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撰寫廣西古村落史是一項偉大的文化壯舉,期待你的參與!若各位專家學者、學者與讀者發(fā)現(xiàn)作者初稿有什么問題,請在文后留言!有補充的,請?zhí)峁┵Y料。謝謝!
青龍山古村位于全州縣西南部,距全州縣城35公里。從縣城城南汽車站坐203公交車或自駕從縣城沿201省道至石塘鎮(zhèn)政府轉入124縣道標有5公里處左轉沿水泥路進入,交通頗為便利。現(xiàn)青龍山古村有常住人口 1300 多人,除建筑外的山地水田有 2000 畝,古民居達 4600 平方米,共有 36座民居古建筑,始建于康熙清至民國初,整個古村落是同姓聚居,另外據(jù)族譜記載,青龍山古村授官的、經(jīng)商的和本土聚財?shù)牧粝職鈩莺甏蟮淖≌?,是安和?zhèn)現(xiàn)存規(guī)模較大、歷史較久、文化底蘊較深厚、保存較完好的代表性古村落之一。整個古村落村民都是“蔣氏”一族的后代,較全面地反映了本區(qū)域在清朝至民國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及傳統(tǒng)風貌、地方特色和民俗風情,凝結著祖先智慧與汗水的文化遺產(chǎn)。是歷史的重要見證,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根。
地理位置和村名來由
安和鎮(zhèn)青龍山古村位于全州縣西南部,距全州縣城35公里,在鎮(zhèn)政府東面5公里處,東緊鄰石塘鎮(zhèn)下樂村。據(jù)全州大岡蔣氏族譜記載:蔣氏88世祖勢琳公自明代始遷居于永歲鄉(xiāng)大岡,到96世祖得彪公,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由大岡遷居外建鄉(xiāng)(今鳳凰鎮(zhèn))百家塘。他在一次游歷內建鄉(xiāng)(今安和鎮(zhèn))時,發(fā)現(xiàn)在都龐嶺和海洋山之間,有一條高聳隆起氣勢磅礴的山脈當?shù)孛星帻埳?,整座山山巒相擁,層巒疊嶂,蔥蘢蒼翠,氣勢雄偉,猶如虎踞龍盤,又像一幅巨型屏障,蜿蜒百里。嶺上還擁有一泉水順山勢奔騰而下成一條小江繞奇峰怪石自山口流出,歡快向西奔流過太平與泗溪江匯合入建江進湘江。而泗溪江從泗溪源發(fā)源出大源口村奔向建江,因這小江在小源口村旁當?shù)孛麨樾≡唇?。得彪公登青龍山上,放眼而望山腳下土地平坦開闊,又有小源江看護,欣喜贊嘆山清水秀居家風水寶地,于康熙三十八年(1669年)舉遷定居,村名青龍山。
(青龍山山脈)
村落環(huán)境
走近青龍山,整個村落背靠青龍山脈,座東南朝西北,村前清泉悠悠的小源江江水自村東向村西環(huán)繞流淌,江畔三四人圍抱的古柳相伴,村前村中居多古樟樹,她們三百多年來守望著這支蔣字輩“文時守尚得,錫汝葉榮生;永作朝廷士,欽洪才煥承”生息繁衍的發(fā)祥地和這群聰慧善良勤勞守禮的蔣家人。筆者陪同全州縣古村落研究課題組組長王文勝、蔣廷松采訪得知,青龍山古村是得彪公開基祖建業(yè)以來,經(jīng)歷了近三百五十年滄桑歲月塵世洗禮,整個古村全是“蔣”姓得彪公的后代,同一祠堂同一香火,依字輩嫡傳血脈,都是血親、胞親關系的大家庭,他們嚴守祖訓家規(guī),相互謙恭禮讓,同心同德,家風嚴謹,村風淳樸,村落習俗和民俗生活等文化底蘊深厚,自康熙清至民國初古建筑風格典型。
