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夏代以前的漢字尚未被發(fā)現(xiàn),商代前期漢字的資料也很缺乏,因此我們只能將商代后期的漢字作為主要依據,參考一般文字發(fā)展規(guī)律和其他時代較晚的原始文字情況,初步推測漢字形成的過程。事實上,在產生文字之前,人們已經使用各種實物、圖畫或符號來記事表意了,并且與古漢字的造字原則有許多共通之處。但是,只有在社會生產和社會關系發(fā)展到需要用語言記錄信息時,才會開始出現(xiàn)文字。
一般來說,最初制造的字應該是最典型的象形字,如“人”字、'鹿'字等等。然而,實際情況可能不是這樣的。相比之下,圖畫的表意能力并不劣于這些字。就像唐蘭在《中國文字學》中引用的原始巖窟藝術中,人射鹿的圖畫與古漢字中的“人射鹿”三個字相比較。如果僅僅是為了表示人射鹿這種意思,就沒有必要放棄圖畫去另外造字。
從納西文的情況來看,文字和圖畫在原始文字階段大概長期混合使用。對于人、鹿等具體形象和表示具體動作的象形符號來說,文字和圖畫的界限并不明確。最初,人們需要為這些符號配備相應的正式文字,這些詞的意義難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表示,如數(shù)詞、虛詞、表示事物屬性的詞等等。在原始文字產生之前,人們在使用圖畫、符號等記事表意時,已經使用抽象的幾何圖形和象征等比較曲折的表意手法了。這些方法可以用于制作上述詞匯的一部分字。
有些詞的意義可以用抽象的圖形表示,例如最初用“□”“○”表示“方”“圓”這兩個詞。古漢字中采用原始社會時期劃道道的記數(shù)方法來表達數(shù)字1、2、3、4(四),這些數(shù)字的字形也可以認為是抽象圖形。還有一些詞的意義可以用象征等方式表示。例如,古漢字用成年男子的圖形■來表示“大”這個詞,因為成年人比孩子“大”。使用這些方式制作出來的字雖然外形往往仍然像圖畫,但本質上與圖畫有著根本不同的區(qū)別。例如,使用“■”表示“大鹿”,與畫一頭特別大的鹿表示這個意思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表意方式。
不知道“■”表示“大”的人無法理解“■”所描述的是什么東西。如果將它們當作圖畫來看待,那么只能理解為一個人跟著一頭鹿。鹿這類具體事物的象形符號,可能是在“大”這類跟圖畫具有明確界限的文字產生后,在它們的影響下逐漸與圖畫區(qū)分開來,成為真正的文字符號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