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在佛教之中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即“因果”,也是老百姓口中常談的報應,凡事殺戮惡行必會遭到天譴,看似迷信,但在中國歷史上曾有三武一宗不信佛法殘害僧人焚毀經(jīng)文,結果都沒有好下場,佛教真的有這么神奇嗎以至于足以讓帝王慘遭因果報應?
佛教,于公歷紀元前誕生于印度,相傳印度曾有一位王子名為悉達多,出生在恒河邊的迦毗羅衛(wèi)國,在他出生前,他的母親摩耶夫人在夢中見到一頭白象飛入腹中,在印度,象即為祥瑞的象征,這讓凈飯王和摩耶夫人意識到將有影響國家甚至世界的人誕生,懷胎十月后,摩耶夫人在花園生下了悉達多,神奇的是,王子一生下來便會說話行走,走在花園中每一步腳下都會有一朵蓮花盛開,這便是佛教相傳的七步蓮花。
悉達多在全國的矚目下長大成人,不負眾望,悉達多能文能武為人也善良謙遜,國王和王后希望他一直生活在世界的美好之中,給予他無盡的榮華富貴,每日都安排載歌載舞的宴會供悉達多娛樂。
不讓他感受到一絲人間的苦惱,但慢慢的,悉達多感覺這樣的生活十分空虛,他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于是有一天,他趁著父母沒注意偷偷駕車溜出宮殿穿梭在城市中,這一趟出行回來。
悉達多陷入了沉思,他第一次見識到了世人生老病死的苦難,于是他依然放棄了榮華富貴,放棄了王子的身份,赤足踏上了修行的道路。最終在菩提樹下發(fā)覺慧根悟出了佛法。
相傳漢明帝劉莊在位時做了一個夢,夢里神光普照宮殿,第二天漢明帝詢問階下大臣,眾臣聽完只覺得是祥瑞但不明所以,有一位大臣站了出來“西方有神明為佛陀,神光乃佛光也”漢明帝聽完大喜,于是遣使蔡音、秦景去西域拜求佛法。
使臣受命前往天竺引進佛法,后用白馬馱載佛經(jīng)、佛像,跋山涉水,于公元67年抵達京都洛陽?;实巯轮挤陆ㄌ祗盟略?,為銘記白馬馱經(jīng)之功,遂取名“白馬寺”,洛陽白馬寺便是中國佛教的發(fā)源地。
北魏太武帝時期,道教與佛教同時盛行,兩教保持的平衡十分脆弱微妙,北魏宰相崔浩對陰陽和術數(shù)十分感興趣,在結識道教的寇謙之后開始正式信仰道教,在對道法術數(shù)加以研究學習的同時,也向太武帝拓跋燾引薦道教,太武帝也深受影響成為道教的信徒,就此佛教與道教的平衡被打破,后期的滅佛舉動崔浩親力親為,但真的是所謂的佛道兩家不兩立導致毀滅佛教嗎?
在崔浩向太武帝提出滅佛提議并大力主張滅佛的時候,引導他走入道教的寇謙之其實是極力反對滅佛行為的,也就是說道教沒有明確的跟佛教過不去,就像道家講究道法自然,是一種與世無爭的態(tài)度,并沒有把佛教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太武帝和崔浩的滅佛也就是另有所圖。
北魏一直將統(tǒng)一北方作為國家的目標,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就是需要大量征兵征稅,而在滅佛之前,只要人們看破世俗皈依佛門,就能免除兵役和賦稅,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選擇入佛家來逃避賦稅,這一現(xiàn)象被崔浩發(fā)現(xiàn),身為北魏的宰相,他需要采取政治手段以滿足國家需求。
太武帝當然也深知這一點,于是選擇排斥佛教后演變成為毀滅佛教,而演變至殘忍的毀滅佛教也是在一根導火索的影響下最終形成。
446年,蓋吳在杏城兵變,在鎮(zhèn)壓兵變的時候
,太武帝在長安的一所寺廟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陳列的兵器,這讓他怒火中燒,結合壓制佛教的背景下,他認為佛教不滿太武帝從而暗中支持兵變,于是他下令屠殺僧人燒毀經(jīng)書,真正開始了毀滅佛教。
然而幾年后,太武帝忽然廢除了崔浩的宰相之位并以污蔑皇家之罪腰斬了崔浩,而太武帝自己也被侍從太監(jiān)刺殺,滅佛的兩人都遭慘死。
北周武帝宇文邕的滅佛情況比較復雜,北魏末年時期,佛教有了權貴的信仰和庇護,佛教階層逐漸龐大,就像歐洲黑暗時期教皇統(tǒng)治下的宗教,甚至可以利用宗教叛亂,就比如北魏末年的“大乘起義”,喊著傳授大乘佛法的口號鬧事,這也讓一些不懷好心的統(tǒng)治階級看到了潛力。
北周武帝掌權之前,由大將軍宇文護掌握大權,在此之前,宇文護已經(jīng)毒死兩任他不滿意的少主,所以武帝宇文邕深知其危害處處聽從宇文護,以暫保周全,宇文護大力推行佛教,武帝也極力推崇佛教,這也在宇文邕心里埋下了對佛教的不滿。
公元572年,北周武帝奪回政權產(chǎn)出宇文護,隨后他聚集儒釋道三家辯論,從中聽各家相互揭短,而佛教名聲最差,最終結論儒家道家為首,佛家為后,佛家自然是不服,不斷爭辯但無濟于事,其實這次排名就是北周武帝表達不滿和心中計劃的起始,574年,北周武帝的滅佛行動開始了,最終毀寺4萬,強迫300萬僧、尼還俗。
公元578年,年僅三十五歲的宇文邕在征討突厥的征途中病逝,在位僅十八年,幾年后,北周也隨之滅亡被唐朝所替代。
中國歷史上,唐朝最為繁榮昌盛且文化包容性最強,但為何唐武宗不接受佛教并嚴厲打擊呢?
