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進(jìn)陽火,
用真意,封固以畢,元神領(lǐng)元?dú)狻?/p>
存想:一輪紅日,由督脈,而后升。
自坤腹,移上乾首。
當(dāng)升之時,千萬不可降!
只等:二百一十六吸,數(shù)足。
午,退陰符,
元神領(lǐng)元?dú)?,存想一輪皓月?/p>
由任脈,自乾頂,降下坤爐,
當(dāng)降之時,千萬不可升!
只待:一百四十四呼,數(shù)足。
古曰:顛倒陰陽三百六十息。
小周天,火候滿足,
復(fù)入混沌,文火溫養(yǎng),寂照下田不動,
依“滅盡定”而寂滅之,
只等:玄關(guān)竅開,真種產(chǎn),而復(fù)行:周天法輪。
真氣發(fā)動,
全憑:真意主宰,呼吸之催逼,
方能:結(jié)丹,而超凡矣。
真意散亂危險詳說
火符之義,而利弊,不可不知也。
念,不可起,念起,則火炎。
意,不可散,意散,則火冷。
目,不可外視,外視則神馳,而傷魂。
耳,不可外聽,外聽則精散,而傷魄。
呼吸,不可驟。驟,則散漫,無歸。
呼吸,不可停。停,則斷續(xù),無邊。
忽斷忽續(xù),或燥或寒,
種種:弊端為害。
若不:小心謹(jǐn)防危險,萬無一成。
念起,不必是外馳,
就起陽火中,稍有妄想,便為:念起。
意散,不必是神昏,
就起火時,稍不經(jīng)心,便是:意散。
外視,非邪視也,
而時閉時睜,便傷其:魂。
外聽,非亂聽也,
而知風(fēng)知雨,便傷其:魄。
驟,非燥暴之驟,
心欲速成,便是揠苗助長。
停,非留住之停,
意欲坐獲,便是待兔守株。
欲,除此數(shù)弊,法在:運(yùn)煉周天之時,
振起精神,奮起志氣,
一念不起,一意不散,
內(nèi),不知有我,
外,不知有物,
主敬存誠,一志凝神。
使,一靈性光,
率領(lǐng)元?dú)猓腥味剑?/p>
無勤無惰,毋忘毋助,
進(jìn)陽火,如:赤日之后升。
退陰符,如:皓月之前降。
隨息上升下降,歷歷如見,
不粘不脫,不即不離,不緩不急,不有不無,
安安閑閑,綿綿密密,空空洞洞,悠悠蕩蕩,
速,無躐等之弊;
緩,無停滯之患。
剛?cè)岬弥?,神氣合一,上下一貫,前后同軌?/p>
我中一念,皈于中道而行,自然恰好,至當(dāng)無過不及,
而無:泛瀾流竄、停留濡滯之弊也。
煉藥氣蕩氣滯之危險
煉藥之時,
不失于:氣蕩;
即失于:氣滯。
蓋,氣蕩之失,
或因:心生懈怠、神運(yùn)太速。
以致:真氣泛瀾無羈,
不能:由中道以升降,
難免:流竄經(jīng)絡(luò)之患。
抑,氣滯之失,
皆因:用心過執(zhí),
元神遲鈍,真氣停留。
既,不能:運(yùn)行自如,
怎得:沖和調(diào)暢?
故不免,擁塞濡滯之患。
周天度數(shù),
失于:太過不及,必傾危也。
太過,則有:迫爐而出之患。
不及,難免:龜身不縮之疚。
法在:
參明:內(nèi)外三事,次第并至。
第一事,
火候無差,除無火無候外,
要恰恰運(yùn)滿三百周天之?dāng)?shù)。
第二事,
馬陰藏相,龜身縮入腹里,
絕無舉動,再無生精之理,
而真氣,只覺在陰蹺脈中,
有時,一動二動,
但,萌于內(nèi),而不能達(dá)于外。
第三事,
陽光二現(xiàn),掣電于兩眉之間,
此正是:止火之候。
不然,休想成道。
修真之士,謹(jǐn)慎小心,
參明透徹:三事口訣,
方能超凡入圣而慮險哉!
