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豉湯
【原文】
梔子十四個(擘)?香豉四合(綿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內(nèi)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作者】張仲景
【來源】《傷寒論》
【經(jīng)典回顧】
1、發(fā)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惱,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姜豉湯主之。(傷寒)
2、發(fā)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傷寒)
3、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熱不去,心中結(jié)痛者,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傷寒)
4、凡用梔子豉湯,病人舊微溏者,不可與服之。(傷寒)
5、陽明病,心中懊憹,舌上胎者,宜梔子豉湯主之。若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若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傷寒)
6、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jié)胸,心中懊惱,饑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傷寒)
7、下利后,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梔子豉湯。(傷寒)
8、下利后,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梔子豉湯主之。(金匱)
【用法】
1、不要將豆豉煮爛了,所以先煮梔子。
【劑量】
1、梔子一般五錢,豆豉也是五錢。
【組成】
梔子 豆豉
【時機】
1、煩躁的第一方,但一定是晝夜都煩躁,病人虛熱。虛癥的脈按下去就沒有了,舌苔是淡黃;實熱是干深黃。
2、一般是病后調(diào)理的藥,病治好了,還有些后遺癥時用。
3、梔子豉湯是在治療虛熱的時候使用的,在病要好了的時候。如果病正熱利下重的時候,你開梔子豆豉,一點用都沒有,那是螳臂檔車,沒有用,完全沒有用。
【方解】
1、梔子質(zhì)輕,去虛熱。和實熱相比,虛熱的舌苔是淡黃不是干裂的黃;脈重按就沒有了;
2、豆豉生胃的津液。心中懊惱,是指胃里怪怪的。
【應(yīng)用】
1、臨床上用這梔子豉湯一個禮拜,急性肝炎的指數(shù)就退掉了,還有更好的藥在后面,這只是最初期的。虛煩不得眠、心中懊儂、小便黃黃的、吃東西吃不下去、手腳沒有力、惡心、想吐,都是肝炎的癥狀;
2、食道方面的病梔子豉湯證很多很多,比如食道炎、食道憩室等。只要癥狀符合就可以大膽用藥,效果都非常好;
3、虛煩不眠,大多起于熱病之后,余熱未清,正氣未復(fù)之時,「梔子豉湯」實有特效。
【說明】
1、腸胃虛寒的人少用梔子豉湯,因為它是寒涼的藥。
【應(yīng)用集錦】
1、(1)肝炎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都是濕熱:小便黃、惡心、無胃口、胸脅苦滿、往來寒熱,小柴胡湯加減很快可以將肝炎治好,不管是B還是C肝。如果沒有胃口(因為肝腫起來頂?shù)轿噶耍?加白術(shù)、茯苓(多一些,因為利濕)、郁金(平肝氣,郁結(jié)在那里,郁金可以將之打開);如果身發(fā)黃,加茵陳(去黃);如果虛煩不得眠,加梔子。藥要吃到一切正常了;
(2)臨床上用這梔子豉湯一個禮拜,(初期的)急性肝炎的指數(shù)就退掉了;
(3)虛煩不得眠、心中懊儂、小便黃黃的、吃東西吃不下去、手腳沒有力、惡心、想吐,都是肝炎的癥狀;
(4)小柴胡湯是預(yù)防肝炎的處方。
