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生活了二十個季節(jié),你總會回來的”。
從1997到2017,季風已經(jīng)陪老朋友新讀者慢慢走過了二十年。這二十年,足以使一代人老去,又足以使一代人成長,二十年的季風,見證了中國出版業(yè)與思想市場的起落,卻仍在時代的海洋里漂泊,尋不到可以靠岸的港口。
從四月起,季風即將推出一系列活動,與您共同重溫這二十年的點滴,尋找書店與人的緣分,梳理由一家書店所折射的城市與時代的變遷,并共同探討,這由書與思想之力集聚而成的公共生活如何可能?
本文是是98年總店開幕之前,創(chuàng)始人嚴搏非老師為員工培訓時的講話,后來新員工入店培訓時都需閱讀。“我們的書店是一個、或者說應該努力成為一個富于人性的地方,我們的人也應該是具有高尚人性的人。”
書店理應成為一個富于人性的地方
文 | 嚴搏非
歡迎大家參加到我們的書店來。大家看到的這個地方還很零亂,但是用不了幾天,通過我們的勞動,就能把它變成一個整潔、安靜、富有情趣而且富有人性的地方。
我說富有人性,也許大家會問,書店和富有人性有什么關系?這就是我下面要講的第一個問題。
的三條原則:
我們的書店無疑是一個商業(yè)機構,但同時,它也是個文化機構,作為商業(yè)機構,它當然要盈利,要積累資金,這樣才能發(fā)展,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作為文化機構,它也當然有自己的追求,價值的追求,文化的追求,而且有我們對社會的期望。我們希望我們的文化的、價值的追求能被整合到社會中去,能對社會的文明、文化有所提升。
所以我們的書店并不是賣所有的書,我們的書是經(jīng)過我們精心選擇的,希望能對社會,對文化大眾有積極、光明意義的。當然,能夠引起思想交鋒,讓人思索的圖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我們希望,社會上的人能夠通過讀書來豐富精神、開闊思想、能變得更聰明、更寬容、更具有自由的精神和面對生活的能力。所以說,我們的書店是一個、或者說應該努力成為一個富于人性的地方,我們的人也應該是具有高尚人性的人。
從這里,我們可以講到我們書店的第一條原則:服務于文化大眾。
服務于文化大眾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我們這個書店不是為文人辦的,不是為學者辦的,而是為一切有文化需求的大眾辦的。當然,這里也包含文人學者,他們也是我們的顧客、讀者、好朋友,但同時,更多不同職業(yè)、階層的人,也能在我們的書店找到他們需要的圖書、教材,得到我們大家的尊重和最后的服務。這里我要講到我們書店對顧客服務中的的一個準則,就是“一視同仁”。
無論顧客的著裝、身上的氣味,他到了我們書店,就是我們的顧客。在我看來,一個渾身臭汗的打工仔和衣冠楚楚的大教授沒有什么不同。他能安靜地翻書,不打擾別人,我們就應該很尊重他,希望他在我們書店能找到他需要的知識或者人生安慰。而且事實上,渾身臭汗的打工仔也完全可以有很高的知識追求。有一次我在我們蓮花站書店里,就遇到過這樣一個打工仔,他穿了一身很臟的迷彩服,一看就是剛從工地下來的,說話似乎是陜西口音,他在我們書店里買了一套康德的“判斷力批判”??档碌摹芭袛嗔ε小笔呛苌畹?,也許在座的人知道這本書的也不多,中國全國有一百萬大學生,會去讀這本書的不會有3千人,而且其中真正能讀完,又大致讀懂的大概不會超過300人,你們說,誰有理由可以看輕這位打工仔?那么其他的打工仔呢?我曾經(jīng)在我們的陜西店里遇見過一位中年民工,他不是來買書的,而是到法律圖書架上找了一本“打官司必讀”一類的書在翻,好象在查找什么東西,也許他遇到了一些問題需要通過法律解決,我希望他能找到他需要的東西。不錯,書店不是圖書館,我們也不是歡迎大家來這里查資料,但是既然我們的宗旨是“服務于文化大眾”,我們就應該一視同仁地歡迎所有人,為所有人提供服務。
而且事實上,只要我們有這樣的服務精神,別人最終總會購買,也許是在反復掂量、比較、選擇、踟躕再三以后,對于這樣的顧客,我們要象對待買幾百元、上千元圖書的顧客一樣對待,在我們書店里,每一位顧客都是VIP。
我們書店的第二原則叫“發(fā)展服務精神”。
