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是腦動脈瘤破裂,約占SAH的75%~80%。其影像學診斷主要依據CT血管成像(CTA)檢查或血管造影(DSA)檢查,其中DSA是公認的“金標準”,而最近Morgenstern博士和Knopman博士報道了一例CTA及DSA檢查結果均陰性的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該報道發(fā)表在今年5月份的J Neurosurg上。
患者女性,44歲,主要癥狀為頭痛,影像顯示中腦周圍蛛網膜下腔出血(PM-SAH),最初的CTA及DSA結果均為陰性(圖1A)。發(fā)病第9天再次DSA檢查,結果顯示小腦前下動脈起始端可見一個直徑約1.7 mm的動脈瘤(圖1B)。然而在發(fā)病第14天再次CTA檢查,卻未能證實該動脈瘤存在。
經慎重考慮,Morgenstern博士和Knopman博士對其進行了顳下入路動脈瘤夾閉手術,術中證實該動脈瘤存在,予夾閉后剪除瘤體。術后DSA檢查證實殘端無血流灌注(圖1C)。術后患者恢復良好。
圖A:DSA檢查未能發(fā)現動脈瘤;圖B:發(fā)病第9天再次行DSA檢查可見動脈瘤位于小腦前下動脈起始端(箭頭所示);圖C:術后復查DSA檢查證實殘端無血流灌注。
Morgenstern博士和Knopman博士指出,PM-SAH 有一部分是由動脈瘤破裂引起的,但若瘤體較小,則只有很少數能在發(fā)病起初就發(fā)現病變,大多數往往在后期隨訪研究中才能夠發(fā)現。
因為存在漏診,DSA檢查作為顱內動脈瘤診斷的“金標準”引起一些人的質疑。他們指出,隨著技術的發(fā)展,CTA檢查的靈敏度已經接近DSA,他們倡導用CTA替代DSA,以減少患者不必要的輻射暴露。
這一病例說明對于PM-SAH患者,即便DSA檢查結果陰性,仍不能排除存在動脈瘤的可能,切不可就此認為出血原因非動脈瘤破裂所致。Morgenstern博士和Knopman博士建議采取一種保守的方法,即在最初及隨訪研究中均利用3D-DSA技術來識別小的顱內動脈瘤。這種方式比CTA及傳統(tǒng)的 DSA 敏感度要好一些。
信源地址:http://pubmed.cn/26023996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