走進青龍山,特別亮麗的一道風景就是古村的橋。自村東至村西相間有五座小橋當面相迎你入村,也是本古村獨有的風格。聽八九十歲老人談起:我們的祖輩們?yōu)榱苏麄€村落的安全,出入村子只有過橋。原來的橋有三座是木橋,兩座是石橋,其中木橋是由八九米長四五寸厚三四尺寬艮原木板兩塊鑲在一起鋪成;那石橋都是整體石料架起有木橋兩個多那么厚?,F(xiàn)在你去時只能看到村中的一座橋還留有遠古木橋的韻味,其它都是水泥鋼筋架的獨拱橋、平板橋了,心感可惜。邁過流著潺潺水聲的小橋,就是整潔稍寬釘著鵝卵石或鋪著青石板的村里主干道,四通八達,相連于各座屋舍門前,相連于村中心的蔣氏祠堂??梢?,這里的蔣氏先輩有著突出的社會經(jīng)濟地位和殷實的經(jīng)濟基礎,遠見卓識,不愧為在本地赫赫有名。
(古橋1)
(古橋2)
民間傳說和宗族記載
青龍山古村流傳著眾多地方掌故和民間傳說,記載著民風律條祖訓家規(guī)。
神奇的沙朗樹
當時,在村西隆起的小土丘上有一棵古老的沙朗樹,枝繁葉茂,它的樹枝向南北張開形同巨人張開雙臂保護著整個村落。聽當?shù)乩先藗髡f,他們又聽老人口傳若砌家住屋一定要在它的庇護之下,不能越過門前這條江。當時有人不信它的神奇,偏要似火過江去砌屋,結果進火之后住家不順利。因此,全村人對這神奇的沙朗樹非常崇敬,一代一代口傳叮囑。
廣福廟和武圣宮
出入青龍山古村有兩座宮堂廟宇,一座在村東名為廣福廟,一座在村西名為武圣宮。
據(jù)說,康熙年間,一位道仙云游到此,族長好酒好菜招待,在此住了半個月,離開時交代:這個村子風水很好,若要大富大貴,子孫發(fā)達,要在村上建宮堂廟宇,依本村地貌在村東外建一座廣福廟,給村落祈福,在村西口建武圣宮,給村落聚寶。族長按照他的指點,建起了這兩座宮堂廟宇,果然人丁盛旺,讀書出貴,村運亨通,財主聚財,為官擢升。
律條家規(guī)
據(jù)記載,蔣氏族譜上家規(guī):一、敦孝弟 二、睦宗族 三、謹祭祀 四、完國課 五、尊師傅 六、訓子弟 七、守忠厚 八、和鄰里 九、戒賭淫 十、戒溺女 十一、恤孤寡 十二、崇節(jié)儉 十三、避祖諱 十四、飭倫紀 十五、正宗祧 十六、辨婚嫁 十七、除時弊 十八、戒爭訟 及三十條律條。以上家規(guī)、律條,凡我家庭,各宜永遠遵守,合族幸甚。
關于古村的歷史掌故和民間傳說,族譜上記載蔣氏耀眼的發(fā)跡史話還有很多,如《抗日寇》《廣福廟的傳說》《武圣宮的奇樁怪事》《龍山小學》《村中名人趣事》《琬公傳》等等。
村落習俗
青龍山古村凝結蔣氏家族千年文化,其村規(guī)習俗無不俗都無不體現(xiàn)出深厚的蔣家古韻,比較有地方特色的有以下幾種:
公田:古時村落中皆有族長,族長的職責是管理族內事務和宗族的的外交事務,這一系列的工作需要經(jīng)費,為了使族務能正常運作,族人必須以人丁捐錢購置公產(chǎn)(如田園、地塘等)這些公產(chǎn)的收入則由族長管理和使用,主要用于宗親祭祀活動、辦公、對外官司的支出。若有余錢,再用于資助族人求學、生活補助或生病慰問和喪事慰問。
過年:除夕之前,村中百姓都在忙著四件事,這是過年的前奏曲:謝灶神、備糯米染料、掃舍和買年貨。農(nóng)歷二十三謝灶神送灶神,在灶前擺供品燒香化紙朝拜,感謝他一年對家庭的關照,祈禱灶神向天神匯報時多說本家的好話,新年萬事如意。年近三十日,家家戶戶要打糍粑、殺豬、做豆腐、殺雞宰鴨等,要教育小孩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歡歡喜喜迎接新年到來。賀年之俗,正月初一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飯后人們相互以吉利話相頌,小孩們中午穿著新衣,歡樂嘻戲,有的爭向年長者拜年。正月初二,走親戚拜年,去時要帶臘肉、糍粑、糖果和酒等。
七月十三上譜:由于以前重男輕女觀念很重,所以男孩出生就被視為一件重大的事情。月半節(jié)在宗族祠堂舉行上族譜(女孩不給上族譜)。所有在上一年出生男孩的家庭,都會在來年的七月十三日在宗祠舉行“上譜”儀式,祭祖、鳴炮、新生男孩上族譜并宴請親朋好友前來祝賀。
