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霞
2015年10月,習習秋風吟唱著最美的秋歌,田野鬧,深情款動;楓葉醉,紅顏向暖;長江逝,情思綿長……悅納秋色,靖江市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給了我最溫情的相遇。在這場不期而遇的相逢里,我的脈搏與十二位姐妹一起幸福地顫動。
只是沒想到,幸福的顫動很快就成了痛苦的歷練。一個星期后,我們工作室就接到了任務——送教下鄉(xiāng),我有幸成了首批亮相的三位成員中的一個,我執(zhí)教的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23課《孫中山破陋習》。接到這個任務時,我是既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有機會與咱們這個大家庭中的各位姐妹、眾位同仁來次教學上的火花碰撞。但同時又很擔憂,名師工作室是點的凝合、線的綿延、面的輻射,我擔心自己無法完成這樣艱巨的任務,給這個大家庭抹黑。“痛苦像一把犁,它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掘開了生命的新起源?!眽毫σ彩莿恿Γ_一跺,牙一咬,放開手腳,體會教學的沉浮吧!
要上課,得先備課。支玉恒老師在《支玉恒老師教語文》一書中是這樣描述自己的備課的:“我在備課前決不翻閱任何參考資料,就自己認真閱讀教材,認認真真地讀一遍,然后合上書,回想文章的整體內(nèi)容和哪些內(nèi)容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只讀一遍就能在頭腦中留下印象的,一定是作者寫作的濃墨重彩之處,其實就是文章的重點和難點。讀細了,嚼碎了,反而千頭萬緒,就很難把握文章的精要之處了。”于是我就效仿了一下,也是先讀教材,然后自己備課,備好后再翻看參考資料補充完善。在讀完一遍課文后,我發(fā)現(xiàn)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孫中山和媽媽的對話以及孫中山站在門外的那張插圖。就這樣,課堂大概的脈絡就漸漸在腦海中明晰了:通過品讀課文2—6小節(jié)中,抓住孫中山和媽媽對纏足的不同態(tài)度及姐姐的感受來體會陋習的“陋”以及孫中山的生氣、心疼、憎恨、反抗和媽媽的無奈,同時借助孫中山站在門外的插圖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孫中山從小對陋習的深惡痛絕,而就是這樣刻骨銘心的憎恨讓他產(chǎn)生了反抗意識,并在長大后堅決地廢除了這一陋習。
理想是豐滿的,現(xiàn)實是骨感的。去工作室磨課前,我先在學校試教,問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課堂容量太大、問題零散、學生自主性未曾體現(xiàn)等等。我如同行走在泥沼中,陷入了進退兩難的迷途,焦慮、困惑……如影隨形,但阻擋不了我勇往直前的心。
終于等到了工作室磨課,試教中的種種問題仍然暴露無遺,內(nèi)心的焦慮自然是有的,但更多的是期待,期待這個大家庭能讓我在迷途中尋找到出路。大家熱請地為我出謀劃策,我屏氣凝神,記下了每位姐妹的建議,心里早就像波濤洶涌的大海一樣呼嘯不止了,該怎樣去修改完善呢?最后,工作室劉艷校長的一番話點醒了我:“你可以用一個問題把整節(jié)課串起來?,F(xiàn)在你把你課上的幾個問題羅列一下,思考一下是否可以凝縮成一個大的問題?!绷_列、思考、討論、再思考、再討論,最終確定了主問題:2—6小節(jié)寫了一件什么事兒?孫中山、媽媽對纏足分別是什么態(tài)度?姐姐的感受怎樣?如此,先從整體上把握,再逐個突破,這樣既把原來課堂上散落的三個部分串聯(lián)起來,同時又通過板書教給了學生概括讀書的方法。對哦,抓住核心問題,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一直以來,我都在反復思考:用什么方式導入新課?纏足視頻、圖片?被纏足老人的采訪?還是由身邊不文明的習慣導入?第二次在工作室試教時,我通過被纏足老人的“現(xiàn)身說法”來導入,老人聲淚俱下的控訴,視頻悲慘凄切的配音,讓學生沉浸其中,似乎一切都朝我設想的方向發(fā)展著。可是,一個小女生的哭泣卻打亂了我的教學思路,課堂節(jié)奏感蕩然無存。事實證明,這樣的導入是不盡如人意的。
