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池
本穴在腕關節(jié)陽側正中陷中。承中渚之氣,而停潴之,因名“陽池”。與手太陽之陽谷,手陽明之陽溪,意義相同。治癥亦略同。
功能主治
①頭痛、目赤腫痛、耳聾、喉痹等頭面五官疾患。
②腕痛。
③消渴、瘧疾。
④女性手腳冰涼。
取穴方法
腕關節(jié)背面,由第4掌骨向上到腕關節(jié)橫紋處有一凹陷處,或簡單地說腕背橫紋中點即是本穴。
穴位配伍
配外關、曲池主治前臂麻木疼痛;
配少商、廉泉主治咽喉腫痛;
配胃脘下俞、脾俞、太溪主治糖尿病。
臨床運用
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糖尿病、前臂疼痛麻木、腕關節(jié)炎等。
日常保健
陽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環(huán)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這一穴位,便可迅速暢通血液循環(huán),溫和身體,從而達到取暖的目的。經(jīng)常進行陽池穴位按摩,在冬季無疑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外關
本穴與內關相對,因名“外關”。又本穴為手少陽之絡,得手厥陰過經(jīng)來會之氣,盎溢予無名指之端,是為“關沖”。關沖治癥,多與本穴略同。治肘臂不得屈伸,五指不能握及耳聾等癥。以經(jīng)絡之所過也。
功能主治
聯(lián)絡氣血,補陽益氣。熱病,頭痛,頰痛,耳聾,耳鳴,目赤腫痛,脅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顫。
取穴方法
人體外關穴位于前臂背側,當陽穴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穴位配伍
配足臨泣穴治頸項強痛、肩背痛;
配大椎穴、曲池穴治外感熱病;
配陽陵泉穴治脅痛。
臨床運用
臨床常用于治療偏頭痛、高熱、神經(jīng)性耳聾、肋間神經(jīng)痛、落枕、急性腰扭傷等。
支溝
本穴在前膊外側肉隙中。本經(jīng)之氣循而上行,本穴在尺橈二骨夾隙中,喻猶上肢之溝渠也,故名“支溝”,又名“飛虎”。以取穴手法而得名也。人張手量物,由大指尖至中指尖,名曰“一虎(口)”,以虎口中指向前跪屈,食指向前邁進一步,中指尖至食指尖,名為“一飛”。其處在腕節(jié)上三寸許,正當陽池穴向上一飛之處。因名“飛虎”。治熱病汗不出、肩背痠重、四肢不舉、霍亂嘔吐、口噤、卒心痛、三焦火熾,產后血暈、脅肋痛等癥。以其貫沏三焦,故其治癥,較為復雜。
功能主治
頭痛,耳鳴,耳聾,中耳炎;目赤,目痛,暴喑,咽腫,熱病,瘰疬;咳引脅痛,胸膈滿悶,卒心痛,逆氣;便秘,嘔吐,泄瀉;經(jīng)閉,產后血暈,乳汁不足;脅肋痛,肩臂腰背酸痛,落枕,手指震顫,腕臂無力;纏腰火丹,丹毒。
取穴方法
在前臂背側,當陽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伸臂俯掌,尺骨與橈骨之間,與間使穴相對處取穴。
穴位配伍
配天樞穴治大便秘結;配雙側支溝穴治急性腰扭傷、脅痛。
臨床運用
1)治大便秘結,支溝,照海。
2)治習慣性便秘,支溝,足三里,大橫透天樞。
3)治肋間神經(jīng)痛,獨取支溝。
4)治乳汁不足,支溝,足三里,膻中,乳根。
5)治頭痛,支溝,合谷。
6)治肩臂酸重,支溝,關沖。
7)治急性腰扭傷,單刺支溝。
8)治胸脅疼痛,支溝,陽陵泉、外關。
9)治手指震顫,支溝,陽池,八邪。
10)治瘧疾寒熱,支溝,間使,大椎。
日常保健
以一側拇指指腹按住支溝穴,輕輕揉動,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支溝穴是治療便秘的特效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