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溫暖小武(爸媽內參主筆)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有一個學生,去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結果到了考場之后,卻找不到自己的位子在哪里。
她沒有自己想辦法,也沒有尋求監(jiān)考人員的幫助,而是徑直回了家,一頭扎進爸媽的懷里,傾訴委屈。
新聞一爆出,社會各界大為驚異:二十幾歲的成年人,僅僅因為找不到位子,就要放棄考試,簡直不可理喻。
但是,類似的事情,并非鳳毛麟角。有很多已經長大成熟的孩子,因為抗挫折能力不強,很容易就會主動放棄機遇。
筆者所在的學校,經常用來作為自學考試、成人高考的考點。在監(jiān)考過程當中,筆者發(fā)現,有些人很快就會交卷離場,放棄考試,一臉黯淡的樣子。問他們原因,回答居然是:“我做不出這道題,再做下去也沒意義。”
然而,現代社會,競爭何等激烈,不單是在考試時要能經得住壓力,在找工作時也要能受得了委屈。
根據求職網站的統(tǒng)計結果,在網絡上投遞簡歷時,即使是一份內容、成績都算中等偏上的簡歷,平均也要投遞十五次左右,才有可能得到唯一的一個面試機遇。
而得到面試機會之后,現代企業(yè)篩選何等嚴格,孩子可能要經歷3-8輪的面試,才有希望簽下薪酬滿意、職位體面的工作。
找一份工作并不容易,以北上廣為例,近幾年來的高校畢業(yè)生簽約率持續(xù)走低,每年4-5月時,總簽約率維持在40%左右,甚至有時會出現不到30%的狀況。
在畢業(yè)生飽和的情況下,就業(yè)競爭壓力是很大的,稍作放棄,稍有躊躇,就可能和好機會失之交臂。
而在孩子工作之后,各種加班、升遷、同事之間的互相比拼,更是會接踵而至,如果稍有不滿,就放棄;稍不如意,心就碎成一地玻璃,那怎么能做出成績。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抗挫折能力亦如是。
能力的培養(yǎng),就像蓋房子一樣,房子要想蓋得高,不“歪樓”,就要靠小的時候,打下堅實牢靠的地基。
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多加注意:
孩子因為年紀小,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盡善盡美,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插手,也不要過于著急。
我同學的心理診所,曾經來過這樣一個小學生,她爸媽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按理說,孩子該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可是,這個孩子絲毫受不了打擊,期末考試成績稍差,就失眠、焦慮、想自殺,還把這種想法寫進日記里。
追根溯源,是因為她父母,當年都是名牌高校的畢業(yè)生,做事非常完美主義,對孩子要求的標準很高。
譬如,父母把孩子送到繪畫興趣班,就要求她在國畫比賽中一定要得獎;譬如,每次測驗,如果孩子沒有拿高分,就滿臉嫌棄,問她為什么這么笨,為什么不努力,有這么好的家境和條件,居然還拿不到好成績?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設置適當的目標,可以讓孩子得到成就感。適度的目標,就像跳起來就能摘到的桃子,既培養(yǎng)了意志,又鍛煉了能力。
可是,如果對于孩子過度苛求,就像在孩子面前設置了一個巨大的障礙,讓孩子難以逾越,士氣低迷。
這個孩子的父母,都是職場上很成功的人。
我們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是為了他長大之后,在生活中、職場里,都有不畏艱險的勇氣。
但是在TA尚且年幼的時候,切不可用職場中“除了第一名之外,都是失敗者”的信條來強求,這與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心理認知能力都不符合,給TA的并不是激勵,而是打擊。
而且,孩子最親近的人就是父母,如果連父母都不認可TA的水平,覺得TA不行,那么孩子做事情的意愿就會嚴重降低,遇到挑戰(zhàn)的時候,也就更容易情緒低迷,或者索性逃避。
小晴是家里的獨生女兒,她爸媽因為先前的兩個孩子曾經流產,所以,終于喜得一女,就寵得沒邊兒。兩個大人,四個老人,輪番上陣,把孩子寵得嬌滴滴。
雖然她已經五歲了,但是家人還是捧著護著,時時包辦,處處代替。五歲的孩子,已經有了不錯的動手能力,然而家人還是替她穿衣、洗澡、整理東西。
小晴的生活比童話還童話,童話里的主人公,還要向神燈開口許愿,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小晴卻24小時都在一群人的盡心監(jiān)護中,他們知道她的偏好、習慣和行為模式,所以無論是她想要的東西,還是想做的事情,在她開口之前,家長就會幫她把一切都打理。
自從上學之后,小晴就不可避免地陷入憂慮,因為班上的孩子也大多是“獨苗”,沒有誰覺得一定要讓著她,一定要處處讓她滿意。
后來,小晴在學校就總是出現奇怪的嘔吐現象,家長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她以前一向身體健康,也并沒有亂吃東西。
小晴被帶去看醫(yī)生,醫(yī)生說,這是神經性嘔吐,就是說,因為她在學校遭遇到挫折,無處排解,那么身體就出現相應的反應,來表達和排泄焦慮。這不是一般的嘔吐,而是心理壓力的投射。
所以,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千萬不要事事寵溺,而是要恰如其分地讓TA自己動手做事,體驗一些家務,譬如洗自己的襪子、整理書籍、端水掃地、給玩具分類。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不但開發(fā)了孩子的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讓TA的意志得到鍛煉,知道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照料,去整理。