搬新屋: 在“喬遷”習俗中,蔣氏人把搬新屋中“上梁”和“進火”作為一生砌家住屋最重大神圣的事。
古民居房建筑多是木架結構,“上梁”主要是指安裝住房建筑屋頂最高一根中梁的過程。青龍山古村落“上梁”是建新房最主要的一環(huán),首先要精心選梁和制梁。按照當?shù)亓曀祝暨x一根好的梁木并非易事,首先主人要親自去物色梁木,選梁木的條件可謂苛刻,一是梁木必須是椿芽樹;二是要筆直參天,枝繁葉茂;三是樹齡不長不短,樹形要從下到上大小盡量一致;四是樹的四周要長有許多小椿芽樹木,越多越好,寓意多子多孫。吉日砍伐梁木的時候,在梁樹下燒香化紙,選在人們還沒起床的吉時砍伐,砍伐時不能損傷周圍的小椿芽樹木,梁木伐倒時的方向要朝南,不能朝其他方向。動工制梁的那一天,要挑選吉日,木匠師傅要先點三支香,再放鞭炮,然后開始制作。梁木制作完成之后,主人便選定吉日良辰上梁。按傳統(tǒng)習俗,上梁這一天不能和房主一家任何一個人相沖,否則會產(chǎn)生不利影響。另外,其他人的生肖如果與上梁的時辰相沖、相克,也要回避。上梁前祭梁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人們將貼上紅紙或紅綢的正梁抬進新屋堂前,在供桌上點上香燭然后擺上豬、魚、雞、蛋等祭品,由瓦匠、木匠等邊說好話邊敬酒。祭梁結束后,便由匠人把正梁抬上屋頂,或用棕繩將正梁拉上去。抬梁或拉梁的時候,鞭炮齊鳴,上梁師傅要唱上梁歌,高喊“上啊,大吉大利!”在上梁的過程中,要求將正梁平平穩(wěn)穩(wěn)往上抬,忌諱一前一后,高低傾斜。將正梁放平穩(wěn)后,主人要將親朋好友送來的“五谷彩袋”搬到屋頂,放在梁的正中,寓意五谷豐登,并在正梁中間掛上裝有紅棗、花生、米、麥、萬年青等的紅布袋,寓意“福、祿、壽、喜,萬古長青”。此后,匠人將果品、食品等用紅布包好,邊說好話邊將布包拋入由主人雙手捧起的籮筐中,這個程序稱為“接包”,寓意接住財寶。上梁儀式最熱鬧的程序是“拋梁”。當主人“接包”后,匠人便將糖果、花生、饅頭、粽子、糍粑、銅錢、“金元寶”等從梁上拋向堂中四周,讓前來看熱鬧的男女老幼爭搶“拋梁”粑粑,人越多東家越高興,此舉稱為“拋梁”,意為“住家發(fā)發(fā)發(fā),財源滾滾來”。在“拋梁”時,匠人還要說吉利話,他們常說:“拋梁拋到東,東方日出滿堂紅;拋梁拋到西,麒麟送子掛雙喜;拋梁拋到南,子孫代代做狀元;拋梁拋到北,囤囤白米年年滿”。拋梁結束后,眾人退出新屋,讓太陽曬一下屋梁,這叫做“曬梁”。最后,主人在新屋設宴款待匠人、幫工和親朋好友,并分發(fā)利事紅包,整個上梁儀式結束。
“進火”即新屋全裝修粉飾好搬新屋,主人要選擇吉日吉時進行,而吉時一般選在凌晨這段時辰。選定好吉日,主人在吉日的前一天貼紅紙對聯(lián),還要掛大紅燈籠,張燈結彩,接請外家親人和家族長輩、名望族人到家里來住宿。吉日吉時到了的時候,主人就在原住址的火塘燒三支香和紙錢然后撬起原來的火爐架,一路放鞭炮接“火弄姑娘”到新家火塘,宰殺會打鳴的大公雞祭祀,擺上花生、紅棗、糖、圓餅等四個或六個碟子,燒香化紙供奉“火弄姑娘”。若原住場離新住場較遠,那就在新屋的門外,架起新火爐燒起熊熊大火,燒三支香和紙錢請起“火弄姑娘”放長鞭炮把火爐放到新火塘。請來客人這時在屋內迎接,同時道喜“恭喜恭喜,華堂富貴!世代榮昌!財丁興旺!人才輩出!”一類的祝頌詞。吉日親友們來賀喜要帶桂柴、粑粑、公雞、米、酒、禮幣,外家和兄弟姐妹還送家具等用品?!斑M火”當天大門敞開,家具隨進,進火三天主人不能出財。中午延請親友,以示慶賀。富裕人家要敲鑼打鼓大辦酒席,延請親友,感謝勞心勞力匠人師傅。即使貧苦家庭,也要舉辦小小禮俗,設二三臺酒菜,招待至親,表示創(chuàng)立新業(yè),喜慶有成。
