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燥煩,脈數(shù)急者,為傳也。
《注解傷寒論》:“太陽主表,一日則太陽受邪,至二日當傳陽明,若脈氣微而不傳陽明,胃經(jīng)受邪,則喜吐;寒邪傳里者,則變熱,如頗欲吐,若煩躁,脈急數(shù)者,為太陽寒邪變熱,傳于陽明也。”
005,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注解傷寒論》:“傷寒二三日,無陽明少陽證,知邪不傳,止在太陽經(jīng)中也?!?/span>
這兩句條文是根據(jù)脈癥,辨太陽病傳與不傳。
風寒之邪初犯體表,太陽經(jīng)受邪。受邪有輕重,病人體質有強弱,所以辨?zhèn)髋c不傳,應當以脈證為依據(jù)。
傷寒一日——受邪之初;
脈若靜——脈象與病證相符,沒有變化,即脈不數(shù)急,則邪氣仍在太陽表,病沒有發(fā)生傳變。
頗欲吐——惡心嘔吐,邪氣入里,少陽證。
若躁煩——躁煩不安,邪氣入里,陽明證
脈數(shù)急——相對脈靜而言,脈象有了變化。風寒之邪入里化熱。
傷寒二三日——外感病已有一段時間。
陽明、少陽證不見——沒有頗欲吐,若躁煩。即沒有出現(xiàn)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脈大等陽明病證;也沒有口苦,咽干,目眩,往來寒熱,脈弦細等少陽病證。則邪氣尚未傳變,仍屬于太陽病。
不傳經(jīng)——正氣抗邪有力,邪氣不能傳變。
傳經(jīng)——正氣抗邪無力,邪氣較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