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廷松 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
1、豈能為暴漲攜之去?(《河中石獸》)“豈能為……去?”表示反問語氣,譯為“怎么能夠被……呢?”譯文:怎么能夠被突然上漲的洪水帶走它呢?
2、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塞翁失馬》)“此何……乎”,表示反問語氣,譯為“這難道……嗎?”譯文:這難道不是禍害嗎?
3、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傷仲永》)“以……為”譯為“把……當作”。譯文:(方仲永的)詩把孝養(yǎng)父母、團結宗族作為主題。
4、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木蘭詩》)“無所”譯為“沒有……什么”。譯文:女兒沒有想什么,女兒沒有思念什么。
5、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有……者”,表示陳述語氣,譯為“有……的人”。譯文:京城當中有個擅長表演口技的人。
6、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愛蓮說》)“者也”表示判斷,譯為“是……的……”。譯文: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逸者。
7、蓋大蘇泛赤壁云?!吧w……云”,表示陳述語氣,譯為“原來是……罷了”。譯文:原來是蘇東坡乘船游赤壁罷了。(《核舟記》)
8、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者為”表示陳述語氣,譯為“……的人是……”。譯文: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的胡須的人是蘇東坡。
9、安求其能千里也?(《馬說》)“安……也”,表示反問語氣,譯為“怎么……呢?”譯文“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0、然則何時而樂耶?“然則”譯為“既然這樣,那么”。譯文: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能快樂呢?
1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得無……乎”,表示推測語氣,譯為“能不……呢?”譯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12、豈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豈……哉”,表示反問語氣,譯為“這……嗎?”譯文:難道僅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嗎?
13、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陳涉世家》)“者……也”表示判斷,譯為“……是……”。譯文:陳勝是陽城人。
14、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孰與”表示比較,譯為“與……相比誰更……呢?”譯文: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漂亮呢?
15、家貧,無從致書以觀。(《送東陽馬生序》)“無以”“無從”,譯為“沒有用來……的辦法”。譯文:因為家中貧窮,無法買書來看。
16、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此……所以……也”表示陳述語氣,譯為“這就是之所以……的原因?!弊g文: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就是先漢之所以興盛的原因。
1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非不……也”表示陳述語氣,譯為“……不是不……”。譯文:城墻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武器不是不精良,糧食不是不充足。
18、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所以”譯為“這樣用來”。譯文:這樣用來使他們內心驚動,性格堅韌,增長他們的才干。
19、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何以”屬介詞賓語前置,譯為“憑什么”。譯文:憑什么與齊軍作戰(zhàn)?
20、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如……何”表示反問語氣,譯為“把……怎么辦、拿……怎么樣、對……怎么樣”。譯文:又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