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
道,可道,非恒道。
名,可名,非恒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一
凡是可以言說的道理,都不是永恒的道理。
無任何名稱,正是天地的元始。
有最初的命名,乃是生育萬物的神母。
所以:
從永恒普遍的虛無,可以理解道的消隱。
從永恒的存有,可以觀察道的連續(xù)。
兩者出自同一根源而名稱不同。
它們竟是如此玄奧。玄奧呵,玄奧!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二
天下人都知道美何以是美,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丑惡。
都知道善何以是善,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善。
所以:
有與無相并而生,難與易互相成就,
長與短互相對比,高與低互相映襯,
[這是永恒普遍之理。]
讓萬物自行發(fā)生而并不創(chuàng)始。任其生長而不培育,
任其自為而絕不把持,任其成熟而并不割劌,
正是由于從不占有,所以才永遠(yuǎn)不丟失。
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
三
不崇尚奸詐,
使老百姓不去競爭。
不貴重難得的寶貨,
使老百姓不去偷盜。
不激發(fā)人們的欲望,
使人心不被攪亂。
所以圣者的統(tǒng)治之道是:
空虛人們的心靈,
填飽人們的肚子,
削弱他們的抱負(fù),
強(qiáng)健他們的筋骨。
永遠(yuǎn)使老百姓無知識無欲望,
即使聰明人也不敢有所作為。
--有為者都不敢作為,
則天下就不可能不易治理。
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四
道看起來很是空洞,但使用起來卻永不窮盡。
深遠(yuǎn)呵,好似萬物之總根源。
神奇呵,似不存在而又存在。
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兒子,但它似乎是上帝的祖先。
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聞數(shù)窮,不如守中。
五
天地并不仁慈,它對待萬物如同對待稻草狗。
圣人并不仁慈,它對待百姓如同對待稻草狗。
天地之間,難道不正象那種風(fēng)箱嗎--
空虛但并不匱乏,風(fēng)涌涌而冒出。
講話太多就會窘困,不如將一切深藏于內(nèi)心。
六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六
月神不死,所以被稱作"太陰之神母"。
陰母生育之門,就是天地化育之根。
綿密而如長席,永遠(yuǎn)也不會窮盡。
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七
天永恒而地?zé)o垠。天地之所以永恒無垠;
因?yàn)樗鼈儾⒎谴嬖谟谧陨?,因此才能得到永恒?/p>
所以:圣人藏于后反而彰顯,置身于外反而存在。
正由于他無私,所以反而能成就他的自我。
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居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居善地,心善淵,
與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八
最高之善仿佛水,水容納于一切容器而沒有固定之形。
能存在于人們所厭惡之地,那就接近于懂得"道"了。
居處適應(yīng)于任何之地,心靈沉靜有如深淵。
交往善于擇人,立言善于守信,執(zhí)政謀求治平,作事善有耐性,舉動善擇時機(jī)。
他總是不與人爭,所以永遠(yuǎn)不招怨恨。
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九
與其把持而經(jīng)營,還不如放棄。
以鍛打而使之尖銳,也不能永保其鋒利。
滿堂金玉,沒有人能長久保守。
富貴而驕傲,會為身家招來災(zāi)禍。
功成而身退,這才合于天道。
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修除玄覽,能無疵乎?
愛民治國,能無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dá),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長而不宰。是為玄德。
十
靈魂與形體相合一,能永不分離嗎?
團(tuán)縮氣息使之輕柔,能夠象一個嬰兒嗎?
蕩除雜慮而觀見深幽,能夠無所遺漏嗎?
懷愛百姓而治理國家,能夠不用計謀嗎?
如同天門一張一合,能夠象一個母性嗎?
內(nèi)心明白而通達(dá),能夠表現(xiàn)得如同一無所知嗎?
