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官場最得意的唐朝詩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這不是詩,是唐朝天寶年間西北地區(qū)邊民所唱的民歌——《哥舒歌》,所以也不知道作者。不過,歌的意思倒是淺顯,就是夸耀一位復(fù)姓“哥舒”的將領(lǐng)的赫赫戰(zhàn)功,說他打得吐蕃族不敢越過臨洮(甘肅岷縣)來牧馬。

這位夜帶刀的“哥舒”,就是唐朝名將哥舒翰,時任隴右節(jié)度使。隴右節(jié)度使是唐朝最早設(shè)置的十大節(jié)度使之一,負有防范吐蕃的邊防任務(wù),治所在鄯州(青海樂都),領(lǐng)有鄯、秦、河、渭、蘭、臨、武、洮、岷、廓、疊、宕等12個州。

正是這位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成就了一位官場最得意的唐朝詩人——高適。

沒錯,就是那位寫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名句的詩人高適,后來官至淮南節(jié)度使、劍南節(jié)度使,封渤??h侯,世稱“高常侍”的高適。

唐朝詩人,僅就官職而言,只有韓愈曾經(jīng)的最高官職吏部侍郎,可與高適一比。但與高適曾經(jīng)幾度出任封疆大吏,還作為主帥命將統(tǒng)兵,最后封侯,韓愈還是不能比。

所以《舊唐書》說:“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己?!?/p>

高適,是官場最得意的唐朝詩人,沒有之一。

但是,說高適官場得意,那是指他51歲遇到哥舒翰之后。而在那以前,高適和大多數(shù)唐朝詩人一樣,過著懷才不遇、窮困潦倒的生活。說起來,也是一肚子苦水。

高適出身官宦世家。曾祖高祐,隋時官左散騎常侍,唐時官宕州別駕,官位從五品;祖父高偘,高宗時名將,曾生擒突厥車鼻可汗,攻高麗,官至隴右道持節(jié)大總管,安東都護,封平原郡開國公,食邑兩千戶;父親高從文,“位終韶州長史”,官位正六品。

公元701年,唐武后長安元年,高適出生于渤??ぃê颖本翱h)。長到20歲,他去了長安,目的正如他自己所說,“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

在當時的情況下,高適要“屈指取公卿”,有三條路可走。

第一條路是門蔭。高適的祖父高偘是正三品的大官,是可以有一個孫子經(jīng)門蔭入仕的。只是可惜,這唯一的一個名額被他伯父的兒子高琛捷足先登了。

第二條路是科舉。這是正途。當時由科舉入仕主要有明經(jīng)、進士兩種方式,明經(jīng)以背誦為主,即使考上了也沒有什么了不起,人會說你就是記性好,會背唄,總感覺低人一等。而且明經(jīng)及第大多是被授子縣尉、參軍、主簿等基層官職,所以,很多心高氣傲的文人不愿走這條路。與明經(jīng)相比,進士就要受士人們歡迎得多,但進士及第較為困難。同時,明經(jīng)、進士及第后,不能馬上授予官職,還要通過吏部組織的關(guān)試,合格之后才能被授予官職,才算正式踏入仕途,程序、步驟紛繁復(fù)雜。高適左想右想,耐不得這個煩。那咋辦?

走第三條路,選擇“制舉”,“屈指取公卿”。制舉是以天子的名義,征召各地有才之士來京,由君王親自策問。回答如能符合君王心意,則可以直接授官。這相對于進士、明經(jīng)來說,步驟要少得多,也符合高適希望直接同皇帝暢談經(jīng)世安邦之策,從此平步青云的心態(tài)。

問題是,他想得美。有那么容易的話,“五十少進士”的說法是怎么來的?