此外,村中關于婚娶、生子、祭祀活動等方面都有一些比較嚴格的規(guī)定和慣例。但由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觀念的變化,許多嚴格的規(guī)定和慣例等具有封建色彩的村規(guī)習俗、慣例或是淡化走向簡單,有的已經(jīng)退出了歷史舞臺。
杰出人物
青龍山蔣氏族人承于地靈,人們善良仁厚,聰慧勤奮,所以人才顯達。自族譜記載十九世得彪公清康熙舉遷青龍山,從清乾隆年間至民國初期共出了22位官員。二十三世蔣榮元,二十四世蔣生仟、蔣生儆、蔣生仲、蔣生倚、蔣生佑、蔣生佳、蔣聯(lián)來,二十五世蔣永升、蔣永言、蔣永德、蔣永年、蔣永成、蔣永釗、蔣永鈞、蔣永銘、蔣永鑑,二十六世蔣作述、蔣作鵬、蔣作誠、蔣作訓、蔣作誡。其中二十四世蔣生佑(號輔臣)、蔣生佳(號九成,更名蔣譽)、蔣聯(lián)來,二十五世蔣永銘(號春甫,名任衡)、蔣永鑑(號蓮浦,榜名連杰)二十六世蔣作誠(榜名繼魯)、蔣作訓(號伯文,榜名繼伊)、蔣作誡(號叔賢,名學繼尹)他們祖孫三代在青龍山古村成就最高,如蔣作訓(號伯文,榜名繼伊)為官兩廣(廣西廣東)財政廳長,國民政府廣西省第一任參議長。
社等組織
蔣氏族譜委員會。修族譜六次,聽說現(xiàn)存的前五次族譜書留存在少數(shù)老人家中。2001年,青龍山修族譜委員會集資,進行第六次修族譜。由本村編委成員朝陛、組長朝品、副組長朝蕓組織各房族二十余人編修,更新蔣氏族譜,給后代們懂得祖宗來源和淵源歷史文化,第六次修的族譜書現(xiàn)存于各房族家中,基本每一小支家族都有一部《全州大岡蔣氏族譜》(上下卷)。
青龍山蔣氏祠堂。在采訪中聽說:雖然各房族后來都建立了祠堂,但現(xiàn)在看來不是破爛不堪,就是紛紛倒塌只留遺址了。而原發(fā)祥地的總祠堂保存的最好,仍然雄偉壯觀,在遠近村方還依有名氣。該祠堂矗立在青龍山古村中心,祠堂設上、下兩個廳堂,中間設大天井,天井兩旁建寮房相接上下廳堂。這里是思親奉祖、慎終追遠、祭祀活動的場所。建筑風格飛檐拱脊,朱門青磚墻青瓦,室內雕梁畫棟,上下廳堂寬敞,在下廳堂開正中大門,正中大門外兩邊安放青拱石,拾級而上才能從正中大門進入祠堂。祠堂上下廳堂兩側對開門。上廳堂舉行祭祀儀式的地方,正中設有神龕,歷代祖先序排于上,下廳堂,可搭臺演戲。一般每年清明、月半節(jié),在此祭祀、演戲、聚餐。村中過世的老人在此舉辦喪事。
(青龍山祠堂內)
(青龍山祠堂外)
建筑風格
青龍山古村落的民居古建筑始建于清康熙終于民國初,這里的民居建筑為典型的硬山頂穿斗式建筑結構。現(xiàn)存的古建筑群有2400平方米,大小共有36座,建筑年代不一,每座建筑都有廳堂、房、天井、走廊等等。廳堂是家族議事以及接人待客的地方,房又分為主人房、廂房、書房、廚房、澡房等等;另外還有走廊、巷子、斗門等。
青龍山民居建筑選址講究座向和主次對稱、一般選址坐北朝南,外型堂皇美觀,多采用青磚為墻,雕梁畫棟,工藝精美,這些古建筑,匯集了清及民國各時期的建筑風格,薈萃了木雕、石雕、彩繪等民間工藝的精華,又融入了外來的建筑藝術和我國宮殿建筑文體。所體現(xiàn)的特色是:取材便利,樓體堅固牢靠、規(guī)模大、結構封閉一體,其建筑物體與天然地形協(xié)調,注重“天人合一”。有的建筑規(guī)模大,主次分明,屋內住人按輩份高低及尊卑來分配房間,體現(xiàn)了宗族倫理思想,民居建筑的中心位置都安放祖先牌位,供后人拜祭,體現(xiàn)了尊崇祖先的觀念。
一座大型的古民居建筑有上二十個房間,可供七八戶人居住。廁所、柴草間、畜欄一般都在住座屋兩側一定距離的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就有“鋪臣公莊戶”、“春甫公莊戶”“紹康公房””等,充分體現(xiàn)了青龍山古民居建筑的特色和藝術、出色的防御性建筑。