第一條原則的重點在“文化大眾”,這是我們書店的定位。第二條則在于服務精神。這條原則是三十年代鄒韜奮辦生活書店時提出的,我覺得非常好,非常精辟。我們把這個口號接過來,作為我們書店的企業(yè)精神。韜奮的生活書店是從生活周刊郵購部發(fā)展起來的,因為郵購和許多讀者有了長期、穩(wěn)定的聯(lián)系,成了朋友,于是讀者常常有事就委托生活書店辦,包括替孕婦找醫(yī)院,取包裹轉送朋友,什么樣的事都有,生活書店的人都毫無怨言,一一去做。我們書店今天自然不需要這樣,但我們一樣要發(fā)展服務精神。我們的店規(guī)里與一條,叫做“關心他人,熱情助人”?,F(xiàn)在社會上漠不關心的事有很多,我希望我們的人能夠?qū)λ?、對社會有一份關心、有一份善心、有一份責任心。這是我們對職員做人的要求,也是關系到書店的發(fā)展的大事。
鄒韜奮有一句話,叫做“我們要為本店創(chuàng)造無數(shù)的好朋友,而不要制造無數(shù)的冤家”。辦書店是一項文化事業(yè),文化事業(yè)是需要朋友的,韜奮這句話講的極好,希望大家都能記住,而且將它告訴后來者。我希望以后社會上的人講起,說季風很有品味,書很好,同時,說季風的人很好。有了這個評價,我們的書店才真正成功,就一定能發(fā)展的很好。
我們書店的第三條原則是接著第二條的,叫做“以誠、敬、待事待人”。
“誠、敬”兩個字,是中國儒學中的一個境界。以前讀書人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就是講誠,誠心誠意去求學問,而且如履薄冰存敬畏之心。我們現(xiàn)在講誠、敬二字,是指對工作、對人。有了一個誠字,我相信,就一定能作好我們的工作。對于書店業(yè)務,從不熟悉到熟悉,乃至精通,是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的。能夠誠心誠意去學,不存偏見,不自以為是,就能比較快地吸納各類相關知識,比較快地成為行家里手,事實上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顧客服務;誠敬二字也是對人的,對同事、對顧客都是一樣。
我們店規(guī)里還有一條,叫“尊重同事、尊重顧客”,包括店內(nèi)上下級之間,也應有一個“敬”字。對人,一定要有誠意,無論是批評或接受批評,都要從善意出發(fā),誠心誠意地希望對方好,同時對別人的幫助存感激之心。我們還提倡,有理也要能饒人,要給人留余地。這誠字,還包括誠實、實事求是、決不文過飾非,是自己弄錯了,就坦率承認,這沒什么不光彩,反而能贏得大家的尊重。
在書店剛開張的一段時間內(nèi),大家對圖書還不可能很熟悉,但書店的營業(yè)員有一項很主要的工作,就是答疑、導購。讀者可能會問,某一本書在什么地方,我們不知道,怎么辦?決不可強以為知,就坦白承認:我們是新店,我也是新來的,業(yè)務還很不熟,對不起,我不知道這本書有沒有、在什么地方,但我可以幫你一起找,或者去查查看(去電腦中查找有或沒有)。這就是孔子說的對知識的態(tài)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也就是誠實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我們的老的員工也一樣,不要認為自己應該知道說不知道就丟臉了,于是就告訴顧客說沒有。
當年的生活書店就有這樣一件事,沈志遠先生是著名經(jīng)濟學家,生活書店的老朋友,有一次他到書店去,問一個店員某一本書有沒有,那位店員說沒有,過一會沈志遠先生在架上找到那本書,拿去問那位店員,那位店員說,剛才你把這本書的書名說錯了一個字,所以我說沒有。這種情況在我們的其他店里也有過相似的事情。這是什么態(tài)度?這是種非常怠慢的態(tài)度,沒有誠、也沒有敬,而且強詞奪理。我覺得,這里反映的是一個人的人品,不能以誠意待人,不能尊重事實尊重他人的人,是不夠格做我們書店的店員的。
前面講的三條原則就是我們的企業(yè)精神、企業(yè)文化,第一條,講的是書店的定位,是我們的服務對象;第二條,是我們的工作原則;第三條,則是我們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
我相信,有了這三條,而且我們大家能同心協(xié)力去實現(xiàn)這三條,就能興旺發(fā)達,就能成為一個大家都希望來的,富有人性的地方。
嚴搏非
1998.12.16
于季風陜西店培訓班
季風時代20年
季風想向你征集,你在季風的,回憶的碎片
可以是一張照片,一枚物件,一段文字
點擊參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