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郡主
主播:A K
予嘗求今仁人之心,或異古人之為,何哉?居廟堂之高常思青山綠水,處江湖之遠日戀候鳥舊林。
接觸生態(tài)和自然文學,是一種偶然,又如一種歸屬。李青松老師的《萬物筆記》,是中國林業(yè)生態(tài)文學界的新鼎之作,其中處處流露出一個與自然為伍的生態(tài)作家的慧者仁心。
他將目光投向最基層的務林人,那個外號叫“二桿子”的村民,20年來,他的生命重復著“種樹、種樹、種樹……生命不息、種樹不止”的單調(diào)卻執(zhí)著的節(jié)奏,他共種了10萬畝2000萬株樹。就是這樣一個普通人,他可能都不曾料到自己,活成了別人心中的豐碑,他不說,他只是做,他的倔強向世人宣示:種樹,也是一種信念和精神。
他關注外來物種入侵,從薇甘菊寫起,福壽螺、食人鯧、水葫蘆、美國白娥,還有那“鬧美國”的鯉魚、葛藤,德意志的“煩惱”大閘蟹,全景式展示了生物入侵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我們用盡了力氣要除四害,絞盡了腦汁遏制擴張,結果卻不盡如意。生物不是你想滅,想滅就能滅,倘能從沖突、殺戮的欲望中解放出來,恐怕才是人類最舒適的姿態(tài)。
他高唱生態(tài)文化的贊歌,從劉書田院里那棵古樹到舊時文官的官帽,他娓娓道來文冠果的興衰歷史。這一棵從魏文侯的宰相段木干故鄉(xiāng)移植而來的文冠果,它修煉千年,以至尊的氣度和堅韌的精神,承載過厚重的歷史政治,更承載著明亮的和諧未來。
他將筆觸深入人類的精神生態(tài),從烏梁素海上的鳥長張長龍,到塞罕壩上的護林員陸愛國,從吃油茶的毛澤東,到將鐵皮石斛作為國禮送給伊麗莎白女王的李鴻章,他用生態(tài)之眼看世界,他崇尚“大地倫理觀”,大地萬物是神奇的生命存在,與自然的接觸是人類的一種精神需要。
生命是一種奇特的輪回。當你單純幼稚如孩童,就如當年看麥兜當當,一顆柔軟的心,便能溫暖這個硬邦邦的世界。當你成熟洞徹成泰斗,就如今天讀萬物筆記,又重新回歸到那顆柔軟的心,是看透生活這襲華服背后的虱子,卻依然義膽忠肝的赤誠。
我想,這便是生態(tài)文學所追求的美,自然之美與心靈之美奇妙的融合,在每一位仁人之心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