從村落總體來看,青龍山古村作為一個自然村落,古民居建筑現(xiàn)保存完整有12多座,不同歷史階段的宗祠、府第、學校等建筑物各有其自身的特點,較全面地反映了本地區(qū)在清光緒至民國初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及傳統(tǒng)風貌、地方特色和民俗風情。
輔臣公莊戶
( 輔臣公莊戶房戶、大門、石門檻 )
輔臣公莊戶建于清朝末民國初期,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為四進式府第建筑,面積達800平方米,由左右兩道拱門進入。坐北朝南三座房子以豎向型整齊排列,分下、中、下三個廳堂,每座房子既獨立而又以兩道中門相貫通。每座獨立的房子都設有東西大門和側門,連接外面左右巷道。整個莊戶內共有三個廳堂,20間房,3個天井,一列左廂房和一列右?guī)?,由路亭直通上、中、下三個廳堂,每個廳側邊的兩間主人房。拱門和房屋墻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密實的整體。建筑的拱門、大門、大門頭都雕刻圖案和涂畫精致圖畫,撰寫楷體漢字,漢字內容都是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義,墻面圖案意象精致,美觀大方
輔臣公莊戶的主人是青龍山蔣氏二十四世蔣生佑,榮達公長子,號輔臣,名錦藩。
春甫公莊戶
(春甫公莊戶房戶、門樓)
春甫公莊戶建于清朝末民國初期,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為四進式府第建筑,面積達900平方米,由門樓通道進入。坐北朝南六座房子,以左三座、右三座中間有大空坪院落式府第。每座獨立的房子都設有東西大門和側門,連接外面巷道。整個莊戶內共有六個廳堂,30多間房,六個天井,每座房子左廂房和右?guī)浚總€廳堂側邊的兩間主人房。房屋墻體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密實的整體。其中有兩座建筑內用結實木板扎樓,并以木踏步上樓,形成有一層樓的青磚青瓦四進式府第建筑,在當時非常氣派。門樓還有防衛(wèi)設施,左右兩旁留有內稍微寬外窄能架槍的槍眼。大門、大門頭都雕刻圖案和涂畫精致圖畫,撰寫楷體漢字,漢字內容都是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義,墻面圖案意象精致,美觀大方。
春甫公莊戶的主人是青龍山蔣氏二十五世蔣永銘,蔣生佳的三子,榮達公孫子,號春甫,字任衡。民國十一年全縣的縣長。
民俗生活
青龍山古村蔣氏族人以對天地祖先圣賢的祭祀來代替宗教,對于祖先特別重視,清明節(jié)墓祭祠祭,月半節(jié)祠祭,有要事出外遠行,必先拜祖先,新娘入門,必先拜過夫家祖先,方為家中成員之一。
青龍山古村村民家中大多設香火堂屋,每月初一、十五家人便要在屋內燒香祭拜。一般房屋的房門門框上設有乾坤雕刻,有些門上掛八卦或鏡子,有些門上貼門神,據(jù)說是為了避邪。
歷經(jīng)歷史滄桑的青龍山古村,至今仍傳承下來許多饒有風味的民俗風情,如宴請禮、誕生禮俗、壽誕禮、婚禮、唱孝歌等習俗和儀式。
宴請賓客禮儀:婚、喪、喜、慶等宴請賓客,通常由主人登門邀請,也有發(fā)請?zhí)???腿巳胂瘯r,則先放鞭炮,互讓首席,尊外公(外祖父)、舅父、年長者或社會地位較高者為首席。女婿初次“上門”到岳父家坐首席。盡管如何禮讓,其位屬他。主人放鞭炮、敬茶、煙。茶畢,更小杯為大杯,至十杯用飯,燃放鞭炮席終。 宴(酒)席:盛宴興上十碗:第一碗 粉絲;第二碗 肘子;第三碗 心肺;第四碗 肚子;第五婉豬腳;第六碗 丸子;第七碗 二肉;第八碗 牛肉;第九碗雞肉;第十碗 蛋餃或海帶等。 茶點:來客時,主人敬茶(多為糖茶)一杯以示熱情。一般興四個碟子:1、瓜子;2、花生;3、馬蹄(荸薺);4、紅棗。女客,興擺6--10個碟子;瓜子、花生、米皮、蓮花、米花糖、棗子、糖制紅薯片、油制紅薯片、果糖、餅干等。(新女婿上門3、4不能用)
