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句,是古代作詩詞的一種方式。就是指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數(shù)家的詩句,拼集而成一詩?,F(xiàn)存最早的集句,為西晉傅咸的《七經(jīng)詩》。
根據(jù)史料記載,集句詩在宋代最為盛行。
當(dāng)時,由于格律詩體式已經(jīng)成熟,且有前朝大量詩歌的豐富遺產(chǎn),集句詩便廣泛出現(xiàn)在文人的筆下,像王安石、蘇東坡、文天祥、辛棄疾、黃庭堅(jiān)、晁補(bǔ)之、楊冠卿等詩詞家都有大量的集句詩作。
黃庭堅(jiān)熟讀前人詩句,對那些名句華章信手拈來,由于黃庭堅(jiān)對句式長短、對偶聲韻這方面很在意,所以,他雖然套用古人的詩句,但也能將自己想要表達(dá)的韻味用移花接木的手段表述出來。
下面這首《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就是其中之一,詞中匯集了唐代詩人杜甫的四句詩,將山川、溪橋等自然美景描繪得淋漓盡致。
《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
黃庭堅(jiān)〔宋代〕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
疏懶意何長,春風(fēng)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
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這首詞的大意是:
在那溪水橋旁邊,一半煙霧彌漫,一半細(xì)雨綿綿,醉酒的漁翁正在酣睡,卻沒有人前去喚醒他。他那悠閑懶散的態(tài)度將要持續(xù)多長時間?春風(fēng)拂過,花草香味彌漫。
河山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地方,恐怕其中的意味只有陶淵明才能清楚。你想要知道我將要去哪兒,只要跟著我就能知道我向往的場所。
此詞原有序云:“王荊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壘石作橋,為集句云:
'數(shù)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里?;ㄊ侨ツ昙t,吹開一夜風(fēng)。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何物最關(guān)情,黃鸝三兩聲。’戲效荊公作?!?/span>
作者曾嘲笑王安石作集句詩是“百家衣”,以為“正堪一笑”,后來不知怎么,很快就“打臉”了。也許是自己技癢難禁,也效仿王安石寫了這首集句詞。
詞的上片主要刻畫了一幅悠閑自在的橋邊垂釣圖。在煙雨彌漫的環(huán)境下,有一個漁翁醉酒酣睡,四周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前來叫醒他。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這二句以極自然輕盈的筆法描繪了一幅閑適的溪橋野漁圖,一點(diǎn)也沒有剝落前人的痕跡。
“疏懶意何長,春風(fēng)花草香”,這兩句杜甫《西郊》中的“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和《絕句二首》中的“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兩句詩不僅從字面看放在這里十分熨帖,而且從原作的意境看,也與這首詞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過這詩句的媒介,將讀者導(dǎo)向了杜甫的詩境,這些詩境又反過來豐富了這首詞本身的意蘊(yùn)。
詞的下片主要描述的是山河的美景,引出了東晉時期著名的隱士陶淵明。從而也表達(dá)了詞人想要隱逸的心思。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這兩句是杜甫《后游》中的“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和《可惜》中的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
這二句詩句在這首詞里,貫串下面的情志意趣,結(jié)束得非常工穩(wěn),飄逸而含蓄。
“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這兩句詞更是流露出詞人的真性情,如果你想要知道我隱逸的地點(diǎn),不要直接問我,你只需要跟著我走,總能找到我向往的隱逸之所。
這首詞盡管是詞人化用杜甫的詩句編寫而成,但是,詞人說來說去都圍繞一個主題,那就是詞人渴望隱逸,但是卻沒有直接指出自己想要隱逸的具體地點(diǎn)。這首詞作為集句詞的代表作直到現(xiàn)在還廣為流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