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雪#,這是華夏文明傳統(tǒng)歷法二十四節(jié)氣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大雪一交節(jié),就表示進入了傳統(tǒng)陽歷的“子月”,交節(jié)之前是“亥月”。
熟悉干支紀歷的讀者都知道,今年大雪交節(jié)之前出生的孩子,記作生于“庚子年丁亥月”;大雪交節(jié)之后出生的孩子,記作生于“庚子年戊子月”。
現(xiàn)在好像很多人都不知道,二十四節(jié)氣是陽歷,二十四節(jié)氣是陽歷,二十四節(jié)氣是陽歷,是標記太陽周年視運動位置的歷法。太陽從年頭的某個位置出發(fā),周年視運動位置逆時針運行,經(jīng)過一個周天,又回到上一年年頭的位置,經(jīng)歷了365.24219日,就是一個回歸年。
如今世界通行的標記太陽周年視運動位置的坐標是什么?是黃經(jīng)。例如大雪節(jié)氣,太陽周年視運動位置就是黃經(jīng)255°。下一個節(jié)氣冬至,太陽黃經(jīng)270°。等到太陽循行一周天,重新回到黃經(jīng)255°,經(jīng)歷了多少天?沒錯,經(jīng)歷了365.24219日。
以黃經(jīng)為坐標,二十四節(jié)氣就是均勻分布在360°黃經(jīng)圈上太陽周年視運動的24個位置。大雪,太陽黃經(jīng)255°;冬至,太陽黃經(jīng)270°;小寒,太陽黃經(jīng)285°;大寒,太陽黃經(jīng)300°;立春,太陽黃經(jīng)315°……依次排列下去。
因此,二十四節(jié)氣是“嚴格的”太陽歷,是和太陽周年視運動位置息息相關(guān)、亦步亦趨、嚴格對應的陽歷歷法,是和自然天象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陽歷歷法。相比而言,現(xiàn)行的公歷,格利高里歷,乃至于此前的儒略歷,雖然號稱“陽歷”,其實是一種偽陽歷,是人為指定的歷法,它們跟太陽的運行位置是脫節(jié)的。
偽陽歷的搞笑之處就在于需要“置閏”,因為偽陽歷指定陽歷一年為365天,比一個回歸年少了0.24219日,這樣四年累積下來,咣當,偽陽歷居然少了1天!如果不置閏,時間一長,少的天數(shù)就更多了,那還了得。因此,偽陽歷每隔三年得有一次置閏,在2月份月末加1天。置閏的年份就叫閏年,不置閏的年份就叫平年。
華夏文明的真陽歷二十四節(jié)氣,理論上不存在置閏的問題——也就是說,只要對太陽周年視運動位置的測量非常精準,就不需要調(diào)整。當然事實上測量不夠準,所以古代經(jīng)常修歷。
話說回來,華夏先民并沒有采用黃經(jīng)為坐標來測量太陽的周年視運動位置,老祖宗又是如何測定二十四節(jié)氣的呢?
當大家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戳到了古天文學界的“死穴”上。最近有讀者朋友反應,認真看了我先前推薦的一些研究天文歷法的專著,看得頭昏腦脹,就是看不明白,對自己的智力產(chǎn)生了森森的懷疑。我告訴大家——不要懷疑自己的智力,問題不出在你們,而出在古天文學專家們,他們自己都不懂,以己昏昏,何以使人昭昭。
簡單地說,華夏老祖宗用二十八宿為坐標體系來測量太陽的周年視運動位置,用二十八宿為坐標體系來測量二十四節(jié)氣。
這個失傳了2500多年的觀象授時絕技,我們的科研團隊搞明白了,認真撰寫了標書,申報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們反復討論,反復修改,論證過程、實驗方法、驗證情況,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認為評審專家根本不可能提出反對意見來,志在必得。
后來評審意見出來了,我們看了,厲害吧——有幾個評審專家,顯然根本不看標書寫的啥,根本不看,直接槍斃,因為跟他們一貫的陳舊知識體系相沖突,厲害吧。
古天文學界,已經(jīng)無可救藥了,一個都不可原諒。事實上,夏商周斷代工程之所以全盤粉碎,主要責任首先就在古天文學界的泰斗大師專家,把數(shù)千萬元的投資、200號頂級專家四年的努力,全部帶進了深淵。
