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到隋唐這段時間,簡直就是世家大族們的天堂。那時候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人,還有一種是士族。
擁有士族血統(tǒng)的人,簡直就跟自帶主角光環(huán)一樣,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這就有點兒類似某度那邊的高種姓人。
關(guān)鍵是,你看不起誰,也不能看不起皇族吧?你別說,這幫人還真不把皇族放眼里。為啥?因為士族的巔峰時期,曾經(jīng)一度凌駕于皇權(quán)之上。東晉時期,瑯琊王氏、潁川庾氏、陳郡謝氏、譙國桓氏等士族集團,全都把司馬家的皇帝當(dāng)成傀儡一般。
所以到了唐朝的時候,這幫士族完美地把這個壞毛病給繼承了下來,他們看不上自稱隴西李氏出身的李家皇族,甚至不愿意跟他們通婚。
唐太宗那叫一個發(fā)愁啊,他曾經(jīng)發(fā)牢騷地表示:有言在先,我跟這幫士族無冤無仇,可他們家族都敗落成這樣了,沒人在朝中做官,為啥還一個個拽的跟二五八萬似的呢?最可恨的是,還有不少人捧著他們,社會怎么發(fā)展成了這樣?
在唐朝,比較牛的世家大族主要有這7家:
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
他們合稱為五姓七望,也就是五個姓氏,七大郡望。他們在家族內(nèi)部,常?;ハ嗦?lián)姻,婚姻大事幾乎成了壟斷局面,完全不給外人機會。
李世民他們家,雖然也自稱是隴西李氏的后裔,可人家隴西李氏本宗都不承認(rèn)他們的合法性,為啥?因為老李家和鮮卑人混過血,已經(jīng)不是純種的隴西李氏了!
這說法雖然有點兒可笑,但的確是事實。李淵的父親李昞,就娶了鮮卑貴族獨孤氏為妻,這才生下了李淵。
李世民有時候也常常嘆息:我們老李家,這么多優(yōu)秀的兒女,怎么也不見五姓七望家族的人前來提親呢?
也就是說,在五姓七望家族當(dāng)中,就連皇族,都不是他們理想的聯(lián)姻對象。這份驕傲,究竟源自于哪里?
南北朝時期,有這么一個小故事:
當(dāng)年東晉輔國將軍王愉,密謀反對劉裕專權(quán),結(jié)果事情敗露,王愉一大家子都被劉裕給宰了。好在他那個14歲的孫子王慧龍只身跑到了北邊,投靠了后秦。
后來后秦也被劉裕給滅了,王慧龍無奈,就投奔了北魏。到了北魏以后,崔浩的弟弟崔恬一眼就看出了王慧龍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為啥?因為他長著一個太原王氏典型的酒渣鼻!
一問之下,才知道,王慧龍還真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崔恬哈哈大笑:果然是天生的貴種啊!因此立刻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王慧龍,還在仕途上各種幫襯王慧龍。
從這事兒上,我們就能看得出,士族與士族之間,有一種天生的親切感。至于對于圈子之外的人,他們壓根看都不看。
士族很拽,這是連唐太宗都深有體會的。可他們?yōu)槭裁催@么拽呢?這就要看看他們有幾斤幾兩了!在我們的歷史長河中,士族力量,絕對不能被忽視。
第一,九品中正制,提供了士族壯大的溫床。
九品中正制,這是曹丕和陳群躲在家里拍腦袋想出來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迎合士族們的喜好。當(dāng)時察舉制被漢朝玩廢了,曹操的唯才是舉,又沒有固定的標(biāo)準(zhǔn)。
因此把察舉制拿出來修改修改,換個馬甲,繼續(xù)出臺,就成了九品中正制。為啥士族對九品中正制如此感興趣呢?原因很簡單,對他們有好處。
這是一種選拔官吏的制度,由大中正和小中正填寫人才等級表,達標(biāo)的就可以出來做官。而大中正和小中正,基本都是士族出身的人擔(dān)任。
這下好了,這幫士族們一股腦把自己家的人全都拉出來做官了,基本壟斷了魏晉時期的官場。所以說魏晉時期,士族的力量太強大了,官場上都是他們的人,你還能說什么呢?
第二,壟斷教育資源。
其實我覺得,相對于壟斷官場來說,壟斷教育資源,這才是更可怕的事情。為啥?因為你們這幫人剝奪了普羅大眾受教育的資格,這哪行呢?
可現(xiàn)實偏偏就是如此,由于當(dāng)官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所以士族家庭的孩子,必然是受到很好教育的。比如說王羲之、謝靈運這些人,能成為著名的文學(xué)家、書法家,離不開他們的基礎(chǔ)教育。
但是他們很擔(dān)心其他人擁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以后,來跟他們家搶飯碗,這就麻煩了。所以說魏晉時期當(dāng)局對民間教育,非常消極,甚至不想辦。
當(dāng)然,你可以上官學(xué),可進入官學(xué),是要有一定身份基礎(chǔ)和經(jīng)濟基礎(chǔ)的,普通人家的孩子,那還真對不起,沒資格進來!