這次制舉,自然是沒有成功。好在高適還年輕,于是決定定居宋城(河南商丘),隱居讀書,偶爾也種種地。

這一隱,就是十二年。

公元732年(唐開元二十年),高適32歲時,又來了一次機會。

當時,東北邊境上的契丹叛亂擾邊,朝廷派禮部尚書、信安王李祎率領(lǐng)軍隊討伐。高適聞訊,北游燕趙,希望通過信安王李祎的幕府,謀一出身。

這是高適“屈指取公卿”的第四條路。

在唐朝,朝廷要委任一個將領(lǐng)出兵打仗時,一般是由這個將領(lǐng)自行去“開府”,即組織幕僚班子,參謀征戰(zhàn)事宜。這個幕僚班子,就稱為“幕府”。在“幕府”里,一般有行軍司馬、掌書記、判官、行軍參謀等職。這些職位上的人員由該將領(lǐng)自行拜署,可由現(xiàn)職官員中選拔,也可由將領(lǐng)的親屬或朋友充任。這樣的“幕府”,在唐初時一般會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解散,但事實上,有些戰(zhàn)爭不可能很快結(jié)束,所以“幕府”就不可能解散,慢慢地也就成為長期固定的職務(wù)了。

這樣一來,“幕府”中的這些個行軍司馬、掌書記、判官、行軍參謀等職,就又為懷才不遇的文人們,提供了一個新的進身之階。

事實上,在高適之前,就有蘇味道、婁師德、郭元振等人,先在“幕府”任職,后回到朝中官至宰相的先例。比高適晚的韓愈,也是因為出任宰相裴度討伐吳元濟叛亂大軍幕府的行軍司馬,才得以在官場上高升的。

這的確是個路子,把握得好,“屈指取公卿”不是難事。問題是,高適這次進入“幕府”,并未得到李祎的賞識,屬于默默無聞的幕僚之一。

公元735年(唐開元二十三年),朝廷下詔,讓五品以上官員舉薦有才之士。高適因此再赴長安,并再次落第。

人生,總是充滿了很多的不如意。高適又得回到商丘,隱居、讀書、種地。

大約在公元744年(天寶四載)八月,還在讀書種地的高適,因為兩個朋友的到來,親歷了一件文學(xué)史盛事。

想象一下,李白、杜甫、高適他們?nèi)齻€,在開封、商丘一帶相聚,然后去同一個景點游玩,“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擺出各種POSE讓粉絲們照相;去同一家餐廳大吃大喝,“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喝高了就拍著桌子吹牛;扶醉而出后,再去同一個洗腳城或KTV,開始夜生活……此處省略5000字。

那畫面太美,不忍直視吧?但這次聚會、游玩、喝酒,都是史實。至于照相、洗腳啥的,是我根據(jù)有限的夜生活經(jīng)驗,自行腦補的。

轉(zhuǎn)眼間到了公元749年(天寶八載),高適49歲了。他在這一年得到了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宋州刺史張九皋的舉薦,終于考試中第,得授封丘尉。

“封丘尉”是個什么東東?簡單說,就是河南封丘縣的公安局長兼武裝部長。

唐時縣令下面有三個主要屬官,分別是縣丞、主簿和縣尉。這三個官職是唐縣最低層的品官,也是士人中第后最常出任的第一種官職,再往下就是不入流的吏了。詩人中當過縣尉的人不少,比如杜甫當過河西縣尉,李商隱當過弘農(nóng)縣尉。

高適49歲了,才出任最低層的官員。至少到目前為止,他在官場,不算順利。

而且高適也不喜歡這個工作,他說,“拜迎官長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可見其工作內(nèi)容有兩個,一是伺候長官,二是為征稅、納糧等事欺壓百姓。這哪是文化人干的活計?

所以高適干了不到一年,辭職不干了。

可能有人要為高適抱不平了:這唐朝也忒埋沒人才,居然給如此高才的詩人這樣一個不重要的崗位?

