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要想寫出點成績,需不需要天分?我認為需要。就像唐代書法評論家張懷瓘說的那樣:“先其天性,后其習學?!?/span>
天分當然重要,不過也不是全部。有些傳世的書法名家,剛開始的時候也沒看出有啥過人的天分,幾十年如一日之后呢,照樣名垂書法史。比如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明代文徵明,就是這方面的典型。
為什么說文徵明沒啥書法天分呢?有這么一句話是說文徵明的:歲試因書法不佳,置三等。你能想象嗎?大書法家文徵明,參加考試的時候竟然因為書法不好影響了成績。
文徵明后來怎么又變厲害了呢?《吾學編》中記載:“諸生皆飲,徵明獨臨寫千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span>
看見了吧,他也沒別的好辦法,靠的就是數(shù)年如一日的埋頭苦練。
年輕的文徵明沒啥特別的書法天分,晚年的他就有點厲害了。特別是在80歲以后,仍然是眼不花手不抖,寫出來的字也是越來越老成精到。
比如下面這個文徵明的楷書《離騷經(jīng)》寫于86歲,一個字僅0.5厘米左右,還沒有花生米大。你想想,86歲的老人是什么狀態(tài),還能完成這種精細活,你說厲害不厲害。
文徵明的這篇楷書《離騷經(jīng)》的厲害之處不光在字體大小上,關(guān)鍵還在于筆法的精到細膩。你看那一點一畫,說句實話,完全看不出那種老態(tài)龍鐘的感覺,精神得像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如果事先不告訴你的話,你很難想象這是出自一位86歲的老人之手。
從這個層面上講,誰說文徵明沒有書法天分,80多歲仍能有如此表現(xiàn),這可不光是努力和熱愛那么簡單,這就是最大的天分。
經(jīng)常聽見一些喜歡書法的朋友在那抱怨,哎呀,我已經(jīng)寫了那么長時間了,為啥還看不到啥進步呢?或者說,學書法到底有什么好的技巧嗎?為啥看著別人寫的挺輕松,我卻做不到呢?看來,我真的不是這塊料。
說白了,這不是料不料的問題,以咱們大多數(shù)人的努力程度,還輪不到去拼那個天分。再者說了,所謂的天分,也是在充分努力之后才能激發(fā)出來的。光靠天分和技巧,真的是有點投機取巧,成不了啥事。
喜歡書法的朋友們,咱們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你每天真正練字的時間有多少?能寫多少字?又堅持了多長時間?練習的過程中用用心琢磨了多少?到底想沒想過書法應(yīng)該怎么學?
為什么咱們學不好,為什么咱們的進步不大,想想文徵明,再想想咱們的付出,答案也就出來了。還是那句話,書法不是說出來的,是靠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這點上,書法真的是很公平的。當然了,這個耕耘需要體力也需要腦力,同樣也需要正確的方法和效率做支撐。
評論全開,我相信你的想象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