再說了,你買得起書嗎?那時候的紙張多貴,用來買糧食不香嗎?所以說,士族集團看自己人,那個個都是精英,再看其他人,全都是文盲。
第三,出了一系列名人。
可以說,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是士族集團的天堂,因為他們向前進,可以建功立業(yè),向后退,還能夠隱居做富家翁。這一時期左右天下格局的名人,基本上都來自于士族集團。
可以說,這段歷史上的主要人物,都是來自于士族家庭,就問你,他們憑什么不自豪呢?有這多牛掰的祖先,想不自豪都難。
第一招,修改《氏族志》
唐太宗曾經(jīng)讓手下人編纂《氏族志》,其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給老李家正名,告訴天下人,他們老李家是純正的漢人豪族后裔。
可高士廉這幫人工作過分認(rèn)真,居然沒體會到老板的小心思。他們認(rèn)真將天下人口和族譜進行細(xì)細(xì)分類篩選,最終將博陵崔氏出身的黃門侍郎崔民干評定為第一等士族。
好家伙,崔氏瞬間成了天下人眼中最牛的家族。這可把唐太宗給氣壞了,老臉立刻耷拉下來了:這就是你們干的好事?
手下人立刻知道怎么回事了,隨即按照唐太子的要求,將天下士族重新做了個排序:皇族李氏當(dāng)然排名第一了,長孫皇后他們家則排名第二,至于崔氏則淪落為第三了。
此后唐朝皇帝連續(xù)4次修改《氏族志》,多次將五姓七望家族當(dāng)成重點打擊對象。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手下這幫大臣,依舊以與五姓七望家族通婚為榮,這也沒辦法!
第二招,禁止通婚。
這一招夠狠啊,是哪個人才想出來的呢?原來唐高祖時期,宰相李義府曾經(jīng)打算為自己兒子找個五姓七望出身的老丈人,結(jié)果人家卻瞧不起李義府的出身,果斷拒絕。
李義府可是當(dāng)朝宰相,這還了得?為了報復(fù)五姓七望家族,李義府開始慫恿唐高宗下令,禁止這幫人互相聯(lián)姻。
唐高宗李治一拍腦袋,表示:對?。∽钄嗨麄兟?lián)姻,不就阻止了他們互相勾結(jié)嗎?李義府你可真是個人才!
因此唐高宗下令,七姓十家出身的子女,不能互相通婚。這七姓十家包括了:
這7大家族44個分支,主要生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他們繁衍到唐朝時,數(shù)量相當(dāng)龐大。彼此互相通婚,基本就是家常便飯。
可如今唐高宗卻禁止他們通婚,這還了得?其實這么做適得其反,為啥?本來這些士族已經(jīng)開始衰敗,你這么一搞,人家反倒是有了優(yōu)越感。你們看,你們家沒有被禁止童虎吧?我們家特殊待遇,皇帝親自下令不準(zhǔn)通婚,這該有多厲害?
第三招,重點搞科舉。
這事兒唐朝很多皇帝都干過,尤其是武則天時期,大力推廣科舉,甚至發(fā)明了武舉。就是為了打破士族壟斷官場的局面。
只有利用科舉,將寒門子弟一個個提拔上來,才能逐漸遏制住這幫士族的發(fā)展。只可惜唐朝的科舉,力度還是太小了,每次只招二三十人,對士族無法構(gòu)成實質(zhì)性的打擊。
第四招,動武力!
雖說五姓七望家族,在唐朝已經(jīng)落寞,可人家還是出了一大堆宰相。比如說崔氏在唐朝就有29名宰相。那些普通官員,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為啥會這樣?因為人家手握教育資源,就算你搞科舉,也是這幫受到良好教育的士族子弟能考得上??!
因此到了唐朝后期,五姓七望士族家庭發(fā)展還是不錯的。黃巢發(fā)動起義以后,想讓這幫人給自己干活,可人家覺得這哥們是土匪出身,壓根看不起他。黃巢大怒,把五姓七望的核心成員抓起來一鍋端了。
這一招對這幫士族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他們?nèi)f萬沒想到,黃巢敢對他們動粗!從魏晉以來,得罪士族,基本上就甭想再守住江山了,很顯然,黃巢不按照套路出牌,這是不打算要江山了。
也別說士族集團一直都很高傲,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瞧不起皇族,尤其是老李家這種手握實權(quán)的皇族。哪怕你是千年士族,也不能無視。
可為啥士族集團不愿和老李家聯(lián)姻呢?除了嫌棄他們血統(tǒng)不純外,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怕了!
唐高宗李治的原配皇后、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皇后,全都來自于太原王氏。太原王氏本還想嘗試一下和皇族結(jié)親,結(jié)果這兩次結(jié)親,都導(dǎo)致了相當(dāng)慘烈的結(jié)果。
唐高宗的王皇后,被武則天陷害,遭到李治廢殺。唐玄宗的王皇后,也被李隆基給廢了,當(dāng)年就去世了。所以說,人家怕了,貴為皇后都保不住小命,還不如嫁個普通的士族呢!
參考資料:《舊唐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