誕生禮俗:舊時懷孕稱有喜,嬰兒出生首先向岳父家報喜,次向親朋。親友則贈以雞、蛋、小人服飾予以祝賀,嬰兒出生三天,要做“三朝”。先給小孩洗澡,請接生婆吃飯。村鄰以薄禮祝賀,生男孩曰“弄璋之喜”,女孩曰“弄瓦之喜”。孩子出生三天后,即取名(即乳名)。產(chǎn)婦未滿月,一般不進入他人之宅。產(chǎn)婦滿月后,接歸娘家省親(小孩生下后夭折40天才能回娘家)。小孩滿周歲,親眷以粑粑、服飾相贈祝賀,曰為做“對歲”。小孩三歲內隨母串親,臨別時,均以4--6個雞蛋相贈,意為小孩圓圓溜溜平安好養(yǎng)。
壽誕禮俗 :蔣家人與各地的習俗一樣,每年做一次小生日,十年做一次大生日,一般到了六十一歲,即為一次大生日。小孩過生日曰“長尾巴”(意為小孩如小狗一樣好撫養(yǎng)),興吃煮雞蛋。成年后,逢生日,父母在不興做壽。如年老之人過61、71、81、91、101歲,均為大生日,一般要祝壽。親朋村鄰贈以厚禮。特別是女婿要致以粑粑、子、酒、餅、衣服。官宦人家,同僚、同年贈以“壽扁”,撰寫壽文 、壽聯(lián)以示祝賀。主人開盛筵和親出錢演壽戲招待來客。
婚嫁禮儀:婚禮大抵仿古代的“六禮”進行。說媒過去客家男女青年,十七八歲以后就可托媒人說媒,介紹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說,也有女家請媒人先訪男家的。男女兩家通過央媒說合,如雙方都有意,就約定時間“會面”。雙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厝ズ?,各請算命先生來“合八字”。如八字合得來,不會相沖相克,就寫出庚貼,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內無不祥之兆,這門親事就定下來。定親,男青年要去女家,送去豬頭、魚、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外公外婆、舅娘等都要出場吃中飯。女方也會到男方去看家庭,時間有的在“定親”前,有的在“定親”后,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親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幾人,不帶禮品,就是帶一點,男家也不敢接?;槭露ㄏ乱院螅蟹揭埶忝壬鷵穸ㄟ^門日子,包括新娘出門的日子、時辰,到男家后歸門的時辰。這時女方父母就要給女兒制作嫁妝,大到大床、柜、箱,小到被子鋪蓋日常生活用品。新娘過門前一天,男家要按女方規(guī)定送去聘禮和豬肉等物,男女雙方各家都設宴晚餐款待相請的親戚朋友,同時在晚宴中途舉行“拜客禮”,在正堂上擺設香案,舅爺給新郎披紅,用五尺長的紅布披在新郎身上,禮成后開始拜客。拜客次序從外公外婆、舅爺舅娘、姨父姨母、姑爺姑媽再到祖父祖母、伯叔、哥嫂及同輩、晚輩,每拜哪位就會遞上準備好了禮幣,并且主持人當堂高喊禮幣多少禮物品名,往往拜在前面的禮是最重的,拜在后面的禮數(shù)往往不超過前面的,妙不可言非常的尊輩長上“面子”文化。