還真不是。唐朝士人中第,不像后來宋明清各朝,多在首都擔任京官,反而是多在基層歷練。唐時的縣尉,一般都是士人中第之后的基層官職。后來均官至節(jié)度使和宰相等高官的王涯、牛僧孺,其第一個官職,一個是藍田縣尉,一人是伊闕縣尉。

問題出在哪兒呢?問題就出在唐朝時,縣跟縣,不一樣,縣尉跟縣尉,也不一樣。

簡單說,唐朝不像我們現(xiàn)在,縣的行政級別全部是縣處級,大家級別一樣。唐朝的縣,至少分為七等:赤縣、畿縣、望縣、緊縣、上縣、中縣、下縣。

唐朝都城長安城,以中軸線朱雀大街為界,西邊叫長安縣,東邊叫萬年縣,這叫赤縣,是天子腳下的縣,是天下最好的縣。換作今天,得叫長安區(qū)、萬年區(qū)。

其余的縣就不一一說了??傊乩砦恢镁嚯x首都長安、東都洛陽越近,縣的等級也越高,相應(yīng)的縣尉也更有前途,雖然職責還是一樣的。

王涯的藍田縣尉、牛僧孺的伊闕縣尉,一個靠近長安,一個靠近洛陽,都是次一等的畿縣,是第二等縣。而高適所在的封丘縣,只是緊縣,是第四等縣。在唐朝史料中,赤縣縣尉、畿縣縣尉被稱為美官,是士人競相以求的對象。而且,這樣的縣尉,還不是士人的第一個官職,而是要再任或累遷才能得到的職位,或者需要更高的資歷,比如進士及第后又再中制科或博學(xué)宏詞者,方可得到赤縣或畿縣的縣尉之職。其次則是望縣、緊縣和上縣的縣尉,也還不算太壞,一般為士人進士、明經(jīng)及第后的第一個官職。至于中縣和下縣的縣尉那就不入流了,還有非科第功名者來擔任此職的。

可見,朝廷讓中第之后初入仕的高適擔任緊縣縣尉,完全符合當時的官員任職規(guī)則,并無明顯埋沒人才的嫌疑。

從基層一步步干起,自然是可以。但高適等不得了,他50歲了。

所以,他在50歲時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辭職了。

即使在今天來看,要作出這個決定,也非常需要勇氣。

心若在,夢就在,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在51歲時,高適決定從頭再走第四條路,再找一個“幕府”職務(wù)干干。經(jīng)過時任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判官田梁丘的引薦,他遠走今天的青海省,去當時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的“幕府”,出任左驍衛(wèi)兵曹,兼掌書記。

這一次,高適的運氣來了。

“掌書記”,是節(jié)度使身邊專掌書奏表啟的職務(wù),相當于辦公室主任的角色。這一職位的仕宦條件極佳,擔任此職的多為唐朝士人的精英,由此職擢升高官的不計其數(shù)。比如,后來當過宰相的楊炎、白敏中、李逢吉、裴度等人。而高適,即將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當然,擔任掌書記,這才是起步,并不意味著高適將來一定會位至公卿。還早著呢。

但這一次不同。這一次很要命的是,哥舒翰喜歡他。注意,此處無基情。

“哥舒翰見而異之”。一見傾心之后,還帶著他入朝見唐玄宗李隆基,“盛稱于上前”。高適的名字,終于在他52歲時,上達天聽。

運氣來了,門板都擋不住啊。

52歲,已是很多唐朝詩人歸隱田園的年紀。但高適的好運氣,才剛剛開始。

說到這里,可能要問一問今天的年輕人,如果命中注定要到你50歲時,才會有真正的人生際遇。那么,你等不等?或者說,你有沒有高適這樣的耐心,去等?

高適真正的轉(zhuǎn)機,來自于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在國家是危機,在個人也是劫難。多少老百姓,包括唐朝的詩人們,在這場動亂中受盡磨難,甚至丟了性命。

但高適不同,他硬是化危為機了。

安史之亂初起,高適已是監(jiān)察御史,正八品下的官職,還是級別不高。主要的工作任務(wù),仍然是協(xié)助被臨時抽調(diào)到潼關(guān)方向擔任防守任務(wù)的哥舒翰,堅守潼關(guān),拱衛(wèi)長安。

