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040)
心下有水氣:心下確指上腹胃脘部,此泛指里。
水氣即水飲病邪。心下有水氣,即里有飲邪。
噎:咽喉部梗阻不暢的感覺。噎,音耶。
[提要] 表寒里飲證治
[釋義] 太陽傷寒兼水飲內停的證治。
本條的述證特點,是病證概念、病機和臨床表現(xiàn)三者并用。
“傷寒表不解”——是為病證概念,反映本證以太陽傷寒證為基本證候,故諸如惡風寒、發(fā)熱、無汗、脈緊等當為其必具之癥。
“心下有水氣”——是為病機,指出本證有里停水飲的病機。
故綜合上述分析,本證當是太陽傷寒兼里停水飲證,亦即表寒里飲證。
“干嘔,發(fā)熱而咳”及其以下——是為臨床表現(xiàn),可綜合如下:
病因病機:外感風寒,內停水飲
證候:
1.主證:
發(fā)熱、惡寒,無汗,脈浮緊——“傷寒表不解”——風寒束表,衛(wèi)陽被遏,營陰郁滯
干嘔——水飲橫犯胃腑,胃氣上逆
咳喘——寒擊水飲,上逆犯肺
2.或然證:水飲之性,變動不居,隨氣機之升降,而橫溢旁流,隨其侵犯之處而表現(xiàn)不同。
口渴——飲停于內,氣不化津,津不上承
下利——水飲下趨,浸漬大腸
噎——水飲內停阻礙氣機
小便不利,少腹?jié)M——水飲內停,膀胱氣化失職,輕則小便不利,甚則見小腹不適,撐急感
注:對本條證候的分析,亦可由水飲之邪影響三焦,導致三焦決瀆失常進行分析:
飲溢上焦——咳喘
飲留中焦——干嘔
飲流下焦——小便不利,少腹?jié)M
治法:辛溫解表,兼溫化水飲
方藥:小青龍湯
[注家]
汪仞庵: 發(fā)熱、惡寒、頭痛、身痛屬太陽表證。仲景書中,凡有里證兼表證者,則以“表不解”三字賅之。內有水飲,則水寒相搏,水留胃中,故干嘔而噎;水寒射肺,故咳而喘;水停則氣不化,津不生,故渴;水漬腸間,故下利;水蓄下焦,故小便不利而少腹?jié)M?!畾鈨葷n,所傳不一,故有或為之證。(《醫(yī)方集解·發(fā)表之劑》)
尤在涇:傷寒表不解,而心下有水飲,飲寒相搏,逆于肺胃之間,為干嘔發(fā)熱而咳,乃傷寒之兼證也。夫飲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或壅于上,或積于中,或滯于下,各隨其所之而為病。而其治法,雖各有加減,要不出于小青龍湯一法。(《傷寒貫珠集·太陽篇上》)
[原文]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fā)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041)
[提要] 補述太陽傷寒兼水飲內停的證治
[釋義] 本條承接上條,補述太陽傷寒兼水飲內停的證治。
一、本條屬倒裝文法,“小青龍湯主之”應接在“發(fā)熱不渴”之后。
二、本條言“傷寒,心下有水氣”,上條說“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可見二者病機一致,即皆為風寒外束,內停水飲。因此咳而兼喘,仍為寒飲犯肺,肺失宣降所致,而發(fā)熱一證,則為風寒引起。故治法、方藥亦同。
三、上條與本條一共出現(xiàn)了三個“渴”字,應當如何理解?
1.第40條言“或渴”,此條言“不渴”——說明口渴一證非為必具之證,水飲內停之中,若影響氣化,而致津不上布,則可能出現(xiàn)口渴,反之則非;即使在本條之中出現(xiàn)了口渴,因飲為陰邪,其渴也不甚。此為上述證候之中的兩個“渴”字。
2.本條“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提示服小青龍湯后,病人由口不渴變?yōu)榭诳?,則為病愈之佳兆。然而為什么又出現(xiàn)口渴呢?因為服藥之后,小青龍湯溫解之余,一時津液輸布不周,故可出現(xiàn)此證。此渴必飲水不多,非邪從熱化,大渴引飲可比。待病愈之后,氣機通暢,正氣恢復,自能水津四布,口渴自除。
[注家]
尤在涇:內飲外寒,相得不解,氣凌于肺為咳而微喘,發(fā)熱不渴,如上條之證也,是必以小青龍湯內消水飲為主矣。若服湯已渴者,是寒外解而水內行也,故為欲解。小青龍湯主之六字,當在發(fā)熱不渴下。或問:水飲之證,或渴或不渴云何?曰:水積于中,故不渴也。其渴者,水積一處,而不得四布也。然而不渴者常也;其渴者,變也。服小青龍湯已渴者,乃寒去飲消之常道也。(《傷寒貫珠集·太陽篇上》)
錢天來:發(fā)熱不渴者,因心下有水氣,故雖發(fā)熱亦不渴也。服湯,謂服小青龍湯也。服湯已而渴,則知心下之水氣已消,胃中之寒濕已去。但以發(fā)熱之后,溫解之余,上焦之津液尚少,所以反渴也。前以有水氣,故發(fā)熱不渴,今服湯已而渴,故知寒水去而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句,當在發(fā)熱不渴句下,今作末句者,是補出前所服之湯,非謂寒去欲解之后更當以小青龍湯主之也。(《傷寒溯源集·太陽篇》)
表寒里飲證治表解
發(fā)熱惡寒
無汗脈緊
風寒束表
發(fā)散風寒
調和營衛(wèi)
小青龍湯
咳喘嘔逆
小便不利
寒飲為患
溫化寒飲
表寒里飲證治及療效判斷表解
傷寒
咳而微喘
發(fā)熱
(惡寒)
不渴
心下有水氣
小青龍湯主之
服湯后口微渴---
寒飲漸化之象
[小結] 表寒里飲證治
基本病機:風寒束表 衛(wèi)閉營郁 寒飲內停
病理特征:腠理閉塞 表寒里飲
臨床脈證:發(fā)熱惡風寒 無汗脈浮緊 咳嘔小便不利
基本治法:發(fā)散風寒 溫化寒飲
基本方藥:小青龍湯
組 成:
