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后余瀝的病因
腎虛胞寒尿后余瀝與中氣不足尿后余瀝:二證均屬虛證。前者多因久病或房勞過度,損傷腎氣,腎虛氣化不及,膀胱制約無能,致尿后余瀝。后者多因飲食勞倦,中氣虛弱,失于升舉,致尿后余瀝。
膀胱濕熱尿后余瀝:多因濕熱蘊結(jié)下焦,氣化失司,膀胱不約,致尿后余瀝。
(諸病源候論·虛勞小便余瀝候):“腎主水,勞傷之人,腎氣虛弱,不能藏水,胞內(nèi)虛磚,故小便后水液不止而有余瀝,尺脈緩細者,小便余瀝也”。
(醫(yī)學入門 小便不禁):“下虛內(nèi)損,則膀胱不約。便溺自遺,或尿后余瀝,皆火盛水不得寧。治宜補膀胱陰血,瀉火耶為主,而佐以山茱蔸、牡蠣、五味子之類,不可溫藥”。
(張氏醫(yī)通 小便不禁):“亦有小便畢,少頃將謂已盡,息再出些少者,多因從忍尿行房事而然,宜生料五苓敬加阿膠,吞加減八味丸”。
尿后余瀝的診斷
常見證候
腎虛胞寒尿后余瀝:小便頻數(shù)而清長,溺后遺瀝不凈,神疲體倦,腰背痠軟,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沉細,尺部尤甚。
中氣不足尿后余瀝:小便后余瀝點滴,時作時止,遇勞即發(fā),面色咣白,精神困憊,納減便溏,少腹墜脹,舌淡苔白,脈濡緩或細弱。
膀胱濕熱尿后余瀝:小便頻數(shù),色黃或渾濁,尿后余瀝點滴不凈,伴尿道灼熱疼痛。舌紅善黃膩,脈濡數(shù)。
鑒別分析
腎虛胞寒尿后余瀝與中氣不足尿后余瀝:鑒別要點;腎虛胞寒以小便頻數(shù)清長,腰背痠軟,四末不溫,遇寒加劇,常見于年高者為特征,治宜溫腎固澀,方用金匱腎氣丸合桑螵蛸散加減;中氣不足以精神困憊,納減便溏,少腹墜脹,常見于壯年為特征,治宜補中益氣,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膀胱濕熱尿后余瀝:辨證以尿頻、尿急、尿痛,小便色黃或混濁為特征,治宜清熱利濕,方用八正散加減。
尿后余瀝一癥,應(yīng)分虛實。虛證居多,每與小便清長,夜間多尿,小便頻數(shù)等癥并見,治法不外溫補固澀。實證每與尿頻、尿急、尿痛并見,治法總宜清熱利濕。至于淋證出現(xiàn)尿后余瀝,如(羅氏會約醫(yī)鏡·論淋癃)所說:“氣淋,小便澀,常有余瀝,故尿不盡”,或外傷損及膀胱,引起尿有余瀝,當針對原病癥治療,原病癥愈則尿有余瀝自已。
尿后余瀝的治療
【證治方藥】
(一)中氣下陷
1,臨床表現(xiàn):病程較長,年老體弱,尿后余瀝,尿意不盡,時欲小便?;蛄可俣凰?,或鰹?zāi)┠蚯灏住8亻T墜脹,勞累后加重,少腹墜脹,神疲乏力,肢倦懶言。舌淡,脈虛緩。見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癥。
2,病因病機:中氣不足,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氣化失司。
3,治法:樸中益氣,升清降濁。
4,方劑:補中益氣湯(《脾胃論》)加減。
藥物:黃芪15g,黨參10g,白術(shù)10g,當歸10g。陳皮6g,升麻6g,炙甘草6g,柴胡6g,茯苓15g,澤瀉15g,肉桂3g。
方義:黃芪、黨參、白術(shù)補中益氣,升麻、柴胡升提清陽,茯苓、澤瀉淡滲泄?jié)?,肉桂溫陽化氣,陳皮和胃理氣。當歸養(yǎng)血和血。
加減:若少腹墜脹加王不留行、吳萸,青皮、茴香理氣通絡(luò),尿后滴白加芡實、苡仁、黃柏、萆薜滲泄收斂。小便不利,肉桂可改為桂枝,并加豬苓,即合五苓散(《傷寒論》)用。