在唐前中期其實統(tǒng)治者和國民都是非常推崇佛教的,大修寺廟供養(yǎng)僧人,尤其是元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819年,一顆佛陀舍利送入我國,這引得國民更加瘋狂的推崇,唯有儒家不敢茍同,以韓愈為代表的儒家學者認為佛教是外來之物,并非中國之產(chǎn)物,他進諫唐憲宗反對佛教推崇儒家,這讓正沉迷佛教的唐憲宗十分不滿,最后被貶為潮州刺史。
但在此期間韓愈從各種角度論述了佛教的危害,以及在政治方面如何消除佛教,這為后世滅佛埋下了一個伏筆。
到了唐中后期,國家開始走下坡路,朝政腐敗國力日衰,然而佛家寺廟依然大筆花銷用于修建寺廟供養(yǎng)僧人,大量國民也在不斷涌入院門做僧做尼,唐武宗決心整頓,在安史之亂后,唐朝真正迎來了蕭條落魄,在動亂下,也失去了民族自信心,唐武宗真正把佛教視為異族外教,開始誅殺僧尼,拆毀大量寺廟強迫僧人還俗,最終寺廟被拆除六千四百多所,強制還俗的僧人共二十六萬余人,收回良田千余畝。
但唐朝并未因此而國家好轉,唐武宗也在在位六年時早早離世。
五代十國時期,許多國家都大大小小的打壓過佛教,而周世宗的滅佛更為有效且和前三位不同。
五代十國是唐末安史之亂的產(chǎn)物,全國四分五裂動亂不堪,國民經(jīng)濟蕭條生活艱難,佛家的苦修思想在此時顯露,人們在無助痛苦之中再次選擇了佛教,希望以此得到救贖,越來越多的百姓遁入空門,賦稅人口驟減,這讓原本破敗的國家雪上加霜,于是滅佛再一次被提上日程。
后周時期,佛家越來越肆無忌憚,私自修建寺廟招收僧人,重金修建佛像大肆宣揚佛法,甚至罪犯逃兵也會削發(fā)躲進寺廟尋求庇護,這讓統(tǒng)治階級難以忍受。
955年,周世宗開始了他的滅佛行動,但不同于前三位的滅佛,周世宗的方式相比來說十分仁慈,沒有趕盡殺絕,與其說是滅佛,其實更像是一種嚴厲的整頓,具有強迫性但沒有殘忍暴力,停廢沒有得到許可建造的寺廟,但人口少的地區(qū)可以保留一所寺廟,會有規(guī)劃的保留一些僧人,設立考核來保證遁入空門的人是真心信仰佛教而非逃避現(xiàn)實,設定專屬機構負責剃度,這樣的方法更容易被世人所接受,歷史對周世宗的評價也很高。
其實佛教本身并沒有罪惡,佛教所帶來的人性從善也教化人們?nèi)蚀壬屏?,之所以被三武一宗如此毀滅,是因為佛教在融入中國時因其是外來的因素有很多不合古代中國國情的地方,寺廟也被利用成為逃避國家政策的地方,同時大量財富流進佛寺,僧人利益高于國民,“十分天下財,而佛有七八?!本褪沁@個道理。
同時大量人口流入寺廟也讓國家的社會和軍事遭受打擊,古代人口本就匱乏,自己的國民不歸屬于自己而歸屬于佛了,這往往是讓統(tǒng)治者最不能接受的。
其實仔細研究幾位皇帝的下場,并沒有所謂的因果報應,國家衰敗只是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所遭遇的必然趨勢,而皇帝早逝也都是意外所造成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