我們的團隊,以我為首,夜以繼日刻苦攻關(guān),重拾了華夏文明失傳2500年的觀象授時絕技——用二十八宿為坐標體系來測量二十四節(jié)氣。在頭條這里,大家看到了掌握華夏文明觀象授時絕技的我,如何在古天文學、考古學和夏商周斷代方面取得無與倫比的偉大成就——有任何泰斗大師專家學者能提出任何有理有據(jù)的反證來嗎?門兒都沒有,不要做夢了,老實認賬就是唯一正道。
華夏先民用二十八宿為坐標體系來測量二十四節(jié)氣,大道至簡,一說就明白。
比如今日大雪,太陽周年視運動位置到達了尾宿,古天文學術(shù)語叫“日躔(chan2)”尾宿。請大家看下面這張星圖——
今日大雪,日躔尾宿。
我反復告訴過大家,在二十八宿中,宿度為五度的房宿大約占了黃經(jīng)5°的天區(qū)范圍,大約是西起西咸三,東至鍵閉的天區(qū)范圍,圖中標紅處。武王伐紂牧野之戰(zhàn)當天,“月在天駟”,就是月亮視運動位置正好位于房宿天區(qū)。房宿就是天駟,天駟就是“龍”。房宿對于華夏文明起源極其重要,華夏文明起源于房宿天區(qū)標記夏天到來的遙遠年代,公元前9000多年前。
房宿四星像一把大彎刀,在其東邊還有兩顆小小的輔星,就是“鉤鈐”。大禹“首戴鉤鈐”,指的就是首戴房宿,“鉤鈐”二星是夏朝二十七宿中房宿的起點,向東跨越13°20′的黃經(jīng)天區(qū),分為四個腳趾頭,大象的腳趾頭,叫做“四足/四步”,每足/步寬3°20′。
我一看三星堆青銅文明遺址出土的大禹青銅圣像“首戴鉤鈐”,馬上明白了華夏文明起源的千古奧秘。史料文獻記載,房宿是“天子布政之宮”。為什么?因為房宿就是華夏文明起源的天文歷法標志星宿。
大禹首戴鉤鈐。
今日大雪,太陽位于尾宿,從上面的星圖來看,位于房宿東邊大約黃經(jīng)10°的位置。房宿的宿度是五度,心宿也是五度,尾宿十八度——從星圖來看,太陽大約位于尾宿六度。
請大家想想,到冬至交節(jié)時,太陽的周年視運動位置在哪里?聰明的你馬上知道了,太陽肯定會在靠近東邊箕宿的位置。尾宿十八度,因此到冬至交接時,太陽就會大約位于箕宿三度的位置。
請大家再想想,等到明年太陽重新回到尾宿六度,經(jīng)歷了多長時間?聰明的你馬上又知道了,理所當然經(jīng)歷了365.24219日。
但是,華夏先民不用這個365.24219日,而是用了一個粗略的數(shù)值:365.25日。正因為如此,華夏先民的古六歷——黃帝歷、顓頊歷、夏歷、商歷、周歷、魯歷——都是“四分歷”,“四分”就來自于這個0.25日。
“四分歷”既然用了粗略的365.25日來標記一個回歸年長,當然測量精度就大打折扣了,所以歷朝歷代就需要反復修歷,不然歷表就會出現(xiàn)很大的偏差。
請大家注意,正因為華夏先民將一個回歸年/陽歷年長標記為365.25日,所以二十八宿的總宿度就是365.25度——看出問題來了嗎,就是太陽周年視運動位置平均每天移動 1 度,經(jīng)過一年365.25日,重新回到上一年起始出發(fā)的位置。
二十八宿的總宿度為365.25度,正好表明華夏先民就是用二十八宿為坐標體系來測量二十四節(jié)氣。古天文學界長期以來頑固認為二十八宿是赤道星宿,簡直不可以道理計。當年康熙時代的西洋天文官南懷仁,被欽天監(jiān)的倔驢們氣壞了,他氣得腳趾頭哆嗦——二十四節(jié)氣是黃道標記,你你你你們用用用赤道星宿來測量,是是是搞搞神馬灰機!神馬灰機!
今日大雪,太陽在尾宿六度;等到冬至,太陽就運行到了箕宿三度。用專業(yè)術(shù)語來說,叫做“冬至點在箕宿三度”。
熟悉我頭條文章的讀者朋友們肯定還記得,公元前450年時,冬至點在哪里?哦也,當年冬至點在牛宿初度。看看,從公元前450年的冬至點在牛宿初度,到今年2020年冬至點在箕宿三度,冬至點已經(jīng)向西偏移了很多——斗宿26.25度,箕宿11度,因此冬至點向西偏移了34.25度——冬至點逐年西移,這就叫“歲差”。
不但冬至點西移,其實所有的節(jié)氣點都在西移。華夏文明起源于房宿標志夏天到來的遙遠年代——聰明的,你們可以算一算,房宿標志立夏是什么年代,夏至點在房宿又是什么年代,立夏點在心宿是什么年代——你們算明白了就知道,偉大的華夏文明不是五千年,而是上下五千年,是15000年!