試教一結(jié)束,我就忐忑地等待著磨課,內(nèi)心十分懊惱:就這么個環(huán)節(jié)自己都處理不了嗎?就在這一瞬間,教學中的自我認同感蕩然無存,對自己產(chǎn)生了懷疑,對教學產(chǎn)生了恐懼,如同一個打蔫了的茄子,垂頭喪氣地坐在一旁,姐妹們鼓勵的話語反而讓我陷入了更深的自責中。劉老師沒有給我過多自責的時間:“陳老師,我們每個人上課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坎兒。課堂是有生命活力的,預設與生成缺一不可,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這節(jié)課導入中存在的問題,就是預設與生成沒能平衡、突破?!彪m說是領銜人,但是劉老師說話永遠是如清風拂面,卻擲地有聲,讓我更是無地自容,“清風拂面醉人淚,急雨敲首醒君心”,我低著頭:“那我該怎么辦?幾次試教都嘗試了不同的導入,可是效果就是不理想?!蔽乙芽炜刂撇蛔∽约旱那榫w?!澳阏J為這篇課文的題眼在哪?”說實話,我先是一愣,因為我沒想過這個問題,我小心翼翼地說:“應該是‘破’?!眲⒗蠋熈ⅠR激動地說:“對,就是‘破’。你上第一課時學生問過你什么問題?”我的情緒被劉校長帶動了起來:“有孩子問過我,孫中山為什么要破陋習?”她興奮地說:“那我們就由這個導入新課。”她甚至還情不自禁地站到了講臺上,給我做起了示范。對哦,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學情決定教學的切入點。
在幾次試教中,我或多或少都有拖堂的現(xiàn)象。怎么壓縮時間呢?我又靜下來好好思考:我的時間耗在哪了?原來是在指導朗讀上。
反思自己的課堂,學生的確感悟到了孫中山是生氣的、心疼的、憎恨的、反抗的,那么按我們成人的思維,學生應該能讀好?。】蔀槭裁磳W生讀得不夠好呢?我想,情感的感悟和朗讀時情感的表達并不是同步的,也就是說他心里知道是反抗的,那他朗讀時就一定能讀出我所期望的反抗嗎?這種內(nèi)在情感用語言表達時,而且是在學生陌生的情境中,能讀到位真的是很困難的。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會不會有種“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美妙呢?會不會有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難處呢?三年級的孩子面對這樣的課文,用自己的方式讀出了自己的感受是不是就是會讀書了呢?至于讀得夠不夠生氣,夠不夠憎恨,是不是只要學生自己有這意識就行呢?纏足陋習離學生很遙遠,想讓他們讀得入情入境,是不可能的,那么就放低點要求,只要他能讀出那么一點味兒,只要在我的指導下朗讀有提升就可以了。同時,我決定側(cè)重指導孫中山的話,而不是面面俱到地指導朗讀,心中就有了取舍。在送教時,時間剛剛好,但同時我又陷入了思考,這樣的朗讀訓練是不是太浮躁了?不夠扎實呀?
評課時,我說出了自己的困惑,眾姐妹各抒己見,劉老師作了總結(jié):“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書是肯定要讀好的,但不能過分看重概念,不能過分渲染感情。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在幫助學生體會文章情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讀書,用自己的朗讀來表達自己體會到的情感,不必強行要求學生去模仿。事實上,讓三年級的孩子去機械模仿,只會捏腔捏調(diào),失去本真,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是沒有好處的?!鳖I銜人的一番話淡雅粲然,令我消除執(zhí)念。
心依然,情懷依然,追求依然。小語工作室讓我在回眸間,綻開一縷生命的芳香。天空很遠,但只要伸手,終能掬一捧藍天。
(作者單位:靖江市新橋城實驗學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