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
馮世綸經方醫(yī)學傳承學院將組織在線系統(tǒng)、系列研討胡希恕經方醫(yī)學活動,其中一項就是“聽馮老講經方”。在此,我們要特別感謝文字整理工作組的同仁們,將馮老既往,特別是近期有關講座內容及時整理成文,有選擇性的與我們大家分享!
本次與大家一起學習的是“經方治療面痤”這一專題,這是馮老2015年10月22日應邀在南陽參加中華中醫(yī)藥學會2015年中醫(yī)美容學術年會所作的學術報告。
【2.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方證】
【病案1】
李某,女,23歲,2013年11月21日初診。面痤2年,今年加重,月經前加重。額、面頰、下巴、脖子多發(fā)痤瘡,月經周期正常,痛經,量少,納可,睡眠易驚醒,重則伴冷汗,腰酸腹痛,口干不苦,四逆,大便如常,苔白,脈細。
辨六經為厥陰太陰合病,辨方證為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加赤豆湯證。
【處方】
柴胡12g,黃芩10g,花粉12g,生龍牡各15g,桂枝10g,干姜10g,當歸10g,白芍10g,川芎6g,蒼術10g,澤瀉12g,茯苓12g,炙甘草6g,赤小豆15g,七劑。
2014年1月9日二診:初診后因故未及時服藥,近兩周連續(xù)服藥,面痤顯減,四逆顯減,仍痛經,量少,口干,苔白,脈細。
上方增干姜15g,七劑。
2014年1月23日三診:面痤又減,仍繼續(xù)治療。
我們這有兩個病例,第一個是一個女性患者,23歲,2013年11月21日初診。她的面部痤瘡也是2年了,今年加重,月經前加重,額、面頰、下巴、脖子多發(fā),月經周期正常,經量少,吃飯還可以,睡眠也容易醒,但是厲害的時候就伴出冷汗,腰酸腹痛,口干不苦,四逆,大便如常,苔白、脈細。
這個我們說辨六經是厥陰太陰合病,根據癥狀反應,我們認為她是厥陰和太陰合病。
辨方證為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加赤豆湯方證
【具體用藥】
柴胡12g,黃芩10g,花粉12g,生牡蠣各15g,桂枝10g,干姜10g,當歸10g,白芍10g,川芎6g,蒼術10g,澤瀉12g,茯苓12g,炙甘草6g,赤小豆15g。
實際上,這里頭有當歸了,還是赤豆當歸散的意思。
二診:1月9日,初診后因故沒有及時服藥,近兩周連續(xù)服藥,面痤明顯減輕,四逆也明顯減輕,仍是痛經,量少,口干,苔白、脈細。
我們說她這個癥狀減輕了,癥狀變化有,但是不大,所以六經證沒變,認為下寒明顯,我們又把干姜增加了,增加到15g。
三診:1月23日,面部的痤瘡又減輕了,仍繼續(xù)治療,還是用上邊的方子。
這個也簡單,我們沒給她觀察到底,這就是看她見效了,我們就行了,我給大伙匯報匯報,討論討論。
這一例跟前案都有上熱下寒,但本案合并里寒又見血虛水盛明顯——月經不調啊,量少,睡眠也多夢,六經證為厥陰太陰合病,辨方證為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加赤豆湯證。跟上邊的不一樣了,都是厥陰病,前一例是半夏瀉心湯方證,這一個是柴胡桂枝干姜湯方證,它不一樣的。
【病例2】
連某,女,28歲,2013年3月15日初診。面痤1年,伴眠差多夢,常左少腹痛(查為左附件炎),腰酸,月經如常,但白帶多,清稀,每天皆有白帶,早晨時咯血,咽干苦,食欲差,四逆,大便2~3日一行,苔白,脈細。
辨六經為厥陰太陰合病,辨方證為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證。
【處方】
柴胡12g,黃芩10g,花粉12g,生龍牡各15g,桂枝10g,干姜10g,當歸10g,白芍10g,川芎6g,生白術18g,澤瀉18g,茯苓12g,炙甘草6g,七劑。
3月22日二診:早晨咯血已,喉中痰多,少腹痛已,面痤未見明顯變化,大便日一行,足汗出多,冷明顯,白帶多,服藥后腹?jié)M,尿頻,苔白,脈細弦。
上方去茯苓加生苡仁30g、赤小豆15g、當歸10g,七劑。