可是這一次,哥舒翰戰(zhàn)敗被俘了。高適因為并未親臨前線,僥幸從后方逃脫了。

此時,唐玄宗李隆基也從長安向西逃了。高適直追到河池郡(陜西鳳縣),才追到這位逃跑的皇帝。

在當時朝野對哥舒翰一片指責的聲浪之中,高適發(fā)出了不同的聲音,為哥舒翰辯護。這既是高適對知遇之恩的報答,也是他人品的體現(xiàn)。

其實,他只是說出了實際情況而已。

哥舒翰一代名將,為什么打吐蕃威風八面,外戰(zhàn)內(nèi)行,面對安祿山卻在潼關(guān)內(nèi)戰(zhàn)外行、一戰(zhàn)而???

兩個原因:一個客觀原因,一個主觀原因。

客觀原因是,哥舒翰當時已是中風偏癱很久的病人,他已經(jīng)沒有能力掌握部隊了;而且,他在潼關(guān)的兵并不是他在隴右節(jié)度使時的百戰(zhàn)精兵,而是臨時召募的市井“老爺兵”。

主觀原因是,唐玄宗李隆基急于平叛的心態(tài)。他急啊。他急什么急?

一急,他一貫以明君自許,以為治國平天下功蓋前人,現(xiàn)在突然出了這么大的叛亂,沒面子啊,不能讓安祿山給自己的政績抹黑!二急,他和楊貴妃夫妻倆,平時對小安子多好啊,楊貴妃的“軟溫新剝雞頭肉”露出來,都不避開安祿山,小安子還接了一句“滑膩初凝塞上酥”。信任如家人的這樣一個人,居然反叛,當眾打自己的臉,損傷他一直自詡的知人名聲。這樣的想法,群臣中敢于宣之于口的雖然不多,但肯定這樣想的人非常多。

這樣一個給自己偉大光榮正確形象抹黑的人,必須迅速地被打倒、被消滅,這樣才能顯示自己“一時走眼,但能補救”的控制能力,才能挽救自己的偉光正形象。

所以,安祿山必須得迅速地被消滅,多拖一天,自己的顏面就得多丟一天,自己的臉就得多紅一天。

在李隆基看來,要急于消滅安祿山,最直接的就是,潼關(guān)的哥舒翰出戰(zhàn),一戰(zhàn)而勝。這樣,叛軍可滅,顏面可存。

正是在這種急躁的心態(tài)下,李隆基催促哥舒翰放棄潼關(guān)天險的地利,以未經(jīng)訓(xùn)練的市井“老爺兵”,迎戰(zhàn)安祿山手下的邊防百戰(zhàn)精兵。這才一戰(zhàn)而敗,并丟了潼關(guān)。

其實,如果李隆基不急的話,當時唐廷的平叛形勢,是非常好的。

在哥舒翰出戰(zhàn)前,李光弼、郭子儀、顏杲卿、顏真卿等人分別從山西和河北方向出擊,安祿山叛軍的前線與后方范陽的聯(lián)系已經(jīng)被切斷;河南方面,濟南太守李隨、饒陽太守盧全城、南陽節(jié)度使魯炅、睢陽太守許遠、真原(安徽鹿縣)令張巡等率河南各地軍民紛紛起兵抗擊安祿山叛軍,阻止了叛軍向東南發(fā)展的戰(zhàn)略計劃,保證了江淮的穩(wěn)定和江淮糧食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關(guān)中。

這樣一來,西面潼關(guān)有哥舒翰統(tǒng)率的十幾萬大軍,北面的山西與河北有郭子儀、李光弼、顏真卿等十幾萬唐軍,東面、南面有李隨、許遠和張巡等人所率部隊,唐朝大軍實際上已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對洛陽的安祿山叛軍主力構(gòu)成了戰(zhàn)略包圍態(tài)勢,初步扭轉(zhuǎn)了戰(zhàn)略被動局面,取得了戰(zhàn)略主動權(quán)。

安祿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將當初主張起兵反唐的謀主高尚和嚴莊臭罵一通,準備放棄洛陽,退回范陽。

