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以“無為”之心去作為,才能擺脫世俗的得失悲歡。
莊子:以“無為”之心去作為,才能擺脫世俗的得失悲歡。
在道家思想中,“無為”是貫穿始終的核心。
《道德經(jīng)》中有這樣一句話: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這一句話就是對于無為思想最好的闡述,以無為之心去作為,以無事之心去做事,以無味之心去品味。
人是這個世上最可笑的生物,因為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但是人的思想和智慧卻有很大的局限。
人對于天地自然來說是一個很渺小的物種,也可以說是眾多物種的其中一個,但是在這萬物之中,只有人妄圖主導(dǎo)一切,正因人有妄念,所以對于人來說,當(dāng)外在事物沒有合乎自己所設(shè)想時,便會產(chǎn)生沮喪和痛苦。
這就是執(zhí)念給我們帶來的問題,人對于自然就如同井底之蛙一樣。
井底之蛙坐在自己的井中,他將井中的水面看作最大的海面,把井口可以看見的天空看作最大的世界,井中的細(xì)小變化對于井底之蛙來說都是莫大的變動。
而從自然之道的層面角度去看人類,人類就如同井底之蛙,人生的一得一失所造就的變化,對人類自身都產(chǎn)生了莫大的影響,這一切皆因思維的局限和狹隘所致。
有一天莊子在山中行走,看到一棵樹枝繁葉茂,伐木的人從旁邊經(jīng)過卻不去砍伐,還說沒什么用處,莊子說:“這棵大樹因為不是良木的材質(zhì),所以能保留至今,享盡天賦的壽命?!?/p>
過了一會兒,莊子又到老朋友家休息,老朋友很高興,便叫仆人殺鵝來接待莊子,仆人就問主人:“有一只鵝會打鳴,一只鵝不會打鳴,殺哪只?”
主人說:“殺不會打鳴的這只?!?/p>
弟子聽了之后就問莊子:“昨天那棵山中大樹因為不成材而享盡壽命,現(xiàn)在主人的鵝卻因不會打鳴而喪命,先生怎么看待?”
莊子笑著說:“我將處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乎是合適的位置,其實不然,這樣還是難免于受累。若依照道德行事就不會那樣,對贊譽詆毀都無所謂,能伸能屈,應(yīng)時萬變,不固守一端??缮峡上?,以和順自然為原則,游心于萬物之源,主宰萬物而不被萬物所主宰,怎么會受累呢?這是神農(nóng),黃帝的處事法則?!?/p>
在這一番故事中,莊子通過一顆無用大樹和朋友殺鵝的事情,來講述了成材與不成材之間的禍患,這也是很多人的困惑。
在這一番故事中,莊子通過一顆無用大樹和朋友殺鵝的事情,來講述了成材與不成材之間的禍患,這也是很多人的困惑。
樹因不成材而享天年,鵝因不會打鳴而橫死,一樣的無用卻是不一樣的結(jié)局,當(dāng)“無用”被遺棄而得以安享生命時,世俗之人將這種現(xiàn)象視作禍患,因“無用”被殺掉時,世俗之人又將此種結(jié)局看作是禍患,這一現(xiàn)象也成為了我們?nèi)松畲蟮睦Щ螅何覀冊撊绾慰创杏煤蜔o用之間的區(qū)別?
解決這一困惑最好的答案,并不是我們?nèi)绾卧谟杏煤蜔o用之間做選擇,而是我們?nèi)绾慰创松臓顟B(tài)。
很多人將人生中有用而招致禍患,無用而招致拋棄都看作是人生的災(zāi)禍,解決這種思想負(fù)累最好的方式就是無為,是人生最好的狀態(tài),是以“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的無為之心看待世間的一切呈現(xiàn)。
無為看的并不是過程,而是結(jié)局。
就好像莊子所說: “對贊譽和詆毀都無所謂,能伸能屈,應(yīng)時而變,不固守一端,可上可下,以和順自然為原則?!?/strong>
世界呈現(xiàn)的任何狀態(tài)都是自然而然的結(jié)果,從天地之道的角度來說,世間的萬物呈現(xiàn)都是出自于自然,而人卻以“有心”去評判世界呈現(xiàn)的好壞,無論一件事情什么樣的結(jié)局,好與壞都只是主觀意念對于世界做出的評判。
那我們再來看莊子的故事:大樹因無用而保留,鵝因無用而被殺,這一些現(xiàn)象其實并不存在所謂的好和壞,一切都只是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
想要解決人生某一困惑的根源,并不是讓自己在有用和無用之間做選擇,而是換一種狀態(tài)去看待人生,這就是道家思想中,從有為的角度轉(zhuǎn)換到無為境界之后最好的收獲。
當(dāng)你以無為之心去看待人生的得失悲歡之后,就會有一種豁達(dá)和坦然,這是擺脫世俗執(zhí)念最好的方式。
文|國學(xué)書舍
文|國學(xué)書舍
品讀國學(xué)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