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喘湯——經方解讀(三十三)
【組 成】白果去殼,砸碎炒黃,二十一枚(9克),麻黃三錢(9克),蘇子二錢(12克),甘草一錢(10克),款冬花三錢(12克),杏仁一錢五分(9克),桑白皮三錢(9克),黃芩一錢五分(12克),半夏三錢(9克)。
【煎 服 法】水三蠱,煎二蠱,作二服,每服一蠱,不用姜,不拘時,徐徐服。
【講 解】本方主治風寒外束,痰熱內蘊之證。其病證特點以外感后,哮喘痰多,痰稠色黃為主證。治宜宣肺祛邪,清熱化痰之法。方中用麻黃宣肺平喘兼以解表寒;杏仁降逆平喘,兩藥相配,宣降肺氣、化痰平喘之功效更捷,共為君藥。蘇子、半夏化痰降逆;桑白皮、黃芩、款冬花清熱肅肺,共為臣藥,白果甘澀定喘斂肺,與麻黃相伍,散收并用,不僅增強平喘之功,還能防止麻黃過于宣散肺氣之弊,故為佐藥。然本方主治風寒外束,痰熱壅肺之證,用藥最忌斂澀之品,惟恐留邪,因此,白果用量不宜過大。甘草為使,調和諸藥,兼可化痰。
綜上分析,本方組成是宣、清、降三法結合,以宣降肺氣,定喘化痰為主,清熱解表為輔。使肺氣得宣,痰熱得清,風寒得解,則喘咳痰多之癥自除。
使用本方,有表證宜用,無表證亦可用;若新感風寒,無汗而喘,內無痰熱者或哮喘日久,氣虛脈弱者忌用。
本方與小青龍湯均治外寒內飲之喘證,但本方具有降氣平喘清熱化痰之功,所治哮喘屬內有痰熱者,以哮喘痰多,色黃質稠,苔白膩,中心略黃或舌尖紅為特點,而小青龍湯則是宣肺散寒,溫陽化飲,專治內有寒飲之哮喘,以喘咳痰多,色白質稀,苔白滑膩為特點。
與本方同名異方有二,供參考。(1)定喘湯(《校注婦人良方》),治痰喘胸滿,坐臥不安,聲重鼻塞頭昏。組成:半夏曲、明阿膠炒、甘草炒各五分,嬰粟殼制一錢,五味子杵炒、桑白皮炒、麻黃去節(jié)、人參各三分,上姜三片,烏梅半個。水煎、臨臥服。(2)定喘湯(《沈氏尊生方》),治痰喘。紫苑、五味子、橘紅、炙甘草、蘇子、桑白皮、蘇葉、杏仁、半夏、枳殼、加生姜,甚者加葶藶子、厚樸、陳皮、前胡。
【臨證應用】木方主要用于素體痰多,復感風寒,致肺氣垂閉,癥見哮喘氣急,痰多質稠,舌苔白膩中黃或舌尖紅,脈滑而數。
若痰稠不利加膽南星、瓜萎皮、前胡以清痰熱;胸隔悶甚者加枳殼、陳皮以寬胸理氣;肺熱重者加生石膏、知母以清熱;痰稠較甚,飲食減少加萊菔、白芥子消滯化痰;痰壅而嘔吐者加茯苓、生姜、旋復花以降逆化痰。
【文獻摘錄】張秉成:“夫肺為嬌臟,畏熱畏寒,其間毫發(fā)不容,其性亦以下行為順,上行為逆。若為風寒外束,則肺氣壅閉,失其下行之令,久則郁熱內生。于是肺中之津液,郁而為痰,哮嗽等疾,所由來也,然寒不去則郁不開,郁不開則熱不解,熱不解則痰亦不能逮除,哮咳等疾,何由而止?故必以麻黃、杏仁、生姜開宣疏邪;半夏、白果、蘇子化痰降濁;黃芩、桑白皮之苦寒,除郁熱而降肺;款冬花、甘草之甘潤,養(yǎng)肺燥而益金,數者相助為理,以成其功,宜乎喘哮瘤疾,皆可愈也。”(《成方切用》)
包潘良——在線輔導
浙江省東方中醫(yī)信息化技術研究院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