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十一
三十根輻條拱起一個空殼。
正是由于它是空殼,所以才有車的用處。
團(tuán)和粘土作成一個空殼。
正是由于它中心是空的,所以才有容器的用處。
鑿開門窗作成一個居室。
正由于中間是空的,所以才有房屋的用處。
總之,事物之所以有用而有利,就是由于善于利用空無。
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十二
色彩繽紛令人眼花,聲音喧囂令人耳聾,五味錯亂令人敗口。奔馳游獵令人心狂,寶貨稀有誘人盜竊。
所以,圣者只求飽腹不求悅目。
有所放棄從而才有所獲取。
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十三
愛和恨使人困擾,人們常把大害當(dāng)作自身。
人為什么被愛與恨所困擾?追求愛,躲避恨,得到它困擾,失去它也困擾。所以說愛與恨都使人困擾。
什么叫把大害當(dāng)作自我?為什么我們會有憂患呢?因?yàn)槲覀儛垲欁晕摇H绻覀儧]有自我,我們還有什么憂患?
所以,難能的是化自我于天下,那就可以寄托于天下。真正善愛自我是以自身化及化天,那才可以將自我托付于天下。
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微;
聽之不聞,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夷。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fù)歸于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
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十四
看見了又看不見,它名叫"夷"(隱)。
聽到了又聽不到,它名叫"希"(暗)。
捉住了卻捉摸不到,它名叫"微"(無)。
這三者難以窮究,卻混然而一體。
它出現(xiàn)也不明亮,消失也不暗昧。
綿綿不斷不可名狀;來來去去歸于虛無。
所以它是無形態(tài)之形態(tài),無現(xiàn)象之現(xiàn)象,
它的名稱就是"恍惚"。
迎上去見不到它的頭,追上去見不到它的尾,
人們只能從它的過去,而把握它的現(xiàn)有。
必須了解古初的歷史,這也就是道的紀(jì)錄。
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夫唯不可識,故強(qiáng)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十五
古代那善于運(yùn)用天道的人,見解微妙而能洞察幽隱,
其心靈深不可測。
由于深不可測,所以只能勉強(qiáng)為之作個形容--
他謹(jǐn)慎小心,仿佛在嚴(yán)冬跋涉冰河;他猶猶豫豫
仿佛提防所有的鄰人;他在重嚴(yán)肅,仿佛在做客;
他散漫無形,仿佛一塊渙解的冰。
敦厚象一塊頑石,空曠像一座山谷,混沌仿佛一道濁流。
誰能由混濁中,而靜靜地得到澄清?
誰能由安祥運(yùn)動中,而徐徐地化生?
保持這種道術(shù)的人從不會自滿。
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
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
歸根曰靜,靜曰復(fù)命。
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十六
進(jìn)人虛無之境,安守于深靜厚重。
讓萬物自由動作,我只觀察它們的歸復(fù)。
萬物品類蕓蕓總總,但都要落葉歸根。
歸了根就會安靜下來,這就叫歸復(fù)其命運(yùn)。
命運(yùn)是不變的,名字叫作"恒常。"
能識知這種恒常者,就是聰明人。
不能識知恒常之道,胡亂來者就會遭遇兇險!
識知恒常之道者是寬容的,寬容就會公平,
公平就能做王者。
王者順于天,天順于道。
順于道則能長久,就永遠(yuǎn)不會失敗。
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親而譽(yù)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貴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十七
最高的統(tǒng)治之道--是使老百姓不覺察其存在。
其次之道是讓人民熱愛他。
再次是讓人民贊美他。
再其次是讓人民畏懼他。
再其次是讓人民輕侮他。
誠信是靠不住的,難免總有人失信呵!
悠然而慎于出言,一切舉措成就,
要讓百姓感到仿佛出于自然和自愿。
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
智慧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
十八
自然之大道廢失了,于是而要講仁義。
由于有了智慧,所以才有大騙。
正是由于六親間不和睦,才需要推崇孝道。
正是由于國政混亂,所以才需要有忠臣。
十九章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
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十九
放棄聰明和智慧--百姓福利會增加百倍。
放棄講仁和義--讓百姓回到天倫之愛。
放棄追逐巧利--盜賊就會消失。
僅僅寫成文字,還不夠。
讓我再囑告人們:要堅守于樸素,
減少私心與欲望,放棄游學(xué)從而減少困擾。
二十章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馁?,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我獨(dú)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儡儡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馀,而我獨(dú)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淡兮,其若海,望兮,若無止。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dú)頑似鄙。
我獨(dú)異于人,而貴食母。
二十
順從與違逆,相去有多遠(yuǎn)?美善與丑惡,相去又多遠(yuǎn)?