麻黃,去節(jié) 芍藥 細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三兩,去皮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樓根三兩;若微利,去麻黃,加蕘花,如一雞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jié)M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若喘,去麻黃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蕘花不治利,麻黃主喘,今此語反之,疑非仲景意。
功效:辛溫解表,兼溫化水飲
徐靈胎:此方專治水氣。蓋汗為水類,肺為水源,邪汗未盡,必停于肺胃之間,病屬有形,非一味發(fā)散所能除,此方無微不到,真神劑也?!秱擃惙健?div style="height:15px;">
臨床應用:小青龍湯用藥辛溫發(fā)散,溫化水飲,為治療外寒內飲之良方。若表寒內飲,自是其的對之證。若寒水內蓄而無表寒者,亦屬其適應范疇。故而本方之具體運用,對寒飲咳喘者,無論表證有無,皆可用之。
研究者認為,本方應用的辨證要點是:①咳嗽,喘息,痰多而清??;②惡寒,特別是背部有明顯的寒涼感;③干嘔,甚則嘔吐清水,多因咳而誘發(fā);④苔白滑,脈浮緊或弦滑、細滑、弦細;⑤不渴,或發(fā)熱,一般發(fā)熱不高。上述諸項,不必悉具,只要具有①、②、④項即可。
350例古今醫(yī)案統(tǒng)計結果表明,本方被廣泛用于中、西醫(yī)各科疾病的治療中,中醫(yī)以肺系疾患、西醫(yī)以呼吸系統(tǒng)疾病居多。其中,具有中醫(yī)病名診斷者26種,咳嗽、喘證、風寒感冒占85%;兒科則常用于肺癆、百日咳;婦科常用以治療帶下證、乳咳;更常用于各類水腫病的治療。具有西醫(yī)病名診斷者31種,最常用于治療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肺結核、肺氣腫、肺心病。日本漢方醫(yī)則常用以治療急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此外,亦用于治療癲癇、青光眼等病??梢哉J為本方治療各種疾病的應用指標為:喘,咳嗽,咯痰,發(fā)熱,惡寒,胸悶,舌淡或淡胖,苔白或膩或滑,脈浮、弦、滑等。(《傷寒論方證證治準繩》)
小青龍要解決那個寒水之泛濫停滯,就需要用溫藥將這些水氣給散掉,比如用了干姜、細辛、半夏等,散掉的水氣提供兩個出路,一個就是麻黃桂枝的達表,一個就是五味、芍藥的下收,從下走,溫藥也有分工,干姜就把胸中的寒水給散了,細辛到陰分里面,半夏防止這些水氣上逆,就解決了條文中的“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這些癥狀,因為這些癥狀,都是因為水氣到處停滯給造成的,不同的部位就會出現(xiàn)那個問題。這些藥的藥力都比較強,所以用甘草給守一下,緩一下,同時把中氣給固了。那么這個方子我們就可以記下來了。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證與小青龍湯證的鑒別
證型
病 機
主 證
治 法
方 藥
鑒別點
條文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證
風寒外束
肺氣上逆
外寒引動喘疾
發(fā)熱
惡寒
喘
汗出
脈浮緩
外散風寒
降氣定喘
桂枝
芍藥
甘草
杏仁
生姜
大棗
厚樸
表虛兼咳喘
18
43
小青龍湯證
外寒引動內飲
無汗
干嘔
咳喘并見
溫化寒飲
麻黃
干姜
五味子
細辛
半夏
表實兼咳喘
40
41
18條曰:“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0條曰:“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二方分別為桂枝湯證兼證,麻黃湯證兼證而設。其病機均為外寒引動宿疾、肺氣上逆,屬標本同治之法。然外感表證有虛、實之分,宿疾有喘疾、水飲之別,故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證以桂枝湯解肌祛風,厚樸、杏子降氣定喘;小青龍湯證以麻桂辛溫解表,桂芍調和營衛(wèi),細辛、半夏、五味子、干姜溫化水飲,斂肺止咳。
大青龍湯證與小青龍湯證的鑒別
證型
病 機
主 證
治 法
方 藥
鑒別點
條文
大青龍湯證
外感風寒
內有郁熱
發(fā)熱
惡寒
頭痛
無汗
脈浮
煩躁
外散風寒
內清郁熱
麻黃
桂枝
甘草
杏仁
生姜
大棗
石膏
風寒外束
熱郁于里
表證為主
38
39
小青龍湯證
水飲內停
干嘔
咳而微喘
溫化寒飲
芍藥
干姜
五味
細辛
半夏
風寒外束
飲伏于內
里證為主
40
41
38條曰:"太陽中風,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41條曰:"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二者為麻黃湯證兼證而設,均為表里同病,但大青龍湯證為表寒里熱,小青龍湯證為表寒里飲。大青龍湯證之里熱緣于表閉,陽氣無從宣泄,故以麻黃湯方重用麻黃,另加石膏、姜棗,側重解表;小青龍湯證之里飲較重,見證多端,故里藥多于表藥,重在溫化寒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