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的同學曾向劉潤問到一個時間管理問題,“潤總,你一年要講100多天課,要給企業(yè)作咨詢,要寫付費課程、更新公眾號,還要運營社群,居然還能有時間一年出國玩兩次,你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怎么管理你的時間???”
(圖片來源網(wǎng)絡,侵權聯(lián)系刪除)
對此,針對時間管理這一話題,劉潤在他所著的《底層邏輯》這本書中,講到了一個關鍵詞:時間顆粒度。
可以說,在時間顆粒度上下功夫,也正是劉潤能在每天、每月乃至每年都能做出超出常人許多事情,充分管好時間的主要原因。
所謂的時間顆粒度,指的就是一個人安排時間的基本單位?,F(xiàn)實當中,不同人會用不同的時間單位來管理時間,有的以年,有的以月,有的以天,還有的以小時或者分鐘。
比如,之前網(wǎng)絡曾流傳著一張王健林的行程表,從一行一行的時間安排來看,他的時間顆粒度是非常細的,大約是15分鐘。
(圖片來源網(wǎng)絡,侵權聯(lián)系刪除)
可以說,時間顆粒度切割得越細,對時間把握得就越精準,做起事來就越高效,取得成績也往往越明顯。
縱觀那些擁有巨大財富的人們,比如,比爾·蓋茨,喬布斯等等,他們的時間顆粒度可能會在5分鐘甚至在1分鐘為為單位。這時,或許你就會明白,有些人為什么會張口就告訴你,你知道我一分鐘值多少錢嗎?
那么,具體如何從時間顆粒度上要效益,得實惠,高效利用好屬于自身的每一段時光呢?《底層邏輯》這本書建議從三個方面入手:
抓住時間顆粒度
我們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同樣,時間也會產(chǎn)生錢萬兩,關鍵在于你如何把握。
第一,理解別人的時間顆粒度
在你眼里,每天或者偶爾的一兩個小時浪費或許不值得一提,但在有些人看來,那就是機遇與財富,棄之實在可惜。
有一次央視的一位主持人采訪王健林,不小心遲到了3分鐘,結果王健林當著她的面,坐上車離開了。
而那位主持人則感慨地說:一分鐘不等,一點臉不給,老王就是霸氣。
而王健林做出這種舉動的背后,就在于他跟那位主持人在時間顆粒度上,壓根就不是一個層級。
對于以15分鐘為時間顆粒度的王健林,主持人的3分鐘遲到時間,就相當于讓他浪費了將近半小時。如此,對于早已惜時如金的王健林怎么會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呢。
因而,當別人不諒解你的遲到,不接你的電話,不參加你的聚會等,你要理解,很可能是你與對方的時間顆粒度不同。
第二,細化自己的時間顆粒度
首先,要意識到時間顆粒度決定著你時間利用效率,也就是說,時間顆粒越細,你的時間利用率越高。
接下來,不妨檢查一下自己的時間顆粒度,你可以反觀一下你約人開會,與他人聊天,看手機的時間等等,如果都是以小時為單位計時,那么,你的時間顆?;旧暇褪?小時,如果再長時間,則是半天或者一天。
然后,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時間顆粒度是1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時,也不必自責,當你做事越來越成功,你的時間將變得越來越值錢,隨之而來的則是你的時間顆粒度也會變得越來越細。
由此,帶來的啟示則是,將時間細化,需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所做的時間投向,要確定出哪些方面是有價值的。
以自身為例,寫一篇商單文至少需要花費3個小時時間,但卻可以帶來多次被動收入,在時間顆粒度的切割上,這一塊時間必須要切得足夠大。反之,瀏覽手機信息,帶來的結果沒有太多的意義,那么,只切出10分鐘或者更短的時間,就可以。
歸結為一點:越是將時間充分飽滿地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時間越不容易被浪費。
第三,善用日歷管理時間顆粒度