眾人所畏懼的,我們不能不畏懼?;奶瓢】床坏街咕?!
世人都在嬉樂,好像在分享祭牛,好像春日登臨春臺。
我則懼怕那些未出現(xiàn)的預(yù)兆。
好像未出生的嬰孩。惶惶呵,仿佛找不到歸宿。
眾人都滿足,而我卻好像有所遺失。
難道我的心靈是傻瓜嗎?愚蠢呵!
世俗之人都聰明,只有我糊涂。
世俗之人都明察,只有我昏昧。
蕩漾有如滄海,飄揚(yáng)而沒有歸宿。
眾人都有圖謀,只有我冥頑不化。
我處處與人不同,只貴于葆養(yǎng)我的元?dú)狻?/p>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二十一
大德的用處,只有跟從于道。
道這種東西,恍恍惚惚。但雖然恍惚,其中卻有萬物。
雖然恍惚,其中卻有萬象。
昏昏暗暗,其中卻有精神。這精神是真實(shí)的--其中有信息。
從古代到今天,它的名稱不變,卻觀照著萬物。
我怎樣認(rèn)知萬物的必然呢?就是根據(jù)道。
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p>
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二十二
曲線能成為圓,彎弧能成為直,
凹陷能成為滿盈,破舊能成為嶄新。
少取反而多得,貪多則會迷惑。
所以圣人所抱持的只是一個原則
不注視自身才能明察萬物,不自以為是才能明見是非,
不自我夸耀才能得到成功,不自我封閉才能有所進(jìn)取。
正由于不與人爭,所以天下無人能與他爭。
古人常說委曲求全這個道理,難道是空話嗎?
這是真理呵!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
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二十三
要少說話而聽從于自然—
狂飆不會刮一整天,暴雨不會下一整天。
風(fēng)雨來自于誰?天地。
天地都不能令其長久,何況人事呢?
所以順從于道的歸化于道,
追隨于德的歸化于德,追隨于亡失的則必得到亡失。
歸化于德的,他的道就是德。
追隨于亡失,他的道也就是亡失。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也,曰馀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居。
二十四
翹腳站立不住,跨腳走不得路。
只看自己的人眼光不明亮,自以為是的人不會強(qiáng)大。
自夸的人得不到承認(rèn),自我滿足的人不會長進(jìn)。
這些對干道來說,是廢物、是惡物,
所以有道的人不會以此自處。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十五
有一種東西渾然一團(tuán)。它先于天地而生,靜靜而默默,
傲然獨(dú)立而不變,反復(fù)運(yùn)行而不止,
可以看作是生育天地的母親。
我不知道它名字叫什么,只能把它記作為"道"。
勉強(qiáng)命名稱之為"大"。而大就會消逝,
消逝就會疏遠(yuǎn),疏遠(yuǎn)又會歸返。
所以道大、天大、地大、君王也大。
世界上有此四大,而君王只是其中之一呵!
君王要效法于大地,大地要效法于上天,
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三十二
道是無名無形之物。即使小,天下卻無人能征服它。
作王侯的若能掌握它,一切事物將自然地歸化。
天地會交合而化育甘露,人民不需要命令,
而會自動運(yùn)行。
開始建制需要立名分。但既然有了名分,
就要知道它的界限。知道界限就不會失敗。
好比道被放之于天下,就像江河之流入大海。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
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三十三
了解別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
戰(zhàn)勝別人是有力量,戰(zhàn)勝自己才是強(qiáng)大。
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堅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
占有而不喪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記的人才是長壽。
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可名于??;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三十四
大道無所不在,可以在左,可以在右。
萬物依賴它生存而它并不講什么。
事情作成功它也并不顯名,養(yǎng)育萬物卻不做主人,
可以稱作"極小"。
萬物歸依于它而它不做主人,又可名為"極大"。
正由于它不自居為大,所以它才是真正的至大。
三十五章
執(zhí)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三十五
執(zhí)大道之象,可以走遍天下。
到任何地方不會遭遇禍害,從而安全、平和、順達(dá)。
音樂美食,會令過客止步。道進(jìn)入口中,卻淡而無味。
看起來看不見,聽起來聽不見,但用起來卻用不完。
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
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
將欲廢之,必故興之;
將欲取之,必故與之。
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三十六
將封閉它,就先讓它打開。
將削弱它,就先讓它強(qiáng)大。
將廢貶它,就先讓它升華。
將奪取它,就先授予它。
這就叫黑暗中的光明!