這樣的局面,只要哥舒翰堅持不出戰(zhàn),叛軍久屯堅城之下,外援糧草斷絕,軍心必亂。果真如此的話,安史之亂的歷史就要改寫了。

但李隆基急,一急就下了一招兒臭棋,葬送了哥舒翰,也葬送了平叛的大好局面。

所以,當高適向李隆基為哥舒翰鳴冤時,李隆基并未深責哥舒翰,更沒有遷怒于高適,因為他知道,最應(yīng)該責備的,是他自己。

反而,高適的眼光及義氣,讓他覺得很欣賞。于是他升了高適的官:諫議大夫,賜緋魚袋。

諫議大夫,四品官。這是實職。高適這是坐直升飛機,直接從八品升四品,終于有點官場得意的意思了。

那“賜緋魚袋”是個什么東東?是一種榮譽。是一種什么榮譽?

先弄清楚“魚”。

古代調(diào)兵用虎符?!靶帕昃`符救趙”,竊的就是虎符。

但是,虎符到了唐朝不好使了。因為,開國皇帝李淵的爺爺叫李虎,要避諱。沒辦法,我們的古人,當年就是這么較真兒。那么,不能用虎符了,用什么呢?

唐朝皇帝姓李,以“鯉”喻“李”,改用“鯉魚”,即魚符。

要知道,在唐朝,“鯉魚”的尊崇地位,是以立法的形式寫入唐律的:“取得鯉魚即宜放,仍不得吃,號赤鯉公,賣著決六十?!?/p>

也就是說,唐朝法律規(guī)定,“鯉魚”不能吃,只能馬上放生,誰要敢賣,打六十下屁股。

于是就有了“鯉魚”形狀的魚符。魚符的主要功能,是調(diào)發(fā)軍隊、任免官員、出入憑證。魚符的制作材料,太子用玉,親王用金,百官用銅。所以高適的隨身魚符是銅的,上面刻有他的官職、姓名,而且是右半部分的魚符。

在他應(yīng)召出入皇宮或遇有升遷、貶謫時,還要與使者拿來的左半部分魚符進行勘合??焙蠠o誤,方可執(zhí)行各項政務(wù)工作。

左右部分的魚符,一般都騎縫刻著“合同”二字,用于勘合時字體筆劃的對應(yīng),以防有人作弊。

調(diào)兵、任官的魚符,需要用時,才拿出來。但官員用以表明身份、方便出入的魚符,則需要隨身攜帶。小小一個魚符,重不過幾兩,長不過約6厘米,怎么個攜帶法?

這就用得著魚袋了。魚袋由皮革包裹木胎制作而成。用魚袋裝上隨身魚符,再佩戴在腰間,這是唐朝官員的服裝標配之一。

高適獲賜的是“緋魚袋”,又叫“銀緋魚袋”,還有一種高級魚袋,是比他官大的高官用的,叫“紫金魚袋”。

說到這里,為方便理解魚符、魚袋,打個簡單比方。比如今天的你,要到一家大公司工作,得辦員工卡吧?這個員工卡,就是魚符。不同的是,唐朝用玉、金、銅制作,現(xiàn)在用塑料制作;辦了員工卡,你得將卡裝入透明塑料袋,然后胸前一掛吧?這個透明塑料袋,就是魚袋。不同的是,唐朝的魚袋制作講究,還分紫金、銀緋的等級,現(xiàn)在呢,董事長總經(jīng)理都跟普通員工一樣,都是個透明塑料袋。當然,哪家公司要搞個高管用紫金色透明塑料袋裝員工卡,中層干部用銀緋色透明塑料袋裝員工卡,普通員工用普通透明塑料袋裝員工卡,也請自便。個人倒以為,頗有創(chuàng)意。

讓高適有機會“賜緋魚袋”,由八品官升四品官,是李隆基的第一次著急;不久,李隆基又出現(xiàn)了第二次著急。這一次著急,再次給了高適升官機會,使他從四品官的朝官,再次被破格提拔為正三品大員、封疆大吏——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jié)度使。

