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zhàn)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nèi)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楚國時,曾主持“吳起變法”。后因變法得罪貴族,遭其殺害。唐肅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內(nèi),被稱為武廟十哲。宋徽宗時被追尊為廣宗伯,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前412年,齊宣公發(fā)兵攻打魯國。魯穆公想任用吳起,但吳起妻子是齊國人,穆公疑。吳起渴望功成名就,于是殺掉妻子表示不偏向齊國。魯穆公任命吳起為將,率軍大敗齊軍。后來魯穆公對吳起產(chǎn)生了懷疑,免去了吳起的官職。經(jīng)人勸說,吳起離開魯國投奔魏國。
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大破秦軍。在與秦軍作戰(zhàn)期間,吳起從不自視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夜晚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樹葉遮蓋身體來躲避霜露的侵襲。后來擔任西河郡守,期間,向子夏學習儒家思想,并改革魏國兵制,創(chuàng)立武卒制。“武卒制”的核心內(nèi)容就是精兵戰(zhàn)略,以真正意義上的精銳士兵來代替原來的雇傭兵及動員兵。所有的士兵都必須接受嚴格的軍事考核,一旦通過考核,作為專業(yè)士兵,可以享受免除全家徭役的待遇,甚至出色者立刻就能被提拔為中下級軍官。
魏文侯死后,吳起繼續(xù)效力于他兒子魏武侯。武侯曾與吳起一起乘船順西河而下,船到中流,武侯說:“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吳起對他說:“國家最寶貴的是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險要。”后來魏國換相之后,新相公叔畏忌吳起,設(shè)計使武侯不再信任他,吳起害怕武侯降罪,于是離開魏國到楚國去了。
吳起投奔楚國后,楚悼王任命吳起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令尹是楚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最高官銜,是掌握政治事務,發(fā)號施令的最高官,其執(zhí)掌一國之國柄,身處上位,以率下民,對內(nèi)主持國事,對外主持戰(zhàn)爭,總攬軍政大權(quán)于一身)。擔任令尹后的吳起在楚國國內(nèi)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楚國國力強大,但也招致了楚國貴族的怨恨,為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
田氏代齊
公元前379年,就是吳起在楚國被殺的兩年后,齊國發(fā)生了一件大事:田氏代齊。齊國本來是周武王封給姜尚姜子牙的。姜尚是姜姓呂氏,所以也稱呂尚(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總的,氏是分支,后來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秦漢以前,“姓”和“氏”不同,“姓”為“氏”之本,“氏”自“姓”出)。
田氏在齊國深得民心,公元前489年,齊景公死,田乞立公子陽生,自立為相,從此田氏掌握齊國國政。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成子)殺齊簡公與諸多公族,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政權(quán)。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孫田和廢齊康公。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齊康公于海上,自立為國君,同年為周安王冊命為齊侯。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姜姓齊國絕祀。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
君王手中“二柄”:一為德,一為刑。齊簡公就沒有把握好“德”這一柄,致使民心向田,最后被田成子殺了都沒有人反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