而且,我們還可以有意識地,在一些較為簡單的事情上,請求孩子的幫助。譬如,告訴TA,媽媽要做家務忙不過來,所以請TA幫忙把小毛巾被、小枕頭抱到陽臺的椅子上曬一曬;譬如告訴TA,爸爸很忙,請TA幫忙澆一下花,看一看有沒有長蟲。
因為孩子需要知道,生活中時時刻刻存在著各種瑣事、各樣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和想法,每個人都很忙,也不是誰都會幫你做一切,都會順著你,所以自己就需要有獨立處理事務、解決問題的能力。TA需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時,只有自己幫自己。
有時,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孩子會做不好,笨拙或犯錯,這并不是壞事,而是對未來困難的提前適應和演習。
否則,如果在心里TA默認:“我要什么就有人幫我做”,或者“我做了就百分之百能做好”,那么,在他今后遇到挫折的時候,就會因為缺乏應對的經驗,而無能為力、情緒消極。
另外,如果孩子提出要家人代為幫忙的要求,最好判定一下這個要求是否合理。如果合理的話,應該予以滿足,譬如孩子夠不到放得很高的東西。
但是如果要求不合理,家長也要培養(yǎng)自己說“不”的能力,譬如說家長在職場拼殺一天,聲音沙啞、身心俱疲,一回家,還沒有休息,孩子就非要鬧著給他讀一個很長的故事,這時就要告訴他,我愛你,但現在不可以。
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知道,生活中不是只有隨時隨地的滿意,還有等待,還有推拒,需要延遲自己的愿望,需要尊重別人的選擇,從而鍛煉出更強大的心理。
就像小樹的成長要經歷風雨,沒有哪個孩子的成長,是一切如意、諸事順利。
所以,在孩子有日常事務需要處理的時候,家長的應對方式,最好不是“我?guī)湍阕觥?,”而是“在我的鼓勵下,讓你自己做”。不是“我的目的,就是讓你滿意”,而是“我愛你,但是,這個世界沒法時刻讓你滿意”。
我們可以在游戲中讓孩子適當體驗挫折,因為在游戲中體驗到的失落,沒有現實中那么強烈,所以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接受。
在游戲中教育,是寓教于樂,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堅毅的心理,從認知上,給他們增強抗挫折能力。讓他們懂得,最重要的是參與,要想贏,就要經過等待、努力和不放棄。
小柱子是我小時候的玩伴,他的父母,是我見過的比較會教育孩子的父母,他們喜歡帶孩子下棋玩兒,借以培養(yǎng)他的抗挫折能力。
他們下簡單的跳棋和軍棋,當然,有時候家長也會讓著他,不過分打擊,但是爸媽依然會時不時地贏一局。
小柱子好勝心很強,輸了之后,就會把頭一低,發(fā)悶。家人就會因時制宜地引導他,告訴他:勝負乃兵家常事,失敗其實也只是游戲。
對,你是輸了,可是,你隨時可以再擺棋子,再開戰(zhàn)?,F在你輸了,就表明,你還有機會可以進步,變成贏家,而只要你能贏,就不必在乎,曾經輸過多少局。你要自己歸因和總結,究竟為什么會輸,下次再戰(zhàn)的時候,就有了經驗的累積,更具實力。
小柱子被這樣養(yǎng)大之后,很皮實,心態(tài)也很彪悍。
他喜歡文藝,就跑到一個有影響力的文學網站,給人家投稿,想上首頁,被秒拒。
第二次投,又被秒拒。
第三次,第四次……第十次,依然如此。
這個網站上有很多寫手,被拒了這么多次之后,就會放棄??墒撬€是堅持不懈地寫下去,一直寫到第46篇的時候,終于獲得通過。
然后他繼續(xù)寫,文章有時被采用,有時還是會被拒,但他屢敗屢戰(zhàn),再接再厲,堅持了一年的時間,收到了一家出版社的出書邀請,這意味著,他的作品可以變成鉛字,既快樂又有意義。
他從很小的時候就懂得,人生就像一場游戲,這一局game over了,不要緊,隨時可以清盤重來。只要你能贏得戰(zhàn)爭,就不必在乎,輸掉多少次戰(zhàn)役。
長大之后的競爭力,其實,就源于,從童年起就培養(yǎng)的免疫力。
小時候,讓孩子適當地忍受失敗,就會讓他建立起面對挫折的防御和反應機制,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有了勇氣的培育,經驗的累積。
如果他幼年時就有面對和處理失敗的經歷,長大之后,面對連續(xù)的壓力和“打擊”,也不至于在心理上,脆弱到不堪一擊,也不大可能反應過激、傷人害己。
他認識失敗,就像認識一個老朋友,當這個朋友再出現時,他就不會感到恐慌和驚異,而是悅納他的存在,承認自己有時會不盡如人意。
他明白失敗只是個朋友,失敗的出現,不是為了傷害你,而是為了提醒你,你還有進步的空間,你需要更加努力。
在這個世界,各種提高孩子智商的培訓與書籍,層出不窮。
但是,我們千萬別忘記,有意識地提高孩子的抗挫折商(AQ,英文:Adversity Quotient),讓他們在直面逆境的時候,有恰當的反應方式。
有專家甚至說過,100%的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和抗挫折商。
當孩子長大為成人,他們的成功,不僅僅取決于他擁有多少能力,還取決于,面對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面對競爭激烈的格局,在時刻可能出現的困難與挫折面前,他能發(fā)揮出多少能力。
有了好的抗挫折能力,當遇到逆境的時候,孩子就不會認為,我無能為力,他會覺得,我會再拼搏、再爭取,一切的一切,我力所能及。
想要有成年時的競爭力,那就從童年的時候,仔細抓起。
作者簡介:暖小武,又名武小暖,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專欄作者。管理碩士,大學教師和自由翻譯。文靜吃貨宅,浪漫學院派,寫暖心的文,記入心的事,把生活中的足跡,譯成字里行間的歡喜。愿我們與世界,彼此溫柔相待,愿我們都溫暖,且有力。簡書@溫暖小武,微博@溫暖小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