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說:“不讀《道德經》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因為老子似乎用驚人的洞察力看透個體的人和整體人類的最終命運。因為老子之書,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道德經》中的這3句“識人術”口訣,非常經典,我們不可不知。學會了老子《道德經》中這3條#識人術#,我們便可大概看透人心,看人一看一個準!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釋義:真正聰明的智者,往往不多說話;夸夸其談的人,往往不是聰明的智者。
讀完《道德經》我們會發(fā)現:老子更加推崇“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處世之道,因為這樣的人更有內涵,智慧也更加深厚。
生活中,某些人看著很木訥,話不多,在人群中最安靜,但他們往往是懂得最多,知道的最多。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一個人知道到越多,越會感覺自身渺小與無知,于是變得謙虛低調,不敢以一得自足。
反倒是那些淺薄之人,剛學了一點知識,就四處炫耀,生怕他人不知道。這種人沉不住氣,不能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質,看問題總是浮于表面,自然難有大智慧。
其實,自然界中也可以看到許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說,半瓶子水當當響;滿瓶子水,反而沒有響聲。成熟的麥穗總是低著頭,而青澀的麥穗喜歡鋒芒畢露;小魚小蝦才喜歡在水面上蹦跶,而大魚們往往喜歡潛在水底,深藏不露等等。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還有一種解釋:得“道”的人不強施號令,一切順乎自然;強施號令的人卻沒有得“道”。考慮到老子《道德經》是“內圣外王”之學,所以我們應該理解為:真正英明的領導,不會隨便發(fā)號施令;那些喜歡隨便發(fā)號施令,變來變去的領導,往往不英明。
老子在《道德經》第五章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即: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號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還不如保持虛靜!
所以,我們也可以把這句識人術用在職場上,來觀察領導是否有本事有前途,是否值得下屬全心全意地追隨。若是夸夸其談,朝令夕改的領導,則不值得!
2、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釋義:輕易發(fā)出諾言的人,必定很少能夠誠實守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人,最后勢必會遭受很多困難。
《增廣賢文》中有句名言:“不輕諾,故我不負人,不信諾;故人不負我”,大概意思就是說:不輕易許諾才不會辜負別人的心愿;別人的承諾不要句句相信我們,才不會被人辜負而心生失望。
人無信而不立,要想獲得他人信任,首先要兌現諾言。一份許諾就是一份責任,它需要人們付出很大的代價,所以輕易許諾本是一件愚蠢的行為。
如果一個人明知道許諾是對自己不利的,還隨口答應他人,把“這事包在我身上”等口頭禪經常掛在嘴邊,則說明他早就給自己找好了退路——壓根就沒想兌現諾言!
聰明的老祖宗早就識破了這種小計謀,于是林逋在《省心錄》中告誡大家:“輕諾者信必寡,面譽者背必非”,即:輕易允諾他人的人,誠信一定很少;當面稱贊他人的人,背后一定在說壞話。
世界上最不可信的就是漂亮的言語,誰要是輕信他人,都會自食其果。而那些把事情看得很簡單,過于自信的人,到了最后,往往都要因為當初的驕傲而吃大虧,悔不該當初。
看似簡單的人或者事物當中,都隱藏著復雜,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這就是老祖宗告誡我們要“小心駛得萬年船”的原因,也如《菜根譚》中所說:一個人要想建立驚天動地的事業(yè)功績,必須如履薄冰般經歷險峻的考驗。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釋義:真實可信的話,往往不是漂亮話;漂亮的話,往往不真實可信。善良的人不巧言令色,巧言令色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識的人,不賣弄;賣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識。
老子認為:一個人越是說話說得漂亮,信誓旦旦,實則是不可信的;反之,一個人說話老實憨厚,話不多,也不會說大話,則往往更值得信賴。
比如說,漢高祖劉邦死前預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就是因為深知周勃是粗鄙、樸實的人,沒有什么二心。
果不其然,呂后死后,劉邦的預言成真了,太尉周勃聯合陳平奪取呂祿軍權,誅殺呂氏諸王,擁立漢文帝即位,穩(wěn)固了大漢江山。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和上面一句識人術口訣“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思相仿,都是在告訴人們:越是厲害的人,越懂得謙虛低調;反倒是沒有本事的人,更喜歡炫耀顯擺。
一個人,越是博學多聞,越感覺自身的渺小和無知,所以謙虛謹慎,低調為人;而一個人越是膚淺無知,剛知道一點知識,就感覺自己什么都會了,急于到處炫耀,好為人師。
比如說,某些專家,喜歡趨勢預判,預判房價,預判政策走向,然后告訴大家應該怎么做,但最后往往都是被狠狠打臉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他們能力有限,又故作知識淵博,愛表現愛出風頭罷了!
以上便是老子《道德經》中的3句“識人術”口訣,非常經典,我們不可不知!
這些識人口訣,對于我們看透人心、理解人性都有很大的幫助,還有助于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擦亮眼睛、慧眼識人,看人一看一個準,少吃虧少上當。
老子的識人術雖好,但我們要能“知行合一”才是關鍵,因此需要大家結合生活經驗,深入理解,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多多實踐。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