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件事情,有的人死亡時發(fā)布的訃告使用的是“享年”,而有的人死亡時發(fā)布的訃告用的卻是“終年”。
這二者之間到底有什么差別呢?為什么兩個詞的用法不同呢?
我們先來聊聊什么是訃告吧,想必比起這兩個詞,對于大家更陌生的是訃告。
在古代完整的喪葬禮儀中,有一個步驟叫發(fā)訃告。訃告,即人死后報喪的兇訊。發(fā)訃告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口頭,一種是書面。
而在民間較為普遍使用的是口頭訃告,因為老百姓住的地方都比較近,比起書面訃告,口頭訃告可以讓家里的親戚更快更詳細的知道逝者死亡的消息。
并且當時紙張很貴,會書法的百姓幾乎沒有,所以使用書面訃告的一般是書香世家或富貴人家,很少有老百姓可以支付得起紙張的費用,以及有時間精力去學習書法。
“享年”和“終年”都是表達有人去世了,但是其中蘊含的情感是不同的,這就導致二者適用的人群不同,用法不同。
“享年”,是對逝者表示尊重和愛戴的一個敬辭,常常會用在有很高的社會地位的人或比普通人要長壽的人逝世的時候。
袁隆平爺爺逝世時,新華社發(fā)布的訃告中就寫到了,“享年91歲”。袁隆平爺爺作為雜交水稻之父,將他的一生都貢獻給了水稻事業(yè),只為了讓世界人民都可以吃飽飯,幾乎所有的人都很感謝他,所以袁隆平爺爺在社會中擁有很高的地位,自然在寫訃告時要用“享年”。
還有一個特別要注意的,那就是“享年”。一般用在年齡較大的逝者身上,千萬不要將這個詞用在小孩子逝世的時候,會遭人恥笑的。
“終年”,是一個適用范圍比較廣泛的詞語,指的是逝者走到人生終點的那一年,不帶有任何情感,并且還沒有年齡使用限制。,所以當你不知道用哪個詞表達死亡時,“終年”絕對是你的不二選擇。
雖然在現(xiàn)在許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詞的具體用法,就算你用錯也不會有人笑你,但是當你在一些正式場合或發(fā)布正式文章時,用錯的話,會被人嘲笑不說,還會被人說你不尊重死者,所以了解并運用好這兩個詞,十分重要。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漢字的用法也極其復雜,而其中用來表達逝世的詞語可不止這兩個。
隨著適用的情況,使用的詞語就不同。如果人在不同的年齡去世,使用的詞語也不同。年齡從小到大,從出生到20歲,從20歲到60歲,60歲到100歲還有100歲以上,分別可以用“夭年”,“享年”,“終年”以及“天年”。
如果根據(jù)人的身份來搭配詞語的話,皇帝去世,就稱為“駕崩”,已成年的皇子去世,就稱為“薨”,未成年的皇子去世,就稱為“殤”,臣子去世,就稱為“卒”等等,還有很多用法。
中國光是表達逝世的詞語就這么講究,更何況是人去世時的喪葬禮儀。
自古以來,中國就被稱為禮儀之邦,而喪葬禮儀更是所有禮儀的集大成者。中國的喪葬禮儀步驟十分多,并且每一步都不能出錯。不僅僅因為它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更重要的是它體現(xiàn)了后人對前人的孝道。
孝,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缎⒔?jīng)》云:“大孝,德之本也,教之所因生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孝道,是倫理道德之本,行為規(guī)范也是因為孝道才產生的,由此可見,孝,是多么的重要,喪葬禮儀是多么的有意義。
在朱熹寫的《朱子家禮》中,就對喪葬禮儀有著十分詳細的記載。喪葬禮儀共有18個步驟,每一個步驟的時間順序都不能錯,其中最最關鍵的就是,前九個步驟,必須要在逝者離世當天完成,一個都不能漏。
在人的一生中,死亡是誰也無法預測的一件事,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去世,也不知道自己是因何去世的。
很多東西在你出生的時候,就定下了,我們無法改變。我們能做只有一件事,在自己活著的時候,享受生命,享受生命的每一瞬間。
我們不能因為自己遲早都要面臨死亡,就放棄生的希望,生活中還有很多精彩有趣的事物等待著你去探索呢。人既然固有一死,那為什么不快快樂樂的活一輩子,讓自己的人生精彩絢爛。
最后,由于平臺規(guī)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