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王朝的建立,除了帝王留名青史之外,輔佐的功臣也不例外。
蕭何、韓信、張良被史家譽為“漢初三杰”。蕭何為劉邦的幕僚長,位列第一功臣,但他的政治生涯并不樂觀;韓信擁有重兵,戰(zhàn)功赫赫,但素來被劉邦所猜忌,最終也難逃被誅殺的厄運,可悲可嘆;唯有“謀臣中的第一高人”張良,在漢初帝王爭霸的歷史舞臺上成功地扮演了“王者師”的角色,始終受到劉邦的尊重,以至于成為古往今來,繼范蠡之后,急流勇退,能夠運用政治智慧來保護自己的范例。
在眾多漢代風(fēng)云人物中,張良的身影也是最為瀟灑飄逸。他年少時豪氣沖天,敢于狙殺千古一帝——秦始皇。
壯年之時輔佐劉邦,屢屢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暮年之時天下大定,他毅然放棄功名利祿,飄然隱去。即使一向目中無人的劉邦,那對張良可真是無比尊敬,從來都只稱其子房,而不是直呼其名。
司馬遷的《史記》是以本紀(jì)、表、書、世家、列傳五體構(gòu)成,其中“世家”記錄著活躍在帝王身邊的貴族、侯王的興衰史,《留候世家》便是一個典型的事例。留候就是指有著“漢初第一謀臣”之稱的張良。
司馬遷在《留候世家》的記述中,文學(xué)色彩并不是多濃厚,前后都是運用了一種平淡樸實的筆法,描述了張良如何從一個擁有報國之志的青年,如何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漢王出謀劃策,爭奪天下,然后在政治生涯的鼎盛時期又急流勇退的傳奇而又富有智慧的一生。
民初史學(xué)家李景星在其《四史評議》一書中論曰:“史傳例不稱字,而《留侯世家》獨稱字,以高帝常字之也。凡此,皆太史公推重子房處。蓋子房乃漢初第一謀臣,又為謀臣中第一高人,其策謀甚多……”又曰:“《留候世家》尤妙在‘老人授書’及‘四皓定太子’兩段,全于淡處著筆,虛處傳神,使留候的逸情高致一一托出,信乎其為文字中之神品也?!?/p>
《圯上逢黃石公》一段,有傳奇色彩,但司馬遷未加任何修飾,就像給我們講述一個很親近很實在的故事。
張良橋上遇黃石公,正是自己的理想抱負(fù)遭受挫折的時候。他博浪沙擊殺秦始皇不成,歷經(jīng)十年磨難,巧遇黃石公,從為老人拾鞋穿鞋,幾次相會,到老人贈書,展示出張良的不凡氣量和隱忍有容的人格魅力,也說明了張良已經(jīng)從一個江湖的豪俠之士,變成了一個成熟、深沉、機智識變的不平凡人物,為后來成為“王者師”埋下了伏筆。
《諫止復(fù)立六國》是張良政治智慧的一個出色表現(xiàn)。
當(dāng)時劉邦被項羽困在榮城,憂心如焚,急不可待的尋求破楚的良策。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提出了重新封立六國,想借助六國君臣百姓的力量來削弱楚國。劉邦把握不準(zhǔn),就去征求張良的意見,張良當(dāng)時就對這一決策進行了否決,并且針鋒相對的論證了這一策略的不可行性,同時指出了這一策略失誤的八條原因。
張良巧妙地以商湯伐夏桀而仍然封其后人于封地為例,把楚漢相爭的嚴(yán)酷現(xiàn)實和商湯伐夏桀、武王伐紂的歷史加以對比分析,最后得出令人信服的結(jié)論:如果重新封立六國,只能斷送漢王創(chuàng)下的偉業(yè)。
在這里,張良善于科學(xué)地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為現(xiàn)實斗爭服務(wù)。
此外,在向君主諫言時,能把自己置于適當(dāng)?shù)奈恢茫刃坜q,又不氣勢張揚,既嚴(yán)肅地指出厲害關(guān)系,又不置君主于難堪的境地,這種知彼知己、把握分寸、剛?cè)嵯酀闹髟仔蝿莸哪芰Γ瑹o疑具有不可忽略的借鑒作用。
司馬遷在《四皓定太子》一段里,把張良的政治智慧又推向了一個層次。
漢高祖想廢掉太子,欲立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呂后驚恐萬狀,向張良尋求良策。
張良說:始上數(shù)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愛欲易太子,骨肉之間,雖群臣百余人何益?
張良冷靜地分析了客觀形勢的變化,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guān)頭,漢高祖為成就帝業(yè),可以采納他的意見。如今天下安定,處理家庭骨肉之間的事情,漢高祖就不會這么容易的采納自己的意見了。
張良正是基于對客觀形勢及自己在這一格局中的位置的透徹分析,才決定采用了與上次諫止?jié)h高祖重新分封六國時的不同策略,用間接的手段達到直接的目的,即借助四皓的力量來達到鞏固太子地位的目的。
這個目的達到了嗎?司馬遷運用繪聲繪色的描述回答了這個問題。“鴻鵲高飛,一舉千里。羽翩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dāng)可奈何,雖有贈繳,尚安所施!”
漢高祖面對戚夫人的悲泣,唱起了這支楚歌,這是一首漢高祖無力駕馭局勢的無可奈何的挽歌,也是一首別出心裁的張良出色的政治智慧的贊歌。
司馬遷就是這樣通過一個個看似平淡無奇的歷史事件,層層推進地凸現(xiàn)了張良出色的政治智慧。
《留候世家》的最后一節(jié)便寫到了張良急流勇退。
張良大半生用智謀為漢王爭得天下,但“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歷史規(guī)律,他是深知的。急流勇退從理論上講,雖是消極的,但它的確是一顆在特定歷史時代各種復(fù)雜而特殊的政治文化因素相互制約下結(jié)出的歷史之果。
急流勇退,舍棄功名利祿何榮華富貴,何其簡單?很多人必要經(jīng)過靈魂的煎熬與斗爭,而子房棄之如敝屣,可見其境界其超然。
也有說法是,張良師從道家,什么明哲保身而離去是我們后人的臆測而已,在道家眼里,大漢帝國已成,子房也預(yù)見到,無為而治的漢初帝國終會強盛,所以,事了拂衣去。
了解官場生存,汲取職場管理和升職謀略,請關(guān)注本號“古今縱橫談”,私信回復(fù)“官”,欣賞精彩官場文。從故事中學(xué)習(xí)提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