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國財
在農村小學的閱讀教學中,隨著課改的推進,學生口頭表達的機會在增多,但由于學生動口不動手,總覺得熱鬧有余,語言實踐不足?!墩Z文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指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毙W語文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篇章,這些信手拈來的詞語、句子、段落或是思想、感情、精神等,都非常值得我們好好去感悟。而設計一些課堂小練筆,不但能加深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語言形式的把握,而且能較快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有效地增進學生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和本能,是任何正常人都存在的心理現(xiàn)象。沒有今天的模仿,就沒有明天的創(chuàng)造。幾句或一段精彩的話既可形象地描繪一個事物的美麗,抒發(fā)一種感情,又適合展示另一事物的風姿,流露類似的感情,巧妙地稍加一些變化,將描寫這個事物的句子就可以移為對另一事物的描寫。
如:《白鷺》一文中,有一段話寫得特別妙:“白鷺的流線型結構,增一點則嫌長,減一點則嫌短。素一點則嫌白,深一點則嫌黑。”在組織學生讀讀背背的同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片斷讓學生練習:“小橋邊,堤岸上,幾行垂柳真美,多幾棵______,少幾棵______,高一點______,矮一點______?!蔽蚁茸寣W生說一說,再進行模仿練習。練習時,既可寫老師這個練習,也可自己另外想一個更美的事物寫一個片斷。這樣,從不同層次上適應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我在平時眾多的類似練筆中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學生較容易掌握,而且在習作中學生能夠恰當運用,信手拈來,盡是生動、優(yōu)美的句子。在教學時還可利用文章中語言表達有特點的詞、句、段,讓學生反復閱讀,然后通過遷移練筆,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如教學《盤古開天地》一文:
師:請讀第四自然段,相信大家一定會有不少的發(fā)現(xiàn)。(生自由讀)
生:我發(fā)現(xiàn)第四自然段是圍繞著第一句話來寫的。
生:我發(fā)現(xiàn)這段話是寫盤古身體各個部分都變成了宇宙的一樣東西,而且都很像……
師:盤古的身體還會變成什么呢?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用上這個句式來寫一寫。(出示句式:他的____________,變成了____________的。)
生一:他的耳朵變成了色彩艷麗的貝殼,他的牙齒變成了形態(tài)各異的石頭。
生二:他的頭發(fā)變成了一根根柔軟的柳條,他的耳朵變成了一把把翠綠的芭蕉扇。
語文教學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和運用能力,正確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關鍵。通過上面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作業(yè)設計,學生把課文的語言材料加以引申、遷移、運用,讓學生的語感得以深化,開發(fā)了學生的語言潛能。既培養(yǎng)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又便于學生的個性表達,保證了語言訓練的有效落實,促進了語言能力的真正發(fā)展。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比魏我黄恼?,作者在寫作時通過具體的字詞句以及謀局布篇,物化了其中的內容與思想,但往往言不盡意,文章自身仍然有許多的空白點。這正如豐子愷先生在評價繪畫藝術時所說的“空,然后有生氣”一樣,文章自身也正因為有了這些“留白”,才具有了讓讀者對照自我的空間。文本給學生留下的“空白”,往往讓人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我常常利用課文留下的許多“空白”,讓學生通過想象和創(chuàng)新去填補這些“空白”,并在填充的過程中,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如在教學《鄭成功》一文時,我這樣引導:
師:臺灣同胞在這激動幸福的時刻,他們緊緊地握住鄭成功的手,老人、青年、孩子們,他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多少話要向鄭成功說呀!請你選擇其中一個角色,為他寫一兩句你最想說的話。
(學生完成小練筆課堂,老師巡視)
師:一位臺灣老人緊緊地握住鄭將軍的手,說——
生:鄭將軍,您是臺灣人民的大恩人,是您趕跑了荷蘭侵略者,結束了我們長達38年的奴役生活!
師:一位臺灣青年緊緊地握住鄭將軍的手,說——
生:鄭將軍,您率領的這支官兵真是英勇善戰(zhàn),能夠把荷蘭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真是我崇拜的對象!我也要參加您的這支軍隊!
師:一位臺灣孩子緊緊地握住鄭將軍的衣角,說——
生:我代表臺灣的孩子感謝您,是您趕走了荷蘭侵略者,給了我們人生的自由。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您的恩情!
師:是啊,臺灣的同胞有多少話要想對鄭將軍說呀,千言萬語可以化作黑板上的一句話——鄭將軍,是您——
生:(齊)收復臺灣!
師:您是我們心中的——
生:(齊)民族英雄!
通過這個課堂小練筆,引導學生走進文章的深處,使學生對鄭成功這個人物的認識以及自己的情感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利用練筆補白,把自己的心放入文本之中,設身處地代文本中人物表達心聲;利用練筆補白,可以給學生一段靜思默想的時空,細細地梳理自己的思想與情感,讓自己筆下的文字和文章之間成為一條流淌的溪流,中間不留什么磕磕碰碰的“石塊”;利用練習補白,還可以使文章世界與學生世界自然地趨向重合,實現(xiàn)學生生命的意義,情意態(tài)度的投射。
教學中,教師可利用課文的情節(jié),讓學生進入情境,與文中的人物會面,從而達到課堂練筆的目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品中的豐富情感,撥動學生思維的琴弦,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學生入情入境,自然會被文中人、事、物、景所感染,這時安排小練筆可以讓學生一吐為快。
如《丑小鴨》一文:(師生通過朗讀感悟、角色體驗一起學完了3-6自然段, 已經深深感受到丑小鴨的可憐,甚至有孩子已經為丑小鴨的不幸遭遇而眼淚汪汪。)
師:學到這兒,小朋友一定在為這只可憐的丑小鴨傷心、難過,你心里一定有很多話想對丑小鴨說吧!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角色,把你想說的寫下來。(角色有:丑小鴨、丑小鴨的哥哥姐姐、養(yǎng)鴨的小姑娘、鴨媽媽、農夫)
生1:丑小鴨,只要你能堅強面對一切,不氣餒,你肯定會有幸福的一天!