5,變通法:若中氣不足,小便澀痛,兼有濕熱者,可用黃芪人參湯(《脾胃論》)加減,即補中益氣湯加麥冬、蒼術(shù)、黃柏,既能升清陽。又能降濁陰。
(二)膀胱濕熱
1,臨床表現(xiàn):排尿不盡,尿有余瀝,尿道灼熱疼痛。小便黃赤、混濁,甚或尿血,或小腹脹痛。舌紅苔黃,脈數(shù),可見于尿路感染、結(jié)石。
2,病因病機:濕熱下注于膀胱,氣化不利,排尿不暢。
3,治法:清利濕熱,利尿泄?jié)帷?br> 4,方劑:八正散(《局方》)合石韋散(《證治匯補》)加減。
藥物:石韋15g,冬葵子15g,瞿麥15g,蔗蓄15g,六一散10g(包),車前子10g(包),山梔10g,木通10g。
方義:石韋、瞿麥、萹蓄、山梔清利濕熱。冬葵子、六一散、車前子、木通利尿泄?jié)帷?br> 加減:灼熱疼痛加竹葉、生地,即合導赤散(《小兒藥證直訣》)用。結(jié)石加金錢草、海金沙、雞內(nèi)金排石。
5,變通法:濕熱重者用龍膽瀉肝湯(《醫(yī)宗金鑒》),清熱作用更好。
(三)腎氣不足
1,臨床表現(xiàn):排尿不盡,尿有余瀝,尿出無力,甚而排尿困難,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舌淡,膿沉細。本癥可見于前列腺增生癥。
2,病因病機:年老體弱,腎氣不足,膀胱氣化不利,不約為遺尿。
3,治法;補腎益氣。
4,方劑:濟生腎氣湯(《濟生方》)加減。
藥物:淡附子6g,肉桂3g(后人),熟地10g,山藥10g,山萸肉l0g,澤瀉10g,車前子10g(包),茯苓10g,牛膝15g。
方義:附子、肉桂助陽生火,熟地、山藥。山萸肉補腎,澤瀉、車前子、茯苓滲利,牛膝引藥下行且有通竅作用。
加減:氣虛加黃芪、黨參,陽虛加鹿角片、菟絲子,
5,變通法:若見形疲面紅,五心煩熱,口干咽懼,舌紅脈細數(shù),為腎陰不足者,用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加牛膝、丹參、車前子、六一散等,滋腎養(yǎng)陰、泄?jié)嵬ǜ[。
【簡易方藥】
1,黃芪100g,滑石、琥珀各30g。每日1劑,水煎服。先將黃芪、滑石加水煎2次,取汁和勻,再將琥珀研末分2次沖服??捎糜谇傲邢僭錾Y之中氣不足者。
2,黨參、當歸、苦參、貝母各15g。每日l劑,水煎服??捎糜谇傲邢僭錾Y之排尿不盡、排尿困難者。
3,黃芪30g,黨參24g,蓮子18g,車前子18g,茯苓、萆薜、王不留行各12g,肉桂6g,甘草、白果各gg。每日1劑,水煎服??捎糜谇傲邢僭錾Y。
【外治法】
l,處方:白胡椒1,5g,北細辛1g。
用法:將向胡椒、北細辛研成細末備用,用時取藥束適量填蓋臍部,外用麝香風濕膏剪成4cm×4cm覆蓋。
療程:每3日換藥1次,10次為1療程。停藥休息2天繼續(xù)第2個療程。適于前列腺增生癥。
2,處方:補骨脂,炮山甲珠各等分。
用法:將上藥研細末,貯瓶備用。治療時取藥末適量敷臍,紗布覆蓋,外用膠布固定,
療程:同上。
【評述】
排尿不盡多因膀胱、尿道、前列腺炎癥刺激引起,尤其是膀胱三角區(qū)和后尿道出現(xiàn)炎癥水腫時,本癥尤為突出。其次是膀胱、聯(lián)道結(jié)石的刺激,以及前列腺肥大時。膀胱殘余尿灘可刺激膀胱而呈本癥。
一般而言,本癥有宴有虛,實者多膀胱濕熱,虛者多脾腎不足,但時亦可虛實夾雜。值得注意的是,本癥常爽氣滯、血瘀之證,故行氣通竅、活血通絡(luò)之品不可少,如王不留行、琥珀、土牛膝、虎杖、檀香、枳殼、小茴香、內(nèi)桂、吳萸、青陳皮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