良辰吉日過門接親日子,男家要根據(jù)女方妝奩、家具的多少組成接親隊伍,因此隊伍有鼓手樂隊,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轎的,有抬妝奩、家具的,有一個挑擔的,擔子籮筐里糍粑豬肉,籮筐面上一頭挑帶路雞(一公一母),另一頭豬頭,豬額頭涂紅豬鼻孔插上四季青,一個未婚女孩要帶上紅傘和新娘穿的衣服,媒人要去,新郎一般不去,總共去迎親的人數(shù)是單數(shù),接親回來是雙數(shù)。接親的人到女家后,安排坐下先喝糖茶吃糖果,然后設宴擺酒款待。估計到新娘出門的時辰時,男方一位有名望的向女方父母請示接親開始,女方父母同意后,男方就開始放鞭炮,此時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權代表。同時從女方家里搬出妝奩、家具,每搬出一件妝奩、家具就要燃放一次鞭炮,妝奩、家具越多燃放鞭炮的次數(shù)越多,代表新娘出嫁的妝奩、家具豐厚家底好。妝奩、家具搬到差不多時,新娘穿上男家?guī)淼募抟聞由恚鹊届籼脽憔醋姘蒉o,再拜謝父母大人和長輩,然后由未婚的親弟弟或堂弟背起起接親紅傘出家大門,一路男方燃放鞭炮,送親的娘家人送到村口轉回。迎親隊伍前面是放鞭炮的,接著是吹鼓手,花轎在中間,后面是接親抬妝奩、家具的人。新娘到達男家,由男方的伴娘將新娘牽出轎,新娘在鼓樂鞭炮聲中先拜夫家祖先,然后新娘在鼓樂聲中進到自家大廳開始拜堂。大廳擺設香案,東邊站父母、長輩,西邊站外戚,北邊站房親,南邊站小輩。拜堂前,新郎披紅,用五尺長的紅布披在新郎身上。拜堂時,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名望長輩主持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對拜。拜堂畢,伴娘將新娘牽進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聲中從房門口向堂屋中撒喜糖。堂中客人道喜:“百年好合,白頭到老”,“恭喜恭喜,早生貴子”。晚餐擺酒席,吃婚宴,按輩份和親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隨便入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鬧洞房期間,村中男青年先燃放鞭炮道喜,請出新娘新郎開始鬧洞房,鬧洞房先在堂屋鬧,要新娘新郎抬米花茶,鬧洞房的出一個節(jié)目若新娘新郎做到了,出節(jié)目的就要吟詩一首才能喝到米花茶。后到新房鬧,要新娘新郎吟詩講彩話??傊[洞房言語吉利取樂調侃,吟詩詩句是比興的手法,節(jié)目活動逗樂有趣。一直鬧到午夜方停。第二天早上,新娘早起,燒好洗臉水,用自己的新臉盆打好洗臉水,請丈夫爸爸媽媽洗臉,這時改口叫“爸爸媽媽”,父母遞上改口紅包?;亻T。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新娘攜新郎挑禮“回門”。吃罷午宴,當天回來。有的當天回來時請娘家的哥哥等男的同輩親人一同來。示意認識親家爺娘、伯叔及親戚。
唱孝歌:孝歌是本村老人去世大家在孝堂里守靈吟唱的歌,它繼承了《詩經(jīng)》中的傳統(tǒng)風格,受到唐詩律絕和宋詞的重大影響,同時又吸取了本地方言民歌的優(yōu)秀成分,千百年來,民俗相傳,久唱不衰。孝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除為去世的人痛感哀思懷念的歌外,還有耍歌、勸世歌、相互對歌和搗鼓歌等。歌詞結構大致相同,每首四句八句不等,每句五、七字,大家唱到每韻時每句的最后一字要同韻,押韻要求較嚴格,基本口語化。要求唱短歌扯音短、唱長歌扯音較長,每唱完一句就打一次鼓。在唱短歌時打鼓是單棒“咚、咚、咚、咚”單音,唱長歌時打鼓是雙棒“嗎公嗎公潮潮嗎公嗎公潮潮嗎公嗎公潮潮潮潮”重疊有節(jié)奏的雙音,長歌打鼓雙音非常有韻味一般人打不出。唱歌的基本是男士,當?shù)厝朔Q“唱歌師傅”,他們直唱到天快亮以搗鼓送亡人儀式結束終止歌唱?,F(xiàn)在當?shù)貍鞒锌沙蔀榉俏镔|文化遺產(chǎn)。