今日大雪,大雪一交節(jié),就是子月,華夏先民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將一個陽歷年365.25天分為12個陽歷月。
從大雪開始,二十四節(jié)氣依次是: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
上面標紅的是單數(shù)位節(jié)氣,叫做“節(jié)”,偶數(shù)位節(jié)氣就叫做“中氣”。一到交接時刻,就是一個陽歷月的開始,經(jīng)過大約15天,就是“中氣”——看看,之所以叫做“中氣”,就是因為這個節(jié)氣位于陽歷月的月中。
今日大雪,一交節(jié)就是子月,過了大約15天,到了冬至,冬至就是子月的“中氣”。小寒一交節(jié),就是丑月,大寒是丑月的中氣;立春一交節(jié),就是寅月,雨水是寅月的中氣。其余類推。
大家看清楚看明白了嗎——十二個地支月,是十二個陽歷月,節(jié)是陽歷月的月首,中氣是陽歷月的月中——這就是說,沒有二十四節(jié)氣,就沒有地支月,地支月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華夏文明的傳統(tǒng)陽歷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二十四節(jié)氣就是傳統(tǒng)陽歷。
陽歷有什么用?很顯然,陽歷能夠精確地標記時令季節(jié)的變化,春夏秋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但是,陽歷有一個大問題,就是不方便日用。很簡單,每個節(jié)氣的交節(jié)時刻并不固定,用起來就很不方便,這時候陰歷就登場了。
傳統(tǒng)的陰歷,也是一種嚴格的自然歷,跟天象息息相關(guān),具體而言,就是根據(jù)月亮陰晴圓缺的周期性變化來數(shù)日子。例如從朔日初一開始,一天一天數(shù)下去。月亮的周期性變化大約是29.53天,因此一個陰歷月通常就是29天或30天。
陰歷月的紀日很簡單,規(guī)定一個固定時刻為一日的起始和結(jié)束,比如子時(23時~1時)。在殷商時期,每日不是從子時開始,而是從日出時刻開始,西周時期繼續(xù)沿用了這種紀日法。正因為如此,甲骨文中才出現(xiàn)了“己未夕(皿/向)庚申月有食”的記載,就是己未日凌晨發(fā)生了月食,日出后月食才結(jié)束,月食結(jié)束于庚申日。
由于陰歷的這種周期性規(guī)范紀日,每個陰歷月跟陽歷月就發(fā)生了對應關(guān)系,用下圖來表示:
節(jié)氣與陰歷十二個月的關(guān)系
按今天通用的陰陽合歷歷法體系,二十四節(jié)氣跟陰歷十二個月有上述對應關(guān)系。(抱歉,上圖那個“農(nóng)歷”的寫法不恰當,應該寫作“陰歷”,沒空重新制圖了,特別說明一下。)
一般情況下,每個陰歷月會輪排上一個節(jié)和一個中氣,如上圖所示。但是,由于一個陰歷月平均只有29.53天,一個陰歷年十二個月就只有大約354天,比一個陽歷年365.25天少了大約11天。
這個差距會帶來麻煩——陰歷和陽歷配套使用時,時間一長,每個陰歷月輪排上的節(jié)氣就不像上圖那樣規(guī)整了,例如正月可能就輪排不上立春,驚蟄輪排到了正月;或者五月只輪排上芒種,夏至輪排到了六月。
更麻煩的是,如果不對陰歷采取調(diào)整措施,一直這樣陰歷陽歷配套使用下去,陰歷就不再跟陽歷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令季節(jié)指示特征,成了純粹的一個陰歷月份,一個月序,跟季節(jié)無關(guān)。
當然,使用純陰歷也可以,至少可以紀日,一個月一個月地紀下去。但華夏老祖宗覺得這樣不好,還是得陰陽和合,陰歷月最好一直能像陽歷月一樣具有準確鮮明的時令季節(jié)指示特征。
于是,偉大的華夏先民就想出了一個精妙絕倫的“陰歷置閏”方法。
看看,一個陰歷年十二個陰歷月排完,按規(guī)整的算法只有354天,比一個陽歷年365.25日少了11天多,那么三年排下來,陰歷年總?cè)諗?shù)就比陽歷年總?cè)諗?shù)少了33天多,就是少了一個月!
