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這五個就是五蘊。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這十二個就是十二處。“處”就是處所的處,就是我們能緣的六個器官和所緣的六類對象,能緣的是“眼、耳、鼻、舌、身、意”,所緣的是“色、聲、香、味、觸、法”。
然后,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這個是什么呢?就是比十二處再多了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六識加上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根”,再加上“色、聲、香、味、觸、法塵”——諸法的對象,三個六,這就是“十八界”。
“蘊、處、界”,聽過有部的內(nèi)容可以知道,這個“蘊、處、界”代表什么呢?它想代表一切法,雖然蘊當(dāng)中不包括無為法,但它大致的意思是有的,它指的是一切法。在一切法里面,它就包含了清凈的和雜染的。清凈的就是不染污的,雜染的就是會有一些錯誤的,或者稱為染污的。
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它們主要是想說“一切法”。那么在《心經(jīng)》這里面,是要講什么呢?就是在“勝義諦”當(dāng)中“一切法皆不可得”。一切法的什么不可得呢?一切法的自性都不可得。深般若是找不到一切法的任何一個法,“一切法”或“隨便哪個法”的意思是差不多的。你找不到,也舉不出哪個法是有終極的存在的,這個“終極的存在”是沒有的。
十二處、十八界和五蘊講完了以后呢,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從無明到老死是十二緣起,這個叫順的緣起;從老死滅到無明滅這個是逆的緣起。什么緣起呢?十二緣起:“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在后面再加的話就是:“老死緣憂、悲、苦、嘆、惱,如是純大苦蘊集”,或“如是純大苦聚集”。這是講我們世間的人的生命,完整的十二緣起主要是針對胎生的人講的,從無明開始一直到最后的老死,然后依此產(chǎn)生了種種的苦,這就是我們的世間,又稱為叫流轉(zhuǎn)。
佛陀在金剛座上、菩提樹下,逆次觀察十二緣起。他出家就是為了要幫助眾生解決生死的問題。那就從“死”開始往前推,要解決“死”的問題就要解決“生”;“生”的問題是哪里來的呢?是因為“有”,有了下一世;“有”的因是“取”;“取”是因為“愛”……這樣一直往前推就推到“無明”,“無明”的因是什么呢?“非理作意”。這樣從后往前,從“老死”到“無明”是逆的緣起。
要斬斷我們的輪回,最初是什么呢?如果想不要輪回,就首先不要“老死”,這就是“老死盡”。“老死”沒有的話,往前是什么呢?“生”沒有,“老死”就沒有了,這樣就是“生盡”。“生盡”的前面是什么呢?是“有盡”……乃至在最最前面最終斷除——“無明盡”,這叫“老死盡”到“無明盡”。文字上排出來的就是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個中間省略了。這里要講的是什么呢?是十二緣起的流轉(zhuǎn)支和還滅支,流轉(zhuǎn)就是輪回,還滅就是修行,斷除煩惱。
無苦集滅道,苦集滅道就是四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嘀B包括苦苦、壞苦和行苦,集諦就是煩惱,滅諦是苦無余地斷除,道諦呢就是趨向于滅的方法,這就是四諦。在勝義諦上一切法是無有自性的,那么,佛所講的這些教法——順的緣起、逆的緣起、四諦等等,在勝義諦上還是無法建立。
先到這里,謝謝大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