2、梔子豉湯:邪在心胸結(jié)聚,以指探按骨間則痛,心下、從劍突下至臍上之間,按之濡弱空而無物,若按之腹底,則郁悶不可奈;胸中煩熱不得眠,劇者,煩悶不安,反覆顛倒,心中懊憹?;蛏頍崾肿銣兀蛐刂兄隙荒苁?,或結(jié)痛。
3、梔子豉湯:如果邪已結(jié)聚于心胸骨間,觸按之則痛,雖不見心下濡弱,亦屬梔子豉湯證
4、因為陽虛而陰不守,故無法入睡,用酸棗仁湯、梔子豉湯。
5、梔子三錢 豆鼓三錢 半夏三錢 --> 虛熱、濕造成失眠。
6、身熱、心中懊憹、饑餓而不能食、僅僅頭部汗出,梔子豉湯。
7、(1)食道炎癥
A、很少導(dǎo)致噎嗝,因為食道很有彈性。
B、食道炎癥會導(dǎo)致食道的反流,一是食道下段的括約肌易受情緒影響,患者大多情緒不好、煩躁;二是反流刺激??梢赃x梔子干姜湯或者梔子豉湯。
C、食管上段的疾病常有食道燒灼,多見熱證,可用《溫病條辨·上焦篇》的宣痹湯和三香湯,兩方都是治療熱證的。
(2)食道上段的疾病,用小青龍湯去麻黃加附子湯,常用于食道癌。
(3)食道下段的疾病,
A、脾陽虛,便有微溏者,用梔子干姜湯;
B、純粹的熱證,用梔子豉湯。
(4)其它:
A、治療食道疾病,也可以用小青龍湯去麻黃加附子湯合梔子干姜湯。
B、如果在上焦,可以用宣痹湯或三香湯合梔子豉湯。
C、臨床上不考慮寒與熱,就用梔子干姜湯或梔子豉湯都會有效。
8、陽明病內(nèi)有郁熱的時候,如果還沒有身發(fā)黃,梔子豉湯,已黃宜梔子柏皮湯。
9、(1)一種是陽明經(jīng)熱,一做事就滿頭大汗,用白虎湯;
(2)失眠的但頭汗出,如果有陽明燥失,用承氣湯;
(3)虛癥的但頭汗出,用龍骨牡蠣;
(4)脈沉細而但頭汗出,如有柴胡癥,小柴胡湯。少陰癥不會有頭汗出;
(5)濕家會但頭汗出,脈沉細,小便不利,用小便解。不能攻下;
(6)陽明證,但頭汗出,小便不利,身必發(fā)黃,渴欲飲,茵陳蒿湯;
(7)但頭汗出,饑不能食,胃中虛熱,梔子豉湯;
(8)但頭汗出、上半身有汗都是身體內(nèi)有濕,防己黃芪湯之類。
【比較集錦】
1、(1)梔子甘草豉湯:梔子豉湯癥加呼吸困難,斷斷續(xù)續(xù),和短氣不同,短氣為呼吸急促,有力而短;少氣為吃力緊迫之征。故加甘草。
(2)梔子生姜豉湯:由氣逆致嘔,故加以生姜和胃止嘔。
(3)枳實梔子豉湯:若胸中痞滿者,于梔子豉湯中加枳實
2、陽明病的腹?jié)M而喘者,大多為大承氣湯,因為胃中有熱結(jié)、心下又有水氣,故有腹?jié)M而喘、短氣,且有潮熱。但是如果有咽燥、口苦而無短氣之征,當(dāng)熱在上,梔子豉湯,如果渴,白虎湯。
3、(1)滿而不煩:
A、熱氣入胃之實滿,以承氣下之;
B、寒氣上逆之虛滿,以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溫之。
(2)煩而不滿:
A、熱邪入胸之煩,以竹葉石膏湯清之;
B、余邪在胸之煩,以梔子豉湯解之。
(3)既煩且滿,熱與氣結(jié),壅于胸腹之間,用梔子厚樸枳實湯。
4、(1)黃連阿膠湯主治翻來覆去激烈煩躁的失眠;煩躁程度高,屬于心陰虛。
(2)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治神經(jīng)創(chuàng)傷、神經(jīng)敏感易驚所引起的失眠;
(3)睡不沉,或是夢中情境多與色情有關(guān)的,是桂枝龍骨牡蠣湯的主治;
(4)淡淡的煩躁加上胸口食道悶時(腎氣上、心氣下杠到了)用梔子豉湯(虛熱)、梔子干姜豉湯;或者是百合湯、甘麥大棗湯等等方劑的主治
(5)酸棗仁湯主治的,則是心中淡淡的煩躁的失眠,煩躁程度最低。屬于肝陰虛。以病因而論,是這個人一直忙,沒機會睡好,等到有時間休息了,卻發(fā)現(xiàn)睡不好了。酸棗仁湯是真的很虛的病,是因為虛而產(chǎn)生的煩躁,所以煩躁不厲害。
5、傷寒,麻黃湯發(fā)汗之后,有兩種情形會心煩:
(1)表邪仍不解,表證仍在,脈浮數(shù),可改用桂枝湯調(diào)和營衛(wèi)之法,
(2)汗后邪去,表證已解但有余熱留擾胸膈,則用梔子豉湯以清熱除煩。
6、虛與實:
(1)心下痞軟:心下、從劍突下至臍上之間,按之濡弱空而無物,若按之腹底,則郁悶不可奈。如果心胸?zé)┰?,此?/span>虛煩。方如梔子豉湯、大黃黃連瀉心湯