現(xiàn)在的電腦、手機都自帶日歷工具,《底層邏輯》這本書也建議將個人所有行程安排都放入日歷中,而不是大腦中。利用電子工具管理時間,便于隨時對自己的時間顆粒度做出安排與調(diào)整。
這里面,強烈建議使用兼容并能同步電腦與手機的時間管理APP軟件,這樣更加方便快捷,也不容易出現(xiàn)差錯。
做好時間層次管理
時間看起來很抽象,實際上,它可以具體體現(xiàn)為三個層次,每年、每天與每個小時。每個層次的利用側重點也是不同。如果說,時間顆粒度是從微觀領域對時間所做的細化,那么,層次管理則是對時間顆粒度在宏觀領域的一種把控。具體而言:
第一個層次是以年為單位的時間管理
強調(diào)一年之計在于春。作者劉潤給出的做法是,每年1月,他都會制訂出新一年的行動計劃,包括:1.職業(yè)/生活目標;2.自己的強項/弱項;3.具體的支持活動。
這就相當于,將1年的時間,從宏觀上做出了大體切割,用3類目標或者方向為牽引來管理時間,以此再做時間的進一步精細劃分,便會顯得很容易。
比如,當你知道你的弱項是不善于表達,那么,你很可能就會花時間買課、買書強化這一技能。若沒有這方面的考慮,那么,剩余的時間就是一種毫無目的消耗,其實就是一種浪費。
第二個層次是以天為單位的時間管理
強調(diào)重在擠時間,擠工作8小時,睡覺8小時之外的第三個8小時。每個人都有24小時的時間,但能體現(xiàn)出區(qū)別,往往都是通過第三個8小時加以實現(xiàn)的。
當你在第三個8小時當中,花3個小時上下班,2個小時吃早中晚飯,1個小時看電視,那你自由支配的時間只剩2個小時。不過,如果你能從中省出時間用來拓展交際,鍛煉身體、參加公益,長期如此,你的生活將會發(fā)生深刻的變化。
第三個層次是以小時為單位的時間管理
強調(diào)時間的專注性。專注定律告訴我們,每一時刻,我們只能做一件事情。既然如此,就需要我們在以小時為單位做事情的時候,要鍛煉自己在不同事務之間迅速切換的本領,而且對每項切換后的每一項新事務都能予以100%的專注。
如此才能更加有效地利用每一個小時的時間,以小時為單位的時間顆粒度才變得價值連城。
歸結起來,若不能以年的方式來管理時間,失去了大方向的指引,那么,每月、每周還有每天、每小時都將變得毫無意義,成為一種浪費;相應地,若每一天、每小時都在做與每年的目標指向毫無相干的事情,那么,以年的方式管理時間,也會流于形式。三者缺一不可。
將時間管理化這習慣
對于這種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時間安排,將時間的顆粒填滿到每一天的工作、生活與學習,有人曾向劉潤提出疑問:“如果每個人都這樣來管理時間,生活還有什么樂趣?”
而劉潤給出的答案則是:習慣成自然。當你剛接觸一項改變時,起初,你會變得很不舒服,但慢慢堅持下來,融入到你的生活,就會變得自然而渾然不覺。
這就如同,你認為很別扭的事情,但對別人而言,卻是很順暢的事情一樣。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正如,一些跑步達人,每天都堅持跑步,突然有一天中斷了,他反而會覺得不適應,很難受。就是這道理。
所謂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源于自身能否接納,當把做一件事情變成習慣,開始變得自然而然,而且還能享受其中,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為你所用。
《底層邏輯》這本書,內(nèi)容涉及判斷對錯、思考問題、個人成長、理解他人與高效協(xié)作5個方面,每個方面都濃縮了劉潤老師多年商業(yè)咨詢經(jīng)驗的總結。
沒有晦澀難懂的語言,只有簡潔直白的表述。在許多費解的事情處理上,從整體認知及思維模式的角度,給出了“四兩撥千斤”式的提示與方法介紹,讓你既能從本質(zhì)上看清事情背后的真相,又能找到化解問題的穩(wěn)妥應對之策。觀點獨道,方法可靠。值得入手閱讀學習。
@職路施語,20年職場人,20年真心話,為你解析職場真相。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