公元756年七月十六日,出于快速平叛的考慮,李隆基接受房琯的糊涂建議,決定采取“諸王分鎮(zhèn)”的策略,以加強平叛的領(lǐng)導(dǎo)力量。他公開宣布,太子李亨充天下兵馬元帥,領(lǐng)朔方、河?xùn)|、河北、平盧節(jié)度都使,負責攻取長安、洛陽;永王李璘充山南東道、嶺南、黔中、江南西道節(jié)度都使;盛王李琦充廣陵大都督,領(lǐng)江南東路及淮南、河南等路節(jié)度都使;豐王李琪充武威都督,仍領(lǐng)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等路節(jié)度都使,分路率軍平叛。

在李隆基看來,只要能消滅安祿山,李亨、李璘、李琦、李琪四個兒子中,哪個兒子最后平叛成功甚至當上皇帝,都可以;可太子李亨不干了,老爹你這么個搞法,是想讓李璘、李琦、李琪他們?nèi)齻€學(xué)太宗李世民是吧?萬一這三個中任何一個比自己軍功大、軍隊多,自己不就得讓位?

太子李亨堅決反對。他沒有想到,還有一個人也堅決反對,高適。

這里,就可以看出高適的戰(zhàn)略眼光了。

如果按照房琯的糊涂建議,唐廷最后即使平叛成功,也必然出現(xiàn)李亨、李璘、李琦、李琪四個人各統(tǒng)軍隊、各霸一方的局面,唐朝天下必然出現(xiàn)四分五裂的局面。這樣一來,平叛還有什么意義?高適的初衷,當然是不希望唐朝天下大亂,但卻在客觀上迎合了李亨獨霸帝位的心理。

而且,高適的擔心,在“諸王分鎮(zhèn)”的一開始,就成為了現(xiàn)實。永王李璘果然在一到任之后,即公開舉兵反叛,意圖割據(jù)。

李亨急召自己的志同道合者高適,商量對策。高適在慎重分析了江東形勢之后,得出永王必敗的結(jié)論。李亨對高適的精辟分析很是贊賞,直接提拔他為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jié)度使,讓他領(lǐng)兵前去平定永王之亂。

高適的運氣在這時,也是好得無以復(fù)加。他的兵還沒到,永王李璘的軍隊就發(fā)生內(nèi)亂,將領(lǐng)逃散,而李璘本人也在逃亡途中被殺。

這時,高適碰到了一件棘手的難事兒。啥難事兒?

好朋友李白,此時正在永王李璘的手下。換句話說,李白是叛軍中的一員。此時正因此事被關(guān)在牢獄之中。

李白之所以接收永王李璘的征召,投入叛軍,實在是因為其政治眼光的低下與幼稚。

昔年一起喝酒吹牛的朋友,現(xiàn)在一個是平叛主帥,意氣風發(fā);一個是階下之囚,倒霉透頂。怎不令人唏噓?

李白向高適發(fā)出了求救的信號,但是高適可能是因為身份所限,覺得愛莫能助吧,未予援手。此事最終導(dǎo)致李白被流放夜郎,還好,命保住了。

此后,高適歷官太子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成都尹、劍南節(jié)度使、刑部侍郎,轉(zhuǎn)散騎常侍,封渤??h侯。

高適,終于實現(xiàn)了“屈指取公卿”的人生理想。公元765年(唐永泰元年),高適于65歲時去世。

在我們的印象中,“懷才不遇”是唐朝詩人們常態(tài)。這樣的詩人,如李白、杜甫、孟浩然、王昌齡等等,可以舉出一大串來。但是,也有混得好的,比如高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作為唯一被封侯的唐代詩人,他官運亨通的訣竅在哪里?
盛唐大詩人、大將軍高適,完美的向我們詮釋了什么叫做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高適: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之后選擇放棄
高適:不放棄的人生,成功可能遲到,但不會缺席
李白、高適、杜甫的人生設(shè)計與人生際遇
唐代詩人高適,一個憤青的逆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