周天文武之妙用
小周天法輪,
有:文武之妙,未言。
當(dāng):六陽,后升之時,呼出,為文。
當(dāng):六陰,前降之時,吸入,為文。
子午卯酉,四正時之沐浴,亦為文。
言:真意寂照于:下田、夾脊、黃庭之間,
安心養(yǎng)性,還虛休息而無為也。
所謂,武者,
當(dāng):陽火,后升之時,吸進(jìn),為:武。
當(dāng):陰符,前降之時,呼退,為:武。
一志凝神,一念不起,一意不散。
元神,領(lǐng)元?dú)猓?/p>
運(yùn)行于前任后督之間,而有作有為也。
雖曰:有作,而火不燥。
雖曰:有為,而息無象。
方合:天道自然之玄機(jī)。
古曰:
人心若與天心合,
坎中真鉛出世來。
正謂:此也。
小周天度數(shù)天機(jī)口訣
進(jìn)陽火,退陰符,
是:后天之呼吸,
引動:先天之氣機(jī)。
封固以畢,第一次:進(jìn)陽火
子升,三十六吸,為:一時。
丑寅二時,再行:七十二吸,
一時,三十六,共:三時,一連行:一百零八吸。
到:卯酉沐浴,神住夾脊,默記吸數(shù):三十六。
有覺有照,而無念也。謂之:大休息一回,數(shù):三十六。
再行:辰巳二時,七十二吸,共:五陽時,一百八十吸。
卯時,不算。沐浴若在其數(shù),六陽時,共:二百一十六吸。
古曰:乾用九,四策四揲之?dāng)?shù)。皆是:呼吸之體也。
總曰:四九,三十六吸。
積得:陽爻,二百一十六吸,曰:后弦長。
進(jìn)陽火,神住下田。
退陰符,神住上田。
午降,二十四呼,為一時,
未申二時,再行四十八呼,
一連行三時,共:七十二呼。
到酉時,沐浴,神住黃庭,
默記呼數(shù)二十四,亦謂之:休歇一場。
亦是:有覺有照,而無念也。
默記:數(shù)足,二十四呼,再行:戌亥二時,四十八呼。
五陰時,得:一百二十呼。沐浴,不在其數(shù)。
酉時算上,六陰時,共:一百四十四呼。
古曰:坤用六,亦四揲四策這數(shù)。亦是:呼吸之用也。
總曰:四六,二十四呼。
合得:陰爻,一百四十四呼。曰:前弦短。
周天合度,三百六十?dāng)?shù),乃:乾九坤六。
乾旋,無差誤者,仙道乃成。
差之毫發(fā),失之千里。
沐浴,謹(jǐn)防危險。
我自,一絲不掛,萬緣皆空,有何難開?
萬古不泄之天機(jī)
吾今演出:
周天之:度數(shù),
煉藥之:秘訣,
渡盡群生,以滿心愿。
若,后士學(xué)人,知之者,
切不可:輕而言也!
張紫陽祖師,何以三遭天遣乎?
張紫陽祖師,何以:三遭天遣乎?
又云:
非此火符,別無結(jié)丹之理,
而火珠不能現(xiàn)形,再無入圣之天機(jī)。
修真之士,
閱盡丹經(jīng)千萬篇,自古火候無人傳。
所以,火符,至尊至貴。
為:口口相傳,心心相印,
萬古不敢輕泄之:秘密天機(jī)。
知之者,可不慎哉!
真陽發(fā)生天機(jī)
玄關(guān)竅開,真種產(chǎn)出,
封固沐浴,進(jìn)火退符,
三百六十,周天數(shù)足,
不使進(jìn)退之間,有:太過不及之患。
呂祖,還丹三次,求成。
丘祖,還丹四次,皆敗。
火候細(xì)微,若有運(yùn)煉不到之處,
丹,必出爐走失,而前功廢矣。
以至,
馬陰藏相,陽關(guān)一閉,
火足藥靈,龜頭縮回,丹放毫光,
當(dāng)知:止火之候。
要知:大有危險,在焉。
蓋,火未足,而止火,則大藥不生。
火已過,而止火,則真氣不聚。
必:傾危也。
龜頭,未縮入腹里,不得認(rèn)為:火足。
縱有:外光發(fā)現(xiàn),必非大藥之苗。
多屬:妄想而發(fā),火候未足。
若,真能:
馬陰藏相,龜頭縮回,丹放毫光,
如:云中掣電、虛室生白之狀。
初,發(fā)現(xiàn)于:眉前。
久,則自下田,上達(dá)于目,光明閃爍。
即:陽光一現(xiàn)之景到也。
掣電于眉間,陽光一現(xiàn)。
火候未足,淫根未縮,
凡遇陽生,即當(dāng):采煉一周。
以至:采煉多番,
周而復(fù)周,靜而復(fù)靜。
務(wù)使:圓滿三百周天之限數(shù),而后已。
直,煉至:龜縮不舉,陽光三現(xiàn),
靜定之中,忽見坤田之內(nèi),丹光上涌,外達(dá)于目而生輝。
直將二目催開,光輝閃爍,一連二、三次,而后已。
或,丹光涌出,明如金錢,赤如火珠。
從大眼角流出,累累成珠,
一連二三顆,滾滾下滴,落在身上,似覺有聲。
至此:陽光二現(xiàn)之時,
只要:龜縮不舉,縱有生機(jī),亦不外馳于腎管,
而生機(jī),只內(nèi)動于氣根。
故,氣機(jī),在內(nèi)萌動。
或:一動,
或:二動,亦所,時有。
千萬不可,復(fù)行:周天之火!
速宜:入定,含光靜養(yǎng),凝神默守,
只等:陽光三現(xiàn),景至,時至。
接行:七日采大藥之功,
方能:登仙級而上大羅。
陽光三現(xiàn)天機(jī)
火足,止火。
雖,不行:周天升降之火,
但,時刻:不可須臾離火。
常常溫養(yǎng),刻刻凝照,
以待:陽光三現(xiàn)。
或隔一日,
或在對時,
而,丹光,仍同前呈現(xiàn),
自丹田涌出,上麗于目。
掣電于:兩眉之間,一連二、三次,而后已,
謂之:大藥產(chǎn)生之時。
正是:西南路上月華明。
陽光三現(xiàn),即速止火!
若,不知止火,陽光四現(xiàn),
則,大藥走失,前功盡廢。
修真之士,
須要:小心謹(jǐn)慎。
至此:三現(xiàn),即當(dāng):止火。
速行:采大藥之功。
方保:無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