣說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并且在和孩子分離時,盡量建立一個分離儀式,比如,親親孩子的臉蛋,跟孩子揮手拜拜,告訴他:“媽媽上班去了,晚上下班回家,就又可以陪寶寶玩了?!?/span>
如果出門早,沒機會做分離儀式,那就要老人配合,告訴孩子媽媽上班的事實真相,千萬不能說“媽媽不要你了”。
如果老人覺得這句話沒什么不好,堅持要這么說,那么媽媽就可以跟孩子說:“奶奶是逗寶寶玩的,媽媽最愛寶寶了,媽媽只是上班的時候早,走的時候不忍心吵醒寶寶……你看,媽媽不是每天下班后就準時回家陪寶寶嗎?”
有時候,老人比較看起來比較固執(zhí),或者表面上說通了,可說話的習慣卻很難改掉。
我們也不必勉強。媽媽做好媽媽就好——媽媽如果每天都能高質(zhì)量的陪伴孩子,就能更好地影響孩子,從而削弱老人的育兒觀對孩子的影響。
當你堅持這么去做時,有一天,你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會跟老人說:“我媽媽說”“我媽媽不是這么說的”……
老人幫忙帶孩子,身體累,心里苦。請不要再總擔心老人把孩子帶壞,或是孩子一出問題就怪老人。You can you up!何況,養(yǎng)育孩子本就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隔代育兒確實問題多多,即便自封“育兒小達人”的達媽,也常常和婆婆、媽媽發(fā)生摩擦,甚至講不過她們。但是沒關系,咱們用事實說話。當孩子有改變,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她們自然會認可你的言行。
這世上,哪有完美的人,大家在一起總會有沖突、矛盾,不必過于糾結(jié)。只要初衷是為孩子好,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再說,對孩子來說,溫馨有愛的家庭氛圍不就是一份寶貴的禮物嘛~
關
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