生2:鴨媽媽,丑小鴨也是你的孩子,你一定要公平地對待它!
生3:鴨哥哥、鴨姐姐,丑小鴨長得丑,心里已經很難過了,你們應該幫助它、關心它,相親相愛,這才像一家人嘛!
生4:農夫,你真是個好心人,謝謝你對丑小鴨的幫助!
教學中,只有教師讓學生經歷文中角色的動作、語言,體驗角色的心理活動,與他們同喜同悲,才能讓學生得到真實、親切的感受,進而引發(fā)共鳴,并在共鳴中學會動情。
如:《草原》這篇課文中,我發(fā)現(xiàn):主人在蒙古包外迎客、在蒙古包內相互敬酒的情況,寫得很詳細。但在話別時,作者只寫了短短的幾句話。針對這一情況,我對學生說:“蒙漢同胞的情意如此深厚,他們分別的場面會如何感人至深呢?”然后我出示了這樣一個情景練習:“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七十歲的老翁____________,蒙古小伙子____________,鄂溫克姑娘們____________,……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根據(jù)這練習,先讓學生討論、想象他們分別時的感人情景,再放手讓學生將當時的情景寫下來??梢愿鶕?jù)老師的練習寫,也可以自己設計一個更精彩的。
許多課文往往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表達了濃厚的思想感情,而閱讀則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相互建構意義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把語言文字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完整地感受,學生一旦深刻體會到課文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就會有茅塞頓開之感。這時,只要教師適當啟發(fā),學生就會調動生活積累和詞匯積累,將思想火花記錄下來。此時滲透課堂小練筆,收獲頗多。如教學《掌聲》:
師:那一陣掌聲就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嗎?同學們,有句話說得好——“熟讀精思,必知其義”。要想真正讀懂課文,一定要讀進去,產生自己的想法。那么,你從那陣掌聲中體會到了什么?先讀讀課文,然后和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生細讀課文,互相交流后全班交流)
生1:同學們給英子的掌聲和給演員的掌聲不一樣,那是對她的一片愛。
生2:我認為這兩次掌聲不一樣,第一次是同學們鼓勵英子上臺講故事,第二次是同學們對英子的故事講得好的贊揚。
生3:我認為同學們的掌聲中包含著期待和支持。英子是個憂郁、自卑的孩子,同學們的掌聲正好給了她信心、力量,使她戰(zhàn)勝了自己,勇敢地走上了講臺。
師:說得多好呀!假如英子就在我們身邊,你會對她說些什么?如果,你就是英子,你又想說什么?請你選擇其中一個話題,寫下你此時的想法。(學生動手練筆)
通過“假如英子就在我們身邊,你會對她說些什么?如果,你就是英子,你又想說什么”等問題的設計,誘導學生進入角色,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變成了“我情我景”,讓學生敞開心扉,宣泄情感,從而驅動了他們一顆顆靈動的心,激揚了他們智慧的語言。請看交流時個性飛揚的話語:
生1:英子,抬起頭,挺起胸,我們一定會支持你、幫助你的!
生2:英子,只要戰(zhàn)勝自己,你一定會微笑著面對生活和未來的!
生3:謝謝大家的掌聲,它給我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我永遠會記住這掌聲的!
生4:謝謝,謝謝!放心吧,我一定會堅強起來的!
……
古詩的語言簡潔、凝練,短短的幾行字里蘊藏著豐富的意境。僅僅靠課堂上的時間去理解古詩,只能查閱資料,翻譯古詩,如此而已。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只停留在幾句翻譯上,沒能夠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真正掌握。在古詩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古詩含義,體會古詩意蘊,挖掘詩人的思想情感,還要把古詩簡短的語言內化。此時就可引導學生將古詩所蘊含的美景或事情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改寫成一篇寫景或敘事的片斷。
如教學《江畔獨步尋花》這首古詩前,我先帶學生去踏一踏青,感受一下大自然春天的美景,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又為后面的片斷練習埋下了伏筆。在學生讀懂了詩句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先根據(jù)詩意,再借助想象,畫一幅黃四娘家門前的春景圖,然后再請學生為自己的佳作配上一段話??梢园堰@首詩寫成一段寫景文字,也可以根據(jù)古詩的內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寫一段話。畫畫得好、文配得好的,可以作為下一期學校櫥窗展出的作品。學生興趣盎然,想方設法要把自己的畫畫好,文寫得更美。在快樂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訓練了學生的片斷練習。
總之,閱讀既是披文入情的過程,又是緣情悟文的過程。在農村小學的自主閱讀教學中,利用信手拈來的課堂小練筆,會更有效地增進學生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扮靚閱讀教學的課堂。
(作者單位:金壇市河頭小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