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也是一種激勵 蘇亮月 繪 |
對于學生而言,學校應該是一個容許人“犯錯”的地方,那些容易令我們感到頭痛甚至發(fā)火的時刻,也許正是教育的好時機。如今,面對學生犯錯時,我會想起那一黑板的爬山虎。
那是來自我以前做班主任時的一次經(jīng)歷。那天,班上第二節(jié)課是我的語文課,我還沒走到教室,就被迎面走來的德育主任拉到一邊,不出我所料,是向我告狀的,說我班里的學生把學校圍墻邊的爬山虎摘了一大片,這分明是在搞破壞嘛。我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心想:要“愛護一草一木”的話我也說過無數(shù)次了,怎么就是記不???都五年級了,又不是小孩子!于是,我當即下定決心狠狠批評他們一頓,否則這幫孩子真是不長記性。
我怒氣沖沖地走到教室門口,還沒進門,就被黑板上那一片綠綠的爬山虎驚住了。膽大的孩子興高采烈地對我說:“老師,知道您要講這一課,我們特意摘的?!蔽一腥淮笪?,這真可謂“就地取材”啊。望著這一黑板的爬山虎,盡管我也為這即逝的生命惋惜,但孩子們蓬勃的學習熱情又讓我不忍再說他們一句,我索性也就地取材,這節(jié)課似乎比以前任何一堂課講得都輕松,孩子們聽得也格外認真。當然,在下課時我還是向孩子們表明了我對他們這一行為的態(tài)度:想法很好,做法略欠妥當。我當時意識到,他們童真未泯,我的寬容也許能夠讓他們更從容、更健康地長大。
這一份對孩子的寬容,由此也在我的心頭滋長至今。
今年上半年,六年級畢業(yè)檢測在即,作為教學管理者,我心里也頗感時間緊迫,替老師和學生著急——雖然只是一年一度的常規(guī)檢測,但我仍希望孩子們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從而為六年的學習畫上圓滿的句號??紤]到語文復習工作量比較大,我決定親自為語文老師分擔習作專項訓練。于是,我擬定作文題目,鼓勵學生即興寫作,批改后直接與孩子們進行反饋,只希望能為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盡綿薄之力。
第一次深入六年級的兩個班級,將作文紙發(fā)下去之后,我只簡單地強調(diào)了一下“注意審題”,再沒多說別的,并指定一個學生負責第二天將作文收齊交給我。我向?qū)W生交代得這么簡單,就是想看看學生獨立審題和作文的能力。
兩個班級的學生還算“聽話”,第二天都準時將作文送到了我的辦公室,只是都告知我有個別學生沒有交。我的心里有點兒不是滋味:就算我不是他們的語文老師,好歹也是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不說把我“放在眼里”,怎么也要表面上過得去。寫得好與不好是水平問題,交與不交則是態(tài)度問題,僅這態(tài)度問題就足以讓我氣不打一處來。我一邊批改一邊想,該怎么對付這幾個沒完成習作的同學。此前,他們的班主任在走廊里碰見我時,都跟我說起這件事,并向我保證已經(jīng)約了個別家長,這是他們認為更加奏效的方式。
我利用兩節(jié)課的時間批改完了他們的習作,將呈現(xiàn)出的優(yōu)點和存在的不足略略梳理一下,記在本子上,準備就作文情況與他們進行集中反饋。其實,當我批改完所有的習作后,氣就消了一半,開始從他們的角度分析不交的原因:或許是放學著急忘記將作文紙帶回家了,也可能是第一次嘗試這種即興寫作,對有些同學來說還有點難,當然也不乏有同學就想“以身試法”,看看我會怎么處理??傊?,我似乎理解了他們不交的原因,也就能夠原諒他們了。
我來到第一個班,反饋作文之前,我先跟孩子們說說對兩個詞的理解,一個是尊重,一個是責任。大致的意思是:完成老師的作業(yè),是大家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老師的尊重,因為自己在班里沒有搞特殊;認真批改每一個同學的習作是我們做老師的責任,認真完成作業(yè)也是學生的責任,對自己負責的同時,也是對別人負責。然后,我開始講解作文,幾個桌面空空的學生把頭埋得低低的,不敢正眼看我。我知道他們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沒寫作文是不妥當?shù)?,不管怎樣都是浪費了光陰。但我始終沒有點任何一名沒交作業(yè)學生的名字,下課鈴聲響過,我發(fā)下了第二張作文紙,依舊沒有提什么要求,就離開了教室。同樣,在第二個班也是這樣的處理方式,沒有大動干戈,我卻能預見可以達到的教育效果。
果然,第二天,兩個班學生的試卷無一缺席,全部按時送到了我辦公室。我隨意翻看了一下,在字數(shù)和內(nèi)容上似乎比第一天完成得要好得多。
我想,如果前一天我對他們發(fā)一頓火,會和今天一樣的結果嗎?我不敢說。對于六年級的孩子,他們的心智也在漸漸地成熟,有時教師的一兩句話恰恰就是一種點醒,而原諒往往也是一種激勵,總好過一味地批評。當然,原諒也并非一味地放縱,拿捏好其間尺度,必定會產(chǎn)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現(xiàn)在距“爬山虎事件”已經(jīng)好多年了,當年那個膽大的男孩現(xiàn)在也已是中國科技大學的一名學生了,我不知道我當年對他和一些孩子的原諒究竟激勵了他們多少,但我始終慶幸沒有傷害到他們的那一份熱情。而我今天所寬容的孩子,相信也能從中獲得激勵。
(作者系吉林省吉林市昌邑萬達實驗小學校副校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