3月29日三診:面痤如前,早起咯血,鼻塞干癢,喉中有痰,左少腹痛,白帶不清稀,大便日一行,納差,欲食,苔白,脈細。
辨六經為厥陰病,辨方證為甘草瀉心加赤豆當歸薏苡仁敗醬草荊芥炭萆薢湯證。
【處方】
炙甘草12g,黃芩10g,黃連6g,黨參10g,清半夏15g,干姜10g,赤小豆15g,當歸10g,生苡仁18g,敗醬草6g,荊芥炭6g,川萆薢10g,七劑。
6月20日四診:面痤時輕時重,月經如常,白帶多清稀,腹痛但無痛經,大便日一行,四逆不明顯,咽干躁煩。
仍與初診方治療。
12月5日五診:面痤減,因高燒2天來診,今日不燒,但仍咽干痛,口苦,惡心,納差,牙痛,全身痛,胸前拘急,發(fā)緊,大便可,右肩下麻緊,汗出惡風,足涼。苔白,脈細弦。
辨六經為太陽少陽陽明合病,辨方證為柴胡桂枝加桔梗石膏湯證。
【處方】
柴胡12g,黃芩10g,清半夏15g,黨參10g,炙甘草6g,桂枝10g,白芍10g,生石膏45g,桔梗10g,生姜15g,大棗4枚,七劑。
2014年3月6日六診:面痤已不明顯,干咳1周,與半夏厚樸湯治之。
第二例是一個28歲的女性,也是2013年3月15日初診的。她這個面部痤瘡有一年了,比較長,睡眠差,多夢,常左少腹痛,B超及西醫(yī)檢查是左附件炎,腰酸,月經如常,伴白帶多,清稀,每天都有白帶,比較重的一個,早晨還經常嗓子咯出血來,咽干口苦,食欲差,四逆,手足冰涼,大便2~3日一行,苔白、脈細。
這個辨六經是厥陰太陰合病,辨方證為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方證。
【具體用藥】
柴胡12g,黃芩10g,花粉12g,生牡蠣各15g,桂枝10g,干姜10g,炙甘草6g,當歸10g,白芍10g,川芎6g,生白術18g,澤瀉18g,茯苓12g。
這是跟前邊的柴胡桂枝干姜湯是一樣的,加上當歸芍藥散。生白術用量大,它用生的,因為她大便2~3天一次;澤瀉18g,也用的量大,就是為了通便的;茯苓12g。
二診:3月22日,早晨咯血已沒有了,喉中還是痰多,少腹痛已,好了,面痤沒見明顯變化,大便一日一行,足汗出的比較多,下肢冷也明顯,白帶還是多,服藥后腹?jié)M,尿頻,苔白、脈細弦。
辨六經沒什么變化,大方向是正確的,只是具體用藥調整了一下,上方去了茯苓,加生薏仁30g,赤小豆15g,當歸10g。
三診:3月29日,面痤如前,沒什么變化,早晨又咯血,鼻塞干癢,她是合并鼻炎嘛,喉中有痰,左少腹疼,白帶不清稀了,大便日一行,納差,吃飯可以了,苔白、脈細。
我們根據她這個癥狀又重新辨證了,辨六經為厥陰病,辨方證為甘草瀉心加赤小豆當歸薏仁敗醬草荊芥炭萆薢湯證。
【具體用藥】
炙甘草12g,黃芩10g,黃連6g,黨參10g,清半夏15g,干姜10g,赤小豆15g,當歸10g,生薏仁18g,敗醬草6g,荊芥炭6g,川萆薢10g。
四診:6月20日,痤時輕時重,月經如常,白帶多清稀,腹痛,但沒有痛經,她是經常肚子疼,來月經時她就不疼,大便日1次,四逆不明顯,咽干煩躁。
治療仍以初診的方子治療。
五診:12月5日,面痤減輕了,因高燒兩天來診,今日不燒了,仍以咽干痛、口苦、惡心、納差、牙痛、全身痛、胸脅拘急發(fā)緊,大便可,左肩下麻緊,汗出惡風、足涼,苔白、脈細弦。
我們根據她目前的癥狀,重新辨證是什么?太陽少陽陽明合病,辨方證為柴胡桂枝加桔梗生石膏湯證。
【具體用藥】
柴胡12g,黃芩10g,清半夏15g,黨參10g,灸甘草6g,桂枝10g,白芍10g,生石膏45g,桔梗10g,大棗4枚,生姜15g。
六診:3月6日,面痤基本不明顯了,有點兒干咳,出現干咳一周,所以來診了,給她半夏厚樸湯治療。關于痤瘡給她做一個階段吧。
【我們談談治療的體會】
以上這三例也都是女性,都有月經不調,說明面部的痤瘡與內分泌失調密切相關。治療好轉也是隨著內分泌的調整而好轉,因此面部痤瘡與濕疹的癥狀表現多很相似,但面痤的治療時間長,因調節(jié)內分泌系統(tǒng)需要一定的時間。
還有一個就是這三例也都是病灶在皮膚、在面部,病位多呈現半表半里,而更多的呈現以半表半里的陰證為主的厥陰病。具體方證有所不同,通過臨床觀察女性面痤以柴胡桂枝干姜湯合當歸芍藥散方證多見,但甘草瀉心湯證也不少見,像我們前邊說第二例姓連的女性就是這樣。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