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歷史、考古與民族學的研究成果可知,自石器時代至今,除中國擁有歷史綿長、燦爛輝煌的玉文化外,世界上還有許多地區(qū)和民族有使用玉器的歷史。當我國處于新時器時代和夏商周時期的時候,西方文明在瑪瑙的使用和制作工藝的也有著自己的特色。
一、公元前3000年
蘇美爾人的瑪瑙加工
蘇美爾人(Sumerian)大約在公元前6000年從北方遷徒到了兩河流城南部的肥沃之地。他們所建立的蘇美爾文明是整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乃至整個世界最早產生的文明之一。蘇美爾人是天生的偉大石匠和首飾匠??脊虐l(fā)現(xiàn),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蘇美爾人就已十分成熟地對雪花石膏(方解石)、象牙、金、銀、瑪瑙石和青金石進行加工和使用。
二、公元前2500年
哈拉帕人制作蝕花瑪瑙
在公元前2500年甚至更早的時代,哈拉帕人就開始了對蝕花瑪瑙工藝的實踐。有一些考古資料支持著這樣一種推測:哈拉帕人最初可能只是想對質地不夠紅,純度不夠高的瑪瑙進行加熱,以便讓其所含鐵元素還原,讓瑪瑙的顏色變得鮮紅亮麗。在加工的過程中,某種材質的偶然介入觸發(fā)了奇特的效果,哈拉帕人由此受到啟發(fā)并發(fā)明了堿蝕瑪瑙的工藝。哈拉帕人將蝕花瑪瑙制作工藝發(fā)揚光大并貿易到了兩河流域甚至更遠的埃及地區(qū)。
三、公元前2000年
埃及使用合金鉆孔工具
四、公元前1900年
米諾安文明的半寶石珠印
大約從公元前1900年開始,米諾安人懂得了如何使用高硬度的瑪瑙制作他們喜愛的印珠。
五、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5世紀
兩河流域的瑪瑙滾印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幾乎在發(fā)明文字的同時,智慧而擅長商業(yè)的蘇美爾人發(fā)明了滾印。滾印對兩河流域的影響力是極其深遠的,滾印傳統(tǒng)直到公元前5世紀才結束。在這些精美麗實用的滾印藝術中,瑪瑙成為了繼陶質之后最重要的材質之一。
六、公元前18世紀至前15世紀
埃及絢麗奪目的瑪瑙飾品
七、公元前1500年
加喜特王朝制作有眼瑪瑙
公元前15世紀兩河流域加喜特王朝時期的有眼瑪瑙珠,刻有楔形文字。而在中國的西藏,有眼瑪瑙仍然被認為具有神秘的力量,深受藏族人的珍愛和崇拜。
八、公元前15世紀
埃及瑪瑙(玉髓)圣甲蟲
圣甲蟲印(ScarabSeals)最早出現(xiàn)在埃及舊王朝時期(公元前2686一前2181年)。古代埃及人認為佩戴圣甲蟲護身符可以得到神明的庇護。絢麗的瑪瑙成為制作圣甲蟲護身符最重要的材質之一。
九、公元前4世紀
多面體瑪瑙珠
多面體瑪瑙珠在古代阿富汗和印度北部地區(qū)較為常見。戰(zhàn)國時期的中國也一度十分流行多面體珠,作為掛飾居多。當時的齊國盛產這類珠子。
十、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
希臘各種精美印章
公元前6世紀,希臘興起了制作埃及圣甲蟲印章的風氣。在這場突然而至的流行大潮中,希臘人似乎并不喜歡沿用埃及傳統(tǒng)的費昂斯制作他們的印章,而是鐘情于各種半寶石類材質,首當其沖的便是色彩奪目的玉髓和瑪瑙。除了圣甲蟲印章,希臘人還制作了各種形制的印珠。以及做工十分精細的人物肖像印章。
十一、公元前5世紀
孔雀王朝復興蝕花瑪瑙
在哈拉帕消失了一千年后,印度的孔雀王朝又開始了大量的制作哈拉帕風格的紅底白線的蝕花瑪瑙。喜馬拉雅山兩麓,包括中國的云南、西藏等地也漸漸出現(xiàn)了與蝕花瑪瑙工藝相關的珠子,這些珠子有些被稱為“天珠”,直到今天依然被賦予了極其神秘和崇高的地位。
無論在中國文化還是西方文化中,都能從瑪瑙的應用與發(fā)展歷程中發(fā)掘出珍貴的文化寶藏。由于文化傳統(tǒng)的差異和時間的變遷,不同民族在不同時期的評價準則和價值標準不同,對瑪瑙的認識也是各不相同的,但其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卻始終伴隨著人類文明的腳步、閃爍著人類智慧的靈光。我們每一位瑪瑙人也應該多去研讀瑪瑙,體會瑪瑙,才能充分感受到玩石帶給我們的成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