柔弱能戰(zhàn)勝剛強(qiáng)!魚不能離開水源,
統(tǒng)治國家的利器不可傳示于人。
三十七章
道恒無名,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
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
不欲以靜,天地將自正。
三十七
道永遠(yuǎn)什么都不作,但卻無所不在。
如果王侯能把握它,萬物都會自然生化。
如果在生化中有所興作,我就以"無名"的方法來治理它。
用"無名"之法去治理它,就可以消除貪欲。
無貪欲則入靜,入靜則天下自然安定。
==========================================================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居其實(shí),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下篇·德經(jīng)
三十八
上品德性看不出德性,才是真正有德性。
下品德性不能失離于德性,所以本質(zhì)是無德性。
上品德性不作什么,但無所不能,
下品德性什么都作,但作不成什么。
崇尚仁者什么都要作,但作不成什么
崇尚義者什么都作,結(jié)果什么都要作。
崇尚禮推行而不得回應(yīng),只好揚(yáng)臂而扔出去。
所以喪失大道而后才講德性,喪失德性而后才講仁愛,喪失仁愛而后才講教義,喪失教義而后才講禮制。
所以利制只是忠信的一張表皮,是亂世之開端!
自以為有先見之明,那不過是玩弄道的虛華,而實(shí)際正是愚蠢之至。
所以男子漢,選擇厚重而不選擇輕薄,
選擇樸實(shí)而不選擇虛華,不要后者而要前者。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zé)o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此非以賤為本耶?非乎?
故致數(shù)譽(yù)無譽(yù)。是故不欲祿祿如玉。珞珞如石。
三十九
自古以來成功靠統(tǒng)一。天得一統(tǒng)則澄清,
地得一統(tǒng)則安寧,[神得一統(tǒng)則靈驗(yàn)。
泉谷得到一統(tǒng)則盈滿,萬物得到一統(tǒng)則生存。
侯王得到一統(tǒng),才能主持天下之大政。]
所以必須致力于統(tǒng)一。
天不清明怕會分裂,地不安寧怕會爆震,
泉谷不充盈怕會干涸,萬物不能生存怕會消滅。
神靈不靈就無人信仰,君主失政就會顛覆。
所以貴者要以賤者為根本,高者要以下者為基石。
所以君王自稱孤、寡人、不足--這不正是以賤為本嗎?
不是嗎?
所以最高的榮譽(yù)就是無榮譽(yù)。
不希求明亮而如玉,卻寧可落落如頑石。
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四十
向反面發(fā)展就是道的運(yùn)動,
弱小的東西正是為道所利用,
天下萬物的生存形態(tài)是"存有",
但是存有的生存形態(tài)卻是虛無。
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p>
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四十一
上品之人聽了道,努力而奉行。
中品之人聽了道,似信似不信。
下品之人聽了道,必哈哈大笑。
若不被這種人笑話,則道就不能稱作道!