至今,像宴請賓客禮儀、婚嫁禮儀等內容儀式仍然保留著傳統(tǒng)的做法,有些也已經(jīng)簡化?;槎Y方面,古代的一些的程序則有了一些變化,已被現(xiàn)代婚禮模式取代。
生態(tài)環(huán)境
(青龍山村背后的大祖山)
青龍山古村地處都龐嶺腳下,屬于嶺南亞熱帶季風區(q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7.8℃,年極端最低溫度-2.1℃,極端最高溫度42℃。多年平均無霜期298天。年平均降雨日163.3天,降雨量1519.4毫米。一年四季氣候狀況為:春寒時間長,陰雨多,氣溫回升遲;夏季暴雨繁多,盛吹西南風;秋季多晴少雨干旱明顯;冬季干燥,多東北風,寒潮入侵頻繁。
青龍山古村非常注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據(jù)說,村落背后的大祖山是封山育林的,既是本村祖山地有是村里的水源山,村規(guī)民約嚴禁在大祖山上砍柴割草,永保自然水土環(huán)境,村東的古井流出的泉水清亮甘甜,以前全村人都在此大井眼祧水吃。今天你來青龍山看看,那村后的山蔥蘢蒼翠,村前的小江水清澈見底,再加上在村東一公里處的泗溪江,泗溪江自源頭至大源口村大約有一百里地,那江畔沿途的風景更會宜人,奇形怪狀的巖石和美麗的傳說更使人神往,得天獨厚真是旅游休閑的好出處。
青龍山古村現(xiàn)有 416 戶,常駐人口1389人,漢族,全村水田面積1200畝,果林800畝,山林地1000余畝,無荒地殘次林,都是丘陵山地,陂度在20度以下。在青龍古村活躍著大批工匠,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服務。如從事建筑和生產(chǎn)工具制造的有木匠、鐵匠、泥匠、瓦匠;從事日用品打制和維修業(yè)的有竹匠、篾匠、焊匠、補匠;從事服飾業(yè)的有織匠、鞋匠、剃頭匠;有從事文化、信仰和娛樂業(yè)的有畫匠、鼓手樂隊等。
青龍山古村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物產(chǎn)豐富,農(nóng)業(yè)發(fā)展模式好。現(xiàn)在安和鎮(zhèn)政府指導下產(chǎn)業(yè)調整,土地流轉,因地制宜,成片栽種檳榔芋、淮山、生姜、百香果,繁殖品改牛,飼養(yǎng)土雞,一村多品農(nóng)業(yè)發(fā)展模式。勤勞致富的村民們已走上了小康生活,享受著青山綠水的環(huán)境,呼吸著天然氧吧的空氣,真是一個賦有“小橋,流水,人家”鄉(xiāng)村田園風光的古村落。
青龍山古村,一個有著凝結著祖先智慧與汗水的文化遺產(chǎn)的古村。村前的古橋記憶著人們踏實做事的腳印,村后的青龍庇護著古村的興盛與繁榮,橋下的流水飄蕩著古村的悠悠歲月,江畔的古樹默默地守護著這美麗的土地,村落的古屋、村落的古巷忠實地記錄著古村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村落的禮儀、村落的習俗在古村珍貴地保藏?!熬G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綠水青山,生態(tài)文化,需要發(fā)揚光大,古建筑的精髓,更需要永遠流傳!
點擊以下鏈接可以閱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