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垓下歌》,有說是司馬遷為了紀念項羽,在史記里面留下的感嘆,而不是項羽自己唱的.司馬遷覺得項羽是個英雄但是生不逢時。有說是項羽烏江自殺前自己感嘆命運不濟悲憤所吟。大意是:我力可拔山啊,豪氣可蓋世,怎奈我時運不濟啊,我的烏騅馬也不走了。烏騅馬不走了,我能怎么辦???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辦???
唐杜牧(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項羽潰圍來到烏江,烏江亭長建議他渡江回去,招兵買馬、東山再起。項羽覺得愧對江東父兄,羞憤自殺。
這首詩針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史實,批評他不能總結(jié)失敗的教訓,不善于把握機遇,不善于聽取別人的建議,惋惜他負氣身亡。
宋 王安石(題烏江亭)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弟子今猶在,
肯為君王卷土來?
王安石則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認為項羽的失敗已成定局,即便是江東子弟還在,項羽也不可能再帶領(lǐng)江東子弟卷土重來,以為他們不一定再肯為戰(zhàn)爭賣命了。
宋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贊美了項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活著要做人中的豪杰,死要死得悲壯,做鬼中的英雄。今天的人們還在思念項羽,就因崇敬他當年寧死不屈、不肯忍辱回江東的英雄氣概.
唐 于季子(詠項羽)
北伐雖全趙,
東歸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于季子用這首詩,概括了項羽一生中做的重大事件。在稱項羽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壯烈之舉的同時,于季子詩里著重追尋其失敗原因,對其敗亡表示深深的惋惜與同情。
無名
劍折沙盡血洗風,
七載成敗轉(zhuǎn)頭空。
蕩恨笑飲蒼天淚,
段韌傲刻夕陽紅。
這是后人贊揚項羽贊揚項羽寧死也不茍且偷生的精神的詩。大意是我想起年少時手持寶劍征戰(zhàn)沙場,可謂腥風血雨,回望歷史的成敗,現(xiàn)在想想都已成空?,F(xiàn)在我年事已高,再想像年少時持劍征戰(zhàn)沙場,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對著蒼天流淚、干笑。
項羽的故事婦孺皆知,后來許多文人墨客賦詩以表,或為之惋惜或贊揚,無不表現(xiàn)了項羽在中國歷史以及對后世產(chǎn)生的影響。在后人看來項羽的精神已經(jīng)升華到了至高境界,使中華民族的精髓注入了活力。
清王曇
《往穀城之明日,謹以斗酒牛膏合琵琶三十二弦侑祭于西楚霸王之墓》
其一
江東余子老王郎,
來抱琵琶哭大王。
如我文章遭鬼擊,
嗟渠身手竟天亡。
誰刪本紀翻遷史,
誤讀兵書負項梁。
留部瓠蘆漢史在,
英雄成敗太凄涼。
詩人自稱是項王的江東舊部,即那著名的八千子弟之一。兩千年來,幾經(jīng)輪回,歷久不忘。我是您的江東余部那個老王啊,抱來了琵琶,為你彈奏一曲慷慨激昂的“十面埋伏”.通篇詩文對仗工整,感情充沛,既抒發(fā)了自身懷才不遇的強烈不平,又對其身具如此本領(lǐng)卻不幸失敗的項羽深致惋惜之情。
其二
秦人天下楚人弓,
枉把頭顱贈馬童。
天意何曾袒劉季,
大王失計戀江東。
早摧函谷稱西帝,
何必鴻門殺沛公?
徒縱咸陽三月火,
讓他婁敬說關(guān)中。
其三
黃土心香一掬塵,
英雄兒女共沾巾。
生能白版為天子,
死剩烏江一美人。
壁里沙蟲親子弟,
烹來功狗舊君臣。
戚姬脂粉虞姬血,
一樣君恩不疵身。
此兩首皆為表達作者對英雄項羽惋惜 贊漢與不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