(2)若按之必硬,或痛者,皆實邪致煩,其治法或柴胡輩,或調(diào)胃承氣;其劇者,大陷胸湯,或瀉心輩;大率實邪在脅下、心下者,以其實證表現(xiàn)為依據(jù)。
7、陽明?。?/span>
(1)梔子豉湯:脈浮而緊(非胃實熱),咽燥口苦,腹?jié)M而喘,發(fā)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熱在上,
(2)大承氣湯:脈或沉遲(胃結(jié)實熱),腹?jié)M而喘,胃中已成熱結(jié),而心下又有水氣,故有腹?jié)M而喘、短氣、身重,而無咽燥、口苦之象,熱在腸胃,發(fā)熱汗出不惡寒,有潮熱,潮熱為胃實之候。
(3)白虎湯:梔子豉湯癥發(fā)渴時用白虎湯,以除其內(nèi)熱。
8、心中疼熱:
(1)梔子豉湯:手足溫,不結(jié)胸,心中懊儂,饑不能食,但頭汗出。梔子豉湯僅為心中疼熱,邪氣郁結(jié),而無水氣,且無虛寒之候。
(2)大陷胸湯:結(jié)胸,心中懊儂。
(3)厥陰癥:心中疼熱,饑不欲食,四肢厥逆。
【名家論述】
1、梔子豉湯《傷寒筆記》(倪海廈)
梔子,這藥專門能去上焦的熱,上焦就是講肺、心,梔子去上焦的熱和石膏不同,石膏去的是實熱,梔子去的是虛熱,實熱和虛熱病人都會感覺煩躁,但是虛熱的人舌苔是淡黃,實熱的舌苔黃而且干燥,還有看脈的力量如果是比較無力,重按就不見了,就是虛熱。臨床上看到病人有黃疸的時候,看到的是虛熱,現(xiàn)代說的急性肝炎也可能用到梔子。
豆豉這藥本身也會發(fā)汗,但是沒有桂枝麻黃那么強,是介于補藥和發(fā)表中間的藥。發(fā)汗吐下,會給病人發(fā)汗一定是有表證,汗吐下就是水已經(jīng)去掉了,水去掉的同時,病人身體是很虛弱的,因為津液傷到了,如果半夜津液慢慢回來,胃口開了,吃東西就好了,就不用管他了,有的人沒有辦法恢復(fù),就變成虛煩不得眠,如果嚴(yán)重的時候,就會反復(fù)顛倒,就是在床上睡不著,翻來覆去,心中很懊儂,就是心中很煩悶,胃里面怪怪的,所以梔子豉湯,這個藥是病后調(diào)理的藥。少氣就是四肢沒有力量,手腳的力量不夠、加甘草進去,甘草能健脾胃,能解百毒,除去胃中壞死的食物。若嘔者,加生姜,生姜本來就是除煩止嘔的,為什么不加半夏?因為這劑藥是調(diào)理的,半夏是治病的,不需要用半夏那么強的藥,因為胃中沒有停水,發(fā)汗吐下后,津液才剛回來,還下是很足,用了半夏又會把津液去掉,所以只用生姜;金匱中治療妊娠、嘔吐不止的干姜人參半夏丸,孕婦吐水不止,就一定要用到生半夏。
臨床上用這梔子豉湯一個禮拜,急性肝炎的指數(shù)就退掉了,還有更好的藥在后面,這只是最初期的。虛煩不得眠、心中懊儂、小便黃黃的、吃東西吃不下去、手腳沒有力、惡心、想吐,都是肝炎的癥狀,所以一般身體虛的時候,一發(fā)表。發(fā)完后才會有這種現(xiàn)象,就用這方,所以這方是病后調(diào)理的湯劑。
因為血虛,常常晚上睡不著的時候,灸灸「三毛」,睡不著、虛煩的時候,魂在眼睛上面,「三毛」剛好在肝經(jīng)脾經(jīng)交會的地方,因為脾是生血的,肝是藏血的,灸它的時候,血馬上就進入肝,魂就歸肝,自然就睡了。
梔子一般五錢,豆豉也是五錢,不要把豆豉煮爛掉了,所以先煮梔子。
梔子豆豉兩者皆屬苦寒之品,苦可清心除煩,寒可消炎退熱,且「梔子」能降血壓,使腦神經(jīng)寧靜,「豆豉」能生水液,以滋胃陰,兩者合用,成為清心寧神之良方。虛煩不眠,大多起于熱病之后,余熱未清,正氣未復(fù)之時,「梔子豉湯」實有特效。
「梔子豉湯」,為溫病汗吐下后余熱未盡之佳方。凡溫病最容易耗散陰液。陰液既傷, 雖經(jīng)汗或吐或下后,病邪雖解,殘余之熱毒往往不凈,成為午后潮熱或五心煩熱、失眠、心煩等證;所以這個證是發(fā)汗吐下以后才會有的,沒有發(fā)汗吐下的話,就看不到這個證。還有一種情形,就是服用發(fā)表藥以后,如果吃肉類食物所產(chǎn)生的虛熱,也會出現(xiàn)這種癥狀。
梔子用五錢,甘草用二錢,豆豉用五錢。用在食物中毒,吃壞肚子以后,造成腸胃不適,造成吐,沒有下利,就用梔子甘草豉湯。如果有下利,用葛芩連湯。一般來說上吐下瀉,一定是熱癥,也就是發(fā)炎了。
「千金方」本方條曰:「梔子甘草豉湯方」,治食宿飯、陳羹、臭肉、宿菜而發(fā)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