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農歷五月十三日,各地都舉行關帝廟會祭祀關公,有的地方還舉行關公磨刀節(jié)。關于“關公磨刀節(jié)”由來的傳說,各地均有不同版本,反映了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民間信俗。
明代文學家袁中道,在《五月十三日玉泉道中》詩曾寫道:“千山萬山雨忽至,大珠小珠沸溪里。此是關公洗刀雨,沾身也帶英雄氣?!?/span>
湖北當陽關陵也有一副對聯(lián),提及“五月十三”,上聯(lián)是:“東拒孫吳,西定巴蜀,南鎮(zhèn)荊襄,北吞曹魏,普天率土,只想那兩朝八百”;下聯(lián)是:“情憐兄弟,義重君臣,生全忠節(jié),死顯威靈,眾姓皆知,共慶這五月十三?!?/span>
農歷五月十三祭祀關帝,主流觀點一般有兩種主要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關帝誕辰。
最早官方“專祀”農歷五月十三日關帝誕,此為明世宗嘉靖皇帝為關公欽定的生日?!蛾P帝志·祀典》稱:“明嘉靖年間(1522一1566),定京師祀典,每歲五月十三日遇關帝生辰,用牛一、羊一、豬一、果品五、帛一,遣太常官行禮。四孟及歲暮,遣官祭,國有大事則告。凡祭,先期題請遣官行禮?!?/span>
一本專門記載清末至民國初年南京歲時節(jié)令民風民俗的書,《金陵歲時記》記載:“《續(xù)通考》漢壽亭侯關公廟五月十三日,遣太常寺官致祭。吾鄉(xiāng)是日舉行關帝會而以信局中人為盛。蓋本(三國演義》之說,薄其忠義也。鏢局、匯號及各會館,平時率奉神像于堂?!?/span>
清代道光間蘇州文士顧祿所著,記述蘇州及附近地區(qū)的節(jié)令習俗,《清嘉錄》中載:“十三日為關帝生日,官為致祭于周太保橋之廟。吳城五方雜處,人煙稠密,貿易之盛,甲于天下,他省商賈,各建關帝祠于城西,為主客公議規(guī)條之所,棟宇壯麗,號為會館。十三日前,已割牲演劇,華燈萬盞,拜禱維謹,行市則又家為祭獻,鼓聲爆響,街巷相聞?!?/span>
另一種說法是關公磨刀節(jié)。
祟禎二年(1629)《建關圣常平村祖塋祀田碑記》載:“四月初八日關圣受封之期,六月二十二日為誕辰,九月十三日為忌日,五月十三日為賽會”。
關羽生日,史書上沒有確切的記載,因而傳說不一。元朝將仕郎普顏花所撰(關王廟碑》,稱關公六月二十三日生。馮少渠《關公祖系記》載:“侯以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苯庵莩F嚼锬贡畡t稱關帝誕生于延禧庚子六月二十二日,其子關平生于光和戊午五月十三日。
現(xiàn)今以六月二十四日為其誕辰,而將五月十三稱為“關公磨刀日”。
《四川綿陽地區(qū)·德陽縣新志》:“五月十三日為‘磨刀會’,俗謂關圣磨刀之辰,前后數(shù)日必有雨,以為驗。各市村有廟像處,莫不演戲禮敬焉”。
《河南省周口地區(qū)·淮陽鄉(xiāng)村風土記》:“五月十三日,關帝廟會賽祭。是日多雨,謂為關爺磨刀斬小妖之日?!?/span>
《錦州市·義縣志》:十三日,俗謂關壯繆于是日單刀赴會,英雄出色之紀念日也。后壯繆成神,常于此日出巡。以是每逢旱年,人民諺語恒謂“大旱不過五月十三日”,此言常驗。是日關帝廟亦有開香火會者。
關公磨刀節(ji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成為全國各地蔚為壯觀、盛況空前的民間節(jié)日。
民間祈雨風俗。
中國古代是典型的農耕社會,原始農業(yè)的豐收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風調雨順的基礎上。農業(yè)對于水特別是雨水的過分依重,使得中華民族對雨水的崇拜之情相當濃烈,由此衍生出了許多對于雨水崇拜的文化現(xiàn)象。
早在殷商年代,祈雨活動就已風行。殷商卜辭中就有“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東南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的記錄,可看作是最早的祈雨咒文。
西周時,祈雨的禮儀日臻完備,國家設有專司祈雨的巫師。據(jù)《周禮》記載,周朝設春官大宗伯職位,其任務是祭祀天神、地和人鬼,并明確規(guī)定:“司巫掌握群巫之政令,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
漢代,“雩禮”在國家祭祀禮制中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宋代時,掌管河澤云雨之神——“龍王”得到朝廷的認可,每遇較大的旱災,朝廷便派遣官吏到各大寺廟祈拜“龍王”降雨。