所以我要立言于此--
光明之道恰似黑暗,進(jìn)取之道恰似退守,
直達(dá)之徑反而似曲折。上品之德反而似缺陷,
大白之色反而似黑暗。
寬廣的品德仿佛有所不足,強(qiáng)韌的品性反而似偷安,
純真的品質(zhì)仿佛似污染,大方之形仿佛似無棱角。
大器必晚成,
宏亮之聲反而聽不清。至大之象反而無形。
道就隱藏在無名之中。
只有道,善于等待也善于成功。
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四十二
道生化為一(太一),一生化為二(陰陽),
二生化為"參"(混合),"參"生化出萬物。
萬物背負(fù)于陰,而擁抱著陽,充滿元?dú)舛ハ嗾{(diào)合。
人性之所厭惡,無過于孤、寡、不足,
而王公卻以此自稱。
所以事物的規(guī)律,
有的被損害反而得益,有的受益反而被損害。
人們常講的警言,
我也要以此為戒--"強(qiáng)橫的人不得好死。"
我以這句話作為一切教誡之母。
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四十三
只有世上最柔軟的,才能出入于世上最堅硬的。
只有空無,才能出入于無限。
我由此而知道無為之有益。
不出言而行教化,無作為而有成果--
世上很少有人理解此中的道理。
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
是故,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四十四
名譽(yù)與身體誰對我更親近?財貨與身體誰對我更重要?
得之與失誰對人更不利?
所以,過于愛吝必會導(dǎo)致大破費(fèi),
多儲藏反而會多損失。知道滿足則不會遭受屈辱。
知道安止則少失敗,這才是可以長治久安之道。
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四十五
大器作成后總似有缺陷,但它用起來并不殘破。
充盈看起來反而似空虛,但它用起來卻不窮盡。
直線的極端似曲線,巧妙的極致似笨拙,最善辯者卻似笨嘴。
安靜可以克勝急躁,寒冷可以戰(zhàn)勝炎熱。
清靜無為才可以作為治天下的準(zhǔn)則。
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四十六
天下太平,乃以戰(zhàn)馬之糞用于肥田。
天下大亂,孕娩的母馬生子于戰(zhàn)場。
最大的災(zāi)禍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災(zāi)禍就是貪心利得。
所以只要知足而足,就永遠(yuǎn)會富足。
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四十七
不需要出門,反而可以知曉天下之理。
不需要看窗外,反而可以察知天道。
出外愈遠(yuǎn),所知愈少,
所以圣人不需遠(yuǎn)行而可以預(yù)知。
不見其物而可知其名,不用作為而可以成功。
四十八章
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四十八
學(xué)習(xí)得愈多,離大道愈遠(yuǎn)。
遠(yuǎn)而又遠(yuǎn),最后達(dá)到無所有。
無所有則無所不有。治理天下必須無所事事。
如經(jīng)常有事,就不能治理天下。
四十九章
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圣人皆孩之。
四十九
圣明之人沒有固定之心,他只以百姓之心為自心。
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的人我也對他善良,
因?yàn)槲业牡滦跃褪巧啤?/p>
有信義的人我相信他,不可信的人我也相信他,
因?yàn)槲业牡滦跃褪钦\信。
圣者讓天下安安定定,讓天下人渾渾樸樸。
老百姓都睜亮眼聳著耳朵--圣人對待他們就象對待孩子。
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五十
出離生命就進(jìn)人死亡。生命之地十分之三,
死亡之地十分之三。 出生入死之地也十分之三。
為什么?
因?yàn)轲B(yǎng)生過于厚重。
所以我聽說善養(yǎng)生的,走在陸地不會遇到犀牛老虎。
進(jìn)人戰(zhàn)陣不會遭遇金戈兵器。犀牛無法對他施用犄角,
老虎無法對他施用爪牙,士兵無法對他施用刀劍。
為什么?因?yàn)樗肋h(yuǎn)立在不死之地。
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五十一
道產(chǎn)生了它,德養(yǎng)育了它。
物質(zhì)形成了它。勢態(tài)成就了它。
所以一切事物,無不尊尚道而貴重德。
以道的尊崇德的高貴,
沒有人能命令它,而只能順其自然。
所以道產(chǎn)生它,
德積蓄它,栽培它,哺育它,庇護(hù)它,包容它。滋養(yǎng)它,裹覆它。
產(chǎn)生但并不據(jù)有, 造就但并不把持,扶植而不作主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