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的,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但學習是通向成功的捷徑,有的家長就開始抱怨,自家孩子不愿學習,每天都想著玩。
父母在遇到這種狀況,肯定不會袖手旁觀,坐以待斃,就開始苦口婆心地勸導,就會告訴孩子,一切都是為了你好,好好讀書,將來就會有更多的選擇權,不被社會淘汰。
但是總有那么一些孩子,“油鹽不進”,把家長的話當成耳旁風,有的打罵過后會收斂一些,過不了幾天又還原了,還有的會跟父母對著干。
有的父母就會覺得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沒有辦法,只能破罐子破摔了,有的父母依然堅持著,用智取的方法挽回孩子。媽媽帶孩子撿垃圾在泰國就有這位年輕的媽媽,有一個五歲的兒子,有一天孩子吵著不想去上學,怎么勸都沒用。
于是這位媽媽決定給兒子來一場深刻的教育,帶他去路邊撿垃圾!
她帶著兒子,提著袋子,連續(xù)走了約3公里的路,沿路翻找有用的垃圾。
當小孩滿頭大汗,不停喊著好累、想回家時,媽媽說:“撿瓶子可以賣錢,如果不想上學就必須要外出賺錢?!?/p>
最后好不容易撿滿一整袋的瓶子,卻只賣了2泰銖。
撿完瓶子后,兒子已經筋疲力盡,想坐公交車回家,這位媽媽平靜地問他:“坐公車要10泰銖,你有多少錢?”
后來兒子又想吃冰淇淋,她還是告訴他:“冰淇淋要5泰銖?!?/p>
這時孩子才發(fā)現(xiàn)能在學校學習是一件多幸福的事,不斷喊著:好累、好熱、我想上學、我想回家。
這場教育不僅對孩子,對我們這些同樣家有熊孩子的家長來說,都足夠深刻,為這位媽媽鼓掌。
如果能讓孩子認識到讀書機會寶貴,那固然好。
撿垃圾女孩,大叫“丟人”
但在網上還爆出一個視頻,一位媽媽帶孩子撿垃圾,發(fā)現(xiàn)垃圾桶旁有一個紙箱,媽媽讓女孩撿起,女孩大叫:“那不很丟人?”媽媽說:“你也知道丟人?。?!”
看到這里,大家也明白,孩子不愛學習寫作業(yè),而是媽媽告訴她,如果不學習,以后就靠撿垃圾生活,不管是撿垃圾還是要飯,這都是很丟人的,孩子也就得自己“丟不起這個人”所以就得還是學習好,覺得自己被羞辱了。
孩子在被羞辱,被脅迫后,可能會暫時妥協(xié),這樣孩子體驗不到獲取知識本身的快樂,只注重別人對自己的成績的評價。
如果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依然覺得學習是很痛苦的差事,父母經常采取不當的處理方式,會破壞孩子之間親密的關系,孩子還會苦惱,暴躁,心里障礙。
強迫學習,孩子自主性差
日本教學把從某種活動的意愿表現(xiàn)方式,分為四種:充滿斗志、被強迫做、不想做、無法做。
被強迫學習的孩子,都缺乏學習的運動力,學習自主性差。這種妥協(xié)只是暫時的,不能長久。
如果家長不去尋找孩子不愿意學習的原因,一味地強迫與逼迫,只會對學習更加厭惡,從而進入、不愿學習——被逼迫學習——不愿意學習的惡性循環(huán)。不可能培養(yǎng)出一個愛學習的孩子。
學習成績優(yōu)異與內心驅動力有關為什么有的孩子不需要家長的監(jiān)督就能做得很好?
為什么有些孩子一向優(yōu)異的成績,面對打擊容易喪氣?
為什么有些孩子一讓他學習就渾身難受?
其實根源就是在不同內驅力的作用下產生不同的結果。
內驅力簡單說就是內部驅動力,在需要的內部動力,發(fā)自內心,想要做好,實現(xiàn)提高自我的動力。
在美國的哈佛大學頂級學府,每年研究調查,了解這些學生成為“學霸”的原因。
在2018年最新調查“學霸”中超過78%的孩子學習,動力來自,“自我期望”而并非來自家長和老師的壓迫。這說明孩子的自我內驅力才是成為“學霸”的決定因素。
有內驅力的孩子,不論有沒有獎勵和誘惑,都能保持高度的熱情和積極投入自己要做的事情當中,不會輕易放棄,內心有著強大的力量。
總結:父母的教育是一個長期,持之以恒的過程,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提升孩子的內在驅動力,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教育是在考驗家長的智慧,也是家長的另一場自我成長!
耐心地引導和用心陪伴才是引領孩子成長和自立的根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