龍是中國人的圖騰,古人想象中,龍能夠飛天入地,行云施雨。早在3000多年前,關于祀龍祈雨的情況就有明確記載。春秋時,人們已經普遍把龍當作司雨之神進行崇拜,并定期舉行祀龍祈雨的儀式。以后又廣建龍神廟(或稱龍王廟)加以供奉祭祀。
關公成為雨神
關公,名羽,字云長,名與字無不和雨密切相關。云是雨的前兆,“羽”是“雨”的諧音。另加上,龍自古以來是皇權與帝王的象征,關羽在明中后期神職已經一躍而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zhèn)天尊關圣帝君,擔當天地人三界的帝號,故關公為龍王轉世,或關公是龍的化身,或關公威服龍王等各種各樣的傳說,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歷代神仙通鑒》中說,關公的前生本是“解梁老龍”:“桓帝時,河東連年大旱。僧道多方祈雨不應。蒲坂居民聞雷首山澤中有一尊龍神,相傳亢旱求之極靈,集眾往跪泣告。老龍憫眾心切,是夜遂興云霧,吸黃河水施降;明旦水深尺余”。上帝為懲罰當?shù)爻缟腥A靡,暴殄天物,因此譴以旱災,而“老龍不秉上命,遽取水救濟過民,上帝令天曹以法劍斬之,擲頭于地,以警人民。蒲東解縣有僧普靜,見性明心,結廬于常平溪側。聞空中雷電,在白藤床上,晨出視之,溪邊有一龍首,即提至廬中,置合缸內,為誦經咒。九日,忽聞缸中有聲,啟視已無一物,而溪東有呱呱聲,發(fā)自關道遠家?!标P羽便出世了。
道教稱關羽前身是雷首山澤中的龍神,因吸黃河水救濟抗旱民眾,得罪天庭,后轉生人世,“忠義性成,神圣之質”,為關公成神入圣做好了鋪墊。
另有傳說,宋真宗時,有南海妖龍作惡禍害民眾,宋真宗求助張?zhí)鞄熍申P羽出戰(zhàn),終驅逐妖龍。宋真宗封賜關羽“義勇武安王”。
自此,關公于每年農歷五月十三日,必親臨南天門外磨刀揚威,以防妖龍再作惡尋亂。中國各地民眾敬仰關公忠義神武,護國佑民,功德昭彰,逐漸形成風俗,定于農歷五月十三日為“關公磨刀節(jié)”和“雨節(jié)”。
關公磨刀節(jié)的形成
明清時期,乃至民國,祈求關公普降甘霖,解決旱情的民間傳說故事已經非常普遍。流傳于河北的《關公斬太陽》,關羽吐出的唾液就成陣雨;流傳于浙江的《巧施及時雨》,關羽死后被封為雨神,《磨刀伏蛇精》講關羽磨刀就會下雨;流傳于湖北的《關羽借雨》,講關羽借雨磨刀,并解救了旱情;《解州鹽池草龍的傳說》里說,關羽的前身是解救解州旱情的草龍,關羽自己也使大旱六年的解州獲得豐收;《雨仙轉世》說關羽是雨仙轉世;《關公出世》里關羽的前身是為民解除旱情的露水龍。這些故事表明,關羽作為雨神的觀念已經深入民心了。
向關羽求雨的記載可見于元代,如元《至順鎮(zhèn)江志》云:“關王廟,在江口坊豎圖土山之側,大德三年,縣尉孫琳鼎建。天歷元年,封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夾注云:“大德三年秋旱,縣尉孫琳祈雨有應。飛蝗渡江,又禱于神,禾稼無傷,乃率眾建廟焉”。
通俗小說《三國演義》中,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故事情節(jié)在民眾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跡,與關公磨刀節(jié)相映成趣,融為一體。
僅以四川地區(qū)為例,如:
《四川樂山地區(qū)·井研縣志》:“單刀會”,故老相傳,慶祝關帝,由來已久。市鎮(zhèn)好事者或令梨園演水淹七軍故事。傍江邊搭戲棚,看周將軍水中擒操將龐德、于禁為歡謔。
《四川南充地區(qū)·南充縣志》:“十三日‘關圣會’,相傳武圣關夫子是日過江飲宴?!?/span>
《四川綿陽地區(qū)·德陽縣新志》:“五月十三日為‘磨刀會’,俗謂關圣磨刀之辰,前后數(shù)日必有雨,以為驗。各市村有廟像處,莫不演戲禮敬焉”。
下雨和關公磨刀節(jié)聯(lián)系起來,使他具有了一定的“雨水神”屬性。祈雨活動是人們在無法與天抗爭的情況下,借助關公的神力和天斗,雖然也算是一種無奈之舉,但從中反映的則是人民大眾純樸善良,追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幸福美好生活的心理訴求。
感謝您關注關公文化彭允好,微信公眾訂閱號:yiguangong。微信號:ggwhpyh。我們致力于研究關公文化、弘揚關公精神、升華關公形象,以關公文化的忠、孝、仁、義、節(jié)、勇、誠信為楷模,廣泛交誼,溝通四海。講信義、重承諾,崇尚正義,見義勇為,正直為人,立身處事不違良知。關公文化QQ群:108825658.關公文化彭允好13032137960也是微信號。德促會會員申請熱線:400-990-8095,電話:13120995995。崇德尚義者一元起即可成為會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