這可不行,必須要加一個月才好。這就是置閏,置閏之后,陰歷年總?cè)諗?shù)就只比陽歷年總?cè)諗?shù)少了大約3天多。
問題在于,這個需要添加的月份,究竟要算在哪一個月呢?
在這個關(guān)鍵問題上,古天文學界又一次冥頑不化地大說胡話。他們說,年終置閏!他們說,年中置閏!他們還說,年終置閏年中置閏輪著來!
我的天吶。這個錯誤,是造成夏商周斷代工程粉碎性崩盤的一個重要原因。
古天文學界的這種糊涂,根本來源于偽陽歷的置閏法,因為偽陽歷在儒略歷時期為了“置閏”,就采取年中加一天或者年終加一天的搞法。凱撒愛他的娃,他的娃生于偽陽歷6月份,所以他就規(guī)定6月份加多一天。偽陽歷是人為指定月份的天數(shù),大小月相間,1月大31天,2月小30天……如此輪排下去。6月本是小月30天,加一天就成了31天,這樣5月、6月、7月三個月都成了大月。
后來1582年修歷,格利高里歷把平年2月規(guī)定為28天,閏年的天數(shù)就固定加在2月份。
偉大的華夏先民老祖宗,怎么會用這么笨拙的方法來處理陰歷置閏嘛。
偉大的華夏先民老祖宗,處理陰歷置閏,是且僅是根據(jù)二十四節(jié)氣來進行的。換言之,沒有二十四節(jié)氣,就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正常的陰歷置閏,不正常的陰歷置閏毫無意義,根本沒必要。大家一定要牢記我這段話。
根據(jù)二十四節(jié)氣,如何來處理陰歷置閏呢?每當我細想這精妙絕倫的陰歷置閏問題,都驕傲自豪得一塌糊涂,狂熱得簡直要親吻我們?nèi)A夏老祖宗的每一根腳趾頭!
簡直太妙了——我們老祖宗規(guī)定,一旦發(fā)現(xiàn)某個陰歷年的哪個陰歷月只輪排上“節(jié)”,而沒有輪排上“中氣”,鐺鐺鐺鐺鐺,要置閏啦!比如像今年這樣,陰歷年按正常月序的第四個月,只輪排上立夏,而沒有輪排上中氣小滿,就需要置閏。這叫“無中氣就置閏”的原則方法。
具體如何執(zhí)行呢?很簡單,妙不可言——必須將每個月的中氣,安排在“正常月序”中,即正月必須有雨水、二月必須有春分、三月必須有谷雨、四月必須有小滿、五月必須有夏至……八月必須有秋分……十一月必須有冬至,其中冬至必須在十一月是雷打不動滴,必須不折不扣滴。
這樣一來,如果第四個陰歷月只輪排上立夏,而沒有中氣小滿,那么這個月就成了“閏月”,就是“閏三月”,立夏就繼續(xù)排在了“正常月序”的陰歷四月中。
好,測試一下——如果某個陰歷年的第十一個陰歷月只輪排上大雪,沒有輪排上中氣冬至,腫么辦?
聰明的你馬上想到了,這個陰歷年必須置閏,這第十一個陰歷月必須處理成“閏十月”,于是中氣冬至就繼續(xù)輪排在了“正常月序”的十一月中。
今日大雪,日出時刻張宿在南中天。
大家一定要牢記——沒有二十四節(jié)氣,就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進行陰歷置閏,二十四節(jié)氣是陰歷置閏的憑籍,是實施陰陽合歷的歷法基礎(chǔ)。
說到這里,我必須指出——盡管二十四節(jié)氣已經(jīng)成功申報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但是,沒有任何泰斗大師專家能夠說清楚講明白,華夏先民究竟如何測定二十四節(jié)氣。我,以及我的團隊,在世界上首先搞明白了二十四節(jié)氣的測定方法,重拾了華夏文明失傳2500年代的觀象授時絕技。
最后一個小問題——二十四節(jié)氣,是華夏文明獨有的陽歷歷法。話說世界文明的創(chuàng)始者“蘇美爾人”最早實施陰陽合歷和陰歷置閏——請問,華夏先民和“蘇美爾人”是神馬關(guān)系?
今日大雪,日落時刻危宿在南中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