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我們走在大街上,偶爾還能看到那些在路邊寫字,以吸引大家目光的賣藝人。這些“掃地僧”當中,不乏功力深厚之人,他們的字也更加符合大眾的審美,只是因為身份低微,很少有人會被記錄下來,成為有名有姓的書法家。
在清代書壇就有這樣一位險些被遺忘的“江湖書法家”高塏,他對書法的熱愛和傳奇的一生,以及高超的書法水平,值得我們記住他。
高塏(1769年——1839年)字子才,又字子高,號爽泉,浙江仁和人。此人自小便立志要將書法作為自己一生的事業(yè),因此在年少時便早早放棄了舉子業(yè),專心練習書法。因為一生都沒有任何官職,很少有人知道高塏的名字。
在清代民間,高塏卻是遠近聞名的人物。當時大江南北的的碑版,大多都是高塏所作。嘉慶年間,一代文宗阮元撫浙,還曾專門請高塏延校金石文字。
事后,阮元在自己的《定香亭筆談》中記載:高塏“工書,楷法極似虞永興《廟堂碑》。”
據(jù)民國時的《清稗類鈔》記載:“塏工行、草,尤精小楷,樹骨于率更、河南,取姿于吳興”。
這就是史書上,關于高塏為數(shù)不多的記載。高塏留下的楷書作品也并不多,這件《滕王閣序》倒是紙本真跡,因此顯得尤為珍貴。
看見此作,我們方知《清稗類鈔》的記載并沒有錯,高塏也確實功力深厚,甚至可與唐代大家一比。
此作結字取虞世南的寬綽之姿,字勢端莊穩(wěn)??;文字點畫飄逸,略帶有行書筆意,一看就是取法自趙孟頫。
和趙孟頫的圓融雅致不同的是,高塏在其中加入了許多歐陽詢轉折方勁的特征,讓這件《滕王閣序》剛柔相濟,端莊而不失飄逸靈動。
高塏一介布衣,能在一眾江湖書法家中打響自己的名號,就足以說明他的實力。像《滕王閣序》這樣的小楷,雖然放在今天可能難以入展,很難被大家關注,但卻是實打實的功底深厚的傳統(tǒng)楷書。
像《滕王閣序》這樣的楷書,就是兼具藝術性與日常實用性,能幫助我們正本清源的作品。
我們采用十二色微噴工藝,將其原作進行了1:1超高清的復刻,連細微的牽絲映帶和墨色變化,都與原作別無二致,您感興趣可以點擊文章下方商品鏈接一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